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超群 许业洲 孙晓梅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利用16个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标记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明确该种子园的遗传基础,为后期育种策略的制定和遗传改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2,平均... 利用16个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标记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旨在明确该种子园的遗传基础,为后期育种策略的制定和遗传改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542,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7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28,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9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485,日本落叶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中大部分位点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群体内近交系数(Fis)、群体总近交系数(Fit)均为负值,群体表现为轻微杂合子过量,不存在近交衰退;不同来源的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各参数值差异不大,群体间遗传距离计算、分子方差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非常小,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各栽培区引种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种子园 表达序列标签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桫椤茎干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马映雪 杨林夕 +3 位作者 耿伟 袁志林 李全梓 黄雄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192,共10页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是现存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富含内生菌资源。以桫椤新鲜茎干为研究对象,经内生菌液制备、培养基培养和纯化、菌落形态观察、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NCBI数据库比对,对桫椤茎干的内生菌...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是现存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富含内生菌资源。以桫椤新鲜茎干为研究对象,经内生菌液制备、培养基培养和纯化、菌落形态观察、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NCBI数据库比对,对桫椤茎干的内生菌进行系统分离鉴定。从桫椤新鲜茎干中共分离鉴定到22种内生真菌,隶属于2门7纲9目15科16属,菌落颜色主要有黄色、黄褐色、白色和黑色等,菌落形态主要有毛毡状、绒毛状和蛛网状等;其中菌株AlS-F6、AlS-F15和AlS-F16的生长速率较其他菌株慢。从属水平看,木霉属(Trichoderma sp.)菌株的分离频率最高,为18.2%,是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同时,从桫椤新鲜茎干中分离鉴定到26种内生细菌,隶属于3门4纲5目7科12属,从属水平看,泛东氏菌属(Pantoea sp.)的分离频率最高,为23.1%,是内生细菌的优势属。桫椤茎干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可为研究桫椤内生菌的共生关系及桫椤的药理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蕨类植物 内生真菌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废弃物堆肥替代泥炭对紫薇容器育苗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宇 张蕾 +6 位作者 邸东柳 李意峰 张晓飞 田锋 张林菁 武浩然 牛小云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探索园林废弃物堆肥代替泥炭是否可用做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选取河北省夏花树木紫薇为研究对象,将草炭、珍珠岩、园林废弃物堆肥以不同配比混合组成7种基质配方,对不同配方基质物理性质: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及持水孔隙;化学... 为探索园林废弃物堆肥代替泥炭是否可用做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选取河北省夏花树木紫薇为研究对象,将草炭、珍珠岩、园林废弃物堆肥以不同配比混合组成7种基质配方,对不同配方基质物理性质:基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及持水孔隙;化学性质:pH、EC、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及有效磷;苗木的形态指标: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薇苗木在各基质配比中均符合花灌木容器苗标准。基质持水孔隙和总孔隙度随堆肥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质的其他理化性质随堆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堆肥量≤20%时,苗木的株高在生长前期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在生长后期对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各个生长时期苗木地径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堆肥比例为20%时,茎生物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因此,本试验的最优基质配比为泥炭55%,珍珠岩25%,园林废弃物堆肥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园林废弃物堆肥 容器育苗 基质性质 苗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对N素的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正德 董菊兰 +2 位作者 王军辉 辛培尧 麻文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 【目的】分析施氮对梓属5个种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差异,旨在为梓属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的楸树Catalpa bungei、滇楸Catalpa fargesii、黄金树Catalpa speciosa、梓树Catalpa ovata、紫葳楸Catalpa bignonioides 5个种为试材,通过2种氮素水平(施2 g氮和不施氮)处理,研究不同种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性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施氮处理下5个种的生物量较不施氮显著提高,但对氮素的响应不同,响应最大的是梓树,净增加量为29.633 g·株^(-1),其次为紫葳楸,其他依次为楸树、黄金树和滇楸。楸树和黄金树在两种N素处理下生物量积累均较高,紫葳楸较小。施氮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而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NR)却显著降低,不同的种对不同性状的响应不同。叶绿素对氮素的响应差异可能是生物量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熵权法对两个处理下5个树种进行综合评价,在施氮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梓树>楸树>紫葳楸>滇楸>黄金树;对照情况下,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楸树>黄金树>梓树>滇楸。【结论】在两种施氮水平下,5个树种的生物量排序为楸树>黄金树>滇楸>梓树>紫葳楸;不同树种对氮素的响应差异明显,综合分析发现5个树种幼苗对氮素的响应从大到小依次是紫葳楸>梓树>黄金树>楸树>滇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属 苗期 氮素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ZIP11基因过表达增强杨树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钰颖 陈舒鑫 +5 位作者 于淼 贾瑜涵 陆铸畴 樊俐娇 卓仁英 韩小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701,共13页
[目的]利用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锌铁转运蛋白家族中SmZIP11基因表达对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采用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f... [目的]利用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锌铁转运蛋白家族中SmZIP11基因表达对吸收和转运重金属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方法]采用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var. matsudana f. umbraculifera Rehd.)无性系一年生幼苗进行水培试验。幼苗在正常营养液中生长60天后进行重金属胁迫处理,重金属处理包括:200μmol/L ZnSO_(4)、100μmol/L CuSO_(4)和100μmol/L CdSO_(4)。在重金属处理0、1、4、7、14和21天时,取根、茎和叶组织样品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测定SmZIP11的表达水平。利用叶盘法将提取的SmZIP11基因转入银灰杨(Populus×canescens)中,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共得到8个过表达SmZIP11基因的转化杨树株系(OEs)。选择SmZIP1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的3个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株系(WT)于重金属胁迫营养液中培养14天后,测定根、茎、叶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计算耐受性指数和转移系数。[结果]SmZIP11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053 bp,编码35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71 kDa,含有9个保守的跨膜结构域,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馒头柳SmZIP11与杨柳科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大戟科、锦葵科、伞形科植物的ZIP11亲缘关系相对较远。qRT-PCR结果表明,在Zn、Cu和Cd胁迫下,馒头柳茎和叶片中的SmZIP11比对照显著上调;在Cd和Zn胁迫下,根、茎和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提高。在转基因杨树中,SmZIP11基因显著增强了植株对Zn和Cu的耐受性,促进了Cd从根系向茎中转移,以及Zn向叶片中转移,同时将Cu富集在根部。与WT相比,OE7株系对Zn的耐受指数和地上部Zn的含量及转移系数都显著提高。[结论]馒头柳SmZIP11基因增强了转基因杨树对Cu和Zn的耐受性,并提高了从根系向地上部转移Cd和Zn的能力,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柳 SmZIP11基因 重金属胁迫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丁酸对核桃嫩枝扦插生根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刘昊 宋晓波 +2 位作者 周乃富 马庆国 裴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植物激素是调控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胡桃Juglans复幼嫩枝扦插过程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为探讨植物激素对不定根发生提供参考。以胡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复幼插穗... 植物激素是调控不定根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胡桃Juglans复幼嫩枝扦插过程内源激素的质量分数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为探讨植物激素对不定根发生提供参考。以胡桃品种‘中宁盛’‘Zhongningsheng’复幼插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外源吲哚丁酸(IBA)诱导处理下插穗基部内源激素变化,并统计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外源IBA诱导处理对插穗生根影响显著。经IBA诱导的嫩枝插穗生根率高达98.1%,对照处理没有生根,死亡率达75.5%;发根过程经历了形成层增厚、分生组织细胞团产生、根原基初始细胞发生、根原基形成和根的发育等阶段,外部形态表现为增粗、开裂;与对照组相比,扦插后内源激素变化明显,吲哚乙酸(IAA)先升高,并于第5天达到峰值,之后降低;赤霉素(GA3)变化趋势与IAA一致;脱落酸(ABA)则是先降低后上升;玉米素(ZT)前期没有明显变化,根原基诱导后明显升高。外源生长素的诱导提高了嫩枝插穗IAA的水平,改变了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促进了不定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核桃 嫩枝扦插 不定根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榨和精炼核桃油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及其电子鼻判别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晔 樊玮 +1 位作者 张俊佩 裴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4,140,共6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从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两方面对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中醛酮类占较大比例,相对含量分别为18.83%、21.86%和50.13%,其...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从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两方面对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冷榨、热榨和精炼核桃油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中醛酮类占较大比例,相对含量分别为18.83%、21.86%和50.13%,其中又以己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冷榨油的特异性挥发成分是酯类和萜类化合物,可能是核桃仁/油原始风味的基础物质;热榨油中吡嗪类等杂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达42.95%;同时糠醛的生成表明Maillard反应的存在及戊糖组分对热榨油风味的重要影响;精炼油中挥发性成分以脂肪酸氧化产物醛酮类物质为主,核桃仁/油原始风味成分和Maillard风味成分在精炼后损失严重;基于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和电子鼻检测结果一致,均能对3种核桃油进行有效区分。因此,可利用GC-MS结合电子鼻,从特征挥发性成分和整体气味两个方面对核桃油进行工艺控制和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挥发性成分 风味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成型抗性性状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守科 方林鑫 +4 位作者 王毅 张威 舒金平 汪阳东 王浩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4,共8页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 【目的】基于茶籽象不同危害期油茶果实组成型抗性指标(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为害率的关系,初步构建油茶抗茶籽象评价模型,为油茶的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测定我国主栽的油茶长林系列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并跟踪测定产卵高峰期、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4个关键期各无性系种子中茶皂素积累量;利用R语言MASS包中的stepAIC()函数,以各测定指标为自变量、茶籽象为害率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在茶籽象产卵高峰期,8个无性系的果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极差为0.5~1.2,其中长林166号果形指数最小,为0.5~0.7;8个无性系果皮厚度为3~6 mm,均处于茶籽象危害厚度范围内,以长林53号果皮厚度最厚(5.03±0.08 mm)。茶籽象4个危害关键期8个无性系的茶皂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依据茶皂素积累量可聚为3个类群。基于6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初步构建了以茶籽象为害率(Y)为因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Y=0.5316-0.301X2-0.43657X4+0.059526X5-0.0194X6(X2:果皮厚度;X4:初孵幼虫期茶皂素含量;X5:幼虫发育期茶皂素含量;X6:幼虫成熟期茶皂素含量),拟合度较好(P<0.01,R2=0.7737)。【结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油茶长林系列无性系组成型抗性性状(果形指数、果皮厚度、茶皂素积累量)与茶籽象为害率的相关关系,初步构建了以果皮厚度及茶籽象初孵幼虫期、幼虫发育期和幼虫成熟期油茶种子中茶皂素含量为变量的油茶抗茶籽象的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象 油茶 组成型抗性 果形指数 果皮厚度 茶皂素含量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景天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SaLhcb2的分离及功能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真 刘明英 +4 位作者 韩小娇 乔桂荣 蒋晶 邢世岩 卓仁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8-846,共9页
LHCB基因对植物适应各种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序列分析显示: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的Sa Lhcb2基因全长92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798 bp,含有1个74 bp的内含子。通过蛋白序列比对,Sa Lhcb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多种植物的蛋... LHCB基因对植物适应各种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序列分析显示: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的Sa Lhcb2基因全长92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798 bp,含有1个74 bp的内含子。通过蛋白序列比对,Sa Lhcb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多种植物的蛋白序列同源性都很高(92%以上)。分析400μmol·L-1镉离子(Cd2+),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胁迫处理后的东南景天,结果显示:镉处理后Sa Lhcb2基因在茎、叶中表达量快速上升(12.0h内),根中表达量到48.0 h后才上调。铜处理后0.5 h根中表达显著上调,胁迫6.0 h后茎中表达量显著上调,随后一直降低,叶片中该基因表达量一直较低。铅处理后,根中表达量降低,96.0 h左右比对照略微上调,而茎中96.0 h内表达量相比对照都上调,叶片中96.0 h内都降低。研究结果表明:Sa Lhcb2与东南景天的镉、铜、铅胁迫抗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镉、铜、铅 叶绿素a/b结合蛋白(LHCB) 荧光定量PCR 东南景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翠云 姜彦成 +3 位作者 乔桂荣 刘明英 蒋晶 卓仁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建立一套适合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以海滨木槿无性系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裂解液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改良酚抽法分离纯化蛋白质,选用24 cm pH 3~10的IPG胶条,并对不同上样量、等电聚焦程序、平衡时间等电... 为建立一套适合海滨木槿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双向电泳体系,以海滨木槿无性系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裂解液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改良酚抽法分离纯化蛋白质,选用24 cm pH 3~10的IPG胶条,并对不同上样量、等电聚焦程序、平衡时间等电泳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蛋白质,上样量为每IPG胶条1 000μg,总聚焦功率90 kV.h,平衡时间15 min,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可得到蛋白质点数目多、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可满足海滨木槿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木槿 耐盐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景天耐镉相关基因SaFer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婷 韩小娇 +4 位作者 刘明英 乔桂荣 蒋晶 姜彦成 卓仁英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专门存储铁的重要胁迫相关蛋白,参与镉离子吸收的调控。从构建的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c DNA文库中筛选出东南景天Ferritin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Sa Fer,编码序列为1 117 bp,开放阅读框为759 bp,编码252个氨基... 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专门存储铁的重要胁迫相关蛋白,参与镉离子吸收的调控。从构建的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c DNA文库中筛选出东南景天Ferritin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Sa Fer,编码序列为1 117 bp,开放阅读框为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以东南景天基因组DNA为模板分离到Sa Fer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 702 bp,含有7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Sa Fer与苹果Malus domestica Ferritin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76%。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分析发现:根系中Sa Fer基因在镉胁迫12 h后表达显著上调。镉胁迫实验显示,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比野生型有更高的耐镉胁迫能力。Sa Fer基因的分离及其初步功能验证为研究东南景天耐镉机制和林木耐镉转基因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东南景天 铁蛋白(ferritin) 镉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miR393对FBL基因家族成员调控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芳 楚立威 +2 位作者 贺学娇 舒文波 卢孟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3,共8页
【目的】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剪切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将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代表物种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的FB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再对杨树FBL家族成员的... 【目的】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剪切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将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代表物种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的FB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再对杨树FBL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最后通过ptc-miR393与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比对、ptc-miR393及FBL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5′-RACE检测等方面对杨树miR393与FBL基因家族成员的调控作用进行鉴定。【结果】杨树FBL基因家族共有8个不同成员,两两成员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通过基因结构和功能域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冗余的功能;PtFBL1-PtFBL4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位于一个进化分支上,而PtFBL5、PtFBL6和PtFBL7、PtFBL8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且与PtFBL1-PtFBL4的同源关系较远。杨树FBL基因的结构和结构域出现一定的变化,预示着它们之间可能出现了分化,在时空调控上的作用有所改变。ptc-miR393与PtFBL1-PtFBL4的互补配对率较高,而与PtFBL5-PtFBL8之间有5~7个碱基的差异,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PtFBL1-PtFBL4的表达与ptc-miR393呈相反的趋势,而PtFBL5-PtFBL8的表达不受ptc-miR393的影响,5′-RACE实验也检测出PtFBL1-PtFBL4受ptc-miR393的剪切,而PtFBL5-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结论】PtFBL1、PtFBL2、PtFBL3和PtFBL4是ptc-miR393的靶基因,而PtFBL5、PtFBL6、PtFBL7和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调控,这为进一步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的调控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miR393 FBL基因 靶基因 5′-RACE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筛选及其共表达网络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慧 代新仁 +1 位作者 周再知 李全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2,共13页
【目的】鉴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构建核心基因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为后期开展日本落叶松木材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日本落叶松木质部、韧皮部和针叶3个组织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利用R软件的DE... 【目的】鉴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构建核心基因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为后期开展日本落叶松木材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日本落叶松木质部、韧皮部和针叶3个组织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利用R软件的DEseq2包筛选木质部相对韧皮部和木质部相对针叶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整合2组差异基因获得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借助GO、KEGG及BLASTN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索基因功能,利用WGCNA分析构建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获得2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定位膜、细胞、细胞组件、催化活性、位点结合和转运活性等分类中显著富集;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途径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分别富集到38个和196个基因;鉴定出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包括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4、CCR1、C4H、HCT、COMT1、PER12、PER52、CYP98A3、LAC12和LAC17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DEC、CEL1、Csl、CTL2和SPS3等;2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经WGCNA分析后筛选出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关联度较高的17个核心基因。【结论】筛选的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参与半乳甘露聚糖合成、木葡聚糖合成、纤维素微纤丝形成、细胞壁纤维素合成、次生细胞壁形成过程、纤维伸长过程、调控合成木质素的碳代谢流、木质素生物合成及降解、木质素单体聚合、木质素单体甲基化和细胞程序化死亡等木材形成相关生物学过程;在共表达网络中筛选出的17个核心基因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来探索其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木质部 差异表达基因 GO KEGG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改良超薄切片制样法观察汉代饱水考古木材细胞壁的超微构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媛 陈家宝 殷亚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1-328,共8页
本研究以汉代饱水考古木材为试材,通过改良超薄切片制样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其细胞壁超微构造,结果表明:(1)取样时垂直于管胞的方向不大于1 mm;微波和真空处理可将每步渗透时间缩短至2~3 h;环氧树脂Spurr与LR White丙烯酸包埋剂相比,与考... 本研究以汉代饱水考古木材为试材,通过改良超薄切片制样方法,在电镜下观察其细胞壁超微构造,结果表明:(1)取样时垂直于管胞的方向不大于1 mm;微波和真空处理可将每步渗透时间缩短至2~3 h;环氧树脂Spurr与LR White丙烯酸包埋剂相比,与考古木材组织匹配度更佳;1%高锰酸钾处理切片可着染组织中的木质素、增强样本的衬度,但细胞壁层结构清晰度降低;(2)本试样中早材比晚材腐朽严重,管胞次生壁发生通道状降解、偶见凹槽状降解,而射线细胞内无明显腐蚀菌分布,胞间层较完整,次生壁S层较S层更耐腐蚀,推测腐蚀菌可能经由管胞空腔入侵,类似软腐。本研究为后续不同地质年代、不同降解程度的考古木材细胞壁超微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及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腐朽 植物次生壁 电镜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叶桉×细叶桉木材密度与生长的联合选择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升侃 周长品 +4 位作者 翁启杰 李发根 李建文 周建清 甘四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评估Resistograph钻刺法间接测定尾叶桉×细叶桉木材密度的可靠性,检测杂交亲本对子代表型的效应以及生长与木材密度的相关,评选速生、优质的尾细桉杂种。[方法]基于10株尾叶桉与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6个杂交组合... [目的]评估Resistograph钻刺法间接测定尾叶桉×细叶桉木材密度的可靠性,检测杂交亲本对子代表型的效应以及生长与木材密度的相关,评选速生、优质的尾细桉杂种。[方法]基于10株尾叶桉与10株细叶桉不完全析因交配产生的56个杂交组合的7.5年生试验林,利用79株分析容积法与Resistograph钻刺法测定的木材密度的相关,通过方差分析检测亲本对杂种生长和木材密度的效应,结合多重比较和独立淘汰法进行材积和木材密度的联合选择。[结果]容积法与Resistograph钻刺法测定的木材密度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52(P<0.001),遗传相关系数为0.55(P<0.05);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母本间和父本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或0.01),但母本×父本互作的效应不显著;对钻刺木材密度,父本间呈极显著差异(P<0.001),母本×父本互作显著(P<0.05),但母本间差异不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极显著(P<0.001),其与钻刺木材密度的表型相关极显著(P<0.001),但遗传相关不显著;评选出速生、木材密度较高的杂交组合14个、单株17株。[结论]Resistograph钻刺法是一种间接测定尾细桉木材密度的简便、经济和可靠的方法;母本和父本选择以及母本与父本的组配对培育速生、材质优良的尾细桉杂种均较重要;尾细桉生长与木材密度的遗传相关不显著,需要对这两类性状分别进行选择;评选的尾细桉杂交组合和单株为培育速生、优质的桉树良种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叶桉×细叶桉杂种 Resistograph钻刺法 木材密度 生长 联合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嫁接繁育适宜砧木的选择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凤 胡继文 +5 位作者 赵鲲 马开 杨桂娟 辛培尧 王军辉 麻文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嫁接楸树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以及无性系与砧木的互作效应,筛选楸树无性系的适宜嫁接砧木,旨在为楸树良种嫁接壮苗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不同树种为砧木嫁接的11年... 【目的】分析不同砧木嫁接楸树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以及无性系与砧木的互作效应,筛选楸树无性系的适宜嫁接砧木,旨在为楸树良种嫁接壮苗规模化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梓属不同树种为砧木嫁接的11年生楸树无性系对比试验林为材料,采集3个楸树无性系的接穗,分别用5种砧木(楸树、灰楸、梓树、滇楸和黄金树)嫁接育苗并造林,开展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生长、材性性状差异分析。【结果】5种砧木中,以滇楸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高(74.1%),其次是梓树和灰楸(63.0%和59.3%),而以黄金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最低(29.6%);以楸树为砧木嫁接无性系的接穗生根率最高(100%),其次是滇楸和灰楸(77.8%和66.7%),黄金树为砧木的生根率最低(33.3%);不同砧木间,嫁接无性系的胸径、树高、Pilodyn值、弹性模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且(树高除外)存在显著的砧木与无性系的互作效应;灰楸为砧木时,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大(14.9 m和17.5 cm),以滇楸和楸树为砧木时的树高和胸径均较大(14.8 m、15.5 cm和13.8 m、15.8 cm),而以黄金树为砧木时,嫁接无性系的树高和胸径最小(12.8 m和10.9 cm);通过Pilodyn值间接预测,灰楸为砧木时楸树无性系的密度最大(23.3 mm),梓树和楸树次之(23.9 mm和24.4 mm),滇楸和黄金树为砧木时均较小(25.6 mm和25.2 mm);5种砧木中,以灰楸为砧木的弹性模量最大(7.0 GPa),其次是梓树和楸树(6.6 GPa和6.5 GPa),滇楸最小(6.1 GPa)。根据不同砧木嫁接无性系的保存率、接穗生根率、树高、胸径、Pilodyn值和弹性模量综合筛选,以灰楸和楸树为砧木,楸树无性系的生长、材性、保存率、接穗生根率都较好。【结论】楸树无性系嫁接繁育的适宜砧木为灰楸和楸树,黄金树不宜作砧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嫁接 砧木 无性系 生长 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女木兰种子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哲 梅梅 +1 位作者 张晓林 陆秀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9,共9页
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天女木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天女木兰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RACE技术,从天女木兰种子中克隆得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全长1 545 bp,可以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显示,目的序列推导的氨基... 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天女木兰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天女木兰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RACE技术,从天女木兰种子中克隆得到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全长1 545 bp,可以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分析显示,目的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中已知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85%以上;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初步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跨膜的分泌蛋白,大部分区域属于疏水结构;结构域的预测分析显示,此类蛋白包含约100个植物组织蛋白酶所特有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在植物液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系统、全面地研究天女木兰种子休眠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萌发 天冬氨酸蛋白酶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比拉底白刺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林 尹丹丹 +2 位作者 成铁龙 夏新莉 尹伟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为了挖掘比拉底白刺耐盐相关基因,对其盐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分析。[方法]以比拉底白刺幼苗为材料,用200 mmol·L^-1 NaCl对幼苗处理7 d,并对胁迫处理和对照植株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有效序列... [目的]为了挖掘比拉底白刺耐盐相关基因,对其盐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分析。[方法]以比拉底白刺幼苗为材料,用200 mmol·L^-1 NaCl对幼苗处理7 d,并对胁迫处理和对照植株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有效序列组装共得到应答盐胁迫的168463条unigenes和19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GO和KEGG功能聚类,分别获得64个GO功能小类和25条KEGG通路。进一步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转录调控、氧化还原以及抗逆相关基因在比拉底白刺应答盐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筛选到3个重要的节点基因,分别是热激同源蛋白基因、L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基因和Win类蛋白基因。[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盐胁迫下比拉底白刺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注释信息,有助于理解其耐盐的分子机制,为后续开发耐盐分子标记及通过基因编辑改良植物耐盐特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拉底白刺 盐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诱导的杞柳组织离子组变异及其对镉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婉钦 陈光才 +1 位作者 曹基武 王树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7,共12页
【目的】探究杞柳4个栽培品种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离子组响应特征,为选育高Cd富集型杞柳、提高杞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分析杞柳4个品种‘大红头’、‘大青皮’、‘黄皮柳’、‘庄坞柳’... 【目的】探究杞柳4个栽培品种在重金属镉(Cd)胁迫下的离子组响应特征,为选育高Cd富集型杞柳、提高杞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分析杞柳4个品种‘大红头’、‘大青皮’、‘黄皮柳’、‘庄坞柳’在0、10、50μmol·L-1的Cd(NO3)2处理下根、插条、新枝和叶组织Cd、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Fe、Zn、Cu、Mn、Mo、Se)含量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明确Cd胁迫下杞柳不同组织离子组变异的元素贡献以及影响杞柳Cd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元素。【结果】1)大量元素特别是N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其他元素,叶片Cd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组织;Mn、Zn和Fe等二价阳离子在Cd胁迫下的变异系数均较高。2)杞柳离子组总变异的78.3%由组织类型的差异导致,其中Zn、Fe、Cu、Mn和Mo是杞柳离子组变异的重要组成部分。3)Cd胁迫对不同组织离子组干扰程度为:根>叶>新枝>插条。4)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Cd含量与Fe和Mg呈显著正相关;新枝和插条Cd含量与N和Se呈显著正相关;根部Cd含量与Ca、Cu和Se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确定N、P、Ca、K、Mn、Fe、Mg和Mo等元素在杞柳转运Cd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Cd胁迫导致的杞柳离子组变异,主要来源于组织类型的差异;同一组织中,离子组的变异主要来源于Cd胁迫,不同组织中引起离子组变异的主要元素各不相同。Cd在杞柳体内的转运受离子组变异影响,其中的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Mn、Fe和Mo在杞柳转运Cd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杞柳 离子组 矿质元素 镉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桫椤基因组大小测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雄 郭英华 +2 位作者 田林 李全梓 岳志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以买麻藤(Gnetum montanum)为内参,测定5种常用裂解液(Tris·MgCl2、LB01、WPB、Otto’s、Galbraith’s)对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细胞核的裂解效果,并通过比较桫椤和买麻藤流式细胞仪测定的荧光峰值,计算出桫椤的基因组大小。... 以买麻藤(Gnetum montanum)为内参,测定5种常用裂解液(Tris·MgCl2、LB01、WPB、Otto’s、Galbraith’s)对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细胞核的裂解效果,并通过比较桫椤和买麻藤流式细胞仪测定的荧光峰值,计算出桫椤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5种裂解液中,WPB为桫椤最佳裂解液;桫椤基因组大小为6 003.25Mb,即2C DNA含量为6.138 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买麻藤 裂解液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