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在科普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李伟 武高洁 +2 位作者 张曼胤 庄春艳 梅秀英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4-48,共5页
做好林业科普工作对发展林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创新则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具有承上启下、智力资源丰富和掌握前沿知识等特点。湿地科普工作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与有效性,科普对象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科研院... 做好林业科普工作对发展林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创新则是科普工作持续发展的有利保证。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具有承上启下、智力资源丰富和掌握前沿知识等特点。湿地科普工作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与有效性,科普对象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开展科普工作既有利于党员自身的发展与提升,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湿地科普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前沿动态与趋势展望——基于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述评
2
作者 陈玉洁 刘世荣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5,共6页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林业科学共同体,通过分析该组织主办的全球性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有助于精准把握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林业领域科学家和学术团体制定前瞻性科研项目规... 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UFRO)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林业科学共同体,通过分析该组织主办的全球性大会的学术交流成果,有助于精准把握世界林业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林业领域科学家和学术团体制定前瞻性科研项目规划和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参考。国际林联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IUFRO World Congress 2024)以“迈向2050年的森林与社会”为主题,聚焦森林与可持续社会、增强森林应对干扰压力的韧性和适应性、支撑绿色发展的林业生物经济、森林生物多样性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面向未来的森林这5个议题,举办了437场学术会议,包括1 607个口头学术报告和1 783个海报。基于本次大会学术交流成果,本文分析梳理了当今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前沿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智慧型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基于生态产品的林业生物经济、多维度耦合的森林治理等5个前沿热点。未来世界林业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将聚焦在林木分子育种、适应性森林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智慧林业等新兴重点领域,林业科学研究体系将呈现更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应用、多领域并进、多维度综合。相关研究进展和趋势分析可为从基础研究到政策制定的成果转化提供知识信息和决策参考,为2050年及以后的多功能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福祉和林业系统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学 全球变化 森林韧性 森林保护修复 智慧林业 林业系统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折
3
作者 银晓博 樊宝敏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世纪之交(1998—2003年)是中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深入总结林业发展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潮流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1998年突如其... 世纪之交(1998—2003年)是中国林业实现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剖析这段历史对于深入总结林业发展经验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可持续发展世界潮流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正是1998年突如其来的特大洪水以及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促使国家下定决心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新的道路,进而启动系列林业重点工程、治理生态环境。在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三生态理念,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极大推动了林业发展,为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新时代林业发展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进一步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林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工程 林业决定 生态文明 林业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目标下的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24
4
作者 黄安胜 刘振滨 +4 位作者 许佳贤 林群 兰晔 苏时鹏 张春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125,共9页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 【目的】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最大化的多重目标下,测算并分析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量,深化对林业生产效率的理解和认识,为判断林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制定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以森林面积、林业系统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森林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为产出指标,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借鉴Fre等(1992;1994)的思路,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使用DEAP2.1软件运算)并分析中国及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量——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其中,各指数减去1,就是各相应指标的增长率,且所有均值均为几何均值。【结果】2004—2012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14.1%,1.3%,1.6%和-0.2%;四大地区依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8%)、中部地区(18.4%)、西部地区(10.7%)和东北地区(10.1%);依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21.2%)、中部地区(17.8%)、东北地区(9.0%)和西部地区(7.9%);依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5%)、东北地区(0.9%)、中部地区(0.6%)和东部地区(0.4%);依纯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2.7%)、中部地区(1.3%)、东北地区(1.2%)和东部地区(0.5%);依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0%)、西部地区(-0.2%)、东北地区(-0.2%)和中部地区(-0.7%)。【结论】从2004—2012年各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因受限于规模效率未能同步增长,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产生的贡献较为有限;虽然四大地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各区域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增长源泉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推动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促进林业技术进步,又要提高林业技术效率,还要依据区域特征实行因地制宜的林业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大效益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时空差异 DEA-MALMQUIST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业遥感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宪文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第3期16-21,共6页
重点概述了近 2 0年来林业遥感专家们为改进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所作的诸多努力 ,如用卫星数据估计森林蓄积量、小块林地面积、以及森林郁闭度方法的研究、森林动态图的编制等。特别是上述方法在经过森林调查实际应用并进行效益分析后 ,提... 重点概述了近 2 0年来林业遥感专家们为改进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所作的诸多努力 ,如用卫星数据估计森林蓄积量、小块林地面积、以及森林郁闭度方法的研究、森林动态图的编制等。特别是上述方法在经过森林调查实际应用并进行效益分析后 ,提出的改进现行调查体系的建议。此外还提及了遥感用于评估、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灾害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对 2 1世纪中国林业遥感前景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下一个世纪中国林业遥感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包容各种新技术 ,形成新的技术体系 ,并与国际接轨 ;利用遥感的优势 ,研究森林的宏观状况与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林业 遥感技术 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理论视野下林业机械科技期刊发展研究
6
作者 刘志博 李兴 +2 位作者 张晋宁 魏娜 肖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解析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林业机械科技期刊的传播机制,探究推进林草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以期为林草科技期刊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从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出发,以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为研究视角,运用传播学理论,... 为解析数据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林业机械科技期刊的传播机制,探究推进林草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以期为林草科技期刊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参考。从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出发,以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为研究视角,运用传播学理论,引入“要素—结构—功能”分析模型,对林业机械科技期刊传播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林业机械科技期刊系统运行中的传播机制可以从加工能力、传播能力、传播效果层面提炼“三重逻辑”,分别是,逻辑1:收稿—审稿—发表;逻辑2:信息—媒介—受众;逻辑3:发布—流动—反馈。“三重逻辑”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共同推进林业机械科技期刊传播。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林业机械科技期刊发展关键是要牢固树立服务行业发展的意识,全面提升协调产学研用的能力,积极培育观察产业动向的方法,主动开拓通往学术前沿的路径,着力打造展现科技成果的平台,及时扩展面向传媒变革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哲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 传播学 传播机制 期刊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赋能木材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7
作者 韩雁明 吕斌 储富祥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 我国是世界林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统筹部署创新研究任务,构建以应用场景和问题导向为目标的项目实施机制,全产业链一体化组织,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制重大产品,并在企业开展大规模产业化示范,确保项目研究成果与行业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并通过项目研究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木材加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总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专项中木竹材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为木竹材加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与相关领域的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研发计划 林业专项 木竹加工技术 绿色转型 智能制造 资源高效利用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茶营养成分及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莉 曾祥谓 +3 位作者 周永红 王妍 杨开太 陈幸良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2,共11页
虫茶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产品,生产和饮用历史悠久。虫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食品和药品应... 虫茶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林业资源昆虫产品,生产和饮用历史悠久。虫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氧化、抗癌、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食品和药品应用开发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虫茶的营养成分以及生物功能特性,并对虫茶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进一步对虫茶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开发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营养成分 功能特性 生物安全性评价 食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北美栎树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及预测研究
9
作者 张文涛 汪阳东 +3 位作者 李伟 熊仕发 施翔 吴立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国外引种舒氏红栎(Quercus shumardii)和黑栎(Q. nigr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锥获取木芯,分析其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并探究树木针测仪(Resistograph)评估两种木材不同部位基本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栎树的生长轮宽度从... 以国外引种舒氏红栎(Quercus shumardii)和黑栎(Q. nigr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锥获取木芯,分析其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并探究树木针测仪(Resistograph)评估两种木材不同部位基本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栎树的生长轮宽度从髓心至树皮方向呈下降趋势,基本密度从髓心至树皮方向呈上升趋势;利用Resistograph检测的平均振幅值可对舒氏红栎和黑栎木材的基本密度进行评估,拟合结果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且二者均是近树皮段的拟合度较高,舒氏红栎的相关系数为0.821,黑栎的相关系数为0.743。研究结果可为间接评估舒氏红栎和黑栎木材基本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氏红栎 黑栎 基本密度 Resistograph 拟合效果 生长轮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效率测算的云南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0
作者 王本旭 窦亚权 +1 位作者 陈幸良 李娅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林下经济作为推动林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旨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18—... 林下经济作为推动林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旨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18—2023年云南省16个州(市)林下经济的效率变化。结果显示:云南省林下经济在此期间整体呈现出博弈交叉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逐年放缓。基于这一分析,提出云南省未来林下经济发展的五项政策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打造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与品牌、政策引领与政府支持、多元化融资渠道与风险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旨在为云南省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高质量发展 博弈交叉效率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11
作者 胡盼 许单云 +1 位作者 马文君 汪阳东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遗传多样性的载体,其科学管理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林业生产力至关重要。美国在林木种质资源管理领域具备国际领先经验,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多元化管理机构、需求导向的保护策略、高新技术应用、数据共享... 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遗传多样性的载体,其科学管理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提升林业生产力至关重要。美国在林木种质资源管理领域具备国际领先经验,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多元化管理机构、需求导向的保护策略、高新技术应用、数据共享机制及国际认证贸易体系,实现了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本文系统梳理美国林木种质资源管理的制度框架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林木种质资源管理面临的生物多样性衰退、保存体系碎片化、科研基础薄弱等挑战,从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完善大数据平台及深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与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种质保存 管理制度 美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絮期间城区杨柳飞絮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北京昌平城区西南片区为例
12
作者 张弛 孙尚伟 +2 位作者 韩彦华 韩丛海 金佳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揭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杨柳飞絮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区域为研究区,于2021年4-5月,全面调查研究区内杨柳树分布情况,采用空气飞絮浓度拍照观测法观测飞絮浓... [目的]揭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杨柳飞絮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区域为研究区,于2021年4-5月,全面调查研究区内杨柳树分布情况,采用空气飞絮浓度拍照观测法观测飞絮浓度,分析典型样点杨柳飞絮发生及日变化规律。[结果]1)杨柳飞絮在城区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初始期、爆发期和结束期3个阶段,其中爆发期飞絮浓度最高,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最为显著。飞絮浓度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时段性,10∶00-16∶00为飞絮浓度高峰期,而夜间20∶00到早上8∶00这个时段,飞絮浓度较低。2)飞絮浓度变化不是平缓变化的过程,具有骤升骤降的特点,即在晴朗、微风的天气下,飞絮更容易飘散且难以聚集,飞絮浓度相对较低;而城市的热岛效应,会影响城市下垫面的空气流动,导致飞絮在风力作用下向城市的中心区域聚集,飞絮浓度随之上升。3)飞絮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区域内外部飞絮树种分布、树种高度、天气状况、区域内部建筑等。不同小区、道路和公园绿地的飞絮浓度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且与周边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结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可以指导城市管理部门在飞絮高发时段和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洒水降絮、注射药物等,有效降低飞絮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居民应在飞絮浓度较低的时段(如早上8∶00前或晚上20∶00后)进行户外活动,以减少飞絮对健康的危害。未来研究应加强对飞絮污染的常态化监测与分析、重点关注飞絮污染对城市居民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影响,以及调整非飞絮树种比例、植物配置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飞絮 城市社区 浓度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林业政策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红英 李智勇 曹建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3-79,共7页
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与中国 ,在森林资源和木材生产与消费变化、林业发展道路、林业法律法规、林业产权制度、林业管理体制和林业的保护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认识这些国家的林业发展特征 ,以期对我国的林业和商品林... 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与中国 ,在森林资源和木材生产与消费变化、林业发展道路、林业法律法规、林业产权制度、林业管理体制和林业的保护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认识这些国家的林业发展特征 ,以期对我国的林业和商品林政策的合理制定与选择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动员我国社会力量、建设林业的基本制度安排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政策 产权制度 管理体制 扶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产品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4
14
作者 江泽慧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从我国林产品的供需态势、技术方向和政策取向三个方面,介绍我国林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了中国林产品在世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内在潜力与资源优势。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为中国林产品的市场供需与贸易投资提... 从我国林产品的供需态势、技术方向和政策取向三个方面,介绍我国林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了中国林产品在世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内在潜力与资源优势。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协调发展,为中国林产品的市场供需与贸易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研发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业产业 人工林 林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商兴起与中国传统林业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镇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明清时期起源于皖南山区徽州的徽商是中国的一大商帮 ,徽商主要是茶、木、盐和典当四大产业 ,其资本积累以及后来的繁荣均得益于徽州丰富的森林资源。徽商重视文化和教育 ,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先进林业科学技术... 明清时期起源于皖南山区徽州的徽商是中国的一大商帮 ,徽商主要是茶、木、盐和典当四大产业 ,其资本积累以及后来的繁荣均得益于徽州丰富的森林资源。徽商重视文化和教育 ,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中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应用 ,在经营杉木、竹子等大宗林产品的同时 ,充分发挥徽州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 ,科学经营茶叶、蚕桑、干果、水果、木本油料、纤维类等植物资源 ,发展具有徽州特色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等 ,形成了徽州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中国 传统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林业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由佳 段新芳 +1 位作者 赵庆超 翟国峰 《山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85-88,共4页
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优势明显,机会大于威胁,宜采取增长性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突出的内部优势和众多的机会,增加投资,加快发展。
关键词 山东 SWOT分析方法 林业产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林业技术装备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幸良 《农业工程》 2013年第4期1-5,共5页
论述了我国发展现代林业技术装备的意义,提出了我国林业技术装备发展的总体思路,探讨了生态建设技术装备、产业发展技术装备和生态游憩技术装备重点领域的创新方向,凝炼了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强化创新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 林业 技术装备 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学科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洪国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学科建设经历了单学科扩展、学科群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了高水平学科较少,低水平重复设置较多;单学科独进,分学科而治的较多,多学科会聚、优势互补的...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学科建设经历了单学科扩展、学科群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了高水平学科较少,低水平重复设置较多;单学科独进,分学科而治的较多,多学科会聚、优势互补的学科较少;设备重复购置的较多,资源共享的平台较少;科技人员个人奋斗的较多,团体协同攻关的较少等现象,由此提出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开展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立品牌与特色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等学科体系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林业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转化立项情况
19
作者 田晓堃 李迎春 +5 位作者 童杰洁 周方 范妙华 彭鹏飞 吴统贵 汪阳东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第4期38-43,54,共7页
竹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文章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成果储备数据库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数据库,统计分析了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助的情况。结果表明:1... 竹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文章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成果储备数据库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数据库,统计分析了中国竹类研究领域成果储备及2014—2017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资助的情况。结果表明:1)竹类研究成果的储备量、立项推广量与竹林资源量三者之间在区域分布上呈明显的一致性;2)研究成果所属领域不同,成果储备数与推广立项数也不同,竹材加工领域储备的科技成果最多,但推广立项数较少,立项比仅为8.04%;竹下经济领域的成果储备数较少,但推广立项数较高,立项比高达90.91%;竹笋培育及加工领域是竹林特色产业,成果储备数和立项数均较高;3)各省份关注的成果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了竹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均衡性;4)鉴定成果是储备数量和推广立项数量均最多的成果类型,其成果成熟度和创新性均具备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 研究成果 储备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策略和方法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红静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林业科技成果有自己的特点:类型分散,数量繁多,生态影响因子高于经济影响因子,转化率不高。本文针对当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林业科技成果有自己的特点:类型分散,数量繁多,生态影响因子高于经济影响因子,转化率不高。本文针对当前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成果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共性问题等进行分析,探索提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策略和方法,对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的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单位 成果转化 策略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