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嗜热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8
- 1
-
-
作者
杨瑞娟
吕杰
严亮
杨柳霞
李晨晨
姜姝
盛军
-
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云南农业大学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8,共8页
-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州
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2008QA028)
-
文摘
应用传统的普洱熟茶渥堆方法进行发酵,研究分析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应用测序技术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了鉴定。每天取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并对分离出来的几种嗜热霉菌在不同温度、不同pH条件下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发现了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嗜热微生物,为揭示普洱茶高温发酵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发酵
嗜热霉菌
-
Keywords
Puer tea,fermentation,thermophilic fungi
-
分类号
TS272.5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普洱茶产业发展和市场现状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陈文品
白文祥
杨柳霞
张惠
刘勤晋
-
机构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云南宜良祥龙茶厂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6年第4期20-22,共3页
-
文摘
普洱茶具有条索肥壮重实、耐贮耐泡、香型韵味变化丰富、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厚柔软,风味风格和喜好消费群体多样化等特点。大量研究证实,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食去腻、生津止渴、解乏除烦、解酒、减肥、降血脂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普洱茶日益得到世人的青睐。统计结果显示,普洱茶是近20多年来我国产销量增长最快的特种茶之一。近年来,普洱茶先后受到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
-
关键词
普洱茶
市场现状
产业发展
消费群体
保健功能
多样化
降血脂
特种茶
产销量
新加坡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云南红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吕才有
赵远艳
单治国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云南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
-
出处
《茶叶通讯》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云南红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考察,采用SWOT分析法对云南红茶的竞争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云南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
关键词
云南红茶
可持续发展
思考
-
Keywords
Yunnan black tea
Development
Thinking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罗朝光
虞富莲
-
机构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6年第5期16-17,共2页
-
文摘
高海拔、低纬度的地理位置,横断山脉所构成的地形地貌,未(或很少)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地质条件,悠久的人类生产活动史,使云南成了“茶树植物王国”,其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世界所罕见。
-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多样性
茶树
云南
第四纪冰川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横断山脉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品鉴古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罗朝光
-
机构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3期41-42,共2页
-
文摘
近年来,“古茶”成了高档普洱茶的代名词,受到喜爱普洱茶人的追捧。空闲之余,朋片友相聚,泡上一壶古茶,在优雅茶香中交流,在浓酽茶味中切磋,不亦乐乎。但很多爱茶人对占茶并不十分了解,对众多的古茶产品更是茫然,为此,本文想围绕“古茶”话题,谈点个人认识。
-
关键词
普洱茶
品鉴
茶产品
茶人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野外采集茶树种质资源枝条保鲜方法
- 6
-
-
作者
罗朝光
王兴华
-
机构
中国普洱茶研究院
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4期24-24,共1页
-
文摘
不论是茶树资源野外考察还是定点采集,剪取的枝条往往不易立即送回保存单位进行扦插,期间间隔一般短则3-5天,长则10天以上。这就牵涉到如何保持枝条最长生命力的问题,以免徒劳无功。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两种方法较实用,效果也较好。
-
关键词
野外采集
茶树资源
保鲜方法
枝条
种质资源
野外考察
实践经验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