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火模拟的森林火灾风险定量评估——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1 位作者 马帅 刘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3-90,共8页
【目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是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考虑一个区域的火发生可能性及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识别区域内的高火灾风险区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森林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暴露性综合评估一个区域的森林火... 【目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是利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综合考虑一个区域的火发生可能性及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识别区域内的高火灾风险区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森林燃烧概率、潜在火行为和暴露性综合评估一个区域的森林火灾风险,为林火管理部门开展林火管理和可燃物处理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燃烧概率模型(Burn-P3)在景观尺度上模拟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所属林区的燃烧概率、潜在火强度、蔓延速度及火发生类型。根据火对周围城镇和水源的潜在环境和安全问题计算火灾暴露性。综合这些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定量评估森林火灾风险,分析火灾风险的空间特征和不同类型植被的燃烧性差异。【结果】火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平均燃烧概率为0.0401,燃烧概率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研究区的5.3%和2.3%。火烧以地表火和间歇性树冠火为主,平均火强度及蔓延速度分别为2043.6 kW/m2和2.5 m/min。火行为指数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17.3%和6.2%。针阔混交林的燃烧概率和潜在火行为指数最高,阔叶林的燃烧概率及潜在火行为指数最低,但其暴露性指数最高。火灾风险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占19.7%和6.5%,针阔混交林的火灾风险指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结论】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燃烧概率较低,但潜在火行为指数较高。城镇和水源附近森林的火灾风险等级高,是林火管理的重点区域。部分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存在发生稳进树冠火的可能,可以通过可燃物处理措施来减少可燃物梯及地表易燃可燃物,降低火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燃烧概率 火行为 风险评估 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3年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半小时尺度气象数据集
2
作者 牛晓栋 陈志成 +2 位作者 闫崇宇 牛保亮 刘世荣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气象要素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等野外站网的基础观测内容。森林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 气象要素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网络等野外站网的基础观测内容。森林生态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我国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其气候和森林类型(天然栎林)具有代表性。本数据集基于台站内的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和小气候观测塔的2015–2023年连续9年的定位观测数据,通过科学的数据质量控制和整理形成了半小时尺度气象数据产品。数据集中的指标包括大气要素(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总辐射、大气压、降雨)和土壤要素(3层土壤温度、3层土壤含水量、土壤热通量)。本气象数据集时间频率高、时间序列长,对于研究我国暖温带地区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森林生态系统韧性具有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 宝天曼生态站 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策略与实践
3
作者 吕全 骆有庆 南小宁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489,共15页
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已成为影响森林安全、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以大面积人工林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国土绿化行动的持续开展,病、虫、鼠等有害生物对林业建设成果造成了严重危害和巨大威胁。本文在分析中国林业... 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已成为影响森林安全、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以大面积人工林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国土绿化行动的持续开展,病、虫、鼠等有害生物对林业建设成果造成了严重危害和巨大威胁。本文在分析中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策略形成的历史背景,回顾了代表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实践。随着松毛虫、光肩星天牛、松材线虫病等防控实践的有效探索,以及基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生态调控(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EPM)赋予了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策略新的时代内涵和行业属性。林业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是综合治理策略的提升和具像化,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主要发展方向。论文展望了林业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发展方向与重点领域,以期为防控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 入侵物种 生态调控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弱生态环境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秭归县案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叶 刘玉峰 +4 位作者 周高峪 马德举 曾立雄 肖文发 刘建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0-219,共10页
探究“两山”理念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以中部脆弱生态环境地区——秭归县为案例分析对象,对该县生态产品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生态产品价值准备阶段包括生态... 探究“两山”理念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以中部脆弱生态环境地区——秭归县为案例分析对象,对该县生态产品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生态产品价值准备阶段包括生态恢复系统化与恢复生态产业化,体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过渡,为价值实现阶段提供必要物质资源及产业基础。价值实现阶段包括产业生态化与生态景观化,体现“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为提升阶段提供良好生态基础;价值提升阶段包括景观产业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体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进一步转化,推动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此,从政策保障与科技创新两方面提出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借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扎根理论 机制模型 “两山”理念 实现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生态系统碳汇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桂静 仇乐川 +2 位作者 何欢 万龙 刘玉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2,共9页
岩石圈是全球“遗漏碳汇”前沿科学研究的重点,开展岩溶生态系统碳汇过程研究对揭示碳循环规律、服务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系统阐明岩溶生态系统多界面碳汇过程研究新思路,构建多因素耦合的岩溶碳迁移... 岩石圈是全球“遗漏碳汇”前沿科学研究的重点,开展岩溶生态系统碳汇过程研究对揭示碳循环规律、服务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系统阐明岩溶生态系统多界面碳汇过程研究新思路,构建多因素耦合的岩溶碳迁移模拟体系,通过整合基岩裸露度、植被覆盖度、岩土接触面积、土层厚度等关键因素建立不同程度石漠化岩溶系统。通过采用人工降雨与稳定碳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分析岩溶区碳元素在大气–植被、土壤–大气、土壤–岩石和岩石–水等界面的迁移规律及影响要素,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案,以期为阐释岩溶系统不同界面的碳通量差异及其影响机制提供借鉴,利于深入揭示岩溶碳循环过程与碳迁移路径,并科学阐明“遗漏碳汇”的去向。未来岩溶碳汇过程应加强水文驱动下岩溶系统碳元素多界面动态迁移响应机制和岩溶作用所消耗的CO_(2)源于大气/土壤和碳酸盐岩的贡献比例研究,旨为岩溶生态系统修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迁移 碳通量 岩溶碳汇 稳定碳同位素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森林生态保护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志霖 王小艺 +7 位作者 张会儒 雷相东 苏建荣 金崑 赵凤君 陈展 樊子豪 肖文发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55-62,共8页
解析了我国林业发展阶段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20多年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保护成就、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分析了新时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科学绿... 解析了我国林业发展阶段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20多年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及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保护成就、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分析了新时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科学绿化等对森林生态保护的新要求,提出了森林生态保护工作重点,包括提升森林培育潜力,落实森林经营方案,完善和配套外来入侵病虫害防控、森林火灾防控体系,优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网络,提升森林生态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和条件能力建设,并就森林生态保护适应性政策制度完善、工程项目规划、条件与能力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保护 森林经营 病虫害防控 森林火灾防控 自然保护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研究
7
作者 李毅夫 孙斌 +8 位作者 南志标 刘世荣 高志海 黄晓东 张美男 李长龙 张景波 吴水荣 王琫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开展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林间草地的科学定义及内涵,即在森林分布区内生长于大面积森林内部或边缘的成片草地,以及与稀疏林木或灌木共生的区域。在充分考虑我国北方林间草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可利用性及其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可辨识性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包括林窗草地、林缘草地、疏林草地和灌木林草地4个类型及12个亚类。研究结果为我国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草地 分类体系 林窗草地 林缘草地 疏林草地 灌木林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潜在诊断靶标蛋白筛选
8
作者 陈振宏 余璐 +4 位作者 汪祥 程相称 韩珊 汪来发 王曦茁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目的]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病害,已在我国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经济损失。早期、精准的诊断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红松在松材线虫侵染过程中表达的差异蛋白,为诊断方法开发提供... [目的]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是世界性毁灭性病害,已在我国造成严重的生态与经济损失。早期、精准的诊断是实现有效防控的关键。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红松在松材线虫侵染过程中表达的差异蛋白,为诊断方法开发提供潜在靶标。[方法]以红松针叶为材料,设置接种松材线虫后0、1、5和20 d 4个时间点,开展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上调表达的特异蛋白,并通过qRT-PCR验证其转录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11种在侵染后持续显著上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结合对照组无丰度、表达差异显著及功能结构域预测等标准,确定2种蛋白(DN8104_c0_g1_i1、DN14451_c0_g1_i1)具有作为早期诊断靶标的潜力。qRT-PCR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趋势一致。[结论]本研究鉴定的2种候选蛋白在红松受侵染后上调表达,且在未接种松材线虫的阴性对照中丰度为0,具备结构功能特征,具有作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靶标的应用前景。研究为红松及其它松树树种的病害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松材线虫病 蛋白质组学 早期诊断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党英侨 王小艺 +1 位作者 杨忠岐 张永安 《中国森林病虫》 2022年第5期6-13,共8页
生物防治是控制林业害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野外防治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综述我国林业上利用天敌昆虫、昆虫病毒、病原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和其他有益生物及生防产品防治害虫的进展情况。分析我国生物防... 生物防治是控制林业害虫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野外防治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综述我国林业上利用天敌昆虫、昆虫病毒、病原线虫、病原真菌、病原细菌和其他有益生物及生防产品防治害虫的进展情况。分析我国生物防治研究和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我国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天敌类群 防治技术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京鲁 李杰 +8 位作者 冯晓川 朱林 李鹏 郝立坤 宋增兵 王明玉 舒立福 司莉青 李伟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3期81-89,共9页
在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下,森林火灾发生日趋频繁,准确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经济和人员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回溯了典型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系统模型,其次综述了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其应用,并... 在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下,森林火灾发生日趋频繁,准确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经济和人员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回溯了典型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系统模型,其次综述了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及其应用,并讨论了气象预测大模型驱动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的必要性、可实施性及模型构建思路,以实现中长期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最后总结了人工智能在森林火灾发生预测应用中的优势和问题。同时,本文展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的研究方向,一是引入其他模型或结合知识驱动提高预测模型的可解释性;二是提高气象预测模型输出数据的时空分辨率,更好地监控天气行为,增强基于人工智能的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的应用能力;三是建立预测大模型,保障应急安全;四是具身智能设备可植入森林火灾发生预测模型,收集分析林火因子,输出林火发生概率,回传数据并自主调整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森林火险 森林火灾发生预测 气象预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评估模型实证研究
11
作者 刘冀昆 王成虎 +1 位作者 王明玉 高桂云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选取是实现林火扑救现场监测预警的重要前提,基于常见林火监测指标建立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评估模型,可为林火扑救应急监测预警基础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典型林火监测案例,分析林火应急监测指标特性,并... 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选取是实现林火扑救现场监测预警的重要前提,基于常见林火监测指标建立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评估模型,可为林火扑救应急监测预警基础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典型林火监测案例,分析林火应急监测指标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评估模型中的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森林火灾应急监测指标评估模型。评估模型首先利用17个典型森林火灾监测案例中使用的49个指标进行合理性验证后,再对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危险性等级评价模型中的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气温、风速、可燃物密集度在评估模型中得分较高,可用于执行应急监测任务。应急监测指标模型的提出,对规范应急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应急监测前期装备研发中指标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应急监测 监测指标 层次分析法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鸟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昊 马永胜 +4 位作者 王天晖 贺孜尔汗 万升旗 薛亚东 李佳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掌握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本底资源现状,能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水源地使用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红外相机野外调... 掌握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本底资源现状,能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水源地使用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累计11443相机工作日,共收集到18773张野生动物照片,其中有效独立照片3303张,准确鉴定出4目9科17种野生兽类,7目12科32种野生鸟类。调查结果显示:1)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18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等级以上物种有24种。2)兽类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67和3.03,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5和0.62。3)相对多度指数(I_(RA))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鹅喉羚(Gazella yarkandensis)(I_(RA)=99.54)、野骆驼(Camelus ferus)(I_(RA)=53.57)、雪豹(Panthera uncia)(I_(RA)=35.22)、秃鹫(Aegypius monachus)(I_(RA)=15.64)、岩羊(Pseudois nayaur)(I_(RA)=13.81)。调查结果反映出甘肃安南坝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可以为后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名录 相对多度 红外相机技术 濒危物种 荒漠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碳汇评估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振 吴高阳 +1 位作者 董艳丽 刘世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通过森林固碳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最经济可行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评估研究的分析,阐述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评估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 森林是陆地碳汇的主体,通过森林固碳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最经济可行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当前我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评估研究的分析,阐述了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评估中面临的挑战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森林的演替过程、林分结构、林龄动态、土地适宜性等影响树木的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当前的森林碳汇评估分析未能综合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且对森林碳汇的评估多集中在生物量碳库的估算,而土壤固碳潜力的评估较少。目前碳汇预测亟须全面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森林碳库的影响,同时也应重视森林生物量碳库和土壤碳库协同增汇的长期效应。因此,未来不仅要加强固碳增汇机制研究,更要改进和提升已有方法,为准确预测和提升我国森林碳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储量 碳汇 演替 林龄 土地适宜性 固碳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及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明玉 司莉青 +6 位作者 陈锋 舒立福 赵凤君 田晓瑞 李伟克 李威 李笑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33-4944,共12页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 森林火灾是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可对全球气候系统、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温室气体和含碳颗粒物释放具有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已成为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重要污染源之一,这些污染物质与辐射、能见度以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直接相关。准确地描述森林火灾释放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释放机理、释放总量、时空分布特征、不同尺度的扩散过程模拟,以及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对于量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总量及区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从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定量化和传输路径监测的研究方法、污染物质的扩散和运输模型以及跨区域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森林火灾释放的CO、PM_(10)和PM_(2.5)对环境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而且森林火灾释放的污染物质能够随气流长距离传输,不仅对当地的空气造成污染,污染物也能够随着气团进行长距离传输,并在传输过程与当地气溶胶混合,形成跨区域污染。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扩散、传输模拟通过不同模型相互耦合完成,包括可燃物载量估算模型、可燃物消耗和释放模型、污染物扩散传输模型,以及污染物预测和可视化模型等。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火灾释放污染物质主要研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目前我国关于森林火灾释放物质相关的研究尚不足以支撑我国森林火灾温室气体释放、污染物释放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出适合于我国的森林火灾污染物释放模型,以及污染物扩散、传输系统。森林火灾排放因子库大多数引用国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确定性,缺乏森林火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对森林火灾污染物质释放与影响的研究,尤其是污染物质扩散和传输模型的预测和可视化研究以及排放因子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污染物 大气环境 扩散模型 跨区域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阿尔金山保护区祁曼塔格山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秀磊 徐俊泉 +2 位作者 张圣发 李欢 李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2-1673,共12页
为了解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基本情况,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和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在保护区东北部的祁曼塔格山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期间,红外相机累计工作17529个有效相机日,拍摄到7237张... 为了解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基本情况,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和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在保护区东北部的祁曼塔格山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调查期间,红外相机累计工作17529个有效相机日,拍摄到7237张野生动物有效独立照片。结果表明:(1)拍摄到6045张野生兽类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5目8科19种野生兽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0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相对多度指数(R_(AI))排名前5的野生兽类物种依次为藏野驴(Equus kiang,R_(AI)=85.85)、灰尾兔(Lepus oiostolus,R_(AI)=82.26)、岩羊(Pseudois nayaur,R_(AI)=44.04)、野牦牛(Bos mutus,R_(AI)=35.26)和狼(Canis lupus,R_(AI)=26.41)。(2)拍摄到1182张野生鸟类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10目21科50种野生鸟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4.3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6;排名前5的野生鸟类物种依次是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R_(AI)=9.81)、漠䳭(Oenanthe deserti,R_(AI)=8.04)、红嘴山鸦(Pyrrhocorax pyrrhocorax,R_(AI)=7.25)、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R_(AI)=6.33)和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R_(AI)=5.42)。(3)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1种和18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6种,易危7种,近危13种;石貂(Meles fonia)、豺(Cuon alpinus)、白翅百灵(Alauda leucoptera)和乌鸫(Turdus mandarinus)为阿尔金山保护区新增记录。(4)日活动节律表明,岩羊、野牦牛和狼为昼行性动物,灰尾兔为偏夜行性动物,藏野驴则为昼夜兼性动物。研究结果为创建昆仑山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加强阿尔金山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物种名录 濒危物种 相对多度指数 活动选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亚非野猫
16
作者 王秀磊 张波 +4 位作者 常青 孙向波 周佺 张素娟 李佳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3-558,共6页
野猫(Felis silvestris Schreber,1777)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猫属(Fe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大陆的小型猫科动物(Yama‐guchi et al.,2004)。根据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差异,传统上认为野猫有3个亚... 野猫(Felis silvestris Schreber,1777)隶属于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猫属(Fe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大陆的小型猫科动物(Yama‐guchi et al.,2004)。根据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差异,传统上认为野猫有3个亚种,分别为野猫欧洲亚种(F.s.silvestris)、非洲亚种(F.s.lybica)和亚洲亚种(F.s.ornata)(Nowell and Jackson,1996)。野猫欧洲亚种毛色浅色至深灰褐色,背部和两侧具有明显深黑色条纹,尾端黑色,蓬松呈圆型;野猫非洲亚种毛色多为浅棕褐色或浅黄褐色,部分个体耳背染砖红色,背部和两侧具有深黑色条纹或模糊斑点,尾端黑色呈锥形;野猫亚洲亚种与非洲亚种毛色、尾端相似,最大区别在于背部和两侧密布明显深黑色斑点,耳尖具有细小、深棕色毛簇(Yamaguchi et al.,2004;Hunter,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非野猫 红外相机 宁夏 分布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阻隔带和阻隔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凯达 赵凤君 +6 位作者 司莉青 舒立福 王明玉 李伟克 韩冬 李笑笑 周暖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8,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全球范围内林火频发的严重形势,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重要威胁。为有效防范和减缓林火蔓延,科学构建林火阻隔带和阻隔体系至关重要。首先,本研究阐述生物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包括树种选择、结构设计和火环境...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全球范围内林火频发的严重形势,对森林生态系统构成重要威胁。为有效防范和减缓林火蔓延,科学构建林火阻隔带和阻隔体系至关重要。首先,本研究阐述生物防火林带的阻火机理,包括树种选择、结构设计和火环境调控等方面,并探讨防火林带的选址、宽度设计、树种配置和空间布局等关键因素。其次,综述工程阻隔带的类型、作用及可燃物清理方法,并重点分析林区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再次,回顾阻隔带阻火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评估其潜在有效性,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同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从个5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生物防火林带多层复合设计;工程阻隔带多元化规划布局;绿色高效低成本的阻隔带可燃物管理技术;生物防火林带阻火效果评估技术;阻隔带最佳宽度和密度阈值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阻隔带 林火阻隔体系 生物防火林带 工程阻隔带 可燃物管理 阻隔带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及植被更新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鑫 刘晏铭 +5 位作者 司莉青 舒立福 陈锋 王千雪 王烁 张吉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素。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林分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适度火干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改变群落的演替动态,并提高物种多样性。本文综述了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进展,特别是林火...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素。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林分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适度火干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改变群落的演替动态,并提高物种多样性。本文综述了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进展,特别是林火干扰对树木存活、林分结构及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林火引起的树木死亡是影响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关键因素;林火干扰后植被群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火烧强度,轻度火干扰对乔木层影响较小,而重度火干扰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不同林型、火强度、火烈度、季节以及不同过火类型等因素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尚缺乏林火干扰对树木生长和植被更新机制的长期连续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固定样地连续监测,研究不同林火干扰条件下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演替的长期动态;完善采样数据集,结合生物物理及生理过程建模,构建更完整的预测体系,以准确预测火后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树木生长状况;深入探讨林火与其他扰动因子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其对林分结构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树木死亡 林分结构 火后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娜 曹平 +4 位作者 唐艳龙 钱正敏 刘玲玲 魏可 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4-679,共6页
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本文在室内按益害比6:1、8:1和10:1接种花绒寄甲初孵幼虫至松褐天牛预蛹体表,观察比较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和后代数量等指标,并开展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室内... 花绒寄甲是松褐天牛的有效天敌,为明确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作用,本文在室内按益害比6:1、8:1和10:1接种花绒寄甲初孵幼虫至松褐天牛预蛹体表,观察比较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和后代数量等指标,并开展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室内三种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分别为85%、90%和75%。不同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发育历期为7~11 d,各接种比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分别平均为26.24 d、25.28 d和22.67 d。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结茧数和羽化数差异显著,平均结茧数分别为4.29个、4.94个和6.93个,平均羽化数分别为4.00个、4.89个和6.73个。各接种比例下花绒寄甲幼虫的结茧率差异不显著。单个寄主预蛹产生的花绒寄甲成虫总重量分别为0.092 g、0.097 g和0.079 g,差异不显著;成虫单头重差异显著,益害比6:1时和8:1时,分别为0.024 g/头和0.020 g/头,差异较小,10:1时,显著下降至0.013 g/头。野外条件下3个接种比例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的寄生率差异显著,益害比10:1时,校正寄生率最高,平均为72.29%;8:1时,下降至48.55%;6:1时最低,为40.63%。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预蛹寄生作用强,野外释放时,益害比例不应低于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预蛹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流量方法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强 王俏俏 +3 位作者 陈红丽 秦艳丽 张明芳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 水资源是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是保障流域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研究方法众多,尚未进行系统性梳理。以生态流量为出发点,归纳总结国内生态流量评估的最新进展,系统地对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生境模拟法和整体分析法等四大类共17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评述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并根据国内流域的生态流量评估现状,建议在我国流域水系庞杂且气候、水文地质、下垫面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流量评估方法。未来的生态流量研究和流域水生态管理应综合考虑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依据生态流量目标制定、水利水电工程调度、生态流量监测、流域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系统性完善生态流量管理与研究,实现流域水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资源 流域生态 流域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