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脂包覆和NH_(4)F改性纳米硅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1
作者 李正伟 吴强 +7 位作者 周建华 秦海青 苗蕾 刘文平 雷晓旭 张振军 卢安军 莫祖学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1-507,共7页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比容量高和安全可靠的优势,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在锂嵌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体积膨胀,且材料导电性差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商业应用。为此,通过一锅水浴法采用... 硅负极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比容量高和安全可靠的优势,成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在锂嵌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体积膨胀,且材料导电性差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商业应用。为此,通过一锅水浴法采用琼脂和NH_(4)F对纳米硅实现碳包覆和掺杂改性,制备琼脂衍生碳/NH_(4)F@纳米硅复合材料(Si@FNC),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NH_(4)F掺杂改性处理后,Si@FNC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掺杂的NH_(4)F与纳米硅粉质量比为1∶5时,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Si@FNC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01.0 mAh·g^(−1),循环充放电200次后仍保持在836.7 mAh·g^(−1),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推广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纳米硅 NH_(4)F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i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单志强 张伟超 +2 位作者 刘文平 秦海青 雷晓旭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541,共6页
为提升石墨破碎料的储锂容量,通过有机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覆在石墨破碎料表面,制备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分析纳米硅、石墨破碎料及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纳米硅粉,G@Si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更高;相比石墨,纳... 为提升石墨破碎料的储锂容量,通过有机裂解碳将纳米硅粉包覆在石墨破碎料表面,制备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分析纳米硅、石墨破碎料及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纳米硅粉,G@Si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更高;相比石墨,纳米硅粉的引入,可提升复合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并改善大电流嵌锂能力。G@Si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在100 mA/g的电流放电至0.010 V、10 mA/g的电流放电至0.005 V,100 mA/g的电流充电至1.500 V时,首次可逆比容量为854.2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9.78%,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511.4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纳米硅粉 石墨 石墨@硅(G@Si)复合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峰 赵军伟 +2 位作者 刘文平 雷晓旭 秦海青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石墨、纳米硅、沥青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硅粉通过沥青高温分解的碳钉扎在石墨材料表面。研究了不同粘结剂配方对S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石墨、纳米硅、沥青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硅粉通过沥青高温分解的碳钉扎在石墨材料表面。研究了不同粘结剂配方对S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严重影响其循环稳定性和首次效率。采用6%LA132+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粘结剂,材料循环寿命最稳定,8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9%以上,但是粘结剂使用太多影响首次效率,采用3%LA132+2%CMC作为粘结剂首次效率最好,在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C复合材料 粘结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
4
作者 韦炳吕 莫祖学 +2 位作者 秦海青 庞兴志 谭翔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53,59,共5页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但不同的结构和黏结剂对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结构分类,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核壳结构和嵌入结构硅碳复合材料...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但不同的结构和黏结剂对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结构分类,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核壳结构和嵌入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强调了黏结剂和硅碳复合材料协同匹配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Be_2BO_3F_2的水热相变研究
5
作者 周海涛 张昌龙 +3 位作者 刘丽娟 何小玲 任孟德 卢福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研究了多种不同矿化剂对KBBF高温高压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的相变的影响。归纳出KBe2BO3F2晶体"非整比溶解-非整比生长"的生长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对KBBF的结构多相性和非线性光学转换效率较低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KBe2BO3F2 水热法 矿化剂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4Si_3O_(12)晶体的水热法生长研究
6
作者 何小玲 周海涛 +4 位作者 王金亮 霍汉德 张昌龙 左艳彬 卢福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75-1479,共5页
采用水热法,以固相烧结的化学计量比(2Bi2O3∶3SiO2)的玻璃态Bi4Si3O12做培养料,以Na OH溶液为矿化剂,研究了在水热体系下形成Bi4Si3O12晶体的相区。结果发现,在生长温度为380~500℃,矿化剂浓度为1.5~4 mol/L时,自发成核生成的晶粒均... 采用水热法,以固相烧结的化学计量比(2Bi2O3∶3SiO2)的玻璃态Bi4Si3O12做培养料,以Na OH溶液为矿化剂,研究了在水热体系下形成Bi4Si3O12晶体的相区。结果发现,在生长温度为380~500℃,矿化剂浓度为1.5~4 mol/L时,自发成核生成的晶粒均为Bi4Si3O12和Bi12SiO20两种物相。通过在矿化剂溶液中外加一定量的SiO2,得到完全纯相的Bi4Si3O12,并生长出尺寸超过8 mm的Bi4Si3O12单晶。无论在矿化剂溶液中是否添加SiO2,生长的Bi4Si3O12都呈四面体形状,显露面以{112}面族为主,Bi4Si3O12晶体的这一结晶习性能够用周期性键链(PBC)理论予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Si3O12 水热法 结晶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N/TiC/Al合成PCBN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莫培程 陈超 +5 位作者 陈家荣 贾光 潘晓毅 肖乐银 谢德龙 林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0-484,共5页
以cBN,TiC,Al为主要实验原料,利用高温和超高压条件合成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色散能谱(EDS)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表面微裂纹以及各类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以cBN,TiC,Al为主要实验原料,利用高温和超高压条件合成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色散能谱(EDS)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表面微裂纹以及各类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弯强度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在超高压5.5 GPa,高温1450℃下,PCBN烧结体由BN,TiC,AlB2和AlN组成;结合剂均匀的分布在cBN颗粒周围,牢固的将cBN颗粒粘结在一起。PCBN的硬度随着cBN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抗弯强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PCBN的断裂方式是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N 高温超高压 烧结温度 结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N-TiN-Al合成PCBN复合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超 莫培程 +4 位作者 林峰 陈家荣 谢德龙 肖乐银 潘晓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1,共6页
将立方氮化硼微粉和TiN、Al微粉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料,在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合成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片,对复合片进行了物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及表面显微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切削淬火钢时cBN含量对PCBN刀具磨损的影响,研究了PCBN... 将立方氮化硼微粉和TiN、Al微粉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料,在高温和超高压条件下合成聚晶立方氮化硼(PCBN)复合片,对复合片进行了物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及表面显微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切削淬火钢时cBN含量对PCBN刀具磨损的影响,研究了PCBN刀具切削时的磨损机理。烧结后PCBN复合层中的物相由除了cBN、TiN添加相以外,还出现了新相AlN和TiB_2,说明添加粘接剂与cBN发生反应,并且Al已完全反应,说明复合层中的cBN颗粒通过反应生成新物相,并被粘接剂固结。当cBN含量为80 wt%时,复合片的维氏硬度达到了4512 HV。PCBN后刀面的磨损成一个规则倒三角形,刀具的失效主要是粘结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PCBN 结合剂 后刀面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N复合片合成与切削离心铸铁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超 莫培程 +3 位作者 陈家荣 贾光 林峰 谢志刚 《工具技术》 2019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为了提高PCBN刀具加工离心铸铁的耐磨性和韧性,在PCBN合成过程中添加了具有增韧效果的ZrO2及具有较高耐磨性能的Al2O3进行试验,合成了20wt%~80wt%的PCBN复合片。试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Al2O3复合粉体,再将复合粉体与CBN微粉混合均... 为了提高PCBN刀具加工离心铸铁的耐磨性和韧性,在PCBN合成过程中添加了具有增韧效果的ZrO2及具有较高耐磨性能的Al2O3进行试验,合成了20wt%~80wt%的PCBN复合片。试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Al2O3复合粉体,再将复合粉体与CBN微粉混合均匀后,在六面顶压机上进行高温高压烧结成块,研究了合成温度、CBN含量、氧化铝含量对PCBN复合片切削离心铸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ZrO2-Al2O3复合粉体合成的低含量PCBN复合片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耐磨性能,能有效地对离心铸铁进行加工,刀具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含量PCBN复合片 切削 离心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15和Fe对无压烧结金刚石工具胎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蒙光海 雷晓旭 +2 位作者 卢安军 秦海青 林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132,共7页
本文将Fe粉,Cu Sn15液相添加到自行制备的超细合金粉A中通过无压烧结制备金刚石工具的胎体试样块,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e粉,Cu Sn15液相对胎体的相对密度、硬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75℃、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无压烧结... 本文将Fe粉,Cu Sn15液相添加到自行制备的超细合金粉A中通过无压烧结制备金刚石工具的胎体试样块,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e粉,Cu Sn15液相对胎体的相对密度、硬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75℃、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无压烧结工艺下,添加不同含量的Cu Sn15液相及Fe粉对胎体的烧结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含Cu液相的最佳添加量为7%(本文所有含量为质量分数,下同),Fe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此时,胎体的相对密度为98.46%,硬度(HRB)为101.5,抗弯强度为1 103.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工具胎体 CuSn15液相 Fe粉 无压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_2O_3对水热法生长ZnO晶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艳彬 周海涛 +3 位作者 王金亮 何小玲 任孟德 张昌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58-1763,共6页
在分别添加0.1wt%,0.2wt%和0.3%wt%Sc203的水热体系中得到了ZnO单晶体。研究了杂质,特别是sc对ZnO水热生长机制的影响。sc及其在碱性溶液中形成阴离子配位中间体基团(例如Sc(OH)4-)可以吸附到ZnO的(0001)和(0001)面,... 在分别添加0.1wt%,0.2wt%和0.3%wt%Sc203的水热体系中得到了ZnO单晶体。研究了杂质,特别是sc对ZnO水热生长机制的影响。sc及其在碱性溶液中形成阴离子配位中间体基团(例如Sc(OH)4-)可以吸附到ZnO的(0001)和(0001)面,导致这两个极性面发生非极性生长,形成规则六棱柱的形貌。在室温下测得的电阻率和载流子浓度显示:即使所得晶体的钪含量仅有8-13ppm,Sc掺杂ZnO仍是高导电性的,电阻率低于5.6×10^-2Q·cm,载流子浓度在0.9~1.6×10^18electrons/cm^3。表征了切割自+c区和一c区的晶片的zn面和0面的室温光致发光用于评价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掺杂ZnO 水热法 生长机理 霍尔效应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热法生长氮化镓体单晶的工艺与设备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海涛 李东平 +1 位作者 何小玲 张昌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6-2050,2058,共6页
由于大尺寸氮化镓单晶难以获得,只能用异质衬底来制作氮化镓器件,因此现在的氮化镓基器件的性能指标还远低于其理论值。氢化物外延法、高压熔体法、助熔剂法和氨热法等许多方法已经用做生长氮化镓大尺寸单晶。其中,氨热法易于实现尺寸扩... 由于大尺寸氮化镓单晶难以获得,只能用异质衬底来制作氮化镓器件,因此现在的氮化镓基器件的性能指标还远低于其理论值。氢化物外延法、高压熔体法、助熔剂法和氨热法等许多方法已经用做生长氮化镓大尺寸单晶。其中,氨热法易于实现尺寸扩大,有批量化生产低成本氮化镓晶片的潜力。目前有两个问题仍有待解决。首先是设备,如何增大高压釜口径为液氨溶液提供可靠的设备;第二个是生长工艺,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大面积,低缺陷密度的氮化镓。本文简单综述了氨热法生长大尺寸氮化镓晶体进展。主要内容是关注氨热法的设备和生长工艺。最后探讨了氨热法合成氮化镓单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热法 氮化镓 工艺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生长纯相磷酸铁锂单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孟德 周海涛 +1 位作者 何小玲 张昌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44-1947,共4页
以碳包覆磷酸铁锂为前驱体,磷酸二氢锂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纯相磷酸铁锂体单晶,单晶宏观呈类六棱柱形态。晶体由三个主要生长面(010)、(101)、(100)构成。对单晶结构进行分析,获得晶胞结构为D162h,Pbnm空间群,其中a=1.03217 nm,b=... 以碳包覆磷酸铁锂为前驱体,磷酸二氢锂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纯相磷酸铁锂体单晶,单晶宏观呈类六棱柱形态。晶体由三个主要生长面(010)、(101)、(100)构成。对单晶结构进行分析,获得晶胞结构为D162h,Pbnm空间群,其中a=1.03217 nm,b=0.60042 nm,c=0.46889 nm,α=β=γ=90°。LiFePO4晶体的拉曼图谱显示的三个强峰分别是949 cm-1,996 cm-1和1068 cm-1,可以作为区分磷酸铁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单晶 水热法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镓晶体的氨热法生长进展
14
作者 何小玲 张昌龙 +3 位作者 周海涛 左艳彬 覃世杰 王金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3-1298,共6页
GaN作为性能最为优异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高质量的衬底材料的研发是目前乃至近5年的研究热点,而最好的衬底材料即为GaN体单晶。在为数不多的GaN体单晶的几种生长方法中,氨热法被普遍认为是生长GaN体单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主... GaN作为性能最为优异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高质量的衬底材料的研发是目前乃至近5年的研究热点,而最好的衬底材料即为GaN体单晶。在为数不多的GaN体单晶的几种生长方法中,氨热法被普遍认为是生长GaN体单晶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不同矿化剂生长条件下GaN晶体的氨热法生长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镓 氨热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l_(6)掺杂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的高效率近紫外有机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家兴 姚登莉 +5 位作者 蔡平 薛小刚 刘黎明 王立惠 卢宗柳 张小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06-1913,共8页
紫外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宽带隙发光分子限制了空穴注入效率,从而导致载流子复合低效,器件发展受限。可溶液处理工艺兼顾了低成本、高可控性及规模生产的时代特色。本文报道了利用溶液法制备的WCl_(6)及其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 紫外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宽带隙发光分子限制了空穴注入效率,从而导致载流子复合低效,器件发展受限。可溶液处理工艺兼顾了低成本、高可控性及规模生产的时代特色。本文报道了利用溶液法制备的WCl_(6)及其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掺杂复合物(PEDOT∶PSS+WCl_(6))调控近紫外OLED的空穴注入特性,实现了高效率近紫外有机发光。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分析表明,WCl_(6)和PEDOT∶PSS+WCl_(6)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和光透过性。伏安特性和阻抗谱分析表明,空穴注入能力按WCl_(6)、PEDOT∶PSS和PEDOT∶PSS+WCl_(6)的顺序依次增强。以PEDOT∶PSS+WCl_(6)作空穴注入层、2-(4-联苯)-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PBD)作发光层,获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为2.6%、最大辐照度为8.05 mW/cm2、半峰宽为45 nm、电致发光峰为405 nm的高效率近紫外OLED。器件寿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WCl_(6)掺杂PEDOT∶PSS后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该研究结果拓展了WCl_(6)的应用领域,对于推进高效稳定近紫外OLED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有机发光器件 WCl_(6) 可溶液加工 空穴注入 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单晶水热法生长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梦雪 任孟德 +3 位作者 王金亮 周海涛 雷威 柳成荫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60,共7页
运用桂林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毫米级磷酸铁锂体晶体,晶体呈六棱柱结构或者呈圆形(around),等长的外观,等大的外表。实验得到LiFePO_4单晶的XRD衍射峰谱,10°~40°范围内的主强峰相较于磷酸锂铁微晶多出(020)面,说明在晶体生长后... 运用桂林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毫米级磷酸铁锂体晶体,晶体呈六棱柱结构或者呈圆形(around),等长的外观,等大的外表。实验得到LiFePO_4单晶的XRD衍射峰谱,10°~40°范围内的主强峰相较于磷酸锂铁微晶多出(020)面,说明在晶体生长后期主要由(020)面控制,主要成六棱柱属性终止于(010),(200),(101)这三个表面,这些优势面有望在材料的电化学和表面交换性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LiFePO_4晶体结构确定锂离子在(010)方向是运动能量最低的通道,所以增大ac方向维度二维片状和缩短b轴方向的尺度结构的LiFePO_4是可以设计合成的。这将使锂离子的扩散速度得到提高,并且使磷酸铁锂材料在倍率性能,电导率,低温性能方面都可得到提升。LiFePO_4晶体在紫外光区大量吸收,在可见光区内出现一个宽的透过带,吸收值较小,大部分光透过,这正是LiFePO_4单晶颜色不深的原因,并且具有良好的透过性。合成的LiFePO_4晶体的点缺陷造成的色心对近红外短波部分980~1700 nm波长的光全部吸收,近红外长波1750~3000 nm光全部透过,LiFePO_4晶体在1000~3000 nm波长范围内的高对称性吸收和透过必将使其在近红外波段窗口器件的应用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单晶 水热法 形貌与结构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成荫 卢福华 +4 位作者 王金亮 任孟德 周海涛 雷威 张梦雪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1-325,共5页
采用水热法,以氧化锌陶瓷为原料,4 mol/L KOH+1 mol/L LiOH作矿化剂,温度380℃,内填充度为75%制备了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结果显示:生长的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呈六棱柱状,整个晶体表面基本光滑平整。负极面-c(0001)大面积显露,双掺后... 采用水热法,以氧化锌陶瓷为原料,4 mol/L KOH+1 mol/L LiOH作矿化剂,温度380℃,内填充度为75%制备了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结果显示:生长的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呈六棱柱状,整个晶体表面基本光滑平整。负极面-c(0001)大面积显露,双掺后的氧化锌晶体形态存在明显的改变。通过超声波扫描显微镜(C-SAM)观察,晶体存在一定数量的生长缺陷。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得出(0002)面半高宽FWHM为28 arcsec,(0002)面半高宽FWHM为46 aresec,表明晶体具有较高的结晶质量。另外,紫外-可见-红外光谱仪测试发现Ga/Sc共掺氧化锌晶体透过率介于氧化锌晶体和掺镓氧化锌晶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晶体 超声波扫描显微镜 X射线双晶摇摆曲线 紫外-可见-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oCu预合金粉前驱体制备及性能
18
作者 谢德龙 林峰 +4 位作者 方啸虎 秦海青 潘晓毅 陈超 肖乐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03-1608,共6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CoCu预合金粉前驱体,对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加热分解行为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FeCoCu预合金粉前驱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在沉淀剂草酸溶液浓度为1.0mol/L时,反...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CoCu预合金粉前驱体,对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前驱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加热分解行为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FeCoCu预合金粉前驱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在沉淀剂草酸溶液浓度为1.0mol/L时,反应体系的pH值为2.0,混合金属盐溶液浓度为1.0mol/L,反应温度为50℃,在此条件时既有最高的收得率,也有较细的粉末粒度。SEM及XRD衍射结果表明,前驱体形貌为表面比较光滑的颗粒状,其主要物相是FeC_2O_4·2H_2O、CoC_2O_4·2H_2O、CuC_2O_4·nH_2O等3种草酸盐结晶水合物。DSC曲线表明,前驱体在加热时存在着两个吸热峰,分别对应的是草酸盐沉淀物结晶水的脱水过程和草酸盐的热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Cu预合金粉 前驱体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