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伏电站建设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雅婧 王丹阳 +5 位作者 常旭 安景源 牧仁 李新乐 徐涛 杨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近年来,我国西北荒漠区建立了大量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建立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从光伏电站的建立对水文调控、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光伏电站... 近年来,我国西北荒漠区建立了大量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建立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从光伏电站的建立对水文调控、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光伏电站建设期机械碾压和填挖方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加剧光伏电站内风沙活动和水土流失;光伏电站运营期光伏阵列的防风固沙和遮阴保湿作用能够促进光伏电站内植被恢复。不同的立地类型和气候环境都会导致光伏电站对其所处环境的土壤、植被、小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入研究西北生态脆弱区光伏电站及其环境的互馈机制对于降低因光伏电站的建立造成的其所处区域的不良影响以及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光伏电站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西北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养分和粒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牧仁 朱亮 +3 位作者 王丹阳 安景源 刘雅婧 李新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826,共9页
为探究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演替阶段下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按照白刺灌丛枯死率和盖度划分不同演替阶段,分别为发育阶段(枯死率10%~30%,盖度20%~40%)、稳定阶段(枯死率≤10%,盖度40%~60%)和衰退阶段(枯死率≥50%,盖... 为探究乌兰布和沙漠不同演替阶段下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本研究按照白刺灌丛枯死率和盖度划分不同演替阶段,分别为发育阶段(枯死率10%~30%,盖度20%~40%)、稳定阶段(枯死率≤10%,盖度40%~60%)和衰退阶段(枯死率≥50%,盖度≤20%),每个演替阶段选取3个相对独立的白刺灌丛沙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和土壤粒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白刺灌丛沙堆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随着沙堆演替呈下降趋势。背风坡发育阶段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较衰退阶段高164.58%,144.44%和215.93%,而迎风坡发育阶段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较衰退阶段高107.95%,200%和45.64%。演替阶段对迎风坡处白刺沙堆灌丛土壤养分含量和粒径组成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不同演替阶段白刺灌丛沙堆表层土壤养分富集现象明显,但不同坡向相同演替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荒漠植被 白刺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生长季胡杨液流速率动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4 位作者 李永华 李帅 张格 刘湘杰 董雪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持续5个月的同步观测,揭示气象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月尺度下,太阳...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持续5个月的同步观测,揭示气象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月尺度下,太阳总辐射是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单独能解释98.3%的液流速率变化;在日尺度下,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太阳总辐射对液流速率变化影响最大,空气温度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33.0%,4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55.2%的液流速率变化;在小时尺度下,对2018年5-9月液流速率的影响最大的是太阳总辐射。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对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因子由多变少。根据气象因子预测小时尺度胡杨液流速率需要较多的参数且可靠性最小,预测月尺度液流速率需要较少的参数且可靠性最大,预测月尺度胡杨液流速率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液流 库姆塔格沙漠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液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7 位作者 李永华 辛智鸣 赵纳祺 杨战 马媛 吴静 董雪 李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5-347,共13页
于2018年4月−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液流速率变化进行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 于2018年4月−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9月)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液流速率变化进行监测,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胡杨液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茎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呈几字“宽峰型”;夏季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液流启动在06:00,秋季液流启动时间最晚,不同季节夜间存在较高液流(10.994~26.035 cm·h^(−1));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呈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影响春季、秋季胡杨液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夏季为太阳总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饱和水气压差的日变化响应呈顺时针环状,与太阳辐射响应呈逆时针环状;不同季节胡杨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这表明胡杨为了保持水分平衡应对水分亏缺的策略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极端干旱)通过气孔调节降低水分损失。研究结果对于明确干旱沙漠环境中胡杨水分传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及更深入地认识胡杨适应干旱环境的水分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液流 气象因子 库姆塔格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添加对无芒雀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牧仁 乔俊 +3 位作者 王丹阳 安景源 刘雅婧 李新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43,共11页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 为探究石墨烯添加对干旱区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设置5个石墨烯添加水平:0 mg/L(C0)、25 mg/L(C1)、50 mg/L(C2)、100 mg/L(C3)、200 mg/L(C4)。2023年6月1日进行盆栽种植,同时浇灌不同浓度石墨烯,于出苗后第45 d、75 d和100 d测定牧草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石墨烯添加可以促进无芒雀麦生长,无芒雀麦基径、叶宽和叶长分别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12.32%、39.33%和13.10%(P<0.05);无芒雀麦总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分别增加44.28%和47.91%(P<0.05)。(2)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在C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2.99%和12.97%(P<0.05),土壤速效钾在C4处理达到最大值,较C0处理增加24.26%(P<0.05)。(3)经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指标简化为5个相对独立的指标,累计贡献率为84.257%,总生物量干重贡献最大;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石墨烯浓度分为3类,其中50 mg/L处理效果最好。适量石墨烯添加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无芒雀麦生长,但高浓度石墨烯添加将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人工草地 无芒雀麦 土壤养分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柽柳不同季节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4 位作者 辛智鸣 罗凤敏 刘湘杰 李永华 张雅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本研究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柽柳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因子与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为7:20,峰值最大(6... 为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本研究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柽柳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土壤因子与液流速率在不同季节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最早,为7:20,峰值最大(6.93 cm·h^(-1)),春季启动时间为7:40,峰值为6.46 cm·h^(-1),秋季启动时间最晚,为8:40,峰值最小(4.22 cm·h^(-1))。在日尺度上,春、夏、秋季柽柳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分别单独能解释61.1%、65.6%、64.0%的树干液流变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温度分别共同能解释73.4%、74.1%、76.9%的树干液流变化。在小时尺度上,春、夏、秋季树干液流与20、50 cm层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50 cm层土壤温度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导因子。本研究建立了不同季节柽柳液流速率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不同季节树干液流速率变化,为柽柳树干液流速率预测与耗水量估算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明确了在不同季节通过土壤因子估算柽柳树干液流速率的可行性,可为制定水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树干液流 库姆塔格沙漠 林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雨对白刺和油蒿幼苗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新乐 李永华 +3 位作者 董雪 段瑞兵 张冉昊 张景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8-696,共9页
降雨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最重要限制因子,荒漠植物幼苗对生长季降雨的变化极端敏感。为探讨荒漠植物对未来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该研究选取乌兰布和沙漠2种典型荒漠植物幼苗(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季内(6~9月)每次降雨量... 降雨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最重要限制因子,荒漠植物幼苗对生长季降雨的变化极端敏感。为探讨荒漠植物对未来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该研究选取乌兰布和沙漠2种典型荒漠植物幼苗(白刺和油蒿)为研究对象,根据生长季内(6~9月)每次降雨量,进行不同梯度的人工模拟增雨试验(CK.自然降雨;A.增雨25%;B.增雨50%;C.增雨75%;D.增雨100%),分析白刺和油蒿幼苗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降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从C、N、P含量在幼苗不同器官分布来看,与CK相比,增雨显著降低了白刺幼苗茎的C含量和根的C、P含量(P<0.0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叶的C、P含量和根的N含量;而增雨处理显著增加了油蒿幼苗茎和叶的C含量(P<0.05),降低了叶、根的N含量和茎、叶、根的P含量。(2)从化学计量比来看,增雨对白刺幼苗茎、叶、根的N∶P影响无显著差异,比值均大于16,且在增雨的环境下白刺幼苗相对生长率较低,主要受P元素限制;油蒿幼苗根N∶P与增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增雨量的增加其相对生长率增大。研究认为,模拟增雨对白刺幼苗和油蒿幼苗化学计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但二者幼苗C、N、P元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有所不同,增雨不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而有利于油蒿幼苗的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幼苗 油蒿幼苗 模拟增雨 碳氮磷含量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尺度土壤因子与柽柳液流速率关系的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雅茹 马迎宾 +5 位作者 李永华 段瑞兵 刘源 董雪 韩春霞 郝需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97-1707,共11页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柽柳液流的影响及存在时间尺度差异,为不同时间尺度下更为准确的分析柽柳液流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PS-TDP8树木液流监测系统及5TM土壤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液流速率及土壤因子(土壤含水...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柽柳液流的影响及存在时间尺度差异,为不同时间尺度下更为准确的分析柽柳液流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PS-TDP8树木液流监测系统及5TM土壤温度与湿度传感器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液流速率及土壤因子(土壤含水量SWC及土壤温度Ts)持续5个月同步观测。【结果】月尺度下,Ts_(20cm)是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单独能解释91.7%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进入的土壤因子依次为Ts_(20cm)、Ts_(200cm)、SWC_(50cm)、SWC_(150cm)、SWC_(20cm),Ts_(20cm)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72.1%,5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82.9%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对柽柳液流速率影响最大的也是20 cm层土壤温度;小时尺度下,对液流影响最大的是Ts_(20cm),Ts_(20cm)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37.6%,6个因子共同可以解释55.9%的液流速率变化。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与柽柳树干液流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个数有减少的趋势,而对其解释程度则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土壤因子模拟计算小时尺度柽柳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较多,预测月尺度液流速率需要的参数最少,可靠性最大,能够较好地解释柽柳液流速率变化,月尺度预测柽柳液流速率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液流 库姆塔格沙漠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干沙层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小雨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乐 安景源 +3 位作者 王丹阳 刘雅婧 辛智鸣 吴波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30,共11页
干沙层对抑制蒸发、保护沙漠地区的生态水具有重要作用。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白刺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干沙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称重法对降雨前后灌丛沙堆不同部位干沙层土壤水分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来看,0~10c... 干沙层对抑制蒸发、保护沙漠地区的生态水具有重要作用。以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白刺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干沙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称重法对降雨前后灌丛沙堆不同部位干沙层土壤水分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来看,0~10cm干沙层土壤水分变化受降雨影响最为明显,4.3mm降雨能影响到0~5cm干沙层土壤水分,5.4mm和10.8mm降雨能影响到0~15cm干沙层土壤水分;(2)从土壤水分时间动态来看,与降雨前相比,降雨后干沙层土壤水分呈迅速增加-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降雨后第1d增加最为明显,然后从降雨后第2d开始逐渐下降;(3)位于沙丘不同部位的干沙层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降雨后干沙层厚度变化速率表现为:阳坡中部>阳坡底部>阴坡底部>阴坡中部>坡顶。小降雨对白刺灌丛沙堆干沙层的消失和产生有重要影响,干沙层的形成是水分下渗和地表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灌丛沙堆 干沙层 土壤水分动态 小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10
作者 王淮亮 刘凤婵 +1 位作者 许德浩 黄雅茹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
【目的】揭示新疆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气象资料、遥感影像、土壤资料等基础数据,获得野外分层抽样调查单元资料(地形、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 【目的】揭示新疆气候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气象资料、遥感影像、土壤资料等基础数据,获得野外分层抽样调查单元资料(地形、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措施、植被等地表状况),用模型量化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估算土壤侵蚀模数,进而按行政或自然单元统计各强度等级侵蚀面积,用于进行水土流失现状及消长分析。【结果】新疆水土流失呈现土壤侵蚀面积大、土壤侵蚀强度总体不高两个显著特点。新疆水土流失的消长情况对气候变化趋势有较好的响应。降水量、降水日数、降雨强度、暴雨次数的增多也导致水力侵蚀强度增大,人为开发建设扰动破坏也会增加局部水土流失。【结论】气候变化对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水土环境产生了直接影响,表现出新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新疆自然特点和水土流失特征,应坚持大面积自然修复与局部人居环境建设、农田保育和水源涵养相结合,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分区防治,严控侵蚀扩张和人为水土流失发生,以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丝绸之路与美丽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新疆 气候变化 侵蚀分布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