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六盘山林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生态水文功能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时忠杰 王彦辉 +3 位作者 于澎涛 熊伟 郭浩 郭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从森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等方面分析了六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油松、华北落叶松、辽东栎、红桦、李灌丛及杂灌丛6种森林生态系统在水文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林冠层截留各不相同,在雨季(6~9月)辽东栎和华北落... 从森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等方面分析了六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油松、华北落叶松、辽东栎、红桦、李灌丛及杂灌丛6种森林生态系统在水文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的林冠层截留各不相同,在雨季(6~9月)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的截留率相当,红桦的最小。各种植被类型的冠层月截留率除红桦外都是6月份最大,7,8,9三个月截留率呈波动状下降,但均为7月份的截留量最多,而红桦在6,7,8月份的截留率相当,9月份的较小;枯落物最大持水深以红桦的最大,灌丛类型的最小;土壤水文特性各异,0~80cm土层平均容重以红桦的最小,油松的最大,总孔隙度以红桦的最大,油松的最小,非毛管孔隙度以杂灌丛的最大,华北落叶松的最小,从土壤持水深看,0~80cm土层的杂灌丛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油松的最小;0~80cm土壤毛管持水量以华北落叶松的最大,红桦的次之,李灌丛的最小。同时对山区的降水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降水量随海拨高度增加降水量增加,平均每100m抬升雨量5 28%,至海拨2640m以后降水量又开始下降,平均每100m递减4 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功能 六盘山 冠层截留 枯落物 土壤水文一物理性质 降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赵磊 王兵 +2 位作者 蔡体久 满秀玲 李道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3-208,246,共7页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蓄积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大小均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1700>N900,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与之相反。(2)N3500林分枯... 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不同密度杉木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蓄积量以及土壤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大小均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1700>N900,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与之相反。(2)N3500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为12.60t/hm2;N1700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为254.98%。N2700林分最大持水量、持水率均最小,分别为9.69t/hm2,229.07%。各林分枯落物层有效拦蓄量在5.18~6.35t/hm2之间,大小排序为N3500>N4700>N1700>N900>N2700。(3)不同密度杉木林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率同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Q=aln t+b),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V=ktn)。(4)N3500林分毛管孔隙度、毛管蓄水量均最大,分别为40.04%,3 153.16t/hm2,N900林分最小,分别为38.56%,3 059.76t/hm2;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N4700>N3500>N2700>N900>N1700,变化范围为9.42%~11.33%,有效蓄水量表现为N3500>N4700>N2700>N900>N1700,大小在721.93~894.70t/hm2之间。(5)不同密度杉木林土壤稳渗速率在1.34~3.52mm/min之间。综上,林分密度在3 500株/hm2左右表现出很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经营中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以便更好地发挥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杉木林 不同密度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鞘翅目害虫基因银腺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4 位作者 李义良 张永安 曲良建 王玉珠 田颖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培育抗鞘翅目害虫的杨树新品种是防治光肩星天牛等高危害蛀干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鞘翅目害虫基因(Cry3A)导入银腺杨基因组中,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Southern点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杨树基... 培育抗鞘翅目害虫的杨树新品种是防治光肩星天牛等高危害蛀干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鞘翅目害虫基因(Cry3A)导入银腺杨基因组中,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Southern点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BGA--5对光肩星天牛具有一定的毒杀和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杀虫率达30%,对幼虫的生长抑制率达78.46%;其他转基因株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无明显的毒杀和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遗传转化 Cry3A 鞘翅目害虫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细菌制剂及其复合肥对草坪草抗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军 丁明明 +2 位作者 贾秀贞 吕全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研究了3种细菌制剂、复合肥及其细菌制剂与复合肥的复合物对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生长及其抗寒性指标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细菌制剂及其复合制剂能大大提高草坪草的抗寒性,施用复合肥、菌剂或二者共同使用对草坪草抗寒性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 研究了3种细菌制剂、复合肥及其细菌制剂与复合肥的复合物对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生长及其抗寒性指标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细菌制剂及其复合制剂能大大提高草坪草的抗寒性,施用复合肥、菌剂或二者共同使用对草坪草抗寒性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效果。单施菌剂的效果要优于单施复合肥的效果,而且菌种F,H在提高草坪草抗寒性的效果方面明显优于菌种E。复合肥与菌剂混合施用比单施菌剂或单施复合肥表现出了更好的综合抗寒效果。菌剂与复合肥在增强草坪草抗寒性方面对不同的指标表现出互补效应和不可替代效应同时存在。双因子的复合施用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全叠加效果。具体的表现主要是:单独使用菌剂处理的草坪草电解质透出率与复合肥处理差异不明显;单独使用菌剂处理的草坪草可溶性糖含量、主根长优于复合肥处理;菌剂F、H处理的草坪草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侧根数高于复合肥处理,但比菌剂与复合肥混合使用处理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制剂 复合肥 抗寒性 草坪草 草地早熟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的天敌及其对寄主的控制能力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翌楠 杨忠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4,共6页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作者的研究结果,总结和记述了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种类及其控害情况。共有9 7种天敌,其中天敌昆虫4 7种,病原微生物1 7种,捕食性鸟类3 3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病原微生物、肿腿蜂、斑头陡盾茧蜂、...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作者的研究结果,总结和记述了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天敌种类及其控害情况。共有9 7种天敌,其中天敌昆虫4 7种,病原微生物1 7种,捕食性鸟类3 3种。同时对主要天敌种类病原微生物、肿腿蜂、斑头陡盾茧蜂、花绒寄甲、天牛斑叩甲和捕食性鸟类对松褐天牛的控制能力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捕食性鸟类 控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1 位作者 陈步峰 彭清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6.2...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是一项基础工作,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平衡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对江西大岗山16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研究,估算其碳汇/源功能。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56.256 t·hm-2,乔木层占94.9%,林下层生物量为3.197 t·hm-2,年凋落物归还量为4.756 t·hm-2;杉木人工林碳储量为77.246 t·hm-2,其平均年净生产力为6.837 t·hm-2,其碳汇能力为1.595(±1.179)t·hm-2a-1,可见杉木人工林林生态系统显著地固定了大气中的CO2,有着明显的碳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森林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细菌制剂对草坪草的抗旱和抗病效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军 丁明明 +2 位作者 贾秀贞 武红 张星耀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1,共6页
本研究以草坪草高羊茅为材料,将实验室分离的三种细菌(E、F、H)制成菌剂,并将三种细菌制剂应用于草坪草,测定其对草坪草抗旱性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菌剂分别与复合肥混合使用效果最佳,可有效促进草坪草生长,减少电解质透出率... 本研究以草坪草高羊茅为材料,将实验室分离的三种细菌(E、F、H)制成菌剂,并将三种细菌制剂应用于草坪草,测定其对草坪草抗旱性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菌剂分别与复合肥混合使用效果最佳,可有效促进草坪草生长,减少电解质透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草坪草游离脯氨酸含量、硝酸还原酶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强了草坪草的抗旱性。接种立枯丝核菌后,菌剂与复合肥混合使用可推迟草坪草的发病时间并减少病斑数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高于其它处理,草坪草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制剂 草坪草 抗旱性 抗病性 丙二醛 叶绿素含量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捕食性天敌大唼蜡甲防治大小蠹属害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建兴 杨忠岐 梁廷杰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综述云杉大小蠹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唼蜡甲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对大唼蜡甲的生物学和习性、化学生态研究情况、人工大量饲养和储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法国、英国等国家运用大唼蜡甲防治云杉大小蠹的实践进行总结。根据其特... 综述云杉大小蠹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大唼蜡甲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对大唼蜡甲的生物学和习性、化学生态研究情况、人工大量饲养和储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法国、英国等国家运用大唼蜡甲防治云杉大小蠹的实践进行总结。根据其特性及近年来国际生物防治理论的新发展,以引入大唼蜡甲对已传入我国的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进行生物防治的成功实践为例,讨论引入大唼蜡甲防治其他针叶树大小蠹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以及应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唼蜡甲 红脂大小蠹 外来入侵害虫 针叶树大小蠹 天敌引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营养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霞 严东辉 +2 位作者 张星耀 梁军 王臻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 在室内饲养舞毒蛾的条件下,用刺槐种子凝集素处理的叶片喂食舞毒蛾幼虫,对幼虫取食叶片后的死亡率、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处理叶片的幼虫,有较高的死亡率,达59%;刺槐种子凝集素对舞毒蛾幼虫的营养代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种子凝集素 舞毒蛾 幼虫 营养代谢 分离 纯化 植物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纪芳 展茂魁 +4 位作者 蔡静芸 王小艺 唐艳龙 王健 司徒春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为了解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关键因子,本研究对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拟合了白蜡窄吉丁幼虫数量与寄主植物、树干胸径的关系。结果显示,寄主植物抗性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最... 为了解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关键因子,本研究对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拟合了白蜡窄吉丁幼虫数量与寄主植物、树干胸径的关系。结果显示,寄主植物抗性是影响白蜡窄吉丁自然种群最主要的因素,中国本土白蜡树种水曲柳的受害情况远低于美国栽培品种绒毛白蜡,且不同寄主植物间的幼虫数量差异显著;林分结构的影响作用次之,白蜡纯林的受害程度高于混交林。年极端低温、年极端高温、幼虫期和卵期的寄生率对白蜡窄吉丁的影响作用也比较重要。研究结果为生产上采用栽培抗性树种和在合适时期释放天敌控制白蜡窄吉丁的为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白蜡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7 位作者 刘杉 姬慧娟 马文宝 冯秋红 潘红丽 张利 刘千里 缪宁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指用马利瓦特(Maliwatt)缝编工艺,将可降解的植物纤维为原料编制成卷,同时将一定配比的植物种子和基质混合后植入成卷材料而成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垫、生态植被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技术优... 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指用马利瓦特(Maliwatt)缝编工艺,将可降解的植物纤维为原料编制成卷,同时将一定配比的植物种子和基质混合后植入成卷材料而成的快速植被恢复技术。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垫、生态植被垫等技术的应用范围、技术优势等;分析了在地震滑坡、沙化治理、矿山废弃地和公路边坡治理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而提出生态毯植被恢复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矿山废弃 沙化地 公路边坡 退化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岗山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卓 王兵 +1 位作者 蔡体久 李道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945-1394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特征.[方法]选取江西大岗山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密度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密度人工杉木林的截留特征.[结果]观测期...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特征.[方法]选取江西大岗山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不同密度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杉木林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密度人工杉木林的截留特征.[结果]观测期间,试验区总降雨量为501.4mm,6个密度人工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55.8 ~153.6mm,截留率在11.1%~30.6%,其中N1750林分截留率最大,N2700林分截留率最小,二者截留量相差97.8 mm.1993年营造的3个密度(N970、N1220、N1750)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117.9 ~153.6 mm范围内,1981年营造的3个密度N2700、N3500、N4700杉木林林冠截留量在55.8 ~78.9 mm范围内.在同一个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下,N970、N1220、N17503个林分平均截留量均大于另外3个林分.[结论]不同林龄截留量是有差异的.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存在着极紧密的正相关,截留率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中雨降雨量相近的情况下,降雨强度对截留的影响非常明显,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小;在小雨情况下,反而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岗山 杉木林 密度 降雨 林冠截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植物的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玉霞 龚玉梅 +3 位作者 李春林 李斯扬 张永安 朱书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79,共5页
短肽LD-1是从牛心朴子草根中新分离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本文以番茄灰霉病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性。结果表明: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试验中,短肽LD-... 短肽LD-1是从牛心朴子草根中新分离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本文以番茄灰霉病为供试菌株,研究了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病性。结果表明: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离体试验中,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在24、48、72h分别为28.3051、30.2134、32.7427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为16.6919mg/L;活体试验中,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0mg/L短肽LD-1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到74.24%。短肽LD-1能导致病菌芽管发育畸形,不能正常发育。短肽LD-1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并且经短肽LD-1处理后的番茄须根发达,须根数目明显增多,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短肽LD-1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长研究
14
作者 侯玉霞 龚玉梅 +4 位作者 李春林 李斯扬 张永安 朱书生 王青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短肽LD-1是从牛心朴子草中新分离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以黄瓜霜霉病菌为供试菌株,系统测定了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对孢子囊芽管... 短肽LD-1是从牛心朴子草中新分离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以黄瓜霜霉病菌为供试菌株,系统测定了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长作用。结果表明: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对孢子囊芽管发育具有一定的致畸效果。短肽LD-1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中浓度为68.3165 mg/L,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抑菌中浓度为100.6843 mg/L,表现出较好的防效。25 mg/L的短肽LD-1对黄瓜种子萌发、根系发育以及促生长活性较强,经短肽LD-1处理萌发后的黄瓜根毛明显较对照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 短肽LD-1 抑菌作用 促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座腔菌属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云飞 穆希凤 +3 位作者 袁秀英 张星耀 吕全 梁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4,共4页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及果树溃疡病,在国内外分布广泛,其毒素与树木溃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文对B. obtusa,B. berengeriana,B. corticola,B. dothidea毒素成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介绍,同时对该菌...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真菌能引起多种林木及果树溃疡病,在国内外分布广泛,其毒素与树木溃疡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文对B. obtusa,B. berengeriana,B. corticola,B. dothidea毒素成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介绍,同时对该菌毒素的分离、纯化、化学结构鉴定及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毒素应用做了简要总结,并分析了实验中存在的部分困难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 spp. 真菌毒素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21
16
作者 潘勇军 陈步峰 +6 位作者 王兵 肖以华 裴男才 彭清珍 粟娟 史欣 黄金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78,共6页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广州市2008年和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多年观测数据以及社会公共数据对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30.567 3亿元(2008年)和216....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广州市2008年和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多年观测数据以及社会公共数据对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30.567 3亿元(2008年)和216.355 3亿元(2011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分别为82 040元/(hm2.a)(2008年)和77 357元/(hm2.a)(2011年),单位面积价值量排序为涵养水源>物种保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阔叶混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和单位价值量最高,分别为49.62亿元/a和111 824元/(hm2.a),各林分类型的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为50 000~110 000元/(hm2.a),平均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为74 840元/(hm2.a);桉树的释氧、固碳功能单位价值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评估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 被引量:37
17
作者 黄大庄 杨忠岐 +2 位作者 贝蓓 孙娜 唐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175,共5页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i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threshold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its distribution reg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 This study mainly investigati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Dastarcus helophoroides in China and analyzed the threshold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its distribution reg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mploying %D.helophoroides% in controlling long-horned beetles. In China, %D.helophoroides% distributed in the regions from the north, Meihekou City(41°41′ N) of Jilin Province to south, Shenzhen City(22°38′ N)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from west, Zhongning county(105°40′ E) of Ningxia Huizu Autonomous Region to east, Meihekou City(125°54′ E) of Jilin Province. The insect distributed widely in Guangdong, Jiangsu, Anhui, Hebi, Henan, Shanxi, Shandong, Ningxia, Shannxi, Beijing, Jilin and Liaoning.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the distribution regions was higher than 5.4 ℃,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uly was above 22.6 ℃,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January is higher than -15.2 ℃, and the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was -36.8 ℃. The annual humidity in the distribution regions was above 47.2% and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above 186.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地理分布区 温湿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抚育对滇中地区潜在树冠火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运生 舒立福 +2 位作者 赵凤君 郭万力 刘柯珍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共10页
通过实地测量和试验室测定,比较森林抚育前后枝下高及火行为的差异,定量分析森林抚育前后发生潜在树冠火的可能性,为定量评价森林抚育效果提供依据。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选择5个林班,根据林班森林可燃物分布情况,采取不同森林抚育方式进... 通过实地测量和试验室测定,比较森林抚育前后枝下高及火行为的差异,定量分析森林抚育前后发生潜在树冠火的可能性,为定量评价森林抚育效果提供依据。在云南森林自然中心选择5个林班,根据林班森林可燃物分布情况,采取不同森林抚育方式进行森林可燃物调控。通过对5个林班中39个小班森林抚育前后枝下高、可燃物载量等调查,计算出森林抚育前后地表可燃物的热值、林火强度、林火蔓延速度和火焰高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抚育前柏木(Cypress)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平均枝下高分别为0.30 m和1.43 m,模拟的地表火火焰高度分别为0.34 m和0.67 m。抚育前柏木林和华山松林有很大的树冠火发生隐患;2)抚育后的柏木林,枝下高1.50 m左右,与地表火焰间的距离由-0.04 m增加到1.34 m,较大地降低了高强度树冠火发生的隐患;3)抚育后的华山松林,枝下高2.02 m左右,与地表火焰间的距离增加到1.68 m,高强度树冠火发生的隐患也得到了很大程度降低。通过森林抚育,有效减少了地表可燃物载量和提高枝下高的高度,从而有效降低了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抚育 树冠火 枝下高 火强度 火蔓延速度 火焰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帽峰山森林气温与区域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2 位作者 陈步峰 史欣 肖以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0,共6页
根据广州市1952—2009年和帽峰山2004—2009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季节分解加法模型,分析了帽峰山森林气温与区域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近58年来气温增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达0.21℃.a-1;2004—2009年... 根据广州市1952—2009年和帽峰山2004—2009年气温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季节分解加法模型,分析了帽峰山森林气温与区域气温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近58年来气温增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达0.21℃.a-1;2004—2009年间,广州市和帽峰山气温变化均呈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008、-0.293℃.a-1,帽峰山气温下降幅度大于广州市;帽峰山林区气温变化趋势与广州市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区域极端异常天气出现前,森林气温变化趋势出现负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时间序列 季节分解模型 广州市帽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顾志宏 金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08-7909,共2页
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①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内共有斑块5 069.00个,斑块密度为2 595.00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3.20 hm2,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9,斑块丰富度为68.00,边界... 分析了2005~2007年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①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内共有斑块5 069.00个,斑块密度为2 595.00个/hm2,平均斑块面积为3.20 hm2,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49,斑块丰富度为68.00,边界总长度为19 011 119.91 m,边界密度为97.34 m/km2,景观形状指数为35.19。②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下降,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现象较为严重,急需加强管护、加大投入。笔者建议通过在各自然保护区间建立生境走廊连接破碎栖息地;加强资源管护,严格审批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强对川金丝猴和其栖息地的科学研究投入和资金投入;采取改善当地社区环境的有效措施,缓解人员生活对保护区造成的压力;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等手段,达到提高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栖息地质量、有效保护川金丝猴这一珍贵物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栖息地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