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对森林的影响与多尺度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世荣 温远光 +3 位作者 蔡道雄 朱宏光 黄雪蔓 李晓琼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19-435,共17页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森林 多尺度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鳞翅目标本图像前背景自动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竺乐庆 马梦园 +5 位作者 张真 孟昭军 吴伟 任利利 高翠青 南小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分割方法。【方法】首先对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背景分割参考标准,对过大的昆虫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其次对训练集图像采用旋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分割方法。【方法】首先对用于训练和测试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背景分割参考标准,对过大的昆虫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其次对训练集图像采用旋转、平移、缩放等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剪切出中心区域作为有效图像。求取所有训练样本的均值图像,并从所有输入中减去该均值图像。测试用图像只做归一化但不进行数据增强。微调全卷积神经网络,重点调整结构产生变化的卷积层和反卷积层的参数,用前述训练数据集训练直至收敛。对于待分割图像,只要将图像归一化后输入到训练好的全卷积网络,网络将输出前背景分割结果。【结果】该方法在包含823个样本的测试集中进行了测试,取得的m Io U(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达94.96%,而且分割的视觉效果已经非常接近于人工分割的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证明通过训练全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实现鳞翅目标本图像的前背景自动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图像处理 前背景分割 深度学习 全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沙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美 朱天辉 +2 位作者 汪来发 朴春根 刘朝霞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06-310,共5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流动、半固定、和固定3种不同沙丘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土壤中三大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固定程度的沙丘在微生物总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流动、半固定、和固定3种不同沙丘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土壤中三大微生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变化以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固定程度的沙丘在微生物总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微生物总数是半固定沙丘的2.8倍,流动沙丘的12.5倍;3种沙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占绝对优势(70%以上),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低于1%),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细菌和放线菌在春季有生长高峰,真菌则在秋季,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中细菌在表层分布最多,真菌和放线菌在1~10cm处分布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鄂尔多斯 沙地 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11种珍贵阔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昉晨 刘世荣 +5 位作者 温远光 唐敬超 蔡道雄 明安刚 史作民 雷丽群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606-61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特性,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树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并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南亚热带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特性,为造林树种的选择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各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树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并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珍贵阔叶树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各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为7.00~18.19μmol·m^(-2)·s^(-1),平均值为10.83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柚木Tectona grandis(18.19μmol·m^(-2)·s^(-1))、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13.07μmol·m^(-2)·s^(-1))、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2.60μmol·m^(-2)·s^(-1))、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11.63μmol·m^(-2)·s^(-1))、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11.29μmol·m^(-2)·s^(-1))、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e(10.85μmol·m^(-2)·s^(-1))、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10.64μmol·m^(-2)·s^(-1))、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8.90μmol·m^(-2)·s^(-1))、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7.72μmol·m^(-2)·s^(-1))、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7.22μmol·m^(-2)·s^(-1))、铁力木Mesua ferrea(7.00μmol·m^(-2)·s^(-1))。光合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柚木、米老排和红锥,较弱的为擎天树、铁力木和山白兰;对高光强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为铁力木、柚木、观光木和降香黄檀,较弱的为灰木莲和山白兰;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的树种为格木、红锥和香梓楠,较弱的为山白兰、擎天树、观光木和米老排。【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可选择光合能力强的树种造林。格木、红锥和香梓楠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可作为松、杉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阔叶树种 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生态营林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7
5
作者 温远光 周晓果 +6 位作者 朱宏光 刘世荣 王磊 蔡道雄 贾宏炎 明安刚 卢立华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59-175,252,共17页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 桉树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生态营林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营林措施与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关系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营林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桉树生态营林实践,建立起现代桉树生态营林理论体系。文中提出生态营林的定义、生态营林原则和生态营林的理论体系。6年的生态营林实践表明,采取“低干扰、低投入、低污染”的生态营林方式,获得“高产量、高价值、高效率”的营林效果,实现长短结合、一般用材与珍贵用材结合、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提升的生态营林目标。该理论是解决当今桉树人工林木材生产和生态服务失衡以及生物安全、土壤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对推动我国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生态营林理论 生态营林实践 木材生产与生态服务协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能力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鹏程 肖文发 +4 位作者 张守攻 史玉虎 潘磊 曾立雄 万睿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41-47,99,共8页
基于三峡库区森林资源2类清查数据,结合森林植被林地枯落物现存量样地调查及浸泡实验,建立关于浸泡时间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系列预测模型,对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及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不同植被... 基于三峡库区森林资源2类清查数据,结合森林植被林地枯落物现存量样地调查及浸泡实验,建立关于浸泡时间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系列预测模型,对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及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在一些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林林地枯落物现存量最高,达到11.610t/hm^2;柏木林桔落物现存量最低,仅为3.948t/hm^2。2)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的含水率竹林最高,达到182.9%,柏木林枯落物含水率最低,仅为32.2%。3)所有森林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后增加速度急剧下降,48h后基本达到饱和;竹林枯落物的饱和持水量最高,达到自身质量的3.367倍,灌木林最低,为2.089倍。4)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林地枯落物在前2h内吸水速度最大,类型间差别也较大,之后急剧下降,20h后类型间吸水速度趋向一致,48h后基本不再吸收水分。5)三峡库区不同森林植被林地枯落物现存量干质量总量为2048万5668t,枯落物对单场次降水的潜在持水总量为4695万3451t,现实饱和持水总量为3291万7480t。单位面积林地枯落物潜在持水量和现实饱和持水量的空间分布体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奠定基础,也可为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工程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枯落物 持水能力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直方图及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19
7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张培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7,共7页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鉴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图像颜色及纹理特征的昆虫图像识别方法。鳞翅目昆虫翅面图像经过预处理,确定目标区域,再进行特征提取。首先将彩色图像从三原色(red-green-blue,RGB)空间转换至色调饱和值(HSV)空间并提取有效区域内的色度、饱和度直方图特征,然后经图像位置校准,提取灰度图的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特征;匹配首先计算两颜色直方图特征向量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性大于阈值的样本再进一步用DTCWT特征匹配;DTCWT匹配通过计算Canberra距离实现,从通过第一层颜色匹配的样本中取出最近邻作为最终匹配类别。算法在包含100类鳞翅目昆虫的图像库中进行试验验证,取得了76%的识别率,其中前翅识别率则达92%,同时取得了理想的时间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颜色直方图 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l倒谱系数和矢量量化的昆虫声音自动鉴别 被引量:10
8
作者 竺乐庆 王鸿斌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1-907,共7页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种类鉴别方法,本研究把人类语音识别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昆虫识别,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昆虫声音自动鉴别方法,用声音参数化技术为昆虫声纹识别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声音... 为了给生产单位害虫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提供简便易操作的昆虫种类鉴别方法,本研究把人类语音识别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昆虫识别,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昆虫声音自动鉴别方法,用声音参数化技术为昆虫声纹识别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声音信号经过预处理、分段得到一系列的声音样本,从声音样本提取Mel倒谱系数(MFCC),并用Linde-Buzo-Gray(LBG)算法对提取的MFCC进行矢量量化(VQ),所得码字作为声音样本的特征模型。特征参数之间的匹配用搜索最近邻的方法实现。本文方法在包含70种昆虫声音的库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超过96%的识别率和理想的时间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声音识别 MEL倒谱系数 LBG算法 矢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宏光 陆晓明 +6 位作者 温远光 蔡道雄 刘世荣 李晓琼 黄雪蔓 周晓果 李婉舒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 【目的】研究和阐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林分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0%,20%,30%,40%和50%)间伐后,套种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润楠(Machilus pingii)3个乡土阔叶树种,每种强度设3次重复,每个套种树种密度均为120株/hm2,2013年8月对所有样地(共15个,每个样地面积为600m2)的马尾松保留木、套种树种和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树种进行每木调查,记录种名、胸径和树高等。【结果】间伐处理8年后,不同间伐处理间林分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P<0.001,树高:P=0.001,蓄积量:P=0.008);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间伐促进了3个套种树种幼树的生长,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米老排在50%间伐林分下生长最优,而红锥和润楠以40%间伐林分较优,前者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后者。间伐显著的提高了自然更新至乔木层的林木株数,与对照处理(100±25株/hm2)相比,20%,30%,40%和50%间伐林分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2倍、11.22倍、11.06倍和13.78倍;间伐显著提高了自然更新林木的树高生长,而胸径生长差异不显著。【结论】从人工林木材生产、套种树种生长和自然更新树种生长情况分析,采用30%或40%的间伐强度和套种优质乡土阔叶树是马尾松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近自然化改造 间伐 套种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CC和GMM的昆虫声音自动识别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1,共6页
昆虫的运动、取食、鸣叫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存在种内相似性和种间差异性,因此可用来识别昆虫的种类。基于昆虫声音的昆虫种类自动检测技术对协助农业和林业从业人员方便地识别昆虫种类非常有意义。本研究采用了语音识别领域里的声音... 昆虫的运动、取食、鸣叫都会发出声音,这些声音存在种内相似性和种间差异性,因此可用来识别昆虫的种类。基于昆虫声音的昆虫种类自动检测技术对协助农业和林业从业人员方便地识别昆虫种类非常有意义。本研究采用了语音识别领域里的声音参数化技术来实现昆虫的声音自动鉴别。声音样本经预处理后,提取梅尔倒谱系数(Mel-frequency cepstrum coefficient,MFCC)作为特征,并用这些样本提取的MFCC特征集训练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model,GMM)。最后用训练所得到的GMM对未知类别的昆虫声音样本进行分类。该方法在包含58种昆虫声音的样本库中进行了评估,取得了较高的识别正确率(平均精度为98.95%)和较理想的时间性能。该测试结果证明了基于MFCC和GMM的语音参数化技术可以用来有效地识别昆虫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种类鉴定 声音处理 自动识别 梅尔倒谱系数 混合高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韦伯局部描述子和颜色直方图的鳞翅目昆虫翅图像特征描述与种类识别 被引量:6
11
作者 竺乐庆 张大兴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9-42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昆虫图像的自动分类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翅面沿翅伸展的纵向和切向分成4个区域,对每个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昆虫图像的自动分类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翅面沿翅伸展的纵向和切向分成4个区域,对每个区域提取WLD(Weber Local Descriptor)和Ho C(Histogram of Color)特征并归一化。WLD在灰度图像上提取,反映了翅图像的局部纹理特征。Ho C则在HSI(Hue,Saturation,Intensity)颜色空间的彩色图像上提取,反映了每个区域的颜色分布信息。将双翅的各个区域的WLD和Ho C按序连接后,得到该昆虫图像的特征向量。使用昆虫图像样本训练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训练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最后使用这些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即可实现对鳞翅目昆虫的分类识别。【结果】该方法在包含10种576个样本的昆虫图像数据库中进行了测试,取得了100%的独立预测精度,并有理想的时间性能、鲁棒性及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WLD结合Ho C是一种有效的鳞翅目昆虫图像特征描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颜色直方图 WLD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唼蜡甲人工大量饲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建兴 杨忠岐 +1 位作者 李广武 魏建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36-343,共8页
通过对从比利时引进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捕食性天敌-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Gyll.5年的室内大量饲养,对影响该天敌的产卵量、生长发育和羽化的主要生物因子和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发现的影响其正常繁殖和生... 通过对从比利时引进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捕食性天敌-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Gyll.5年的室内大量饲养,对影响该天敌的产卵量、生长发育和羽化的主要生物因子和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发现的影响其正常繁殖和生长发育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了外部形态、为害特点及控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成虫平均羽化率从2003年的29.61%上升到了2004年的76.03%。研究表明,大唼蜡甲室内大量饲养的主要影响因子有:两种寄生螨(Proclaelapssp.和Histiostomasp.)、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种群退化和温湿度条件。严格的卫生条件、病原生物的有效控制和种群复壮是保证大唼蜡甲群体饲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唼蜡甲 饲养方法 影响因素 外来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编码和SCGBPNN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竺乐庆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5-1341,共7页
【目的】为了给林业、农业或植物检疫等行业人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昆虫种类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 【目的】为了给林业、农业或植物检疫等行业人员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昆虫种类识别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自动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分割出双翅,并对翅图像的位置进行校正。然后把校正后的翅面分割成多个超像素,用每个超像素的l,a,b颜色及x,y坐标平均值作为其特征数据。接下来用稀疏编码(SC)算法训练码本、生成编码并汇集成特征向量训练量化共轭梯度反向传播神经网络(SCG BPNN),并用得到的BPNN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该方法对包含576个样本的昆虫图像的数据库进行了测试,取得了高于99%的识别正确率,并有理想的时间性能、鲁棒性及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在识别鳞翅目昆虫图像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鳞翅目 图像识别 超像素分割 稀疏编码 量化共轭梯度法 反向传播神经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颜色名和OpponentSIFT特征的鳞翅目昆虫图像识别 被引量:4
14
作者 竺乐庆 张大兴 张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1-133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昆虫图像的自动分类方法。【方法】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景蒙板,并由蒙板确定的轮廓计算出前景图像的最小包围盒,剪切出由最小包围盒确定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昆虫图像的自动分类方法。【方法】通过预处理对采集的昆虫标本图像去除背景,获得昆虫图像的前景蒙板,并由蒙板确定的轮廓计算出前景图像的最小包围盒,剪切出由最小包围盒确定的前景有效区域,然后对剪切得到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首先提取颜色名特征,把原来的RGB(Red-Green-Blue)图像的像素值映射到11种颜色名空间,其值表示RGB值属于该颜色名的概率,每个颜色名平面划分成3×3像素大小的网格,用每格的概率均值作为网格中心点的描述子,最后用空阈金字塔直方图统计的方式形成颜色名视觉词袋特征;其次提取Opponent SIFT(Opponent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特征,首先把RGB图像变换到对立色空间,对该空间每通道提取SIFT特征,最后用空域池化和直方图统计方法形成Opponent SIFT视觉词袋。将两种词袋特征串接后得到该昆虫图像的特征向量。使用昆虫图像样本训练集提取到的特征向量训练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使用这些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即可实现对鳞翅目昆虫的分类识别。【结果】该方法在包含10种576个样本的昆虫图像数据库中进行了测试,取得了100%的识别正确率。【结论】试验结果证明基于颜色名和Opponent SIFT特征可以有效实现对鳞翅目昆虫图像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图像识别 颜色名 OPPONENT SIFT 视觉词袋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南部不同沙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晓美 朴春根 +3 位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张晓娟 林乐民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5-373,共9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不同沙地类型(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含量,期望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的防风固沙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不同沙地类型(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含量,期望得到它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的防风固沙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均没有显著的规律。碱性磷酸酶在固定沙丘中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在表层土壤中其活性最高;夏季其活性最低。在3样地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3大类微生物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的相关性不显著。细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全钾含量呈显著相关,放线菌和真菌与全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中芽孢杆菌属占细菌的比例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在半固定沙丘中是冬季最高,其次是在春季,这与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Biolog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得到沙漠中最常见的芽孢杆菌主要有Bacillus cereus、B.licheniformis、B.subtilis、B.megaterium和B.maroccanus。通过该研究客观地反映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不同沙地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从而为该地区沙地土壤改良和防风固沙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沙地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Coleoptera,Scolytidae)和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Coleoptera,Rhizophagidae)的耐寒性(英文)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建兴 杨忠岐 Jean-Claude Gregoire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8,共9页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Le Conte(Red 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Le Conte(Red turpentine beetle,RTB)是近年来在中国爆发的入侵生物,在我国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油松伐桩和立木的根部越冬。室内测定昆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短时间致死低温(LLT)是评价昆虫耐寒能力的重要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红脂大小蠹越冬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为-11.98±2.55℃,是一种耐冰冻的昆虫。红脂大小蠹的过冷却点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种群间有明显差异,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明显低于低龄幼虫,在越冬前和越冬后的幼虫间没有明显差异。红脂大小蠹幼虫在冬季至少可以忍受-23.5℃的大气温度安全越冬。从2001年开始引入我国的云杉大小蠹的捕食者大唼蜡甲(Rhizophagus grandis Gyll.)幼虫的过冷却点为-18.05±2.76℃,低于红脂大小蠹所有虫态的过冷却点,说明比红脂大小蠹有更强的耐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大唼蜡甲 过冷却点 天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茂县花椒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曦茁 汪来发 +2 位作者 杨佐忠 刘子雄 余明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88,100,共6页
为明确四川省茂县花椒根结线虫的种类,通过根结线虫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成虫的会阴花纹、雌虫酯酶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和rRNA-IGS区),对花椒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三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在茂县地区花椒上发现... 为明确四川省茂县花椒根结线虫的种类,通过根结线虫雌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及雌成虫的会阴花纹、雌虫酯酶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和rRNA-IGS区),对花椒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三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在茂县地区花椒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在花椒上发现北方根结线虫病,四川省是北方根结线虫新的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根结线虫 鉴定 花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曦茁 刘春秀 +2 位作者 汪来发 苟大平 余明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对食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优化的淡紫拟青霉液体发酵条件。【方法】研究淡紫拟青霉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下对产孢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时间。【结果】最佳基础培... 【目的】对食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优化的淡紫拟青霉液体发酵条件。【方法】研究淡紫拟青霉在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下对产孢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时间。【结果】最佳基础培养基配方为A1(g/L):葡萄糖40,NaNO320,KH2PO40.5,MgSO4.7H2O 0.5;最佳复合培养基配方为b(g/L):葡萄糖40,NaNO310,(NH4)2SO45,黄豆粉5,KH2PO40.5,MgSO4.7H2O 0.5;其他培养条件的选择结果:淡紫拟青霉最适产孢的初始pH值为6.0~7.0,发酵温度26℃,发酵培养时间为72h到80h。【结论】通过这些研究获得了淡紫拟青霉液体优化的发酵条件,为该菌大规模产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液体发酵 条件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瑫 李永 +2 位作者 朴春根 汪来发 朱天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为了解三倍体毛白杨和健杨94树干皮层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2种杨树干部皮层中共计分离纯化细菌菌株532株,分属于26属47种,2种杨树内生细菌组成... 为了解三倍体毛白杨和健杨94树干皮层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2种杨树干部皮层中共计分离纯化细菌菌株532株,分属于26属47种,2种杨树内生细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三倍体毛白杨中分离得到18属30个种,以根瘤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健杨94中分离得到16属22个种,以根瘤菌属、微杆菌属为优势菌群。杨树干部皮层植物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富。2种杨树内生细菌数量季节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夏秋2季均高于冬春2季。2种杨树在4个季节的优势菌群各不相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内生细菌 季节变化 多样性 16SrDNA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