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兵 任晓旭 胡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环境和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由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一评估体系和计算公式,利用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全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边形综合指标法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47.61亿元/a;各省区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主要分布在4.00万~5.00万元/(hm2·a)之间;我国各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水平分布不均,各省区间差异较大;低纬度和高纬度省区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中纬度地区的省区综合评价指数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多边形综合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213-221,共9页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 三峡工程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一次重大改造,形成了三峡库区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对维护库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总结了1990—2016年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并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包括水土流失、非点源污染、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重金属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系统服务这3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趋势是走向综合,研究的关键挑战为宏观格局变化的环境效应、微观机理与过程研究、尺度效应与尺度推绎以及模型构建与模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进展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及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鸣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10,共12页
本文从现代林业经营的环境价值属性出发,提出我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经营、林业生态工程、林区经营和城市林业经营等,并针对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特征进行了林种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 本文从现代林业经营的环境价值属性出发,提出我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经营、林业生态工程、林区经营和城市林业经营等,并针对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特征进行了林种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营类型 环境功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峰 刘红霞 +1 位作者 梁军 张星耀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1期89-91,共3页
为长期观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从时间、空间、研究内容上来讲,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阐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现在研... 为长期观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从时间、空间、研究内容上来讲,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阐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研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区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
5
作者 王兵 刘世荣 陈力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根据林业部与世界银行达成的协议,在我国60个县市设立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环境监测点,并对监测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本研究建立了基本情况库、水土流失监测库、监测结果汇总库、土壤肥力监测库、病虫害监测库等数据库,采用fo... 根据林业部与世界银行达成的协议,在我国60个县市设立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环境监测点,并对监测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本研究建立了基本情况库、水土流失监测库、监测结果汇总库、土壤肥力监测库、病虫害监测库等数据库,采用foxPro2.6forWindows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站点分布、数据维护、数据浏览、报表生态、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构成。在系统软件编制过程中,采用了图文交互支持的信息管理方式,充分利用通用字段(General)的多媒体信息存储功能,且程序运行时可完全脱离foxPro的系统环境,在Windows平台下独立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区 生态环境 信息管理 环境监测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6
作者 程瑞梅 王娜 +2 位作者 肖文发 沈雅飞 刘泽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 【目的】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以期推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对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陆地植被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表明,C、N、P是生态化学计量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其中N和P是陆地植被生长2种最重要的限制元素;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是评价土壤质量重要指标,从全球尺度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碳氮磷比值基本为恒值;陆地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判断研究表明,N∶P比值是植物生长养分限制的敏感性指数,常被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的阈值,同时N、P含量也可用于确定养分限制类型;气候、地理、土壤等因子是陆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中,C、N、P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因子,其比值在研究土壤质量评价、养分限制阈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限制性养分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48
7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刘兴良 缪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97-3303,共7页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 森林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评价是合理地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介绍了森林退化的概念,综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恢复目标的确定、参照系的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定量评价等几个方面。目前,大多数退化森林恢复评价主要包括物种多样性、植被结构和生态学过程3个方面。其中,物种多样性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等;植被结构包括植被盖度、乔木密度、高度、胸高断面积、生物量和凋落物结构等;生态学过程包括养分库、土壤有机质以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不同的研究者或管理者由于对恢复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存在差异,评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也不一样。恢复评价可以从特殊种群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进行。在深刻理解森林退化定义的基础上,建立现实的目标和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是恢复评价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恢复目标 参照系统 生态系统特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土壤碳储量与土壤碳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1
8
作者 刘世荣 王晖 栾军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437-5448,共12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碳吸收汇。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亚系统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森林对干扰和变化环境响应的时空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储库和碳吸收汇。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亚系统在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类型的多样性、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森林对干扰和变化环境响应的时空动态变化,至今对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变率的科学估算,以及土壤关键碳过程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综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土壤碳过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碳储量、土壤碳化学稳定性、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土壤呼吸影响机制、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等;评述了土壤碳过程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未来土壤碳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促进我国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科学评价森林土壤碳固持潜力及其稳定性维持机制和有效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碳储量 土壤呼吸 土壤碳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南侧森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雷燕 刘常富 +4 位作者 王彦辉 时忠杰 何常清 熊伟 于澎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0,共6页
森林枯落物和土壤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辽东栎—少脉椴、华北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辽东栎—少脉椴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5.42、11.28 t.hm-2;华北落叶松林的对应值分别为5.72、24.51 t.h... 森林枯落物和土壤具有重要生态水文功能,对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辽东栎—少脉椴、华北落叶松林的研究表明:辽东栎—少脉椴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5.42、11.28 t.hm-2;华北落叶松林的对应值分别为5.72、24.51 t.hm-2。两种林分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分别为0.56和1.63 mm,即华北落叶松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好于辽东栎—少脉椴林。但辽东栎—少脉椴林1 m土层的非毛管持水深和毛管持水深(108.15、441.02mm)远大于华北落叶松林(65.80、420.00 mm),且前者生长季1 m土层有效持水能力(267.77-327.42 mm)大于后者(133.55-227.23 mm)。从林地综合持水能力来看,辽东栎—少脉椴林的水文生态功能优于华北落叶松林。此外发现,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林分,但其1 m土层的有效持水能力的非毛管比例都是36.6%,毛管比例都是63.4%,表明在采用土壤有效持水能力、毛管贮水深、非毛管贮水深这3个指标中的任何一个评价较厚土层的总持水能力时,都将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森林枯落物 土壤 生态水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植物四合木种群的生殖生态特征——种群生殖值及生殖分配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徐庆 刘世荣 +2 位作者 臧润国 郭泉水 郝玉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41,共6页
对四合木种群生殖值和生殖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的生殖值从低龄组到高龄组 ,呈现出一种低→高→低的趋势。 3~9a生殖值缓慢增加 ,1 0~ 2 1a生殖值迅速增高 ,1 9~ 2 1a达到最大值 ,2 1a以后生殖值缓慢下降并渐渐平缓... 对四合木种群生殖值和生殖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的生殖值从低龄组到高龄组 ,呈现出一种低→高→低的趋势。 3~9a生殖值缓慢增加 ,1 0~ 2 1a生殖值迅速增高 ,1 9~ 2 1a达到最大值 ,2 1a以后生殖值缓慢下降并渐渐平缓。在生境条件较差的群落中 ,四合木种群生殖值较高 ,这可能是其适应恶劣环境所采取的生殖对策。四合木的生殖值受环境因子的选择压力 (kx)以及种群存活率 (Lx)所控制。生殖分配 (RA)与生殖阶段有关 ,从花期到果期 ,RA呈下降的趋势。四合木种群在 4~ 2 1a之间 ,其RA随年龄增大逐渐递增 ,2 1a以后 ,随年龄增大逐渐递减。根据其生殖年龄和生殖分配值大小 ,可将四合木种群的生殖期分为生殖起动期 ( <9a)、生殖增长期 ( 9~ 1 2a)、生殖高峰期 ( 1 3~ 2 7a)和生殖衰退期 ( >2 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种群 生殖值 生殖分配 生殖阶段 生殖年龄 生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干扰后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1
作者 缪宁 刘世荣 +2 位作者 史作民 马姜明 王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889-3897,共9页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保留木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受到强度干扰后所存留的树木,保留木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和恢复具有多方面的生态效应。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总结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各种生态效应,主要包括保留木对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附生生物多样性、动物活动和动物多样性、树木更新、空间结构)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绿树保留"的经营方式是基于保留木生态效益的实践应用,它可有效减少采伐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损失。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受到强度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中保留木的多种生态效应,可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木 退化森林 生态效应 干扰 森林生态系统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植物对其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2
作者 施征 白登忠 +2 位作者 雷静品 李迈和 肖文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11-1718,共8页
高山林线植物(林木和草本)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而形成其独特的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特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山植物、特别是林线林木在形态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养分利用和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对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的... 高山林线植物(林木和草本)由于生长环境特殊而形成其独特的适应环境的生理生态特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山植物、特别是林线林木在形态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养分利用和碳水化合物及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对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了林线树种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高山林线树种生理生态需要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研究气候变化下高山林线植物的应对策略和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林线 光合作用 养分利用 碳水化合物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庆 姜春前 +1 位作者 刘世荣 郭泉水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开裂;花粉散毕之后,萼片、花瓣又闭上,并在几天后脱落。四合木种群传粉媒介是昆虫(主要是蜂类和蚁类)。四合木的传粉效率较低:50%的柱头上无花粉,20%的柱头上有1~2个花粉,30%的柱头上有多个花粉;只有25%的花柱中有多个花粉管。四合木的座果率为57.36%~68.76%,结籽率为1.26%~2.8%。在生境条件较差的群落中,座果率较高,这是其适应恶劣环境所采取的生殖对策。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传粉过程受到障碍,即传粉媒介(昆虫)的访花频率极低,使得柱头上的花粉量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四合木 种群 传粉生态学 濒危机制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兵 魏文俊 +2 位作者 李少守 郭浩 白秀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利用中国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CFERN)的实测数据,估算了中国1977—2003年4个时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特征、垂直分配结构特征、时空动态格局和贮碳潜力。总碳储量研究结果1... 利用中国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CFERN)的实测数据,估算了中国1977—2003年4个时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析了其年龄结构特征、垂直分配结构特征、时空动态格局和贮碳潜力。总碳储量研究结果1977—1981为1.09Gt,1984—1988为1.496Gt,1994—1998为2.446Gt,1999—2003为2.866Gt。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云南、广西和广东7省的杉木林碳储量约占84%-86%。幼、中龄杉木林碳储量在79%-83.90%之间,随着杉木林的演替成熟,我国杉木林生态系统是一个潜在的碳库。在垂直分布上,乔木层碳储量占9.38%-10.63%,林下植被占0.6%-0.7%,土壤占87.99%-89.02%,枯落物占0.68%-0.78%,不同时期杉木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垂直分配结构基本相似。1999—2003期间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碳素现存量为2.866Gt,一个龄级期(10a)后碳储量将达到3.772Gt,并以90.63Mt·a^-1的平均积累速率递增,是一个贮存潜力大,增长速率快的碳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生态系统 杉木林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与森林植被和水资源有关的环境问题及研究趋势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彦辉 金旻 于澎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9-747,共9页
我国存在水资源数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在进行空前大规模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需要生态水文学的科学理论... 我国存在水资源数量不足和时空分布不均、水质下降、水环境恶化、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在进行空前大规模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需要生态水文学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持。已有的森林水文学研究结果存在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差、尺度偏小、过程单一、缺乏对森林植被的水分稳定性认识、不能预测森林植被的区域水文影响等不足,还没有形成能有效指导调控林水关系和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成熟理论和技术;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重点,包括鼓励跨部门和跨学科的交叉、森林植被的耗水特性和水分稳定性、森林水文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尺度效应和尺度转换、森林植被对区域水文影响的预测和评价、森林对水质的影响及作为重要水源保护区和流域水资源管理途径的森林植被建设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森林植被 水资源 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水文学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龙生 王兵 +1 位作者 牛香 宋庆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477-6486,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福祉密不可分,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济南市年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福祉密不可分,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以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济南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济南市年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的价值为264.41亿元,其中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在前3位;各区/县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排序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商河县>济阳县>市中区>天桥区>历下区>槐荫区;除森林防护功能以外,其他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的空间格局分布大体上均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空间格局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0
17
作者 刘世荣 郭泉水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模型的拟合曲线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水分条件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和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根据7个GCMs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合成的2030年的气候情景,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影响的结果是:气候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即从东南向西北森林生产力递减趋势不变,但不同地域的森林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反,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产力 中国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向前 王兵 +1 位作者 郭浩 王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进行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系...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进行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数平均值为11.14,处于较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健康指数平均值 大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林业新时期的森林生物灾害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星耀 骆有庆 +2 位作者 叶建仁 孙江华 梁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2,共5页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 分析了国家林业新时期的重要特征 ,认为国家林业新时期是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启动为标志 ,以五大历史性转变为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阐明了国家林业新时期我国森林生物灾害的特征 ,包括 :以国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生物灾害频繁发生 ;在西部为主的生态脆弱区 ,森林的寄主主导性生物灾害发生普遍 ;已入侵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逐步形成稳定生态格局的同时 ,伴随着国际、国内物流通径的增多和物流通量的增大 ,境外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不断增强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灾害流行 ;森林的历史性生物灾害间歇发生的同时 ,次要性的生物灾害逐步演化成主要威胁 ;伴随都市化的高速进程 ,城市森林的生物灾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林业新时期六大工程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目标需求和实现对策。进一步提出了森林生物灾害管理的三大技术体系建设及其研究任务。具体内容为 :森林生物灾害的信息管理 ,森林生物灾害的基因管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灾害 信息管理 基因管理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工程科技2035技术预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但智钢 史菲菲 +4 位作者 王志增 王辉锋 张裴雷 郝吉明 段宁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6,共7页
技术预见是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基础,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中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建议、会议讨论等方法,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环... 技术预见是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基础,德尔菲调查是技术预见中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建议、会议讨论等方法,从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7个子领域提出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45项备选技术。根据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初步筛选出2035年我国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分析了技术实现时间、发展水平与制约因素,为未来20年我国环境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科技 技术预见 德尔菲调查 关键技术 共性技术 颠覆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