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木根系衰老研究方法与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建锋 周金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5-410,共6页
根系衰老研究方法主要有根窗直接观测和挖根取样间接观测。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碳的能力,碳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 根系衰老研究方法主要有根窗直接观测和挖根取样间接观测。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碳的能力,碳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当树木的生长环境受到某种胁迫时,树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招致病原菌的危害,造成根系衰老和死亡。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洪涝、干扰等胁迫和树木一土壤间的养分循环都会引起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对根系的衰老过程发生作用;季节变化使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处于不同的旺盛期,从而使碳的分配方式有些改变,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某些离子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根的寿命;病原菌对根系的危害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有关。所以,衰老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伴随着代谢,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下降和(或)膜与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根系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木根系衰老研究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启祥 张建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根系衰老是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其生理功能的衰退。目前,对根系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株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C的能力、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 根系衰老是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其生理功能的衰退。目前,对根系衰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株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在整株水平上,树木同化C的能力、C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尤其是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间的分配比例,对根的萌生和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地上部分的生长过程和健康状况也对根系的生长和寿命有很大影响;当树木的生长环境受到某种胁迫时,树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招致病原菌的危害,造成根系衰老和死亡。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干旱洪涝、干扰等胁迫和树木—土壤间的养分循环都会引起树木生长环境的改变,对根系的衰老过程发生作用;季节变化使树木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理活动处于不同的旺盛期,从而使C的分配方式有些改变,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土壤中养分的存在形式,某些离子的浓度也直接影响到根的寿命;病原菌对根系的危害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变化有关。所以,衰老过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伴随着代谢,RNA和蛋白质合成速率的下降和(或)膜与细胞器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 根系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健全我国杨树育种科学发展体系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晓华 马常耕 丁昌俊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杨树良种选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及策略。具体策略:(1)加强外来种质资源引进,推动杨树自主创新;(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种程序,保证新品种质... 简要回顾了我国杨树良种选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及策略。具体策略:(1)加强外来种质资源引进,推动杨树自主创新;(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种程序,保证新品种质量和增益的真实可靠;(3)推进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降低集约人工林经营成本;(4)重视亲本群体多世代改良,不断提高亲本群体的遗传水平;(5)加快生态育种进程,减少品种单一带来的生态风险;(6)探索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效结合,创建杨树育种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育种成就 问题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 被引量:314
4
作者 张建锋 张旭东 +2 位作者 周金星 刘国华 李冬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0,107,共4页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基本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改良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建锋 邢尚军 +2 位作者 孙启祥 郗金标 宋玉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光热资源优越,天然降水不足;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原始林荡然无存,次生林以滩涂柽柳林为主,人工林以刺槐林为主,且分布不均。这些植被形成时间较短,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骨架不稳固,生态系统脆弱。应当因地制宜,大力培育木本植物植被,增加植被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植被资源 植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化学性状与酶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孙启祥 张建锋 Franz Makeschin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101,159,共5页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积,每年形成一定面积的陆地。新生陆地一般营养丰富,适宜耕作,常常被开垦为耕地。由于干旱,天然降雨少,土壤蒸发量大,导致深层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可溶性盐分离子随之上升到土壤表层...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积,每年形成一定面积的陆地。新生陆地一般营养丰富,适宜耕作,常常被开垦为耕地。由于干旱,天然降雨少,土壤蒸发量大,导致深层土壤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可溶性盐分离子随之上升到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后,盐分离子在土壤表层积累,从而发生土壤盐渍化。进行农业耕作20年后,土壤返盐严重,不再适宜继续耕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本研究选择了5种利用方式,分别测定了土壤溶液电导率、N、P、K、有机质含量等营养状况以及几种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耕地(E)的土壤含盐量最低,营养水平最高,土壤酶活性也最高。草地(G)的土壤含盐量比较高,而营养水平、土壤酶活性也比较高。灌木林地(S)的土壤含盐量比较高,而营养水平、土壤酶活性却比较低,属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与盐碱荒地(U)相比,它的含盐量降低不少,而营养水平、土壤酶活性也有所改善,说明通过栽植耐盐树木,提高植被覆盖率来改良盐碱荒地是可行的。林地(F和M F)的土壤含盐量比较低,营养水平、土壤酶活性比较高。另外,刺槐与紫穗槐混交林的效果很好,一方面它们都有一定的耐盐性,另一方面都是固氮植物,能够自我积累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化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柳树新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建锋 孙启祥 Franz Makeschin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5-129,共5页
通过盐分胁迫下柳树2个无性系的盆栽试验,发现盐分对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苗高、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都呈下降趋势;盐分的存在同样影响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盐... 通过盐分胁迫下柳树2个无性系的盆栽试验,发现盐分对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苗高、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都呈下降趋势;盐分的存在同样影响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盐分浓度与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着线性负相关关系,与脯氨酸含量之间存在着抛物线形相关关系。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不仅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性状也产生不良效应。,同时还测定了盆栽土壤中土壤葡糖苷酶和土壤天冬酰胺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两种酶的活性都随土壤中盐分浓度的提高而下降,说明盐分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肥力状况都产生了抑制作用。参试的2个柳树无性系中,W1的耐盐能力强于W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无性系 耐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洪宇 张晓茹 +4 位作者 王军辉 黄晓华 雷鸣 董娟娥 尉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2-117,共6页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DPPH自由基、还... 前期研究发现,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抗氧化活性成分,以硅胶柱色谱结合清除DPPH自由基法,寻找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组分,并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对该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和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作为考察指标,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楸树叶粗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和芹菜素(2)。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BHT和化合物2;化合物1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23.89,29.77和43.47μg!mL-1;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化合物2,主要因其在黄酮类化合物母核的B环上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2个化合物首次从楸树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 抗氧化 木犀草素 芹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不同绿化模式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锋 孙启祥 +1 位作者 杜振宇 宋玉民 《湖北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采用测定SO2、NO2和CO2气体含量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路侧不同绿化模式(绿化带、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绿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路侧绿化带对SO2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的绿化对SO2... 采用测定SO2、NO2和CO2气体含量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路侧不同绿化模式(绿化带、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绿地)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路侧绿化带对SO2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互通立交区、入口匝道区和服务区的绿化对SO2和NO2均有较好的吸收净化作用,而高速路绿化对CO2含量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绿化模式 废气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种期灰楸种子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云花 董菊兰 +5 位作者 李平英 王军辉 于永明 张宋智 马建伟 师春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6,共5页
通过对灰楸不同时期采集的楸吊、种子特征的观测及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灰楸种子的品质和种子活力,为合理确定灰楸种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采种期的变化,灰楸楸吊的鲜重、出种率、千粒重发生规律性变化。不同采... 通过对灰楸不同时期采集的楸吊、种子特征的观测及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灰楸种子的品质和种子活力,为合理确定灰楸种子的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采种期的变化,灰楸楸吊的鲜重、出种率、千粒重发生规律性变化。不同采种期灰楸种子的出种率、楸吊鲜重、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随采种期的变化差异极显著,不同单株间楸吊的鲜重、长度、粗度、出种率、发芽率、活力指数有极显著差异。10月底到11月中旬采集的灰楸楸吊出种率、千粒重、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17.5%、6.79、89.43%、35.67、3.73。表明10月底到11月初是天水地区灰楸采集的最佳时期,是适宜的采种期,采种时间越提前,品质越差。不同方位的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楸 采种期 种子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特兰ChCHS1和ChDFR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紫珊 周琳 王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0-1289,共10页
以卡特兰紫色花品种‘粉女郎’(Cattleya hybrid‘Pink Lady’)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一个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 以卡特兰紫色花品种‘粉女郎’(Cattleya hybrid‘Pink Lady’)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花瓣中分离得到了一个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一个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命名为ChCHS1和ChDFR1,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P171693和KP171694。序列分析结果发现:Ch CHS1的cDNA全长1 508 bp,编码394个氨基酸;Ch DFR1基因的c DNA全长1 250 bp,编码350个氨基酸。同源性检索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各自的功能位点和保守性特征多肽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hCHS1、ChDFR1基因在兰科中与蕙兰、石斛兰关系最近,与百合科关系较近。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hCHS1和ChDFR1都在蕾期表达量最低,伴随花朵的开放,表达量逐渐上升,最终分别在花朵盛开期和接近开放时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特兰 查尔酮合酶基因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