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土石山区刺槐和栓皮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风芹 田丽青 +2 位作者 桑玉强 宋安东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6-961,共6页
截止到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1-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加剧是区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截止到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1-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加剧是区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栓皮栎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碳氮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石斛在不同基质中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雁 孙晔 +1 位作者 李振坚 岳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782,共5页
研究了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在10种栽培基质中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种基质中培养的3种石斛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同化量由多到少为鼓槌石斛>玫瑰石斛>翅梗石斛;3种石斛的蒸... 研究了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在10种栽培基质中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种基质中培养的3种石斛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同化量由多到少为鼓槌石斛>玫瑰石斛>翅梗石斛;3种石斛的蒸腾速率差异显著,蒸腾速率由多到少为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同种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光合速率也有差异性;玫瑰石斛和翅梗石斛在单一基质兰石中表现最好,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达4.788、2.640μmol.m-2.s-1,鼓槌石斛在兰石∶树皮(1∶1)的混合基质中表现最好,最大净光合速率达6μmol.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栽培基质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种血皮槭的天然更新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朋 于雪丹 +4 位作者 张川红 郑勇奇 孙圣 程蓓蓓 朱从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9-164,共6页
血皮槭(Acergriseum),又名马梨光,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落叶乔木,高达20in,为中国特有种、濒危种(汪松等,2004)。血皮槭夏季树干树皮有卷曲状剥落,树皮色彩奇特,呈鲜明的橘褐色或红褐色,尤其在冬季,观赏... 血皮槭(Acergriseum),又名马梨光,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落叶乔木,高达20in,为中国特有种、濒危种(汪松等,2004)。血皮槭夏季树干树皮有卷曲状剥落,树皮色彩奇特,呈鲜明的橘褐色或红褐色,尤其在冬季,观赏价值极高。其树叶春、夏季为绿色,叶脉、叶柄及新梢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皮槭 地理分布 土壤种子库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算法基本思想及其在生态学中的应用--以云南松分布模拟为例 被引量:159
4
作者 张雷 王琳琳 +3 位作者 张旭东 刘世荣 孙鹏森 王同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0-659,共10页
通常来讲,生态学者对于解释生态关系、描述格局和过程、进行空间或时间预测比较感兴趣。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模拟输出值(响应)与一些特征值(即解释变量)的关系来实现。然而,生态数据模拟遇到了挑战,这是因为响应变量和预测变量可能是连续... 通常来讲,生态学者对于解释生态关系、描述格局和过程、进行空间或时间预测比较感兴趣。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模拟输出值(响应)与一些特征值(即解释变量)的关系来实现。然而,生态数据模拟遇到了挑战,这是因为响应变量和预测变量可能是连续变量或离散变量。需要解释的生态关系通常是非线性的,并且解释变量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响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存在缺失值并不是不常有的现象,奇异值也经常出现在生态数据中。此外,生态学者通常希望生态模型即要易于建立又易要于解释。通常是利用多种统计方法来分析处理各种各样情景中出现的独特的生态问题,这些模型包括(多元)逻辑回归、线性模型、生存模型、方差分析等等。随机森林是一个可以处理所有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随机森林可以用来做分类、聚类、回归和生存分析、评估变量的重要性、检测数据中的奇异值、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等。鉴于随机森林本身在算法上的优势,将就随机森林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建模过程进行概述,并以云南松分布模拟研究为例,对其主要功能特点进行案例展示。通过对随机森林的一般术语、概念和建模思想进行介绍,有利于读者掌握本方法的应用本质,可以预见随机森林在生态学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分类回归树 变量重要性 多维数据 物种分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4
5
作者 王力朋 晏紫伊 +6 位作者 李吉跃 王军辉 何茜 苏艳 陈博 马建伟 董菊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452-7462,共11页
为探求楸树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差异,2011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科所,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1-4、7080和015-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CK、6、10、14 g尿素/株4个处理,研究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 为探求楸树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差异,2011年3—8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科所,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1-4、7080和015-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CK、6、10、14 g尿素/株4个处理,研究指数施肥对楸树无性系生物量分配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无性系中,10 g尿素/株的根、茎、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均高于其它处理。无性系015-1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参数整体上高于无性系1-4和7080。无性系015-1在10 g尿素/株的根、茎、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别为89.44 g、61.30 g、79.97 g、230.71 g,是CK的1.48、1.52、2.09、1.66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为22667 cm、6260 cm2、578.14 cm3,是CK的1.94、1.54、2.43倍。(2)指数施肥和无性系的遗传差异明显影响楸树不同无性系生物量的分配格局。适量施氮明显促进3个楸树无性系生物量的积累,而氮素缺乏或过量均不利于生物量的积累。8月同一无性系的根冠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处理下无性系7080的根冠比高于无性系1-4和015-1。无性系1-4和7080的生物量主要向叶和茎分配,而无性系015-1主要向叶分配。(3)指数施肥在6月和7月主要促进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增加;指数施肥在8月主要促进细根、中等根和粗根体积的急剧增加,分别比7月高达36.88%、124.96%、154.79%。这利于根系在中后期吸收更多养分,从而引起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4)生物量参数和根系形态参数关系密切。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极显著正相关;根冠比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极显著负相关;比根长和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和根冠比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指数施肥 生物量分配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与山杏(Prunus sibirica L.)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动态差异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淑勇 周泽福 +1 位作者 张光灿 夏江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9-507,共9页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年生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及山杏(Prunus sibirica L.)作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两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年生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及山杏(Prunus sibirica L.)作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两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特征与山桃有所差异,山桃除蒸腾速率(Tr)外其它生理参数呈单峰曲线,山杏的日变化类型均呈双峰曲线。两树种光合速率(Pn)在下午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非气孔限制。山桃Pn的日均值((7.64±3.69)μmo.lm-2.s-1)比山杏((5.29±2.97)μmo.lm-2.s-1)高出46%,Tr的日均值((2.21±1.02)mmo.lm-.2s-1)比山杏((1.58±0.57)mmo.lm-.2s-1)高出40%左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均值相差不大,分别为(2.89±1.52)μmo.lmmol-1,(2.54±1.37)μmo.lmmol-1。多元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最重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其次是大气CO2浓度;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参数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山桃与山杏表现出具有较高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特征,因而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都有较好引种栽培与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山桃 山杏 气体交换 日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条类型、长度的欧洲云杉扦插苗质量评价 被引量:25
7
作者 胡勐鸿 欧阳芳群 +4 位作者 贾子瑞 王军辉 张宋智 马建伟 吕寻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25,共7页
[目的]为欧洲云杉扦插穗条选择和扦插苗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2种穗条类型(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嫩枝)、3种穗条长度(5 10、10 15、15 20 cm)的嫩枝扦插苗从移植当年到第3年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 [目的]为欧洲云杉扦插穗条选择和扦插苗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2种穗条类型(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嫩枝)、3种穗条长度(5 10、10 15、15 20 cm)的嫩枝扦插苗从移植当年到第3年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结果]2种穗条类型扦插苗间的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差异不显著,但移植后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的苗高、新梢生长量、地径、侧枝数、冠幅、鲜质量、干质量差异显著,都是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大于嫩枝扦插苗。3种长度扦插苗的移植成活率、保存率的差异均显著;其中,15 20 cm长度穗条扦插苗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分别是98.00%和86.00%,不同长度穗条扦插苗移植成苗率逐年下降,而且与穗条长度有关,弱小穗条获得的扦插苗成苗率低;5 10 cm的扦插苗移植成活率为46.00%,到第3年时保存率仅为23.33%,且移植后苗高、新梢生长量、地径、侧枝数、冠幅、鲜质量、干质量的差异也显著,且都以15 20cm穗条的扦插苗值最高,10 15 cm穗条的扦插苗次之,5 10 cm的扦插苗最小。嫩枝带硬枝扦插苗的苗木质量指数(QI)是嫩枝的7.74倍,15 20 cm穗条的扦插苗质量指数(QI)是5 10、10 15 cm扦插苗的5.47、5.23倍。扦插苗地径初始值与移植当年地径、苗高初始值与移植当年苗高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扦插苗最初的生根状况和穗条质量影响后期培育过程中的存活和生长,嫩枝基部带1.5年生硬枝扦插苗和15 20 cm穗条的扦插苗不仅移植成活率、保存率高,而且生长量、生物量、质量指数都比短而弱小穗条的扦插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云杉 扦插苗 生物量 苗木质量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刺玫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土壤水分阈值响应及其生产力分级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淑勇 夏江宝 +1 位作者 张光灿 周泽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19-2528,共10页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3年生天然次生灌木黄刺玫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RWC)的响应特征及光合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当RWC在33.8%—81.3%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双峰曲线;上午阶段(11...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以3年生天然次生灌木黄刺玫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RWC)的响应特征及光合生产力分级。结果表明:当RWC在33.8%—81.3%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变化曲线为明显的双峰曲线;上午阶段(11:00时之前)Pn的下降主要是气孔限制引起的,下午以非气孔限制为主;随着RWC的增加,Pn、Tr第1峰值出现的时间延后;在此水分范围内,Pn日均值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n最高值((8.5±1.8)mmol·m-2·s-1)出现在RWC为71.7%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对RWC的响应有所差异,当RWC大于47.1%时,WUE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第1峰值出现在13:00时,并且前后时段WUE变化不大。RWC为47.1%时,WUE维持在最高水平,日均值为(2.72±0.59)μmol/mmol。根据Pn、Tr、WUE和RWC的定量分析,以及从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效益同时考虑,适合黄刺玫生长的RWC在33.8%—71.7%之间。以光合生理参数为指标对黄刺玫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分级与评价,确定RWC>90.4%或RWC<33.8%时为"中产中效水";RWC在71.7%—81.3%和47.1%—71.7%时分别为"高产中效水"和"高产高效水",!其中RWC在57.4%左右时为"最优产效水";RWC在18.8%—26.5%时为"低产低效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效应 土壤水分 生产力分级 黄刺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低丘山地人工林蒸散的控制因子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辉 孟平 +2 位作者 张劲松 郑宁 贾长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673,共7页
人工林蒸散的影响机制研究对指导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区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进行了连续2a的观测,以探讨蒸散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退耦系数(Ω)与冠层导度的季节动态有很好的... 人工林蒸散的影响机制研究对指导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区3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进行了连续2a的观测,以探讨蒸散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退耦系数(Ω)与冠层导度的季节动态有很好的一致性。2007、2008年的快速生长季Ω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62、0.08—0.54,平均值分别为0.37、0.23,快速生长季蒸散主要受气孔控制。2008年比2007年偏旱,该年快速生长季的退耦系数、冠层导度和蒸散低于2007年,发生干旱时蒸散主要受气孔限制。气孔对蒸散的限制作用在大气湿度较低时较高,并且这种限制作用在发生干旱时会进一步加剧。快速生长季内辐射是影响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辐射资源丰富的年份气孔对蒸散的控制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退耦系数 气孔运动 干旱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生槐天然群体种实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被引量:29
10
作者 林玲 王军辉 +1 位作者 罗建 陈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豆科(Leguminosae)槐属落叶矮灌木,西藏高原特有植物种(吴征镒,1985;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4)。其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2 800~4 500 m的山坡、河谷沙地和阶地,是该流域干旱河谷耐旱...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豆科(Leguminosae)槐属落叶矮灌木,西藏高原特有植物种(吴征镒,1985;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94)。其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2 800~4 500 m的山坡、河谷沙地和阶地,是该流域干旱河谷耐旱灌丛的主要建群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天然群体 种实性状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物质对春石斛假鳞茎萌芽与封顶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振坚 王雁 +3 位作者 彭镇华 缪崑 王彩云 于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3,共5页
该文在探讨春石斛假鳞茎生长规律基础上,研究了GA3和6-BA对高芽萌发的调控效果,PP333对假鳞茎封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生长季,假鳞茎节间平均生长长度为3.57 cm,节间日均生长量为0.068 cm,假鳞茎日均生长量为0.28 cm;如需形成50-60 c... 该文在探讨春石斛假鳞茎生长规律基础上,研究了GA3和6-BA对高芽萌发的调控效果,PP333对假鳞茎封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生长季,假鳞茎节间平均生长长度为3.57 cm,节间日均生长量为0.068 cm,假鳞茎日均生长量为0.28 cm;如需形成50-60 cm高的假鳞茎,需要在1月末至2月间开始留鳞芽,同时需要不能晚于8月底停长,假鳞茎节数可达14-19节,能形成高质量的假鳞茎;PP333可促进假鳞茎及时封顶,50 mg/L灌根处理效果最佳;用6-BA处理有利于高芽和鳞芽形成,植株灌根浓度以200 mg/L最佳;GA3各种浓度处理都不利于高芽和鳞芽形成,导致徒长和落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石斛 假鳞茎 高芽 封顶 6-苄氨基嘌呤(6-BA) 赤霉素(GA3) 多效唑(PP3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植被多样性及盖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金星 Jun Yang +2 位作者 董林水 张旭东 左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0,共7页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①1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在9~1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2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5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植被样带 物种丰富度 盖度 物种共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未成熟合子胚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建伟 王军辉 +1 位作者 李青粉 马建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6,共8页
以云杉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球果采集日期、基因型、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对影响体细胞胚分化和成熟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适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1/2 LM+2,4-D 2.2 mg·L-1... 以云杉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研究球果采集日期、基因型、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对影响体细胞胚分化和成熟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合适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培养基为1/2 LM+2,4-D 2.2 mg·L-1+6-BA 1.1 mg·L-1+蔗糖10 g·L-1+凝胶2 g·L-1+酶解酪蛋白1 g·L-1;合适的分化培养基为1/2 LM+ABA 24 mg·L-1+PEG4000 50 g·L-1+蔗糖30 g·L-1+活性炭1 g·L-1+凝胶4 g·L-1+水解酪蛋白1 g·L-1;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1/4 LM+蔗糖20 g·L-1+活性炭1 g·L-1+凝胶4 g·L-1+水解酪蛋白1 g·L-1。以上培养基中均附加谷氨酰胺0.5 g·L-1,pH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性愈伤组织 成熟体细胞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田毛白杨防护林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任庆福 孟平 +2 位作者 张劲松 高峻 李春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7-802,共6页
于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TDP)技术测算了华北平原农田24年生毛白杨防护林带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毛白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晴天日和阴天日,毛白杨蒸腾速率的日内变化都为单峰曲线趋势,而在... 于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采用热扩散(TDP)技术测算了华北平原农田24年生毛白杨防护林带的蒸腾速率,分析了毛白杨蒸腾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晴天日和阴天日,毛白杨蒸腾速率的日内变化都为单峰曲线趋势,而在多云日受太阳辐射剧烈变化的影响,为多峰曲线趋势。在4、5、6、7、8、9月份晴天日的单株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5.44、7.84、8.05、7.87、7.26、7.17 L.h-1,在多云日分别为4.10、5.87、6.84、6.68、6.49、5.88 L.h-1,在阴天日分别为4.33、3.56、4.14、5.90、3.39、2.66 L.h-1。(2)毛白杨林带蒸腾量的日际变化或季节变化明显,从4月份开始逐渐升高,5月份由于受林网内农作物灌溉量加大的影响,蒸腾量与6、7月份基本持平,8、9月份逐渐降低。在2007年主要生长季(4—9月),林带蒸腾总量为488.016 mm,4—9月各月蒸腾量所占生长季总蒸腾量的比例分别为11.17%、18.71%、19.30%、19.29%、16.66%、14.88%。(3)主要生长期内,毛白杨蒸腾速率与同步观测得到的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具有很好的复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模型可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1);且计算偏相关系数表明,各月影响蒸腾速率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均为太阳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防护林带 热扩散式技术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对乡土植被的入侵与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川红 郑勇奇 +3 位作者 刘宁 宗亦尘 焦明 郭慧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3,共6页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于2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有6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入侵 无性繁殖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与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莉 徐慧敏 +2 位作者 赵荣军 张俊佩 裴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7-853,共7页
[目的]通过对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的年轮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掌握‘中宁奇’的树体生长进程,为品种应用和优质木材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树木解析法,对河南省洛宁县23年生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 [目的]通过对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的年轮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掌握‘中宁奇’的树体生长进程,为品种应用和优质木材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树木解析法,对河南省洛宁县23年生核桃杂交种‘中宁奇’以及北加州黑核桃、魁核桃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及生长进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生长进程方面,3个树种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第14年以后生长率基本平稳。23年生树体胸高形数为0.37 0.42,干形较通直。‘中宁奇’和北加州黑核桃的胸径速生期为第2 8年,魁核桃为第2 10年,其中,‘中宁奇’胸径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最大,分别为36.68、1.59 cm。3个树种树高速生期也主要集中在前8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个树种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增长趋势,直到23年生时,材积生长量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其中,‘中宁奇’材积总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9、0.02 m3,明显高于北加州黑核桃和魁核桃。[结论]‘中宁奇’作为核桃良种砧木的同时,可作为速生优质硬阔用材树种,是培育阔叶大径材的优良选择,将为培育高档家具用材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宁奇’ 北加州黑核桃 魁核桃 树干解析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2 位作者 王金华 郝俊民 吴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1-767,共7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岩溶山区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落叶松苗期光能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晨璐 孙晓梅 张守攻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5-569,共5页
林木90%以上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光能利用效率(包括光能截获能力和光能转化效率)是衡量林木生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光能截获能力主要与叶面积大小及其发展有关,光能转化效率主要与单叶光合速率有关。自发现光合速率在不... 林木90%以上的干物质来自光合作用,单位时间内光能利用效率(包括光能截获能力和光能转化效率)是衡量林木生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光能截获能力主要与叶面积大小及其发展有关,光能转化效率主要与单叶光合速率有关。自发现光合速率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后,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为目标的“高光效育种”受到育种学家的重视,而通过选配高光效种质进行有目的杂交已成为高光效育种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苗期 光合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空间格局对地表火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泓 杨晓晖 +3 位作者 慈龙骏 葛玉祥 王君 张万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全林木定位方法,对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的残桩、倒木、枯立木和活立木等各林木组分进行了调查。Ripley’sK函数分析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2年内樟子松的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显著的均匀分布,且不同阶段樟子松均匀分布显著的尺度范围的变... 利用全林木定位方法,对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的残桩、倒木、枯立木和活立木等各林木组分进行了调查。Ripley’sK函数分析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2年内樟子松的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显著的均匀分布,且不同阶段樟子松均匀分布显著的尺度范围的变化幅度较小。地表火驱动的林分稀疏过程中,残桩和枯立木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分布,而倒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则是随机的。双变量分析也表明,活立木与残桩、全部死亡林木之间相互排斥显著,而活立木与倒木、枯立木间则是相互独立的。短期内,地表火成为樟子松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会逐渐衰减并为其他因素所代替。因此,地表火改善了林分结构,使樟子松的空间格局更趋于均匀,有利于存活林木的生长发育,并加快林分向成熟林演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樟子松 Ripley’sK函数 空间格局 地表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主根液流与叶面积关系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党宏忠 张劲松 李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40,共6页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30 d)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1、2、3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61、7.17、5.06 cm^2,日平均液流总...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3株柠条主根部液流速率进行了监测,对试验期间典型晴天日(30 d)液流速率的分析表明:柠条根部液流传输受大气蒸发力、冠层输出、边材面积的共同影响;1、2、3号样株边材面积分别为6.61、7.17、5.06 cm^2,日平均液流总量分别为457.92、1 014.66、292.12 g·d^-1,日平均液流总量随边材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各样株间日平均液流总量的差异显著,而单位叶面积的液流量无显著差异;2号柠条样株的液流速率日变化动态与潜在蒸发散的相关性最强,叶面积/边材面积为0.62 m^2·cm^-2,可以作为评定柠条单株是否具有与当地水文条件相适应的根冠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试验期间样株根区60-140 cm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51.04%、63.26%和87.0%,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根部 液流速率 热扩散技术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