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夏杰 崔丽娟 +3 位作者 李伟 赵欣胜 张曼胤 康晓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探讨我国不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固碳价值的分异特点及其在总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占比规律,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固碳价值的影响因素,以我国典型内陆和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Landsat TM 5遥感影像分析和前期研究,系统梳理了其... 为探讨我国不同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固碳价值的分异特点及其在总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占比规律,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固碳价值的影响因素,以我国典型内陆和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Landsat TM 5遥感影像分析和前期研究,系统梳理了其固碳价值和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年固碳价值为1400~43360元/hm^(2),最高值在太湖湿地,其次是若尔盖湿地(19990元/hm^(2)),最低值在白洋淀湿地;固碳价值在总服务价值的占比最高的是四川若尔盖湿地(10.08%),占比不足1%的有贵州草海湿地、湖南洞庭湖湿地、河北白洋淀湿地、新疆博斯腾湖湿地、青海青海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年固碳价值为3711.50~6448.00元/hm^(2),平均4880.57元/hm^(2),固碳价值在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占比(最低为10.72%,平均值为13.19%)明显高于内陆湿地。研究结果可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固碳 价值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概述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伟 崔丽娟 +4 位作者 赵欣胜 张曼胤 马牧源 康晓明 王义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滨海湿地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特殊的水文、植被、土壤特征。滨海湿地在我国滨海的9个省、2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滨海湿地面积579.5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2.42%。由于人为... 滨海湿地是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具有特殊的水文、植被、土壤特征。滨海湿地在我国滨海的9个省、2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滨海湿地面积579.59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2.42%。由于人为开垦与改造、污染物排放、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原因,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从滨海湿地的科学定义及分类入手,分析了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从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2方面分别阐述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针对现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从构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滨海湿地生态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在机制研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重复性计算、制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评价方法 价值评估 评估体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湿地土壤高光谱特征及碳氮磷含量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聂磊超 曲柯莹 +7 位作者 崔丽娟 翟夏杰 赵欣胜 王泽成 王金枝 雷茵茹 李晶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618-6629,共12页
河流湿地是非常重要的湿地类型,其中河流湿地土壤能够有效维持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土壤碳氮磷是支撑湿地土壤质量和植被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其进行估算对实现湿地土壤养分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湿地是非常重要的湿地类型,其中河流湿地土壤能够有效维持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土壤碳氮磷是支撑湿地土壤质量和植被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对其进行估算对实现湿地土壤养分信息的快速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粒径作为土壤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对土壤样本的光谱反射率有着重要影响,并且是影响土壤结构、阳离子交换能力、植物养分可用性等的重要因素。以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于2022年8—9月采集477份湿地表层土壤样本,经过室内过筛处理后得到1.0 mm、0.3 mm、0.2 mm、0.1 mm四种不同粒径的土壤样本。基于原始光谱数据及一阶微分转换光谱数据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建立不同粒径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随机森林、高斯过程回归3种预测模型,比较建模R^(2)以及RMSR选择最优模型,并筛选敏感波段构建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光谱反射率数值随土壤粒径的减小而增大,0.1 mm粒径的预测模型相比于其他粒径始终有着更好的精度;(2)基于一阶微分光谱建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估算模型均具有更高的精度;(3)基于敏感波段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模R^(2)范围0.62—0.98,验证R^(2)范围0.36—0.94,相比其他模型具有更优秀更稳定的反演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土壤粒径建立土壤碳、氮、磷含量的估算模型是可行的,选择合适的粒径大小能够提高反演模型估算精度。而偏最小二乘回归作为具有较高精度的反演模型可以帮助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从而更准确地估算土壤中的碳、氮、磷含量。研究结果为基于高光谱遥感的不同粒径处理的湿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定量反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粒径 机器模型 湿地土壤 模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的常用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翟夏杰 崔丽娟 +4 位作者 李伟 赵欣胜 雷茵茹 李晶 王金枝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9,共11页
湿地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囊括了自然形成为主的沼泽、河湖、滨海滩涂与人工构建为主的水稻田、水库、池塘等多样的亚系统类型。湿地因与珍稀水禽等生物在繁衍迁徙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生态净化作用... 湿地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囊括了自然形成为主的沼泽、河湖、滨海滩涂与人工构建为主的水稻田、水库、池塘等多样的亚系统类型。湿地因与珍稀水禽等生物在繁衍迁徙方面的紧密联系和生态净化作用而被称为“鸟类乐园”和“地球之肾”。在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耦合作用下,全球范围内湿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演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科学评价是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系统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依托经济学、生态学的基础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和价值进行判断、分析并得出结论,进而满足湿地保护、恢复与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目前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关评价研究较为繁杂,在对已有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凝练了湿地生态系统相关评价的概念、类型及其方法与应用,针对目前湿地生态系统评价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评价 湿地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水体中TDS、Turb及FDOM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雨函 刘志君 +1 位作者 谢思妤 李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人工湿地为案例,评估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净化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水体中溶解性总固体(TDS)、浊度(Turb)和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的去除效果。采用定位观测与对比分析方法,于2023年5月至7月期间,在北京... 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人工湿地为案例,评估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净化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水体中溶解性总固体(TDS)、浊度(Turb)和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的去除效果。采用定位观测与对比分析方法,于2023年5月至7月期间,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人工湿地选取不同的样点进行水样采集与监测,使用YSI6820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监测TDS、Turb及FDOM的浓度变化,并与2009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样点距离的增加,人工湿地对TDS、Turb和FDOM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且同一样点不同月份之间的去除率存在差异;与2009年人工湿地浊度去除率对比分析可知,2023年浊度去除率显著提升;水体温度的升高能够提高人工湿地对TDS、Turb及FDOM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体净化 去除率 TDS TURB F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的盐城滨海湿地恢复区互花米草制图
6
作者 唐希颖 窦志国 +3 位作者 赵欣胜 王俊杰 翟夏杰 李伟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是湿地植物物种识别和分类的重要手段,且基于湿地植物光谱特征差异的采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实现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恢复区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 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是湿地植物物种识别和分类的重要手段,且基于湿地植物光谱特征差异的采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实现对入侵物种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恢复区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获取采样点位的原始光谱曲线,并作一阶微分和连续统去除处理,通过求算均值置信区间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选择特征波段和特征植被指数。组合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构建特征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最大似然比(MLC)、马氏距离(MD)方法实现对研究区内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长面积的提取。结果表明,利用变换后的光谱特征和植被指数特征的差异能够较好地实现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恢复区内入侵物种的实时监测;整体上,互花米草分布从海水区向半围封区表征为由广密到稀疏,其中,采用SVM、MLC更能较好地实现对研究区内互花米草生长面积的提取,识别精度均为0.89。研究可为利用无人机高光谱实现滨海湿地入侵物种分布监测和制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高光谱 光谱特征 入侵物种 物种识别 支持向量机 最大似然分类 马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可塑性对退化湿地固碳的调控机制及生态恢复启示
7
作者 王汝苗 李晶 +1 位作者 刘魏魏 崔丽娟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8,共7页
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全球碳平衡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湿地普遍面临退化威胁,尤其是在植被退化引起植物性碳源输入减少的情景下,以植物-异养微... 湿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全球碳平衡和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干扰加剧,湿地普遍面临退化威胁,尤其是在植被退化引起植物性碳源输入减少的情景下,以植物-异养微生物为主导的碳循环途径遭到破坏,土壤碳汇功能显著减弱。本文聚焦湿地退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方式的响应与调节过程,梳理异养与自养微生物在碳固存过程中的关键生态功能与作用机制;强调微生物通过调节碳源利用策略与代谢通路转换表现出的代谢可塑性,是其在资源受限条件下维持固碳能力的关键适应方式;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代谢可塑性在湿地生态恢复早期阶段对土壤有机质快速积累、食物网结构重建及生态功能恢复的潜在贡献。本文旨在深化对退化湿地土壤碳循环调控机制的认识,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功能重建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湿地 土壤碳循环 微生物碳固定 代谢可塑性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研究
8
作者 郭浩帆 贾廷彬 +9 位作者 杨家军 周泽峰 张磊 赵婉西 张荣琪 许银 陈星宇 罗雪 刘刚 宁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90-97,共8页
结合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进行水生植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群丛。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进行多... 结合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宾段)进行水生植物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植物群落划分为不同群丛。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不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宜宾段)共有植物63科159属229种,主要代表性植物包括火炭母(Persicaria chinensis)、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等。植物群丛可划分为“五节芒-芦苇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野胡萝卜-小蓬草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群丛,“五节芒-芦苇群丛”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秋华柳-疏花水柏枝群丛”和“火炭母-棒头草-广布野豌豆群丛”。对保护区(宜宾段)水生植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报道,揭示保护区(宜宾段)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多样性有严重影响,说明防止长江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减少及控制外来植物入侵应成为保护区(宜宾段)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生植物 多样性指数 植物群丛 入侵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5 位作者 李伟 张岩 赵欣胜 赵玉辉 王义飞 李胜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42-2148,共7页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该复合人工湿地对总氮(TN)、总磷(TP)及水体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好于对TN的去除效果,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 通过在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构建表流湿地与潜流湿地相结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该复合人工湿地对总氮(TN)、总磷(TP)及水体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好于对TN的去除效果,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的富营养化水体,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复合人工湿地对TP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42%、55%、60%,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30%、34%,对水体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43%、55%、75%。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以及浊度的去除效果受水体温度和溶解氧(DO)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TP、TN和浊度的去除量与水体中的DO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水体温度有正相关性,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0.767、-0.765和0.674、0.757、0.774。复合人工湿地对TP、TN及浊度的去除率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明复合人工湿地具有优于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的整体性功能,能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对TN、TP以及浊度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表流湿地 潜流湿地 去除率 温度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与土壤碳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1
10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栾军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37-5448,共12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碳吸收汇。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亚系统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森林对干扰和变化环境响应的时空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碳吸收汇。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亚系统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森林对干扰和变化环境响应的时空动态变化,至今对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变率的科学估算,以及土壤关键碳过程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土壤碳过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碳储量、土壤碳化学稳定性、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土壤呼吸影响机制、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等;评述了土壤碳过程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未来土壤碳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我国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科学评价森林土壤碳固持潜力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和有效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碳储量 土壤呼吸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湿地研究综述:定义、类型及生态系统服务 被引量:80
11
作者 崔丽娟 雷茵茹 +1 位作者 张曼胤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77-2085,共9页
小微湿地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日益关注。虽然小微湿地面积较小,但是却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针对小微湿地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湿地科学的研究尺度,促进学科体系发展。介绍了小微湿地研究兴... 小微湿地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日益关注。虽然小微湿地面积较小,但是却发挥着独特的生态功能。针对小微湿地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湿地科学的研究尺度,促进学科体系发展。介绍了小微湿地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小微湿地的面积范围和分类体系,归纳了小微湿地的累加作用和景观特征,着重分析了小微湿地在维持关键物种种群、提供生物迁移踏脚石、调节雨洪、改善水质,以及营造城乡优美景观等方面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微湿地生态过程和相关机理研究,将小微湿地建设与现行湿地保护体系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小微湿地建设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面积范围 特征 分类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2
作者 程敏 张丽云 +1 位作者 崔丽娟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509-7518,共10页
滨海湿地是介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诸多生态系统服务,但它又是对人类活动极为敏感的生态脆弱区。沿海经济的发展使湿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湿地多... 滨海湿地是介于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能为人类提供诸多生态系统服务,但它又是对人类活动极为敏感的生态脆弱区。沿海经济的发展使湿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湿地多样性丧失、服务功能退化等。在阐述滨海湿地特征及其服务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运用经济学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的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情况,最后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评估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来自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来自经济学方法的局限性。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从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机制入手,注重生态学及经济学理论的结合,改善评估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为湿地资源管理及生态补偿机制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评估方法 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去重复性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伟 崔丽娟 +2 位作者 庞丙亮 马牧源 康晓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6-1724,共9页
重复计算一直是困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一个难点问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及其组成分的非线性容易导致在计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容易导致重复计算,如果不能正确的去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重复计算的部分,会使... 重复计算一直是困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一个难点问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性及其组成分的非线性容易导致在计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容易导致重复计算,如果不能正确的去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重复计算的部分,会使评估结果的可信度降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重复性计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总服务价值评价中的重复计算和部分服务之间的重复计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由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并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复杂的关系及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导致在计算生态系统总的服务价值时重复计算的产生,也就是分类时存在重复计算。部分服务之间的重复计算则主要是由于指标的模糊不清、参数的重复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导致的。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重复性计算产生的原因,文章提出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框架,包括最终服务的确定、指标的明确、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等。首先,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成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以最终服务作为最终要评价的服务;其次,针对部分服务中可能存在的重复计算,从指标和参数的明确、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数学模型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解决;最后,构建一个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希望通过这些解决办法来降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重复计算的可能性,以期更加准确的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 重复计算 最终服务 生态系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7
14
作者 崔丽娟 李伟 +6 位作者 窦志国 张曼胤 邬国锋 胡忠文 高崟 李晶 雷茵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297-7307,共11页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 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剧,滨海湿地正面临着退化的威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滨海湿地在时空格局等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以Google Earth Pro(GEP)s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解译了1990—2020年中国滨海地区的遥感影像,提取不同年份滩涂湿地面积,分析了过去30年间滨海滩涂湿地空间分布变化,从自然原因和政策变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滨海滩涂湿地时空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了42.98%,其中光滩面积减少了46.30%,盐沼面积增加了4.95%。不同省份滩涂湿地面积变化总体趋势与全国一致,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但不同年份各省份因发展需求和压力不同,滩涂湿地的变化的进程有一定差异。泥沙沉积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是滩涂湿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滩涂湿地变化的重要人为因素,通过出台严格合理管控政策可以促进中国滨海滩涂湿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滩涂湿地 时空格局 人类活动 面积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流人工湿地氮素形态组成及去除效率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骁栋 李伟 +1 位作者 潘旭 崔丽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09,共7页
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水体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悬浮物及污染细菌等,而对氮(N)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水体中的总氮(TN)可分为颗粒物有机氮(PON)和总可溶性氮(TDN)。目前对TDN的各组分,如可溶性有机... 人工湿地是一种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水体生物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悬浮物及污染细菌等,而对氮(N)的去除率较低且不稳定。水体中的总氮(TN)可分为颗粒物有机氮(PON)和总可溶性氮(TDN)。目前对TDN的各组分,如可溶性有机氮(DON)、氨氮(NH_4^+-N)和硝氮(NO_3^--N)的去除机理及方法较为关注,而对总体上的PON和TDN的组成比例及去除率了解仍不充分。该研究在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禽栖息的人工湖及配套人工湿地展开,从2014年4—11月监测了净化前后水体中各种N形态组成和去除率,并分析了藻类爆发与PON和TDN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4─7月人工湖中PON质量浓度占TN质量浓度47.83%±9.90%(平均值±标准差,下同),8─10月升至86.93%±7.71%。水体中PON与叶绿素a(Chl a)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8,r=0.76,P<0.001),由此推测8─9月藻类急剧增多可能使人工湖中的TDN转变为PON。生长季人工湖水进入表流人工湿地后PON降低60.02%±22.97%,PON去除量占TN去除量90%以上。PON与Chl a的去除率均表现为8─10月低于4─7月,暗示在浮游生物爆发期人工湿地PON的去除能力可能达到了满负荷。另外,生长季表流人工湿地对水体TDN去除效果不明显(-16.40%±27.88%)。该研究获得结论,水禽栖息的污水进入表流人工湿地后TN去除主要以PON为主,且PON去除率与藻类动态相关。针对此类污水,增强人工湿地PON去除能力将能有效提高污水TN去除率,尤其在藻类爆发期除N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颗粒物有机氮 可溶性总氮 叶绿素A 氮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1 位作者 郭菊兰 朱耀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3-696,共4页
根据所采用遥感数据源不同,分别从基于光学遥感影像、微波数据及激光雷达数据等方面综述了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数据精度及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是今后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遥... 根据所采用遥感数据源不同,分别从基于光学遥感影像、微波数据及激光雷达数据等方面综述了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提出了提高数据精度及采用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是今后红树林湿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地上生物量 遥感 估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胜男 崔丽娟 +5 位作者 赵欣胜 张曼胤 王义飞 李伟 张岩 宋洪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环境 生态浮岛 人工湿地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差平均值的乌梁素海湿地变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韦玮 崔丽娟 +1 位作者 李胜男 郭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5,共7页
采用乌梁素海地区2003—2011年的TM/ETM+遥感数据,利用比值指数和波段组合的方法提取了乌梁素海水域、水草、芦苇和农田等信息,并分析了9年间乌梁素海地区各类型面积的增减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采用数据点绝对偏差的平均值方法,概算出各类... 采用乌梁素海地区2003—2011年的TM/ETM+遥感数据,利用比值指数和波段组合的方法提取了乌梁素海水域、水草、芦苇和农田等信息,并分析了9年间乌梁素海地区各类型面积的增减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采用数据点绝对偏差的平均值方法,概算出各类型面积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值估算出各类型面积变化的趋势和大小,预测乌梁素海未来各类型面积的转化情况。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及统计运算,预测乌梁素海地区明水面积变化率为26.56%,水草面积变化率为-20.66%,芦苇面积变化率为-1.94%,即:明水区域的面积将增加33.57 km2,而水草和芦苇的面积将分别减少21.02 km2和4.92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信息提取 湿地 分类 变化监测 乌梁素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典型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杰峰 杜丹 +3 位作者 田思思 董文龙 杨旭 闵水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计算并比较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评价等级,为湖北省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0个湖泊为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龙感湖、保安湖、网湖、东湖、沉湖和涨渡湖,选取物种多度、物种相对丰度、稀有物种、群系多度... 计算并比较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评价等级,为湖北省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10个湖泊为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龙感湖、保安湖、网湖、东湖、沉湖和涨渡湖,选取物种多度、物种相对丰度、稀有物种、群系多度、湿地类型、保护地类型、外来物种入侵、植物破坏程度、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等9项评价指标构建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通过专家咨询法与层级分析法确定。结果表明:10个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洪湖81.2、梁子湖73.3、沉湖67.8、龙感湖65.6、网湖64.6、涨渡湖49.4、长湖48.6、斧头湖42.7、东湖44.0、保安湖37.1;生物多样性等级洪湖为"丰富";梁子湖、龙感湖、沉湖为"较丰富";长湖、网湖、涨渡湖为"一般";斧头湖、保安湖、东湖为"较贫乏"。分析了生物多样性较低的湖泊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生物多样性 评价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级动力学模型的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崔丽娟 张岩 +4 位作者 赵欣胜 李伟 张曼胤 王义飞 李胜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7-1704,共8页
通过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运行特征参数及进出水水质情况进行定期连续监测,研究了污染物去除的面积速率常数及背景浓度与进水污染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出水浓度,通过Arrhenius方程对潜流湿地不同污染物背景浓... 通过对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运行特征参数及进出水水质情况进行定期连续监测,研究了污染物去除的面积速率常数及背景浓度与进水污染负荷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出水浓度,通过Arrhenius方程对潜流湿地不同污染物背景浓度进行了估计,同时分析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污染物背景浓度的变化特征及不同背景浓度条件下面积速率常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染物出水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总悬浮固体物(TSS)和化学需氧量(CODcr)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3和0.6210;对全磷(TP)和全氮(TN)的比较发现,在估计背景浓度条件下,TP和TN的面积速率常数高于零背景值时的面积速率常数(P<0.05),而CODcr和TSS的面积速率常数,在零背景值和估计背景浓度下无显著差异(P>0.05);当污染负荷低于25mg/L时,潜流湿地对TSS去除的面积速率常数随进水污染负荷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加,而在高污染负荷时,面积速率常数出现较大波动;污染物背景浓度与进水污染负荷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其中TSS的背景浓度与进水污染负荷之间的拟合度最高(R2=0.8388);潜流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面积速率常数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秋季面积速率常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面积速率常数 背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