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径棒法三维预制体建模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杨宁
刘丰
+4 位作者
杜悟迪
吴晓川
明禹
王驰腾
胡培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数学模型以及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算法。通过编织预制体试验样件与数学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外形尺寸基本一致,预制体层数与预测值一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分数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10%,验证了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纤维体积含量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探究了在相同尺寸条件下导向棒轴向中心距、导向棒周向夹角角度两个结构参数对于预制体成形层数、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选取了典型结构参数进行了预制体试验样件制备,其中,预制体层数、外形尺寸实际与预测结果一致,纤维体积分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05%,进一步对数学模型以及对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的预测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棒法编织
复合材料预制体
单胞数学模型
结构参数
纤维体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T型梁的弯曲性能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思远
单忠德
+3 位作者
陈恳
刘丰
刘晓军
严春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248,共7页
1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210016实现基梁于结熔构融的沉轻积量技化、术功的能连化续设纤计维和增制强造树。脂本3...
1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210016实现基梁于结熔构融的沉轻积量技化、术功的能连化续设纤计维和增制强造树。脂本3D工作打对印筋工高艺0为m梁m结与构5的m制m造的提T供型了梁一打种印新件的在途不径,同该打工印艺参具数有下快的速弯近曲净性成能型进、行可测设计试性实强验,等研优究势了,能打够印基于熔融沉积技术的连续纤维增强树脂3D打印工艺为梁结构的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该工艺具有快速近净成型、可设计性强等优势,能够实现梁结构的轻量化、功能化设计和制造。本工作对筋高0 mm与5 mm的T型梁打印件在不同打印参数下的弯曲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研究了打印厚度分别为0.7 mm、0.8 mm、0.9 mm时与打印丝束间距分别为0.6 mm、0.7 mm、0.8 mm时T型梁对应的弯曲强度与模量。由于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存在着复杂的破坏模式,本研究运用声发射技术对T型梁的弯曲破坏过程进行测试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K-means++聚类算法对采集的过程信号进行损伤分类。结果表明,当打印层厚为0.7~0.9 mm时,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T型梁的弯曲强度与模量均降低。当打印丝束间距为0.6~0.8 mm时,随着打印丝束间距的增加,T型梁的弯曲强度与模量降低。在T型梁从弯曲载荷加载初始到破坏失效阶段,对应特征信号可以聚类为五类,分别对应五种破坏模式,即基体开裂、层间剥离、纤维与基体脱粘、纤维开裂及纤维断裂,分类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弯曲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T型梁
弯曲性能
声发射
主成分分析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磁搅拌辅助流变挤压铸造Mg-6Gd-3Y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泉达
黄玉川
+3 位作者
孙福臻
庞松
李蕙宇
刘文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43-2055,共13页
通过电磁搅拌制备了Mg-6Gd-3Y(VW63)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对合金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探讨了半固态浆料初生相的形成机理;并对半固态浆料进行了流变挤压铸造成形,研究了压力对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
通过电磁搅拌制备了Mg-6Gd-3Y(VW63)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对合金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探讨了半固态浆料初生相的形成机理;并对半固态浆料进行了流变挤压铸造成形,研究了压力对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制备VW63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620℃、搅拌电压350 V、搅拌频率15 Hz,VW63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初生相形成机理为枝晶熔断。当压力为120 MPa时,流变挤压铸造合金有着更好的组织与性能,平均晶粒尺寸43.57μm,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9 MPa、156 MPa和6.9%,均优于重力铸造和液态挤压铸造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
半固态浆料
流变挤压铸造
Mg-6Gd-3Y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轮廓约束机理
4
作者
应哲赟
单忠德
+3 位作者
刘丰
吴晓川
杜悟迪
陈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为实现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的高性能、快速成形织造,研究了基于柔性导向三维多针成形原理的预制体轮廓约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预制体纤维环形状特征,建立了工艺参数对纤维环形状特征影响的理论模型,搭建了纤维环成环试验装...
为实现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的高性能、快速成形织造,研究了基于柔性导向三维多针成形原理的预制体轮廓约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预制体纤维环形状特征,建立了工艺参数对纤维环形状特征影响的理论模型,搭建了纤维环成环试验装置,探究了织造针伸出长度、织造层数和织造高度对纤维环形状特征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该理论模型对纤维环进行形状特征调控,完成典型件的试织。结果表明,纤维环侧边高度以及最大内接圆直径随伸出长度和织造高度增大而增大,随织造层数增大而减小,该模型预测与实际测得的纤维环侧边高度及最大内接圆直径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29%和4.63%,进一步通过调节织造高度来改变纤维环的形状特征,完成层数为90层的预制体织造,说明该理论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纤维环形状特征,并可通过该模型对纤维环形状特征进行调控,扩大了预制体轮廓约束工艺窗口,为实现预制体轮廓自动、高质量约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体
轮廓约束
纤维环
形状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径棒法三维预制体建模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杨宁
刘丰
杜悟迪
吴晓川
明禹
王驰腾
胡培利
机构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文摘
与常规三维编织、三维机织等预制体单胞结构具有重复性不同,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随预制体径向厚度改变而改变,导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以及与预制体结构调控相关的成形参数设计困难。为解决如上问题,建立了径棒法碳/碳复合材料预制体单胞结构数学模型以及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预测算法。通过编织预制体试验样件与数学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外形尺寸基本一致,预制体层数与预测值一致,预制体纤维体积分数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10%,验证了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纤维体积含量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探究了在相同尺寸条件下导向棒轴向中心距、导向棒周向夹角角度两个结构参数对于预制体成形层数、纤维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并选取了典型结构参数进行了预制体试验样件制备,其中,预制体层数、外形尺寸实际与预测结果一致,纤维体积分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05%,进一步对数学模型以及对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的预测进行了有效验证。
关键词
径棒法编织
复合材料预制体
单胞数学模型
结构参数
纤维体积含量
Keywords
radial carbon rods weaving
composite preform
unit cell mathematical model
structural parameters
fiber volume fraction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T型梁的弯曲性能
被引量:
3
2
作者
吴思远
单忠德
陈恳
刘丰
刘晓军
严春晖
机构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机械
工程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248,共7页
基金
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
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基金(111902Q-A)
+1 种基金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2020001,SKL2020007)
中国机械总院技术发展基金(312106Q9)。
文摘
1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82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北京100084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南京210016实现基梁于结熔构融的沉轻积量技化、术功的能连化续设纤计维和增制强造树。脂本3D工作打对印筋工高艺0为m梁m结与构5的m制m造的提T供型了梁一打种印新件的在途不径,同该打工印艺参具数有下快的速弯近曲净性成能型进、行可测设计试性实强验,等研优究势了,能打够印基于熔融沉积技术的连续纤维增强树脂3D打印工艺为梁结构的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该工艺具有快速近净成型、可设计性强等优势,能够实现梁结构的轻量化、功能化设计和制造。本工作对筋高0 mm与5 mm的T型梁打印件在不同打印参数下的弯曲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研究了打印厚度分别为0.7 mm、0.8 mm、0.9 mm时与打印丝束间距分别为0.6 mm、0.7 mm、0.8 mm时T型梁对应的弯曲强度与模量。由于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材料存在着复杂的破坏模式,本研究运用声发射技术对T型梁的弯曲破坏过程进行测试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K-means++聚类算法对采集的过程信号进行损伤分类。结果表明,当打印层厚为0.7~0.9 mm时,随着打印层厚的增加,T型梁的弯曲强度与模量均降低。当打印丝束间距为0.6~0.8 mm时,随着打印丝束间距的增加,T型梁的弯曲强度与模量降低。在T型梁从弯曲载荷加载初始到破坏失效阶段,对应特征信号可以聚类为五类,分别对应五种破坏模式,即基体开裂、层间剥离、纤维与基体脱粘、纤维开裂及纤维断裂,分类结果能够很好地解释弯曲破坏过程。
关键词
3D打印
T型梁
弯曲性能
声发射
主成分分析
K-means++
Keywords
3D printing
T-beam
flexural performance
acoustic emiss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means++
分类号
TH16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磁搅拌辅助流变挤压铸造Mg-6Gd-3Y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泉达
黄玉川
孙福臻
庞松
李蕙宇
刘文才
机构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
科学
研究
院
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
科学
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精密成型
国家
工程
研究
中心
上海航天精密
机械
研究
所
出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43-2055,共13页
基金
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2020005)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航天先进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资助项目(USCAST2020-14)。
文摘
通过电磁搅拌制备了Mg-6Gd-3Y(VW63)稀土镁合金半固态浆料,研究了电磁搅拌工艺参数对合金半固态浆料组织的影响,探讨了半固态浆料初生相的形成机理;并对半固态浆料进行了流变挤压铸造成形,研究了压力对流变挤压铸造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制备VW63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620℃、搅拌电压350 V、搅拌频率15 Hz,VW63合金半固态浆料的初生相形成机理为枝晶熔断。当压力为120 MPa时,流变挤压铸造合金有着更好的组织与性能,平均晶粒尺寸43.57μm,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19 MPa、156 MPa和6.9%,均优于重力铸造和液态挤压铸造合金。
关键词
电磁搅拌
半固态浆料
流变挤压铸造
Mg-6Gd-3Y合金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semi-solid slurry
rheo-squeeze casting
Mg-6Gd-3Y alloy
分类号
TG249.2 [金属学及工艺—铸造]
TG146.2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轮廓约束机理
4
作者
应哲赟
单忠德
刘丰
吴晓川
杜悟迪
陈哲
机构
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出处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基金
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项目。
文摘
为实现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的高性能、快速成形织造,研究了基于柔性导向三维多针成形原理的预制体轮廓约束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预制体纤维环形状特征,建立了工艺参数对纤维环形状特征影响的理论模型,搭建了纤维环成环试验装置,探究了织造针伸出长度、织造层数和织造高度对纤维环形状特征的影响规律。并通过该理论模型对纤维环进行形状特征调控,完成典型件的试织。结果表明,纤维环侧边高度以及最大内接圆直径随伸出长度和织造高度增大而增大,随织造层数增大而减小,该模型预测与实际测得的纤维环侧边高度及最大内接圆直径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29%和4.63%,进一步通过调节织造高度来改变纤维环的形状特征,完成层数为90层的预制体织造,说明该理论模型可以准确描述纤维环形状特征,并可通过该模型对纤维环形状特征进行调控,扩大了预制体轮廓约束工艺窗口,为实现预制体轮廓自动、高质量约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预制体
轮廓约束
纤维环
形状调控
Keywords
preforms
contour constraint
fiber annulus
regulation of shape
分类号
TH16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径棒法三维预制体建模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杨宁
刘丰
杜悟迪
吴晓川
明禹
王驰腾
胡培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D打印连续纤维增强树脂T型梁的弯曲性能
吴思远
单忠德
陈恳
刘丰
刘晓军
严春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磁搅拌辅助流变挤压铸造Mg-6Gd-3Y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张泉达
黄玉川
孙福臻
庞松
李蕙宇
刘文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维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轮廓约束机理
应哲赟
单忠德
刘丰
吴晓川
杜悟迪
陈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