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林业科技管理创新举措与发展对策——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廖超 裴男才 +1 位作者 叶天一 周长品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4期76-80,共5页
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林业必然会推动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同时也对林业科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挑战。结合实际工作,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科技管理工作,为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林业必然会推动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同时也对林业科技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和新挑战。结合实际工作,做好新形势下林业科技管理工作,为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本文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为例,在总结“十三五”期间取得的科研工作成就的基础上,介绍了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创新做法,提出逐步优化科技管理制度、提升科技管理服务水平、梳理各类科技平台资源、提升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议。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科技领域新改革,充分发挥本所特色,为区域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间同类林业科研院所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科技创新 制度建设 信息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探析——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廖超 叶天一 裴男才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3期79-82,共4页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放、管、服”政策的落地,对林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科研项目不仅代表着社会产业的核心,更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浅要分析了林业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放、管、服”政策的落地,对林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科研项目不仅代表着社会产业的核心,更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本文浅要分析了林业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结合目前比较成熟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根据科研项目的六个维度将科研项目进行四级分类,实现四级管理,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量化管理,对林业科研院所信息化发展及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管理体系 分类管理 量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圆满完成《广州市林业发展规划》项目
3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07年第6期F0002-F0002,1,共2页
2004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标承担了广州市林业局的《广州市林业发展规划》招标项目。
关键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发展 广州市 规划 招标项目 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综合性社区鸟类群落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社区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诗 王成 +2 位作者 韩丹 孙宝强 赵伊琳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解城市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点,文章以城市鸟类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利用样线法对林科院社区进行实地鸟类调查,并通过鸟类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数探讨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1种... 为了解城市社区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点,文章以城市鸟类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利用样线法对林科院社区进行实地鸟类调查,并通过鸟类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数探讨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1种,其中,留鸟12种、旅鸟10种、夏候鸟4种、冬候鸟3种;全年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us);鸟类区系以古北界为主,生态类群以鸣禽为主,取食方式以虫食性为主;鸟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从种类看,秋季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并于10月份达到了峰值;从数量看,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并于8月份达到最低值,11月份达到最高值);鸟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候鸟的季节性迁徙和留鸟的季节性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结构特征 季节变化 鸟类多样性 城市综合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前沿动态与趋势展望——基于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述评
5
作者 陈玉洁 刘世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5,共6页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林业科学共同体,通过分析该组织主办的全球性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有助于精准把握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林业领域科学家和学术团体制定前瞻性科研项目规...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林业科学共同体,通过分析该组织主办的全球性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有助于精准把握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林业领域科学家和学术团体制定前瞻性科研项目规划和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参考。国际林联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IUFRO World Congress 2024)以“迈向2050年的森林与社会”为主题,聚焦森林与可持续社会、增强森林应对干扰压力的韧性和适应性、支撑绿色发展的林业生物经济、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面向未来的森林这5个议题,举办了437场学术会议,包括1 607个口头学术报告和1 783个海报。基于本次大会学术交流成果,本文分析梳理了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前沿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智慧型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基于生态产品的林业生物经济、多维度耦合的森林治理等5个前沿热点。未来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将聚焦在林木分子育种、适应性森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智慧林业等新兴重点领域,林业科学研究体系将呈现更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应用、多领域并进、多维度综合。相关研究进展和趋势分析可为从基础研究到政策制定的成果转化提供知识信息和决策参考,为2050年及以后的多功能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祉和林业系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学 全球变化 森林韧性 森林保护修复 智慧林业 林业系统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遗产现状与保护对策
6
作者 樊宝敏 杨文娟 +1 位作者 张德成 张志永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林业遗产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上普遍重视对林业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中都包含着许多林业遗产。我国虽拥有丰富的林业遗产,但林业遗产保护工作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和文化遗产中,林业遗产具有重要地位。国际上普遍重视对林业遗产的保护,世界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中都包含着许多林业遗产。我国虽拥有丰富的林业遗产,但林业遗产保护工作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林业遗产仍处于濒危或受损害状态,加强林业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我国应加强林业遗产保护管理,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林业遗产保护体系。建议尽早启动林业遗产认定工作,建立林业遗产组织与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分类保护,积极推进林业遗产研究,开发林业遗产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遗产 保护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军辉 丁昌俊 +8 位作者 李伟 罗克明 王君 张伟溪 钮世辉 张苗苗 赵曦阳 薛良交 殷恒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1,共17页
2024年,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与森林质量提升需求,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取得系列标志性进展,推动育种体系向精准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在基因组学方面,完成杨树、二球悬铃木、橡胶树等11种代表性树种的高质量单倍型或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 2024年,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与森林质量提升需求,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取得系列标志性进展,推动育种体系向精准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在基因组学方面,完成杨树、二球悬铃木、橡胶树等11种代表性树种的高质量单倍型或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构建了涵盖多个代表性类群的超泛基因组,推进比较、群体与泛基因组研究,解析物种地理分化机制与染色体演化路径,实现了种质资源与性状基因的深度整合。围绕木材形成、抗逆响应与产量积累等关键性状,借助多组学联合解析,构建了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激素信号、环境适应等过程的分子网络。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无外源遗传物质的精准改造,建立了适用于多种树种的高效编辑体系,加速了功能基因验证与优异突变体的创制。全基因组选择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先验信息,实现林木复杂性状预测准确率的显著提升,增强了选育效率。在育种技术方面,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加倍相结合的多倍体育种,打破生殖障碍,拓展了速生、抗逆种质的创新路径。全年审定23个突破性良种,覆盖经济林树种与用材树种等主要类型,适宜区域覆盖全国50%以上可造林地。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正逐步构建以‘组学资源积累—功能基因挖掘—精准预测模型—分子设计育种—优异种质创制’为主线的育种技术路径体系,并同步推进多树种、多组学、多尺度集成的数据平台与共享系统建设,持续增强支撑复杂性状解析与高效育种的基础能力,为森林碳汇提升、林地提质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 基因组学 性状调控 基因编辑 全基因组选择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8
作者 银晓博 樊宝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世纪之交(1998—2003年)是中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深入总结林业发展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潮流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1998年突如其... 世纪之交(1998—2003年)是中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深入总结林业发展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潮流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1998年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以及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促使国家下定决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新的道路,进而启动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治理生态环境。在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三生态理念,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极大推动了林业发展,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新时代林业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进一步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林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林业决定 生态文明 林业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2 位作者 徐林初 楼浙辉 徐素芬 《江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近年来林业血防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是根据生态学、林学、血吸虫生物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由多项技术合理综合而成的一整套工艺组合。介绍了我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近年来林业血防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是根据生态学、林学、血吸虫生物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由多项技术合理综合而成的一整套工艺组合。介绍了我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血防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林技术的科学验证——以“记取南枝”为例
10
作者 张德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发掘智慧,而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科学检验环节,因此,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验证具有必要性。科学验证须在学科判断、科学假说性质判断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林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区域、主要树种开展科研选题。最后,提出了与“记取南枝”类似的传统造林技术条目。研究结果可供林业科研工作者参考,以期促进中国传统造林技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林技术 科学验证 记取南枝 造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面气象数据集
11
作者 黄辉 周宇 +1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1期259-265,共7页
气象观测是开展气象预报预警、气候预测预估以及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遵循统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较于小气候观测,在空间上具有更好的可比较性。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 气象观测是开展气象预报预警、气候预测预估以及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的基础。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遵循统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较于小气候观测,在空间上具有更好的可比较性。河南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小浪底站)位于南太行地区,我国地貌第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处黄河重点生态区,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生物多样性丰富。本数据集基于小浪底站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将2018-2020年的地面气象数据以日尺度公开,包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平均净辐射和平均直接辐射、平均气压、降水量、0-80cm多层土壤温度共计17个指标,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提供背景资料,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数据 气候变化 南太行地区 小浪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来仙 何友均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48,共18页
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的关键,对盘活林业碳汇市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权威统一的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尚未建立。本... 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是林业碳汇产品交易的关键,对盘活林业碳汇市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当前,部分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权威统一的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尚未建立。本研究首先梳理国内外典型林业碳汇产品交易平台的定价机制,然后从林业碳汇产品类型、定价原则、定价理论模型与信息化水平、定价限制条件、会员管理制度、定价监督、定价结算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基于林业碳汇产品定价现状与挑战,融合经济学相关定价理论与国内外典型定价经验,提出我国构建林业碳汇产品定价机制的7点启示:1)健全林业碳汇定价机制的法律规则标准;2)优化林业碳汇定价的碳配额调节价格机制;3)调整林业碳汇定价的市场供需机制;4)发展高质量林业碳汇产品的定价机制;5)搭建林业碳汇定价机制的信息化交易平台;6)完善林业碳汇定价机制的监管体系;7)培养林业碳汇定价机制的专业团队。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碳汇产品定价机制和推动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生态产品 定价机制 碳汇交易 碳市场 经验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核桃 被引量:52
13
作者 马庆国 乐佳兴 +2 位作者 宋晓波 周晔 裴东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60-1368,共9页
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在过去的70年从零开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 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在过去的70年从零开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研究平台建设、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理论认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核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全面梳理了我国核桃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我国核桃在种质资源与新品种培育、栽培关键技术突破、栽培模式创新、病虫害防控、核桃产品加工和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研究
14
作者 李毅夫 孙斌 +8 位作者 南志标 刘世荣 高志海 黄晓东 张美男 李长龙 张景波 吴水荣 王琫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8,共14页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林间草地作为森林和草地两个相邻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国内外对其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且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分类体系,限制了对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开展广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给出了林间草地的科学定义及内涵,即在森林分布区内生长于大面积森林内部或边缘的成片草地,以及与稀疏林木或灌木共生的区域。在充分考虑我国北方林间草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可利用性及其在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可辨识性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北方林间草地分类体系,包括林窗草地、林缘草地、疏林草地和灌木林草地4个类型及12个亚类。研究结果为我国林间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草地 分类体系 林窗草地 林缘草地 疏林草地 灌木林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颜色白刺果实的代谢差异
15
作者 杨梦露 张鼎 +5 位作者 杜雨晴 张林凤 刘洪伟 邱德有 陈贵林 杨艳芳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9,共9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野生白刺红色和橙色果实的代谢物,进而探究二者之间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在同一时间和地区分别采摘红色和橙色的野生白刺果实,每组12个,利用UPLC-Q-TOF-MS对不同颜色的白刺果实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对... [目的]研究并比较野生白刺红色和橙色果实的代谢物,进而探究二者之间主要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在同一时间和地区分别采摘红色和橙色的野生白刺果实,每组12个,利用UPLC-Q-TOF-MS对不同颜色的白刺果实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对白刺红色果实与橙色果实所测定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共筛选出162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且红色果实中花青苷类、黄酮与类黄酮类、氨基酸类等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橙色果实。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共对应到19条代谢通路,其中,脂肪酸降解(Fatty acid degradation)、谷胱甘肽代谢(Glutathione metabolism)、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为关键通路。[结论]白刺红色果实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活性成分更丰富,可能具有更强的抗炎症、抗肿瘤和平衡血糖等方面的功效,推测红色果实的潜在药用价值更高。红色果实的植株可能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本研究为选择优良白刺培育品种、生产白刺果实相关经济产品及药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果实颜色 代谢物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梁希先生的林业思想
16
作者 樊宝敏 《绿色中国》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双林镇(现湖州市南浔区)人,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他是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林业事业奠基人。他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誓言,其人格和...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县双林镇(现湖州市南浔区)人,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长。他是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林业事业奠基人。他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誓言,其人格和成就令世人景仰。在全国大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和研究梁希林业思想,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思想 双林镇 梁希 林业事业 浙江省湖州市 吴兴县 大力推进 学习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林业科研发展历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昆仑 陈幸良 +1 位作者 叶兵 赵荣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8,共6页
对美国林业科研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在分析各阶段林业科研内容、人员、机构体系、经费等基础上,研究了美国林业科研发展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美国林业科研在原始森林遭受破坏后的恢复阶段孕育产生,经历了探索、形成、扩张和快速发展4... 对美国林业科研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在分析各阶段林业科研内容、人员、机构体系、经费等基础上,研究了美国林业科研发展的规律及特点。结果表明:美国林业科研在原始森林遭受破坏后的恢复阶段孕育产生,经历了探索、形成、扩张和快速发展4个阶段;通过分析得出,应从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注重科研评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科技推广、追踪前沿问题等方面,加快我国林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林业科研 发展历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概述复合农林业基本内涵、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六大林业工程建设与复合农林业的关系,说明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并结合复合农林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尺度、研究手段、研究方式、研究地域和热点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 通过概述复合农林业基本内涵、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六大林业工程建设与复合农林业的关系,说明复合农林业发展机遇。并结合复合农林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尺度、研究手段、研究方式、研究地域和热点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我国未来复合农林业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 发展机遇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章翠 包英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6,共4页
对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进行了探讨,在提出评价目标和遵循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林业科研与开发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系统性 评价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崔丽娟 彭镇华 +2 位作者 郄光发 张曼胤 何春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依此对江苏省林业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林业处于刚起步的现代林业阶段,根据综合评价得分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林业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