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0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中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军辉 丁昌俊 +8 位作者 李伟 罗克明 王君 张伟溪 钮世辉 张苗苗 赵曦阳 薛良交 殷恒福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1,共17页
2024年,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与森林质量提升需求,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取得系列标志性进展,推动育种体系向精准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在基因组学方面,完成杨树、二球悬铃木、橡胶树等11种代表性树种的高质量单倍型或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 2024年,面向国家“双碳”战略与森林质量提升需求,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取得系列标志性进展,推动育种体系向精准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在基因组学方面,完成杨树、二球悬铃木、橡胶树等11种代表性树种的高质量单倍型或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构建了涵盖多个代表性类群的超泛基因组,推进比较、群体与泛基因组研究,解析物种地理分化机制与染色体演化路径,实现了种质资源与性状基因的深度整合。围绕木材形成、抗逆响应与产量积累等关键性状,借助多组学联合解析,构建了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激素信号、环境适应等过程的分子网络。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无外源遗传物质的精准改造,建立了适用于多种树种的高效编辑体系,加速了功能基因验证与优异突变体的创制。全基因组选择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先验信息,实现林木复杂性状预测准确率的显著提升,增强了选育效率。在育种技术方面,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加倍相结合的多倍体育种,打破生殖障碍,拓展了速生、抗逆种质的创新路径。全年审定23个突破性良种,覆盖经济林树种与用材树种等主要类型,适宜区域覆盖全国50%以上可造林地。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正逐步构建以‘组学资源积累—功能基因挖掘—精准预测模型—分子设计育种—优异种质创制’为主线的育种技术路径体系,并同步推进多树种、多组学、多尺度集成的数据平台与共享系统建设,持续增强支撑复杂性状解析与高效育种的基础能力,为森林碳汇提升、林地提质和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 基因组学 性状调控 基因编辑 全基因组选择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主要农用林业模式
2
作者 傅金和 傅懋毅 +1 位作者 方敏瑜 王安国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在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农用林业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的农用林业分类系统,并参照有关文献,对该区现有的农用林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的农用林业模式种类丰富,模式的组成成分多种多... 在对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的农用林业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的农用林业分类系统,并参照有关文献,对该区现有的农用林业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描述。结果表明,该区的农用林业模式种类丰富,模式的组成成分多种多样。其中有些模式规模较大,历史悠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建议今后要加强对农用林业的研究,不断创立和优化适宜的农用林业模式。为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亚热带东部 农用林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周雨飞 罗超 +2 位作者 李生 陈子熙 邵慰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分析马尾松纯林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最适宜的改造方式,为马尾松林结构的优化和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建德市马尾松次生林轻度间伐无补植(LTNP)、中度间伐无补植(MTNP)、重度间伐无补植(HTNP)、中度间伐补阔(MTP... 【目的】分析马尾松纯林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最适宜的改造方式,为马尾松林结构的优化和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以建德市马尾松次生林轻度间伐无补植(LTNP)、中度间伐无补植(MTNP)、重度间伐无补植(HTNP)、中度间伐补阔(MTP)、重度间伐补阔(HTP)、皆伐补阔(CCP)后的林分为对象,探究间伐和补植两类措施对林分空间和非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对不同改造模式的林分结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间伐和补阔改变了林分内树种组成。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树种多样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林分胸径结构由“单峰”向“多峰”结构转变。林分中小径阶林木占比提高,在同等间伐强度下,补阔林分内大径阶林木占比高于无补植林分。(2)CCP的角尺度显著低于其他改造林分,LTNP的混交度显著低于其他改造林分。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开敞度逐渐增加,林层指数先增加后降低,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逐渐减小,且在重度间伐强度下,补阔林分的大小比数和竞争指数均低于未补植林分。(3)不同改造模式的林分结构综合评价值排序为MTP>HTNP>CCP>HTP>MTNP>LTNP。【结论】马尾松中度间伐补阔(浙江樟、浙江楠)后,整体林分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对促进马尾松纯林向针阔混交和阔叶混交林演替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间伐强度 阔叶树补植 林分结构 单位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小明 王刚 +3 位作者 周本智 钟绍柱 孔维健 徐升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对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a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具有明显月动态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特征,土壤含水量年均14.24%~22.55%,年内变化与降雨量趋势基本一致,... 对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为期1a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具有明显月动态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特征,土壤含水量年均14.24%~22.55%,年内变化与降雨量趋势基本一致,为先上升后下降。表层(0—5cm)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森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减小。(2)坡面径流量月变化较大,与一次性降水有密切关系。集水区径流量月际间变动幅度较大,8月份径流量达到最大值389.11mm。(3)流域内的多次水质抽样检验结果表明,多数水质指标都达到一类水质标准,超标指标主要是总氮和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水文 天然次生林 集水区 土壤水分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研究述评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1 位作者 姜景民 姜荣波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在分析亚热带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情况基础上,对所开展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研究做了回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育苗和扦插技术、遗传基础评价、遗传改良、迁地保护基地建设和综合开发利... 在分析亚热带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情况基础上,对所开展的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的研究做了回顾,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种质资源共享平台、育苗和扦插技术、遗传基础评价、遗传改良、迁地保护基地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亚热带珍贵阔叶用材树种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珍贵阔叶用材树种 种质资源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亚热带国外松种子园主要害虫研究
6
作者 赵锦年 俞建新 +1 位作者 董耀卿 王春雷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文章报导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种子园和母树林中的害虫种类 ,共 3 4种 ,涉及 7目 1 8科。对种子园投产前期和投产期纵坑切梢小蠹 Tomicuspiniperda、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和松实小卷蛾 Retinia
关键词 国外松种子园 害虫种类 危害习性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生态系统5种修复树种的光合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媛 徐克芹 +4 位作者 曾平生 姚甲宝 孙洪刚 欧阳琼 肖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3,48,共7页
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征和不同树种光合能力的差异,为提高低效公益林质量提供依据。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红楠(Machilus thunb... 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征和不同树种光合能力的差异,为提高低效公益林质量提供依据。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5种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树种幼苗为试验对象,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以及估算光响应特征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均呈现出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先直线上升后缓慢增高再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光合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摩尔分数(Ci)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光系统(PS)Ⅱ潜在荧光活性(Fv/Fo)和光系统(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现为苦槠显著高于木荷、浙江楠和刨花楠;生长特征参数、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不同树种光环境适应情况差异较大,苦槠阳性特征显著,可选择低效公益林改造的林窗中心位置进行栽植;木荷对光环境适应范围广,可以作为林窗近中心位置的补植树种;浙江楠、刨花楠和红楠均属于耐阴性较强的树种,可选择林窗边缘位置或者阴坡、半阴坡林窗进行补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亚热带树种 光合特征 低效公益林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罗志斌 马焕成 饶龙兵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0-626,共7页
本文阐述了保水剂的研究开发历史、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 ,综述了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情况。保水剂是一种吸水倍率高、保水性能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抑制土壤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 本文阐述了保水剂的研究开发历史、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 ,综述了保水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情况。保水剂是一种吸水倍率高、保水性能好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抑制土壤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力。保水剂在林业上的应用方法主要有拌土、拌种、包衣、根部涂层和用作培养基质等。在林业生产中应用保水剂可使种子提前发芽、提高出苗率和移植成活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延缓凋萎时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保水机理 保水剂 林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北美栎树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及预测研究
9
作者 张文涛 汪阳东 +3 位作者 李伟 熊仕发 施翔 吴立文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6,共7页
以国外引种舒氏红栎(Quercus shumardii)和黑栎(Q. nigr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锥获取木芯,分析其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并探究树木针测仪(Resistograph)评估两种木材不同部位基本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栎树的生长轮宽度从... 以国外引种舒氏红栎(Quercus shumardii)和黑栎(Q. nigr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长锥获取木芯,分析其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规律,并探究树木针测仪(Resistograph)评估两种木材不同部位基本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种栎树的生长轮宽度从髓心至树皮方向呈下降趋势,基本密度从髓心至树皮方向呈上升趋势;利用Resistograph检测的平均振幅值可对舒氏红栎和黑栎木材的基本密度进行评估,拟合结果均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且二者均是近树皮段的拟合度较高,舒氏红栎的相关系数为0.821,黑栎的相关系数为0.743。研究结果可为间接评估舒氏红栎和黑栎木材基本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氏红栎 黑栎 基本密度 Resistograph 拟合效果 生长轮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素基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
10
作者 桑森鑫 饶红丹 +3 位作者 胡立松 何志平 方学智 杜孟浩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采用绿色、天然、可降解和经济的油茶皂素(S)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导电水凝胶。先将油茶皂素加入水/甘油(G)的混合溶液中搅拌,然后加入聚乙烯醇(PVA)在105℃下搅拌3 h,在-20℃和25℃下冻融-解冻,制得PGS水凝胶;最后加入氯化... 采用绿色、天然、可降解和经济的油茶皂素(S)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导电水凝胶。先将油茶皂素加入水/甘油(G)的混合溶液中搅拌,然后加入聚乙烯醇(PVA)在105℃下搅拌3 h,在-20℃和25℃下冻融-解冻,制得PGS水凝胶;最后加入氯化铁溶液进行金属螯合反应,构建聚乙烯醇-甘油-油茶皂素-铁离子(PGSF)水凝胶,为了方便比较,同时制备了PVA水凝胶(P)、PVA/甘油水凝胶(PG)和PVA/油茶皂素水凝胶(PS),并对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皂素和Fe^(3+)螯合,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在力学拉伸实验中,PGSF水凝胶的断裂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1 038%和1.28 MPa;在150%应变的循环拉伸和50%应变的循环压缩力学试验中,水凝胶显示出较小的滞后曲线,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导电和传感实验中,PGSF水凝胶的电导率为1.99 S/m,传感灵敏度为2.48。最后,将该水凝胶组装成柔性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关节运动,包括手指、手腕、胳膊和膝盖的弯曲,结果显示出稳定和规律性的电阻变化率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机械性能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姜叶柯引种后主要药用成分的稳定性及变异研究
11
作者 羊奕珣 田朝霞 +3 位作者 杨志玲 杨旭 谭梓峰 赵鹏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目的】木姜叶柯茶药历史悠久,嫩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根皮苷等成分,因其对于糖尿病等治疗疗效显著而备受关注。基于引种是扩大资源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拟利用多个统计方法分析木姜叶柯不同种源引种到多个异质园基地后主要药用成分的... 【目的】木姜叶柯茶药历史悠久,嫩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根皮苷等成分,因其对于糖尿病等治疗疗效显著而备受关注。基于引种是扩大资源的重要方式,本研究拟利用多个统计方法分析木姜叶柯不同种源引种到多个异质园基地后主要药用成分的稳定性及变异特征,为其引种及资源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将6个省区12个种源分别引种到3个异质园试验基地,测定药效成分总黄酮、三叶苷、根皮苷、二氢查耳酮、三叶苷/根皮苷比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多重比较(Duncan’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4种统计方法比较和分析引种前后主要药用成分的稳定性、差异、综合得分及聚类特点。【结果】发现引种后木姜叶柯的主要药效成分相似度为0.875~1.000,证实引种后主要药效成分相对较稳定。本试验共引种36次,研究获知总黄酮、三叶苷、根皮苷、二氢查耳酮、三叶苷/根皮苷比值等高于原产地时引种次数分别为21、10、27、14和5,占总次数的58.33%、27.78%、75.00%、38.89%和13.89%。聚类分析发现在欧氏距离为5时36份试验材料聚成4类,其中第3类包括11份,其总黄酮、三叶苷、根皮苷和二氢查耳酮含量均较高,大多高于原产地。主成分分析发现浙江江山、湖南溆浦、广东惠州、江西赣州、广西巴马、湖南芷江等8个种源综合排名靠前,均在聚类分析的第3类中。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浙江江山、广西巴马、广东惠州及江西的赣州、德兴和婺源6个种源,浙江江山、湖南溆浦、江西的赣州和横峰4个种源,湖南溆浦、广东惠州、广西巴马和江西德兴4个种源,分别在浙江富阳、浙江江山和湖南溆浦表现较好,且各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基本高于均值。【结论】浙江江山、湖南溆浦、广东惠州、江西赣州、广西巴马、湖南芷江等8个种源在异质园基地综合表现均较好,不仅药效成分稳定,且部分成分含量超过原产地,建议引种时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姜叶柯 不同种源 异质园基地 引种 药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不同地区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变异特征及其环境的驱动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景润 左珂怡 +4 位作者 郭子武 凡莉莉 林华 胡瑞财 陈双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目的]探究地理分异对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SD差异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安徽省潜山县、浙江省龙游县、福建省沙县区)1~3年生苦竹叶片C、N、P含量和... [目的]探究地理分异对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SD差异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安徽省潜山县、浙江省龙游县、福建省沙县区)1~3年生苦竹叶片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升高,1~3年生苦竹立竹叶片C、N、P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而C:N、C:P、N:P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潜山县立竹叶片C、N、P含量显著低于龙游县和沙县区,而C:N、C:P、N:P龙游县和沙县区明显小于潜山县;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立竹叶片C、N、P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C:N、C:P呈上升趋势,而N:P不同年龄立竹间无显著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平均温度和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对立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而年平均降水量等气候因子和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大。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与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其总影响效应水平接近。[结论]地理分异导致的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变异是气候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年平均温度和土壤水解性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是影响苦竹叶片养分化学计量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地理分异 土壤因子 气候因子 苦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茶竿竹开花生物学特性与花粉活力研究
13
作者 王继业 岳晋军 +3 位作者 袁金玲 陈家洪 何大敏 钟洪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52,共10页
为探究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该研究以杭州地区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为试验材料,使用野外观测法观察茶竿竹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使用碘-碘化钾法、培养基萌发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茶竿竹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柱... 为探究竹类植物生殖生物学,该研究以杭州地区茶竿竹(Pseudosasa amabilis)为试验材料,使用野外观测法观察茶竿竹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使用碘-碘化钾法、培养基萌发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茶竿竹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柱头可授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茶竿竹花期约115 d,盛花期为2月末至4月初,花后老竹不死;新竹当年不开花,次年与老竹同步开花。(2)茶竿竹花药刚露出时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最高,发育良好和萌发良好的花粉占比分别为48.00%和5.41%;花药散粉时柱头可授性最好。(3)茶竿竹是多次开花的混生竹种,花序形态为圆锥花序,开花类型为混合花序,小花为开放型颖花。综上认为,茶竿竹开花后并不死亡,可以多年多次连续开花,是混合花序类型,花粉萌发率不高是结实率极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竿竹 开花特性 花器官发育 花粉活力 开花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嘉湖面源污染林业工程生态治理原理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建锋 寿松涛 +2 位作者 张慧萍 王荣嘉 刘晓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原理。针对杭嘉湖面源污染,提出了4种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水源涵养林林结构优化技术,水系岸带生物防护技术,集水区人工塘渠-湿地复合系统建设技术,污染水体的植... 梳理了国内外面源污染治理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面源污染生态治理的原理。针对杭嘉湖面源污染,提出了4种生态治理技术措施:水源涵养林林结构优化技术,水系岸带生物防护技术,集水区人工塘渠-湿地复合系统建设技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水环境 生态治理 杭嘉湖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亚热带珍稀树种的育种战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翁月霞 杨婉琴 《经济林研究》 1996年第S2期164-166,共3页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袤的具农林业生产力的亚热带地区。在该地区生长的1000余种树种中,约300种已濒临灭绝的危险。按林业部1992年10月8日发出的第56号文件所附的名录,有132个树种被宣布为需要紧急保护。在此之前,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广袤的具农林业生产力的亚热带地区。在该地区生长的1000余种树种中,约300种已濒临灭绝的危险。按林业部1992年10月8日发出的第56号文件所附的名录,有132个树种被宣布为需要紧急保护。在此之前,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布了第一批需要保护的濒危的珍稀植物名录,共包括354个植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亚热带 珍稀树种 人工林 育种战略 异地保存 紫杉醇 云南红豆杉 基因资源保存 无性系 就地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毛忆莲 姚鸿文 葛晓改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5年第1期81-87,共7页
生物质炭是在无氧或部分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形成的难溶固体,具芳香化、多孔、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富含碳及矿质养分,作为新兴的土壤改良剂施用可以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肥力,具有促进土壤碳封存的作用,与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 生物质炭是在无氧或部分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形成的难溶固体,具芳香化、多孔、高比表面积等特性,富含碳及矿质养分,作为新兴的土壤改良剂施用可以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和肥力,具有促进土壤碳封存的作用,与微生物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碳利用效率提高密切相关。生物质炭可改变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组成及酶活性,影响养分循环转化并增强肥力。研究其在气候变化下对微生物代谢及固碳机制的影响,对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提升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探讨了生物质炭的特性及其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的影响,重点综述和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变化所导致的微生物CUE的变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对现有研究的综述提出未来研究展望:1)结合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进行综合评估,精确控制生物质炭施用量。2)因为缺乏生物质炭长期稳定性及分解过程的系统研究,需结合微观机制与宏观田间试验,评估生物质炭对土壤的长期影响。3)需深入探索土壤微生物功能特性,建立量化评价体系,以科学理解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优化相关碳循环模型。总之,生物质炭的用途除了固碳以外,还包括针对性地应用于特定土壤,从而改善土壤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乃训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83,共8页
本文概括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包括竹类植物分类学,竹材及地下茎维管束解剖形态结构,竹类植物开花,笋期生长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产主要经济竹种如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本文概括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包括竹类植物分类学,竹材及地下茎维管束解剖形态结构,竹类植物开花,笋期生长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产主要经济竹种如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淡竹Ph.glauca、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的育苗造林和速生丰产培育技术及丰产竹林群体结构等的研究,优良经济竹种的引种和竹类植物有性杂交育种的试验研究,竹林主要病虫害及竹材和竹制品的防腐防蛀技术的研究,竹材及竹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竹类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松树组织结构与松脂组分差异研究
18
作者 胡卫江 彭方有 +4 位作者 王灵玲 刘海英 李文华 刘青华 陈献志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48-53,共6页
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具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对松树的抗病机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不同抗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湿地松P. elliottii与火炬松P. taed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松脂组分测定,... 不同松树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具有较大差异,但目前对松树的抗病机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以不同抗性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黑松P. thunbergii、湿地松P. elliottii与火炬松P. taed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和松脂组分测定,分析松树抗性与树脂道结构和松脂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4种松树的树脂道性状存在显著差异,湿地松与火炬松的树脂道呈现面积大、数目多的特征;方差分析表明,松脂组分中单萜与倍半萜在不同抗性松树间存在显著差异,火炬松与湿地松中倍半萜含量极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松树抗性与β-蒎烯和柠檬烯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叶蒎烯、环长叶烯和长叶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松树抗性育种和抗性生物制剂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组分 组织结构 松树 抗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下经济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黄秀凤 杨共鸣 王斌 《农学学报》 2014年第7期85-88,106,共5页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生产与科学内涵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从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与评价了中国林下经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林下...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生产与科学内涵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从林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与评价了中国林下经济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从产业规划、服务体系,政府投入、人才队伍、基地建设和质量监管等几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中国林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产业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植物油料油脂的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亚萍 姚小华 +4 位作者 曹永庆 常君 任华东 张成才 王开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65,共10页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 为拓宽我国植物油料的开发利用途径,测定了薄壳山核桃、油茶、香榧、核桃、花生、油菜等6种植物种子的含油率及其油脂的总酚、生育酚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采用加速氧化试验对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探究了各项品质指标与氧化稳定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仁的含油率最高(73.07%),且其油脂的总酚含量最高(12.6 mg/kg),香榧籽油的生育酚总量最高(114.90 mg/100 g);6种植物油中有5种共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6种植物油中,薄壳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最强,其酸值、过氧化值、共轭二烯值、共轭三烯值、羰基值的变化幅度均较小,氧化诱导时间(OSI值)处于最高水平,核桃油的变化幅度较大;加速氧化过程中6种植物油的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明显变化;油脂的OSI值与油酸、生育酚、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薄壳山核桃含油率高,薄壳山核桃油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和较好的氧化稳定性,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可作为营养保健油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油 品质指标 加速氧化试验 氧化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