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及植被更新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鑫 刘晏铭 +5 位作者 司莉青 舒立福 陈锋 王千雪 王烁 张吉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素。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林分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适度火干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改变群落的演替动态,并提高物种多样性。本文综述了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进展,特别是林火...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因素。严重的森林火灾会破坏林分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适度火干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改变群落的演替动态,并提高物种多样性。本文综述了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进展,特别是林火干扰对树木存活、林分结构及植被更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林火引起的树木死亡是影响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关键因素;林火干扰后植被群落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火烧强度,轻度火干扰对乔木层影响较小,而重度火干扰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关注不同林型、火强度、火烈度、季节以及不同过火类型等因素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尚缺乏林火干扰对树木生长和植被更新机制的长期连续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固定样地连续监测,研究不同林火干扰条件下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演替的长期动态;完善采样数据集,结合生物物理及生理过程建模,构建更完整的预测体系,以准确预测火后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树木生长状况;深入探讨林火与其他扰动因子的交互作用机制,分析其对林分结构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林火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植被更新的影响,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干扰 树木死亡 林分结构 火后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LF/LF三维闪电定位数据的大兴安岭雷击火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杜阳 王明玉 +4 位作者 赵凤君 黄艳 潘鹤 郑鑫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5期10-20,共11页
【目的】雷击火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大兴安岭是我国雷击火高发区。基于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源环境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雷击火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为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重... 【目的】雷击火是一种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危害性大的自然灾害,大兴安岭是我国雷击火高发区。基于闪电定位数据和多源环境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雷击火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为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为对象,基于该地区2019—2022年的闪电定位数据、历史雷击火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多源数据,评估4种常见雷击火引燃闪电识别方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合优选的引燃识别方法,选取闪电、气象、可燃物湿度、地形4类10个环境特征,采用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预测模型,进行雷击火火险预测能力评估,选择表现最优的方法用于构建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预测模型并应用。【结果】2019—2022年大兴安岭林区99.6%的雷击火发生在每年的5—7月。大兴安岭林区雷击火空间分布呈现出区域差异,虽然东北部的地闪频率较高,但雷击火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相比之下,地闪密度较低的西南部雷击火报告较少。综合考虑时空邻近性的引燃闪电识别方法匹配到更靠近起火点且滞留时间较短的闪电。相比之下,只关注单一方面邻近性的方法导致滞留时间和空间距离的极端值。约62.5%的野火在报告前24 h内点燃,并与半径1 km内的闪电相匹配。在采用不同阈值标准的情况下,升级后的闪电数据对野火的匹配率达91.8%~99.6%。两种模型的ROC曲线表明,逻辑回归预测模型准确度为68.66%,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04 5。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准确度达到83.91%,曲线下面积值为0.866 7。【结论】数据的可用性和方法论的差异对识别引燃闪电的效率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时空邻近性的引燃闪电识别方法产生了更可靠的匹配结果。基于引燃闪电关联的环境特征,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能够较好地解释环境特征间的非线性关系和缓解类别不平衡导致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雷击火 预测模型 云地闪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行政执法的效能提升探析
3
作者 玄睿 王千雪 潘鹤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手段打击非法采伐、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支撑,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手段打击非法采伐、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林业行政执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创新来提升执法效率和水平。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林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优化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策略,期望为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效能、促进林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行政执法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火及阴燃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吉利 邸雪颖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3期19-22,62,共5页
地下火是一种燃烧强度低、持续时间长且隐蔽性强的火灾类型,它常发生于森林和湿地的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在干旱季节,地下火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并且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影响。地下火会严重损伤树木的根系从而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 地下火是一种燃烧强度低、持续时间长且隐蔽性强的火灾类型,它常发生于森林和湿地的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在干旱季节,地下火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并且受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条件影响。地下火会严重损伤树木的根系从而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但却是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缓慢的阴燃还会释放存储在泥炭层中大量的碳以及PM2.5和PM10等有害物质。地表火和闪电等都能引发地下火,而泥炭的阴燃主要受含水率、灰分含量和结构的影响。目前,主要依靠泥炭可燃物的属性、可燃物湿度码等对地下火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但地下火一旦发生还没有有效的扑救方法。本文就涉及上述内容的文献进行了综述研究,以期对地下火的管理及火后生态恢复等理论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湿地 地下火 阴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松生长性状与结实情况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韦睿 于宏影 +4 位作者 刘灵 申方圆 周鑫 叶天一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2期48-55,共8页
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域,在该林业局的小白山、宏伟、呼中与满归交界山岭的阴坡和阳坡4个地点,按上、中、下3个坡位,共设置10 m×10 m偃松林调查样地12个,对样地内全部偃松的生长性状、叶生长及种实情况进行调... 本文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为研究区域,在该林业局的小白山、宏伟、呼中与满归交界山岭的阴坡和阳坡4个地点,按上、中、下3个坡位,共设置10 m×10 m偃松林调查样地12个,对样地内全部偃松的生长性状、叶生长及种实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样地偃松树高、地径、冠围及分株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在12个样地中宏伟下的4个生长性状显著高于其它样地,其平均地径、树高、冠围和分株数分别为最小的2.34、1.61、3.41和4.67倍,样地中海拔最高的小白山上除树高显著低于其它样地仅为1.900±0.206 m外,其它生长性状均处于最大子集;不同样地偃松单束叶鲜重、干重和含水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小白山中样地平均单束叶鲜重、干重最大,分别为8.273×10^(-2) g和4.243×10^(-2) g,该样地平均单束叶含水率也较高,在样地联合叶位置多重比较结果中各叶生长性状呈现出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的趋势;除呼中下样地外其它低海拔样地结实情况较差,满归下和小白山下样地未收集到松塔,通过多重比较的结果看出平均单塔鲜重、干重及平均单塔松子干重3种种实性状较大的样地分布于调查山坡的中上部。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偃松个体差异较大,在下一步选育工作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筛选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坡位 生长性状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模型的火后树木死亡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晓红 魏娜 +2 位作者 王千雪 于宏影 黄艳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1期14-20,56,共8页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预测树木火灾后死亡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火灾后的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的文献,综合分析模型的建立、评价、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模型中使...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预测树木火灾后死亡率的方法。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火灾后的死亡率进行了预测的文献,综合分析模型的建立、评价、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模型中使用的解释变量,树冠损伤和树干损伤是火灾后树木死亡率Logistic回归模型中使用最广泛的解释变量,火灾强度、火灾严重程度(即可燃物消耗程度)、可燃物和火灾类型、燃烧季节、昆虫和病原体、树木活力等都是建立火灾后树木死亡率模型需要考虑的解释变量。综合现有文献,展望未来建立火灾后树木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应该对模型变量进行统一的定义,加入模型验证,并加入与树木死亡率相关的生理反应过程等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使用Logistic对火灾后树木死亡率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模拟,以期对火灾后的管理、规划及生态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 树木死亡率 火损伤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松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闫晓娜 于宏影 +2 位作者 丛日征 韦睿 申方圆 《温带林业研究》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了解偃松种子萌发特性,提高繁殖效率,以大兴安岭呼中分布区偃松种子为试材,采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低温混沙贮藏和自然条件雪藏的处理方法,观察萌发过程中种子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种子暗褐色,三角状卵形,千粒重130.8±... 为了解偃松种子萌发特性,提高繁殖效率,以大兴安岭呼中分布区偃松种子为试材,采用室温贮藏、低温贮藏、低温混沙贮藏和自然条件雪藏的处理方法,观察萌发过程中种子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种子暗褐色,三角状卵形,千粒重130.8±4.8 g,含水率为8.78±0.8%,种子吸水率曲线呈反"J"型,种皮透水性良好。萌发过程可分为吸胀期、萌动期和发芽期,萌动期种子形态变化明显。4种不同贮藏方式的种子萌发率存在显著差异,室温贮藏种子萌发率为0,低温贮藏种子可达到7%,低温混沙贮藏和自然条件雪藏的种子萌发率高达66%,是加速种子萌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种子 贮藏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及其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艳 叶天一 +4 位作者 杜阳 丛日征 杨兰 何山 王晓红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3-18,共6页
冻土是地球陆地表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布非常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受气候变暖和森林采伐等强烈人为活动影响,大部分多年冻土已经开始退化,主要表现为冻土南界不断北移,由南向北逐步消退、总面... 冻土是地球陆地表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布非常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受气候变暖和森林采伐等强烈人为活动影响,大部分多年冻土已经开始退化,主要表现为冻土南界不断北移,由南向北逐步消退、总面积不断减少,冻土厚度变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增大、融区扩大以及多年岛状冻土消失等。冻土微生物在冻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全球气候变化。本文综述了冻土的分布及其退化概况、冻土微生物的研究现状,以及冻土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为研究冻土及微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退化 微生物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韩大校 韦睿 +5 位作者 王晓红 丛日征 邸雪颖 杨光 蔡慧颖 张吉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162,共12页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机制对计划烧除、火灾损失评估和火烧迹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对林火的作用途径和树木死亡的过程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林火行为与树冠、树干和根系的受热过程联系在一起,分析火后树木死亡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和... 林火导致树木死亡的机制对计划烧除、火灾损失评估和火烧迹地恢复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对林火的作用途径和树木死亡的过程仍不甚清楚。本文将林火行为与树冠、树干和根系的受热过程联系在一起,分析火后树木死亡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树木烧伤程度的评判方法和死亡率预测模型。火后树木的直接死亡主要取决于叶片和分生组织(芽和形成层)的烧伤情况,而树木受热的边界条件和局部传热过程的精确量化是评判和预测树木烧伤程度的关键依据。由树冠光合速率和韧皮部传导能力下降共同促成的养分胁迫以及由导管(或管胞)气穴栓塞和软化形变导致的木质部水分运输失败都是导致火后树木死亡的潜在原因,而后者更倾向于在短期内造成树木死亡。气孔的导度和对饱和水气压差骤变的敏感性可决定叶片在林火发生时的响应能力,而叶片单位面积的光合速率会因林火矿化作用提供的养分而短暂上升。激素、酚类、萜烯类和乙醇等代谢产物是反映树木延迟死亡的关键生化指标,同时也与火后病虫害的侵染密切相关。树冠的烧伤程度是短期内评估树木死亡概率及恢复情况的可靠参数,次年萌芽和展叶情况应作为补充参考。独立指示变量、综合评级指标和统计经验模型都是目前评估和预测火后树木死亡率最可行且有效的途径,而基于过程的生物物理学模型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此外,本文还对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可为火后树木死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热传递 树木死亡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寒性鉴定及其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丛日征 张吉利 +4 位作者 王思瑶 于宏影 闫晓娜 裴晓娜 何山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含生物因素,又包含非生物因素。温度作为重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同高温相比低温通常限制了有助于生命过程的有机反应,制约植物正常的代谢发育。植物抗寒性研究是植物抗逆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正确鉴定和测试植物的抗寒性能,可为进一步代谢组学、杂交育种以及转基因培育抗寒新品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对物种保护、培育良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抗寒性鉴定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植物抗寒性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机制进行总结,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相关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 鉴定与测试 形态结构特征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红 黄艳 +3 位作者 于宏影 杨兰 韦睿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气象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森林内小气候的动态变化规律,是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内部和森林外部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和研究,揭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目的】气象要素的分析可以揭示森林内小气候的动态变化规律,是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内部和森林外部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系统地比较分析和研究,揭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采用林外对照区与大兴安岭林内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连续3年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对森林内外气象因子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对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差异特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地区5-10月间,林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大于林内气温。只有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林外高于林内,6-10月,林内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林外平均最低气温;(2)6月到8月间,林内外相对湿度差较大,最高出现在6月,5月、9月和10月相对湿度差较小,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兴安岭地区9月以后树木开始掉叶,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树木的水分,抵抗寒冷的气候,所以9月后相对湿度差值逐渐减小,10月森林内外相对湿度值接近;(3)四个月森林内外降水量相近,分别是5月、6月、9月和10月,7月和8月森林外降水量观测值大于林内的,而且7、8两个月林外降水量较大;(4)5月平均风速最大,8月平均风速最小。【结论】森林内外温湿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发射作用导致的,茂密的林冠层也阻挡林内外空气交换,降低林内风速,使林内林木及其他森林植物蒸腾和林地蒸发等产生的水汽在林内保持较多,导致林内的空气湿度高于林外。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兴安岭地区森林到了9月份大部分树木开始落叶,林冠对林内降水的截留作用减小,导致林内外降水量差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温度 相对湿度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种源偃松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变异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宏影 王思瑶 +4 位作者 王晓红 黄艳 裴晓娜 闫晓娜 丛日征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2期49-56,共8页
【目的】偃松种仁营养价值丰富,含油量高,脂肪酸种类丰富,本试验以4个种源偃松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形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为探讨偃松种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百粒重:采用四分法,随机选取100粒种子... 【目的】偃松种仁营养价值丰富,含油量高,脂肪酸种类丰富,本试验以4个种源偃松种子为研究材料,对种子形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为探讨偃松种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百粒重:采用四分法,随机选取100粒种子,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出仁率:随机选取100 g种子进行测定;种长、种宽:随机选取50粒种子为一次重复,游标卡尺测定种子的纵轴为其长,测定垂直种脐种面最大横向宽度为种宽,3次重复;油脂含量的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GB/T5009.6-2003);脂肪酸含量的测定采用简易甲酯化法。【结果】偃松种长、种宽、长宽比、百粒重、种仁重、种皮重、种仁重/种皮重、出仁率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7.82 mm、5.91 mm、1.33%、9.48g、0.0406·粒^-1、0.0541·粒^-1、0.75、42.75%。油脂含量为62.23%,油脂变异系数较低,为1.41%。偃松种子中共检测到10种脂肪酸,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和7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4%,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95.07%,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偃松种子种源间形态数量性状指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阿北种源的出仁率、百粒重、种仁重、种长最高,为45.54%、11.63 g、0.0530 g·粒^-1、8.50 mm。呼中种源的油脂含量最高,为63.97%。种长与种宽、种皮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宽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仁重、种皮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百粒重与种仁重、种皮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仁重和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松籽形态数量性状与松仁的营养成分油脂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在种源选择中可以选择出百粒重、种仁重、出仁率、种长、种宽兼优的种源。综合分析,筛选出阿北种源作为优良种源加以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种子 种源 油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偃松生长特性及球果和种子发育的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晓娜 邱德有 +4 位作者 于宏影 丛日征 南方 宫秀福 苗全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的】为揭示偃松生长特性及球果和种子发育特征变化,建立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相对应的关系,确定最适的球果采摘时间,并为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提质增效辅助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3年观测12株定株母树的生长特性和开花特征,... 【目的】为揭示偃松生长特性及球果和种子发育特征变化,建立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特征相对应的关系,确定最适的球果采摘时间,并为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提质增效辅助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3年观测12株定株母树的生长特性和开花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微形态,测定发育过程中的球果和种子各性状变化,石蜡切片法观察种子内部结构特征。【结果】4月中旬至5月下旬是孢子叶球分化期,6月上旬当年生球花张开,雌花轴顶端形成深红色的花芽。6月下旬到8月上旬,花芽长变幅为10.36~18.44 mm,芽宽变幅为5.57~10.79 mm。9月,当年生花芽停止生长进入越冬休眠期,第2年春季恢复生长。授粉期始于6月中旬雄球花成熟并散粉,小孢子叶球紫红色,花药黄色。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小孢子叶紧密排列生长在中轴上,表面多褶皱,密被绒毛。第2年5至6月下旬是偃松球果和种子的快速发育期,7—8月球果成熟,颜色由绿色转变为深褐色。石蜡切片显示,种子发育初期的胚状结构呈透明团状,后胚乳结构变得致密。成熟种子三角状卵形,外种壳坚硬、褐色,胚乳白色,出仁率49%,饱满率高达96.8%。球果和种子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球果成熟历经2年,大致分为花芽发育期、球花张开期、授粉期、球果发育期;球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变化较为一致;成熟时球果和种子饱满、出仁率高,8—9月是最适球果采摘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松 生长特性 孢子叶球 球果发育 种子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处理对樟子松种子园结实情况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万才 韦睿 +2 位作者 于宏影 丛日征 张吉利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4期36-40,共5页
【目的】为探究截顶处理对于樟子松种子园结种情况的影响,对现有种子园经营是否会有帮助,本研究对截顶4年后樟子松种子园结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截顶处理对樟子松种子园结种情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9年10月在加格达奇林业技术... 【目的】为探究截顶处理对于樟子松种子园结种情况的影响,对现有种子园经营是否会有帮助,本研究对截顶4年后樟子松种子园结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求截顶处理对樟子松种子园结种情况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9年10月在加格达奇林业技术推广站樟子松种子园开展,参试对象为2015年10月隔行隔株截顶处理的樟子松。在调查区域内随机选取31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抽选截顶处理和未截顶处理各3~4株树,对其下数第二轮结塔枝选取东、南、西、北四方向标准枝,全枝取塔,后以株为单位进行混样,测定各植株4个标准枝结塔个数及结塔鲜重,并以标准枝测定值代表整株结塔个数及结塔鲜重按截顶与否、不同无性系、母树采穗种源地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通过t检验可知,截顶植株和对照植株单株结实情况差异不显著,但截顶植株无论是单株平均结塔个数或是结塔鲜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参试植株中截顶处理后单株平均最多结塔数量为对照的2.13倍,单株平均结塔鲜重最大植株为对照最重植株的2.01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之间无论是平均单株结塔个数或是单株平均结塔鲜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得出无性系402和无性系74418无论是单株平均结塔个数或是结塔鲜重均高于其它无性系。通过比较不同种源地单株平均结塔情况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种源地仅单株平均结塔数量差异显著,单株平均结塔数量最多的为阿木尔种源,最少的为呼中种源。【结论】截顶植株虽然结塔情况优于对照,但尚未达到显著程度,不同无性系间结塔情况差异显著,阿木尔种源植株单株平均结塔个数最多,并显著高于呼中、塔河两种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种子园 截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发生的驱动因素及灾害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大校 王烁 +3 位作者 张瑜 池成林 潘鹤 王千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松毛虫是我国林区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一旦暴发成灾则会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生态功能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改变森林的演替方向。本文将松毛虫发生的驱动因素及暴发后灾害控制技术进行总结... 松毛虫是我国林区的主要森林害虫之一,一旦暴发成灾则会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从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生态功能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会改变森林的演替方向。本文将松毛虫发生的驱动因素及暴发后灾害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松毛虫种群数量的环境因子,并归纳松毛虫的监测技术、预测手段和防控措施。在宏观尺度上,松毛虫的繁殖和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松毛虫发生概率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在中观尺度上,松毛虫更倾向在阳坡、缓坡、山脊、海拔低、土壤厚度薄的纯林中暴发。在松毛虫的监测预测中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有效解决数据可靠性,林区面积大,监测人员少的难题,是未来研究的趋势。在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以安全高效的特点,成为我国松毛虫防控的主要手段并被广泛使用。此外,对该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总结,可为松毛虫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暴发机制 种群数量 监测预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π值法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混交林林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烁 韩大校 +2 位作者 王千雪 申方圆 崔嵘 《温带林业研究》 2020年第2期43-48,59,共7页
【目的】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林分状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森林经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明确最优林分状态,构造最优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合理评价东北林区不同林型森林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大... 【目的】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林分状态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森林经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明确最优林分状态,构造最优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合理评价东北林区不同林型森林质量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大兴安岭南翁河地区的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柞树混交林的标准地调查数据,分别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林分年龄结构、林分组成、林分密度、林分长势、顶级树种竞争、林分更新和林木健康等8个方面的林分状态指标,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现实林分状态计算公式计算两种不同兴安落叶松混交林的现实林分状态值,并确定林分状态等级。此外,还分析了两种混交林中落叶松的生长状态。【结果】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柞树混交林均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年龄结构,表现为林分状态指标赋值均为1,达到了最优林分状态标准。然而由于未经过抚育间伐,导致林分密度拥挤、林分更新不良、健康林木比例低下,表现为林分密度、林分更新和林木健康等指标的赋值为0,严重影响了现实林分状态等级。林分组成、林分长势和顶级树种竞争等指标均在0.5左右,其中林分组成指标数值低于0.5,说明这两种林型树种均比较单一;林分长势和顶级树种竞争指标数值高于0.5,说明林分长势良好,目的树种占主要优势。通过计算两种林型的ω值发现,两种林型均处于较差的现实林分状态,所以,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通过抚育间伐等措施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更新情况,提高健康林木比例,将对提高林分整体质量等级提供帮助。兴安落叶松在与不同树种混交时具有不同的生长状态,所以,有针对性的林分调整对于提高森林质量同样重要。【结论】本研究可为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柞树混交林的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分状态 π值法则 单位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树木存活与林分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烁 韩大校 +3 位作者 王千雪 纪昊男 王剑南 池成林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分布区和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但长期受到林火的干扰,而如何减少林火干扰带来的损失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分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预测... 【目的】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分布区和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但长期受到林火的干扰,而如何减少林火干扰带来的损失仍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林分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预测林分中树木的存活状态,利用大小比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密集度等结构参数来分析活立木和死亡木的空间格局。【结果】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熏黑比、冠损比和林分密度是指示火后树木能否存活的重要指标,其中树干熏黑比的指示作用最显著。兴安落叶松的长势是其能否在火烧中幸存的关键,在未来的林分抚育工作中,应该定期清理林分中长势不良的林木,这样可以减少未来高烈度火灾的发生。【结论】本研究可以为林火频发地区的森林抚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林火干扰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大校 王烁 +2 位作者 刘亭亭 王剑南 王千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4期4-10,共7页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 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在生物系统内资源集中于群落中的少数个体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森林总生物量集中在一些大树中也不例外。森林中的大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发展,但人类或自然干扰会减少它们的数量,迅速改变森林结构。尽管大树在森林中的生态意义已得到公认,但在全球尺度上大树在森林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仍不清楚。本文将大树对森林生物量的影响和驱动森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大树死亡的因素。大树效应是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力,其地上生物量增长对森林群落蓄积量和动态(获取和损失)的驱动作用更强。以大树为中心周围会形成同种邻体环形结构,并且有更多的异种邻木包围,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加,周围邻木呈现随机或近似随机的格局。自然干扰会优先影响大树的生存环境和生理机制,导致大树死亡率增加。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森林管理者应努力寻找最好的方法以维持森林中大树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树 地上生物量 空间分布格局 自然干扰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烁 塔丽 +3 位作者 王剑南 韩大校 王千雪 纪昊男 《温带林业研究》 2021年第4期24-30,共7页
【目的】森林结构是评价林分状态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合理化森林经营方案的前提。然而林火的发生导致了大量树木的死亡,直接造成了林分结构的改变。所以,研究林火对林分结构的影响对于火灾后森林恢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森林结构是评价林分状态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合理化森林经营方案的前提。然而林火的发生导致了大量树木的死亡,直接造成了林分结构的改变。所以,研究林火对林分结构的影响对于火灾后森林恢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根据大兴安岭毕拉河地区不同火烧烈度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调查数据,分别研究林火发生前和发生后林分空间结构和非空间结构。通过比较直径结构、树高结构等非空间结构指标,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等空间结构指标,分析林火的发生对森林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林火对于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两个方面。林火对小树(胸径≤10 cm,树高≤8 m)的影响严重,表现为小树大量死亡,这导致了林分直径结构和树高结构的改变。林火对于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方面。林火发生后,林分的林层数量减少,复杂程度降低,林木之间的竞争减弱,分布情况多样化,密集度也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可以揭示林火发生对林分结构的瞬时改变,为林火发生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恢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兴安落叶松 林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毛虫寄主转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池成林 韩大校 +2 位作者 丛日征 王烁 王千雪 《温带林业研究》 2022年第3期12-15,共4页
松毛虫为植食性昆虫,主要取食松科类植物针叶,是我国历史性重要森林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本文从松毛虫寄主植物范围、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寄主转移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松毛虫寄主转移... 松毛虫为植食性昆虫,主要取食松科类植物针叶,是我国历史性重要森林害虫,给林业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本文从松毛虫寄主植物范围、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以及寄主转移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松毛虫寄主转移行为的机理。应深入研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机理及其食性形成因素,同时筛选利用高效的生物防治作用物,建立有效的生物和农业防治体系。本文对丰富昆虫-植物间协同进化理论、制定多种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 寄主转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