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衍生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强 李正伟 +4 位作者 周建华 张冬梅 党锋 刘文平 苗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作通过物理法利用壳聚糖和石墨对纳米硅实现碳包覆和复合,制备壳聚糖/石墨@纳米硅复合材料(C/G@Si复合材料),对C/G@S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添加量的提高,C/G@Si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略微下降,循环性能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添加50%(质量分数)石墨时,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C/G@S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6.1 mAh/g,循环充放电100次后剩余容量保持在658.5 mAh/g,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进一步推广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壳聚糖 石墨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峰 赵军伟 +2 位作者 刘文平 雷晓旭 秦海青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3,共4页
以石墨、纳米硅、沥青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硅粉通过沥青高温分解的碳钉扎在石墨材料表面。研究了不同粘结剂配方对S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石墨、纳米硅、沥青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Si/C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测试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硅粉通过沥青高温分解的碳钉扎在石墨材料表面。研究了不同粘结剂配方对Si/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粘结剂严重影响其循环稳定性和首次效率。采用6%LA132+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粘结剂,材料循环寿命最稳定,8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9%以上,但是粘结剂使用太多影响首次效率,采用3%LA132+2%CMC作为粘结剂首次效率最好,在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C复合材料 粘结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5
3
作者 韦炳吕 莫祖学 +2 位作者 秦海青 庞兴志 谭翔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0-53,59,共5页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但不同的结构和黏结剂对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结构分类,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核壳结构和嵌入结构硅碳复合材料... 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但不同的结构和黏结剂对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硅碳复合材料的不同结构分类,综述了硅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核壳结构和嵌入结构硅碳复合材料,强调了黏结剂和硅碳复合材料协同匹配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结构设计 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氯铅矿的水热法合成工艺及特征研究
4
作者 童静芳 阮青锋 +2 位作者 任孟德 李夏云 张昌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9-714,共6页
以PbCl_2和LiH_2PO_4为原料,在420~450℃之间,通过调整晶体的生长周期,采用温差水热籽晶法合成了高质量大颗粒的磷氯铅矿单晶体。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产物的物相、成分、形貌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 以PbCl_2和LiH_2PO_4为原料,在420~450℃之间,通过调整晶体的生长周期,采用温差水热籽晶法合成了高质量大颗粒的磷氯铅矿单晶体。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等仪器对产物的物相、成分、形貌及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晶体生长区的温度并延长晶体生长的时间,有利于合成晶体形态好、高质量的磷氯铅矿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氯铅矿 水热法 晶体生长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片厚度对Si/C负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晓旭 秦海青 +1 位作者 王立惠 卢宗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以纳米硅粉、有机物碳源及石墨为原料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SEM和XRD测试分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并研究复合材料制成不同厚度负极片的电化学性能。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低体积效应的石墨中,石墨和硅材料在复合材料中无形态转变,属于物... 以纳米硅粉、有机物碳源及石墨为原料制备Si/C复合负极材料,用SEM和XRD测试分析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并研究复合材料制成不同厚度负极片的电化学性能。纳米硅颗粒均匀分散在低体积效应的石墨中,石墨和硅材料在复合材料中无形态转变,属于物理复合;极片厚度为100μm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以100 m A/g在0.005~1.500 V恒流充放电,首次库仑效率达到94.1%,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复合材料 极片厚度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导电剂用于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晓旭 秦海青 +1 位作者 刘文平 张振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好、力学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可以用来改性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将石墨烯作为添加剂,研究石墨烯与导电炭黑Super P的复合对硅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石墨烯可以延长电极的循环寿命,当与Super P的质量比...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好、力学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等特点,可以用来改性高能量密度硅基负极。将石墨烯作为添加剂,研究石墨烯与导电炭黑Super P的复合对硅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石墨烯可以延长电极的循环寿命,当与Super P的质量比为1∶1时,所得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以100 mA/g电流在0.005~1.500 V循环50次,可逆比容量为901.9 mAh/g,容量保持率为84.7%;大电流放电性能也得到改善,在1000 mA/g电流下的可逆充电比容量为456.5 mAh/g。添加石墨烯可改善硅碳复合负极的导电性,充分发挥活性物质材料的容量,提高储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 石墨烯 复合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15和Fe对无压烧结金刚石工具胎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蒙光海 雷晓旭 +2 位作者 卢安军 秦海青 林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132,共7页
本文将Fe粉,Cu Sn15液相添加到自行制备的超细合金粉A中通过无压烧结制备金刚石工具的胎体试样块,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e粉,Cu Sn15液相对胎体的相对密度、硬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75℃、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无压烧结... 本文将Fe粉,Cu Sn15液相添加到自行制备的超细合金粉A中通过无压烧结制备金刚石工具的胎体试样块,研究了不同含量的Fe粉,Cu Sn15液相对胎体的相对密度、硬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75℃、保温时间为60 min的无压烧结工艺下,添加不同含量的Cu Sn15液相及Fe粉对胎体的烧结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含Cu液相的最佳添加量为7%(本文所有含量为质量分数,下同),Fe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0%,此时,胎体的相对密度为98.46%,硬度(HRB)为101.5,抗弯强度为1 103.8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工具胎体 CuSn15液相 Fe粉 无压烧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粉对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秦海青 刘文平 +3 位作者 林峰 张振军 张建伟 雷晓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30,共5页
以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对比不同质量纳米铜粉取代镍粉作为导电剂对储氢电池负极材料AB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铜粉为近球形颗粒,中粒径为150 nm。采用纳米铜粉取代镍粉作为导电剂后,可以显著改善... 以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铜粉,对比不同质量纳米铜粉取代镍粉作为导电剂对储氢电池负极材料AB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铜粉为近球形颗粒,中粒径为150 nm。采用纳米铜粉取代镍粉作为导电剂后,可以显著改善储氢合金负极的充放电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1 800 m A/h的放电电流密度下,以纳米铜粉替代50%的镍粉作为导电剂,高倍率从7.65%提高至44.18%。纳米铜粉的电催化活性不如镍粉,但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电极的导电性,改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储氢合金 电化学 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