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铁矿结构和化学成分标型对铁多金属成矿作用制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运康 杨东 +4 位作者 林淞 康志宏 何昕悦 唐昆 王永彬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9-692,共24页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 磁铁矿作为铁多金属矿床重要的矿石矿物,已经成为成矿作用的直接见证者,不仅影响早期的岩浆作用,而且参与后期的热液作用,这使得利用磁铁矿限定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难度增加。本文尝试以磁铁矿结构和成分为主线,立足于其晶体和微观结构,结合其现代元素和同位素分析进展,系统梳理其在铁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具体包括:(1)磁铁矿的Re-Os、Ar-Ar和U-Th-He定年,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成矿年龄;(2)磁铁矿的Co/Ni比值、REEs含量、O-Fe-Ti同位素组成,可以较好地限定成矿物质来源;(3)磁铁矿的Eu异常、Ti/V比值、Cr含量及Fe同位素组成,可以有效地限定成矿的氧逸度;(4)磁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Ti、Al、V、Ga、Mn、Zn)、比值及组合((Al+Mn)-(Ti+V)),可以很好地限定成矿的温度;(5)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合,可以对判断矿床的类型提供一定的指示。然而,磁铁矿存在形成温度区间较大、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元素赋存状态不清等问题,使得部分成矿作用的限制存在误差,有待分析方法革新和数据处理优化,以期强化成矿年代学、物质来源示踪、物化条件限制和矿床类型判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微量元素 同位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下三维岩石裂隙渗透特性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申林方 吕倩文 +3 位作者 刘文连 张家明 杨鸿忠 李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双分布函数分别模拟渗流速度场与溶质浓度场的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岩石裂隙应力-渗流-溶蚀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渗流流速、法向应力、溶蚀反应速率等因素对裂隙渗透特性演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流流速较低时,壁面溶蚀出来的离子得不到及时输运,使得出口处浓度较高溶蚀速度慢,裂隙结构呈“喇叭口”状。增大法向应力会减小裂隙开度,减慢溶质的运移速率,使得裂隙出口处的溶蚀速率显著降低,从而限制了其渗透率的发展。当壁面溶蚀反应速率较小时,裂隙渗透率呈持续缓慢增长的状态;随着溶蚀反应速率增加,出口处的溶蚀量会明显小于入口处,导致出口处壁面发生显著溶蚀之前,裂隙渗透率发展缓慢,此后渗透率便呈急速突变增长趋势。研究成果能够为酸蚀作用下岩石裂隙渗透能力的定量评价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应力-渗流-溶蚀耦合 渗透特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湖相沉积地层Peck公式研究
3
作者 阮永芬 邱龙 +3 位作者 槐以高 吴龙 郑天勇 乔文件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3,共8页
研究目的:Peck公式是研究隧道地表沉降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预测结果主要受沉降槽宽度i和地层损失率η等参数影响,因各参数区域性特点较强,不同地区参数取值大有差别。所以,本文以昆明湖相沉积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各参数... 研究目的:Peck公式是研究隧道地表沉降的重要方法之一,其预测结果主要受沉降槽宽度i和地层损失率η等参数影响,因各参数区域性特点较强,不同地区参数取值大有差别。所以,本文以昆明湖相沉积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各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取值分布,最后得到适用于该地区的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公式,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研究结论:(1)受右线先行影响,左线Peck公式拟合程度有所降低;(2)i与隧道埋深z呈正比关系,可用沉降槽宽度系数k进行表征,与加权压缩模量E的相关性较弱;(3)η与z呈正相关,与注浆率g呈负相关,与E基本无规律;(4)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公式取先行隧道k_(1)为[0.23,0.68],η_(1)为[0.31%,1.66%],取后行隧道k_(2)为[0.21,0.58],η_(2)为[0.31%,1.79%];(5)以某线路实测数据验证公式合理性,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沉降基本吻合,均位于上、下限之间,同时根据上限曲线的最大沉降可大致判断预测沉降值是否超过工程预警,可为类似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PECK公式 湖相沉积地层 地面沉降 沉降槽宽度 地层损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PCS-MLR模型和UNMIX模型的农田土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永贵 邹一 +2 位作者 贺勇 付俊 吴灿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为探明某堆浸场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共采集0.2m和0.5m深度76个采样点的152个土壤样本,测定Cu、Zn、Cr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水平,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绝... 为探明某堆浸场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共采集0.2m和0.5m深度76个采样点的152个土壤样本,测定Cu、Zn、Cr等8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水平,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和UNMIX模型分别解析污染源,并使用地统计学分析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中Cr、Pb、As和Hg的含量平均值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As含量高于背景值和筛选值的点位比例分别超过90%和70%。UNMIX模型解析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有4个,源1为矿业开发和交通源,对As和Pb的贡献率分别为65%和56%;源2为农业活动源,对Cd的贡献率为91%;源3为自然母质源,对Cu、Zn、Cr、Ni的贡献率分别为63%、61%、62%和55%;源4为燃煤源,对Hg的贡献率为94%。APCS-MLR模型解析结果与UNMIX模型基本一致,但未单独识别出自然母质源。上述结果可为农田生态环境管理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撑,为矿山污染防治及改善采矿工艺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源解析 堆浸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碱环境下干湿循环对玄武岩力学性能劣化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继清 葛子尧 +3 位作者 杨继华 陈积普 谢凤玉 申林方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2-826,共15页
边坡岩体长期受季节性降雨的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岩石风化加剧和力学性能劣化,易引发滑坡灾害。为探究酸碱环境及干湿循环对玄武岩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在pH值为2、4、7、9、11的溶液中分别进行0~40次干湿循环试验,通... 边坡岩体长期受季节性降雨的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岩石风化加剧和力学性能劣化,易引发滑坡灾害。为探究酸碱环境及干湿循环对玄武岩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在pH值为2、4、7、9、11的溶液中分别进行0~40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酸碱环境下干湿循环对玄武岩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并基于统计强度理论建立玄武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玄武岩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40次循环后,单轴抗压强度的总劣化度在酸性环境下为59.93%~70.33%,中性环境为56.93%,碱性环境为53.07%~53.73%,弹性模量的下降幅度大于抗压强度,且酸碱环境下的劣化程度依次为酸性>中性>碱性,各环境间的劣化差异随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缩小;岩石的破坏形态随循环次数增加显著变化,酸性环境下岩样破碎程度加剧,碱性环境未呈现类似趋势;SEM图像分析显示,酸性环境下岩石缺陷占比率呈三阶段变化,碱性环境下呈两阶段变化,中性环境则呈对数函数变化趋势;基于Weibull分布和统计强度理论构建的玄武岩损伤本构模型能够有效拟合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可为玄武岩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滑坡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干湿循环 酸碱环境 力学性能劣化 微观结构 缺陷占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堆浸场下游农田土污染风险评价
6
作者 陈永贵 文子豪 +2 位作者 付俊 周罕 江昭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4-1092,共9页
为合理评价污染场地风险,以我国云南省某铜堆浸场下游农田土为例,测定土壤中Cu、Pb、Cd和As等4种重金属总量,采用改进BCR(Bureau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测定4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4种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并使用... 为合理评价污染场地风险,以我国云南省某铜堆浸场下游农田土为例,测定土壤中Cu、Pb、Cd和As等4种重金属总量,采用改进BCR(Bureau of European Communities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测定4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4种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并使用地累积指数法、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重金属Cu、Pb、Cd和As平均的含量分别为39.50、46.98、0.16、82.67mg⋅kg^(-1),较云南省重金属背景值,4种重金属超标率分别为0、83.33%、33.33%和100.00%,其中As污染需要特别关注;提取重金属赋存形态结果显示,土样中Cu、Pb、Cd和As均以残渣态为主,占比为83.14%~95.62%,表明4种重金属均以稳定形态存在于土体中;对比3种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地累积指数Igeo结果显示土壤仅As存在污染超标现象,其余3种重金属均无污染,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对环境均无污染,而风险评价编码法结果显示,Cd对土壤环境存在低风险,其余3种重金属则无风险。对比发现,仅以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总量作为评价指标会一定程度夸大污染风险,应综合重金属总量及赋存形态含量进行分析。虽然重金属元素污染总量较高,但活跃性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向环境中扩散的风险也非常低。因此,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较轻,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改进BCR连续提取法 污染场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MICP固化修复镉污染尾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江昭明 陈永贵 +2 位作者 文子豪 付俊 周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方法是一种生态友好、可持续的污染土固化与修复技术,而对于MICP在不同土壤p H值环境下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影响的研究较少。利用巴氏芽孢杆菌ATCC 11859分别在pH值为5,7,9,1条件下进行了MICP修复Cd溶液试验、Cd污染尾矿固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液修复试验中,在pH为5~11范围内均能有效钝化Cd^(2+),当pH值为9时对Cd^(2+)钝化效果最佳;尾矿固化试验中,酸性淋溶液会加快尾矿中的Cd^(2+)浸出,MICP主要将尾矿中Cd的酸可溶态转化为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且钝化效果与碳酸盐生成率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对生物矿化沉淀的FTIR、XRD、XPS和SEM-EDS分析表征,揭示了MICP钝化重金属和固化尾矿的机理:MICP通过生物吸附和碳酸钙的吸附、离子交换、共沉淀等作用完成对重金属离子的钝化,通过覆膜作用、黏结作用和桥接作用增大土颗粒内摩擦角和土粒间的黏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PH值 固化修复污染土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工频噪声压制研究
8
作者 李柯轩 刘慧鹏 李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地区的典型矿床,面临资源危机。该矿床的边部找矿勘查中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但因高压线工频干扰,导致部分测点频点失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式频点提取以及磁场数... 云南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为西南“三江”地区的典型矿床,面临资源危机。该矿床的边部找矿勘查中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工作,但因高压线工频干扰,导致部分测点频点失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式频点提取以及磁场数据重构技术的工频噪声压制方法。通过划定阈值对所有测点进行数据分辨,进而快速区分受工频干扰程度不同的测点;然后避开受干扰的50 Hz及倍数频段数据进行数据提取。针对受工频干扰程度较强,无法避开干扰数据的测点,利用其临近测点数据,采用反距离加权法对强干扰测点进行磁场数据重构。对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AMT资料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有效规避了50 Hz及奇次谐波干扰,取得了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圈定了2处具有找矿潜力的低阻异常区,为矿山边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方向。该方法为解决物探工作中的工频干扰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工频干扰 隔离式频点提取 磁场重构 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修复镉污染尾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江昭明 陈永贵 +2 位作者 付俊 周罕 文子豪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8-1317,共10页
微生物诱导的碳酸钙沉淀(MICP)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有效技术。采用巴氏芽孢杆菌对镉污染尾矿进行固化修复试验,研究了胶结次数、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温度对镉污染尾矿浸出特性的影响,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微观分析揭示了MICP... 微生物诱导的碳酸钙沉淀(MICP)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有效技术。采用巴氏芽孢杆菌对镉污染尾矿进行固化修复试验,研究了胶结次数、细菌浓度、胶结液浓度、温度对镉污染尾矿浸出特性的影响,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微观分析揭示了MICP修复污染土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2次MICP处理后能有效钝化尾矿中的Cd^(2+),在30℃、OD600=1.5、胶结液浓度为0.5 mol/L条件下诱导生成的合适晶体尺寸的碳酸钙能在尾矿孔隙中均匀分布,碳酸钙中结构稳定的方解石含量较高,处理后尾矿中八叠球菌属丰度达到78.68%,固化与修复效果较好。MICP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淀、碳酸钙吸附、晶格掺杂(包括取代掺杂和间隙掺杂)以及共沉淀作用,完成了对重金属的有效钝化。研究结果对优化MICP技术及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浸出特性 污染修复 钝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芒康县西渠河桥铜金矿床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10
作者 白奥冬 李波 +4 位作者 唐果 王新富 舒华伟 岳言 李玉彬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南芒康县金沙江西侧。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主要的载金矿物,对其Au的赋存状态和成矿机制仍不清楚,限制了对区域多金属成矿规律的全面认识。本文运用LA-ICP-MS技术对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开展了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西渠河桥铜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可分为两种类型,Py I为自形-半自形黄铁矿,以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粗大,相对富集Cu、Pb、Bi、Sb等元素;Py II为中-细粒他形晶黄铁矿,粒径0.02~1 mm,相对富集Au、As、Ag等元素。Co、Ni、As在两种类型黄铁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u、Pb、Bi、Sb以纳米、微米级颗粒矿物的形式分布于Py I和Py II晶体中。西渠河桥矿床Au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在Py II中,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Py I、Py II的微量元素二元图解和Co-Ni-As图解表明,Py I为岩浆成因,Py II为热液成因。两种类型黄铁矿的δ~(34)S值非常相似(Py I:+2.17‰~+3.79‰,Py II:+0.64‰~+1.02‰),均为典型岩浆硫,指示硫来自于岩浆岩(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原位硫同位素 西渠河桥铜金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坪铅锌矿边坡岩体为例
11
作者 顾岩 雍睿 +2 位作者 章莹莹 许汉华 宋佳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岩体质量评价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种类繁多,但其相关性研究较少。建立不同岩体质量评价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评价结果互通以及方法间的比较验证,对于解决复杂岩体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性差异、结构面发育程... 岩体质量评价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种类繁多,但其相关性研究较少。建立不同岩体质量评价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评价结果互通以及方法间的比较验证,对于解决复杂岩体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性差异、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因素选取32个典型台阶边坡为研究对象,使用RMRb、CoSMR、[BQ]、Q_(slope)、GSI等方法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建立不同方法间的关联模型,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发现:RMRb和GSI、CoSMR和[BQ]、Q_(slope)和CoSMR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596、0.595、0.678;不同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岩体类型,[BQ]、Q_(slope)相对于CoSMR系统更为保守,适用于比较差的岩体,CoSMR系统适用于中等岩体,GSI、RMRb系统适合用于结构较为完整、节理发育不严重的岩体。该研究在实现岩体质量综合评价、促进方法间的交叉应用及结果间的验证互通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岩质边坡 相关性分析 地质强度指标 拟合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P灌注修复重金属尾矿模型箱试验
12
作者 张宇 付俊 +3 位作者 周罕 陈安 汤禹 罗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5,共9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研究,而对于应用于污染土壤场地的原位模拟实验及深层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较少。文章利用碎石通道的生物灌注和去离子水淋溶尾矿模型箱试验,对铜铅镉复合污染尾矿渗滤...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作为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的一种手段被广泛研究,而对于应用于污染土壤场地的原位模拟实验及深层修复污染土壤研究较少。文章利用碎石通道的生物灌注和去离子水淋溶尾矿模型箱试验,对铜铅镉复合污染尾矿渗滤液、毒性浸出及修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灌注碎石通道的修复深度到达模型箱底层(50 cm),其重金属修复率最优点位达到Cu(94.70%)、Pb(68.98%)、Cd(58.79%)。纯水淋溶碎石通道会引起重金属迁移,其中铅镉离子迁移量为生物灌注的2倍。通过对最优点位的XRD、FTIR表征分析,揭示了生物灌注碎石通道修复重金属尾矿机理:除MICP本身的生物吸附、碳酸钙吸附包裹和形成重金属碳酸盐外,碎石通道携带的方解石粉末也吸附了部分重金属,从而使重金属钝化,减少其毒性浸出以达到重金属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修复 毒性浸出 复合重金属污染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灌注方式下MICP固化尾矿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风险评价
13
作者 汤禹 付俊 +3 位作者 陈安 周罕 张宇 罗磊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5-1394,共10页
探讨了改进灌注方式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固化重金属中的应用.以巴氏芽孢杆菌为脲酶工程菌,通过卵石充填铁丝网构建的直径0.5cm通道灌注方式修复工业固废尾矿,研究了尾矿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MICP固化机理,并进行了风险评价... 探讨了改进灌注方式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在固化重金属中的应用.以巴氏芽孢杆菌为脲酶工程菌,通过卵石充填铁丝网构建的直径0.5cm通道灌注方式修复工业固废尾矿,研究了尾矿中重金属迁移规律及MICP固化机理,并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MICP处理后,尾矿中Cu、Pb、Cd的迁移率(MF)显著降低,分别下降78.94%、61.88%、64.06%;碳酸钙生成填充了尾矿模型箱,显著提高了Cu、Pb、Cd的残渣态(76.43%~92.48%),Cu、Cd和Pb均从极高风险降低为中等风险,极大降低了尾矿的污染风险等级.改进灌注方式通过增加菌液扩散通道,提高了菌液与尾矿的接触效率,促进了碳酸钙的快速沉淀与固化,确保了尾矿中均匀渗透并避免固化不均.此研究为MICP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 重金属形态 风险评价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钨钼多金属矿区域变质相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德贤 戴塔根 郭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3-414,共2页
沙子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是2006年发现的新矿产地,主要资源为金属钨、钼。研究区内出露的变质岩较复杂,主要包括片岩、大理岩、变粒岩、糜棱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等。其中,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为主要的赋矿围岩,主要... 沙子沟多金属矿区位于内蒙古太仆寺旗北部,是2006年发现的新矿产地,主要资源为金属钨、钼。研究区内出露的变质岩较复杂,主要包括片岩、大理岩、变粒岩、糜棱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等。其中,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为主要的赋矿围岩,主要由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含炭砂泥质板岩、透辉透闪石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角闪石 太仆寺旗 区域变质 多金属矿 白云鄂博群 变质相 大理岩 内蒙古 高角闪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基材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继清 陈晓雪 +2 位作者 杨继华 李凤 刘芳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为修复云南省西北部裸露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研发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修复基材。该生态基材分为结构层和面层,以陶粒、复合肥、保水剂等为原材料,分别设计结构层正交试验和面层正交试验,选取发芽率和生长高度作为定量评价植物生长情... 为修复云南省西北部裸露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研发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修复基材。该生态基材分为结构层和面层,以陶粒、复合肥、保水剂等为原材料,分别设计结构层正交试验和面层正交试验,选取发芽率和生长高度作为定量评价植物生长情况的指标。根据设计的各试验组配比和观测结果,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求出其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配比,并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材结构层最优配比为谷壳750 g/m^(2)、复合肥20 g/m^(2)、EPS颗粒40 g/m^(2)、陶粒1.88 kg/m^(2)、团粒剂34.65 g/m^(2)、保水剂84.6 g/m^(2);基材面层最优配比为复合肥9.24 g/m^(2)、保水剂9.12 g/m^(2)、团粒剂13.51 g/m^(2)。基材各组分存在交互作用,而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护坡植物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基材的制备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基材 正交试验 多项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湖相沉积软土区基坑土体抗剪强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江涛 杨正东 +3 位作者 孙飞达 郭一鹏 赖正发 闫睿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25-129,共5页
土体抗剪强度是基坑支护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力学指标,特别是软土地区,其指标的取用直接决定支护方案的成败。依据一工程实例,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5种不同的抗剪强度分别采用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土体抗剪强度是基坑支护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力学指标,特别是软土地区,其指标的取用直接决定支护方案的成败。依据一工程实例,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对5种不同的抗剪强度分别采用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并与现场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及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提出了适合昆明湖相沉积软土区基坑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湖相沉积 软土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多金属矿床铅锌成矿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波 向佐朋 +5 位作者 王新富 黄智龙 唐果 刘月东 邹国富 岳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79-2312,共34页
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为滇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铅锌矿体为近年来的找矿新发现,铅锌成矿作用及其与铜矿体的成因联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在野外坑道编录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铅锌矿体的稀土元素... 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为滇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铅锌矿体为近年来的找矿新发现,铅锌成矿作用及其与铜矿体的成因联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在野外坑道编录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铅锌矿体的稀土元素及C-O、S、Pb、Zn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1)羊拉矿床的铅锌矿体主要为矽卡岩型,呈层状、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分布于矽卡岩型铜矿体的边缘,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共同产出,明显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的特征;其次为热液脉型,呈不规则细脉状充填于构造破碎带内;与铅锌成矿作用相关的方解石可分为早阶段方解石(Ⅰ)和晚阶段方解石(Ⅱ)。(2)早成矿阶段方解石(Ⅰ)主要呈他形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ΣREE在24.05×10^(-6)~104.5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δ^(13)C_(PDB)在-6.52‰~-4.07‰之间,δ^(18)OSMOW在5.04‰~9.94‰之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质岩浆。晚成矿阶段方解石(Ⅱ)呈脉状产出,ΣREE在28.71×10^(-6)~114.60×10^(-6)之间,δEu显示正异常、δCe显示弱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曲线;δ^(13)CPDB在-3.81‰~-3.53‰之间,δ^(18)OSMOW在14.36‰~17.30‰之间,成矿物质来自于花岗岩质岩浆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3)早、晚成矿阶段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其稀土元素并无明显差异。(4)38件硫化物的δ^(34)S在-2.48‰~2.32‰之间,总硫同位素接近于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和深部地壳,属岩浆源硫。(5)15件硫化物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小,^(208)Pb/^(204)Pb=38.7501~38.7969,^(207)Pb/^(204)Pb=15.7159~15.7248,^(206)Pb/^(204)Pb=18.3640~18.3874,表明铅锌矿体中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6)5件闪锌矿Zn同位素的δ^(66)Zn_(JMC)值在0.31‰~0.44‰之间,明显大于其他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亦揭示成矿物质Zn主要来源于岩浆。(7)羊拉矿床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与矽卡岩型铜矿体在赋矿层位、形态产状、矿物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控矿因素以及C-O、S、Pb同位素组成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反映铅锌矿体与铜矿体均为矽卡岩成因,铅锌矿体的形成稍晚于铜矿体,分布于铜矿体的边缘。综合上述资料,本文建立了羊拉矿床铜铅锌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体 方解石 稀土元素 同位素 羊拉铜多金属矿床 滇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灿萍 周罕 +3 位作者 付俊 陈安 邹一 陈永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322,共12页
为分析云南某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测定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 为分析云南某铜选冶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测定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采用污染负荷指数、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结合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r、As、Pb、Hg 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污染负荷指数处于轻微污染;地累积指数中As(0.92)>Hg(-0.05)>Cr(-0.41)>Pb(-0.52)>Cu(-1.05)>Zn(-1.20)>Ni(-1.21)>Cd(-3.23),As元素属于轻度累积,其余重金属均为无累积;潜在生态风险单项指数中除Hg元素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土壤重金属来源分析中PMF模型解析5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4.8%、16.1%、15.3%、26.6%和27.2%.其中As元素主要为工业活动源,Cu、Zn、Cr、Ni元素主要为土壤成土母质源、Cd元素主要为农业活动源、Pb元素主要为交通源、Hg元素主要为化石燃料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选冶厂 农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PM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多金属矿床空间变异性套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修硕 余璨 杨继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5-646,共12页
半变异函数是分析区域化变量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和有效工具。文章以云南大红山铜铁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IMINE软件平台,通过Cu、TFe、SFe主要成矿元素的统计特征的分析,并构建了沿走向、倾向及厚度方向上的变异函数球状模型,从... 半变异函数是分析区域化变量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和有效工具。文章以云南大红山铜铁多金属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IMINE软件平台,通过Cu、TFe、SFe主要成矿元素的统计特征的分析,并构建了沿走向、倾向及厚度方向上的变异函数球状模型,从而确立矿体主要变化方向上的变异函数参数。分析显示各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性,Cu元素品位呈几何异向性,而TFe、SFe元素品位呈带状异向性,运用模型叠加的方法建立了各向异性的套合结构模型,结合矿体的实际赋存条件及产出特征,总结出各成矿元素总体沿水平方向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而在厚度上表现出逐层均匀变化的特征。根据成矿元素品位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为矿床矿化规律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后续生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 变异函数 大红山 多金属矿床 DI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扁铲侧胀实验与静力触探实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艳红 赖正发 孙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5期8873-8877,共5页
结合扁铲侧胀试验在某工程中的应用,对所获得的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得到了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公式。分析表明,扁铲侧胀参数和静力触探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可进... 结合扁铲侧胀试验在某工程中的应用,对所获得的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得到了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公式。分析表明,扁铲侧胀参数和静力触探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拓展扁铲侧胀试验在昆明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铲侧胀实验 静力触探实验 昆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