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表面活性剂、助剂与碱性蛋白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庆利 张高勇 +1 位作者 张宝莲 杨秀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16,共4页
研究了洗涤剂组分中表面活性剂(MEE、AEC、甜菜碱、AEO9、AOS、LAS)溶液和助剂(高稳定层状二硅酸钠、3型AN助剂、亚微米4A沸石、4A沸石)溶液对碱性蛋白酶(黄海黄杆菌YS-9412-130低温碱性蛋白酶、Properase450E、Savinase4.0T)的影响作用... 研究了洗涤剂组分中表面活性剂(MEE、AEC、甜菜碱、AEO9、AOS、LAS)溶液和助剂(高稳定层状二硅酸钠、3型AN助剂、亚微米4A沸石、4A沸石)溶液对碱性蛋白酶(黄海黄杆菌YS-9412-130低温碱性蛋白酶、Properase450E、Savinase4.0T)的影响作用。40min时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酶的存活率在70%以上,助剂中酶的存活率在85%以上,并对以上结果提出可能的作用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存活率 表面活性剂 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R的合成及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性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得志 孙永强 杨秀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合成出蓖麻油酸甲酯,将分离出的蓖麻醇酸甲酯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蓖麻醇酸甲酯乙氧基化物(OMR,EO平均数为10)。OMR及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表明,OMR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和排布比较特殊,导致它的... 用酯交换甲酯化法合成出蓖麻油酸甲酯,将分离出的蓖麻醇酸甲酯与环氧乙烷反应,得到蓖麻醇酸甲酯乙氧基化物(OMR,EO平均数为10)。OMR及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表明,OMR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和排布比较特殊,导致它的γCMC较大,为36.78 mN/m;但较大的分子结构也使它有比较低的CMC,为4.58×10-5mol/L。OMR与AEO9的混合溶液近似于理想溶液,其表面张力和CMC介于二者之间;OMR的加入能够使SDS的CMC降低近2个数量级,但混合溶液的协同作用不强;OMR与CTAB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出现最低点,其γCMC值最小可达28.24 mN/m,远小于OMR的36.78 mN/m和CTAB的36.62 mN/m,混合溶液的CMC最低为2.80×10-5mol/L,亦低于OMR的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醇酸甲酯 乙氧基化 复配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基胺化催化剂中Ni还原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侯潇云 周庚生 +1 位作者 芦晓芳 李秋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18-720,共3页
用酸碱共沉淀法制备五种Cu基胺化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TPR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Ni四元催化剂中增加少量的Al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的Ba、Fe、Mg,可对催化剂中Ni的还原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入Mg使得TPR表征中催化剂中... 用酸碱共沉淀法制备五种Cu基胺化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对制得的催化剂进行TPR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Ni四元催化剂中增加少量的Al后,再分别加入少量的Ba、Fe、Mg,可对催化剂中Ni的还原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加入Mg使得TPR表征中催化剂中的Ni还原程度增大,还原峰向低温方向漂移;加入Ba、Fe则使得Ni还原程度减小,还原峰向高温方向漂移,并且Fe使Ni还原程度减小以及还原峰向高温方向漂移的作用大于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TPR表征 还原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糖苷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左安宝 杨秀全 +1 位作者 王虎 程玉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7-98,101,共3页
以直接苷化法对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O3)进行了糖苷化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4h,催化剂的用量为AEO3质量的1.0%,体系压力为2kPa。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糖苷化 烷基醚多苷 烷基多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聚葡糖苷/辛二醇微乳液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越 张高勇 +1 位作者 柴金岭 张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6-349,共4页
采用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j)为表面活性剂,同时采用1,2-辛二醇为助剂,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得到了微乳液体系。测定了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烷基聚葡糖苷以及温度、电解质种类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对比了含1,2-辛二醇的微乳液体系与含其他... 采用烷基聚葡糖苷(APG或CiGj)为表面活性剂,同时采用1,2-辛二醇为助剂,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得到了微乳液体系。测定了不同烷基碳链长度的烷基聚葡糖苷以及温度、电解质种类对微乳液相图的影响;对比了含1,2-辛二醇的微乳液体系与含其他短链脂肪醇微乳液体系的异同。通过δ-γ相图,结合HLB方程计算了此微乳液体系的一些重要参数,得出APG烷基链长、温度、电解质和醇类对体系微乳液效率、界面膜组成的影响规律,并对此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基聚葡糖苷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5,共4页
通过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非离子态DDAO胶束与DNA间存在弱的疏水相互作用。阳离子态DDAO与DNA的强烈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胶束的形成有利于DNA构象的压缩与体系Zeta... 通过荧光光谱与Zeta电位法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非离子态DDAO胶束与DNA间存在弱的疏水相互作用。阳离子态DDAO与DNA的强烈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胶束的形成有利于DNA构象的压缩与体系Zeta电位的提高。外加NaCl的静电屏蔽作用减弱了DDAO胶束与DNA间的静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 鲑鱼精DNA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与鲑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57,共5页
通过浊度、紫外吸收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N,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C10 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性条件时C10 DAO不能诱导DNA发生相分离;C10 DAO浓度高于6.0mmol/L的C10 DAO—DNA体系达到临界pH时,静电相互作... 通过浊度、紫外吸收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N,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C10 DAO)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性条件时C10 DAO不能诱导DNA发生相分离;C10 DAO浓度高于6.0mmol/L的C10 DAO—DNA体系达到临界pH时,静电相互作用导致体系浊度发生跃变;C10 DAO浓度为6.0~16.0mmol/L时,对应的临界pH改变显著。紫外吸收和表面张力结果也证实了相互作用的存在;荧光猝灭表明低质子化度的C10 DAO可诱导DNA构象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癸基氧化胺(C10 DAO) 鲑鱼精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与乙酸乙酯提取蛇床子化学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晓霞 周卯星 +2 位作者 张高勇 关景才 宫竹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6-1220,共5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和乙酸乙酯提取(SE)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SFE—CO2和SE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SE提取物的43个成分,SFE—CO2提取物的39个成分,占各提取物质量的8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和乙酸乙酯提取(SE)蛇床子中的有效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GC—MS)对SFE—CO2和SE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鉴定出SE提取物的43个成分,SFE—CO2提取物的39个成分,占各提取物质量的80%-90%;sE提取蛇床子有效成分的能力较弱,而采用SFE—CO2萃取釜压力40MPa,温度40℃,解析釜Ⅰ、Ⅱ压力5MPa,解析釜Ⅰ温度45oC,解析釜Ⅱ温度46℃的工艺条件萃取出的蛇床子提取物,较SE选择性强,有利于萃取总香豆素以及萜烯类化合物;萃取总香豆素的质量分数(35.32%)比SE(17.39%)提高了18%,尤其萃取蛇床子素(23.83%),约为SE(6.32%)的4倍;萜烯类化合物(5.35%)也比SE(2.09%)提高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提取物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溶剂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制备二甲基叔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远 康保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9,共3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钯炭催化剂,用于脂肪腈催化加氢制备单烷基二甲基叔胺。通过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而且用气相色谱对叔胺产品进行定性分析。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 h、二甲胺间歇式...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钯炭催化剂,用于脂肪腈催化加氢制备单烷基二甲基叔胺。通过N2-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表征,而且用气相色谱对叔胺产品进行定性分析。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 h、二甲胺间歇式进料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对钯炭催化剂制备条件的优化,表明在pH7.9、浸渍时间15 h的条件下,叔胺含量可以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炭 脂肪腈 叔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越 张高勇 +3 位作者 王佩维 牛金平 关景财 谷惠先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行磺化,中和提纯后对各磺酸盐进行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对比不同矿化度下界面张力以及各组分复配后的界面张力,对原油等效烷烃数(EACN)以及各组分碳数最低值(nmin)测定,得出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规律和复配机理,从而阐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机理.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各组分之间的复配作用对上述规律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等效烷烃数 三次采油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糖苷及其衍生物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秀全 张军 +1 位作者 周媛 白亮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介绍了十余年来烷基糖苷(APG)及其衍生物的国内外技术进展。直接催化缩醛化制备APG的清洁工艺在国内成熟于"九五"末期,并相继突破了合成反应控制技术、高效脱醇技术、产品漂色处理技术以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烷基糖苷衍生物可... 介绍了十余年来烷基糖苷(APG)及其衍生物的国内外技术进展。直接催化缩醛化制备APG的清洁工艺在国内成熟于"九五"末期,并相继突破了合成反应控制技术、高效脱醇技术、产品漂色处理技术以及规模化生产技术。烷基糖苷衍生物可以拓展APG的功能性和应用领域,近期出现了糖苷阳离子、糖苷阴离子和功能性糖苷非离子衍生物等众多品种类型,其中部分品种已经产业化并作为特种功能助剂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见,基于可再生天然资源的糖苷类绿色、多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糖苷 糖苷衍生物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源对纯硅MCM-41介孔分子筛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雷 张高勇 +1 位作者 董晋湘 冯尚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7,118,共4页
分别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气相法白炭黑、硅溶胶为硅源,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EAB)为结构导向剂,在100℃用水热晶化法在碱性(NaOH)介质中反应5d,合成出MCM-41介孔分子筛样品。通过XRD、N2吸附-脱附测试手段对不同硅源合成的样品进... 分别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气相法白炭黑、硅溶胶为硅源,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EAB)为结构导向剂,在100℃用水热晶化法在碱性(NaOH)介质中反应5d,合成出MCM-41介孔分子筛样品。通过XRD、N2吸附-脱附测试手段对不同硅源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对比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TEOS作为硅源,气相法白炭黑和硅溶胶制得的MCM-41具有较大的孔径(>4nm)和孔容(>1cm3/g)以及高的比表面积(1000m2/g),在制备大孔径的介孔MCM-41时,气相法白炭黑和硅溶胶是两种比较好的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 MCM-41 水热合成 硅源 模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始物对Li^+、Ca^(2+)混合型低硅X型分子筛(LSX)制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志良 支建平 张玉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75-980,共6页
采用Li-LSX,Ca-LSX为起始物进行离子交换分别制备了Li^+、Ca^(2+)混合型LSX,通过ICP-AES,~7Li MAS NMR,^(23)Na MAS NMR及静态吸附等检测方法,考察了起始物不同对离子交换限度,离子定位与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Ca-LSX为起... 采用Li-LSX,Ca-LSX为起始物进行离子交换分别制备了Li^+、Ca^(2+)混合型LSX,通过ICP-AES,~7Li MAS NMR,^(23)Na MAS NMR及静态吸附等检测方法,考察了起始物不同对离子交换限度,离子定位与产品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Ca-LSX为起始物进行Li交换得到的Li-Ca-LSX最大交换率为31.5%,此时吸附性能最优,氮氧吸附量分别为36.4和5.0mL/g,选择性系数为12.4,且节约了Li的用量.借助NMR结果发现,对吸附性能有直接影响的Li^+,除公认SⅢ位置外,尚有少量SI′亦有较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X型分子筛(LSX) 起始物 离子定位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彦庆 张剑 张高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3-575,共3页
通过相图研究了pH值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鲑鱼精DNA复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态DDAO与DNA只能发生弱的疏水作用,阳离子态DDAO在低浓度时不能诱导DNA发生构象转变。只有当DDAO浓度高于非离子态临界胶束浓度并且达到临... 通过相图研究了pH值对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DDAO)-鲑鱼精DNA复合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态DDAO与DNA只能发生弱的疏水作用,阳离子态DDAO在低浓度时不能诱导DNA发生构象转变。只有当DDAO浓度高于非离子态临界胶束浓度并且达到临界pH值时,DDAO才能与DNA发生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而导致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胺与鲑鱼精DNA相互作用中的盐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华 张剑 +1 位作者 张高勇 孙彦庆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6-880,共5页
通过浊度、紫外吸收和Zeta电位测定,研究了盐对聚胺与鲑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盐产生屏蔽效应,使体系Zeta电位下降,当c(NaC l)=5 mmol/L时,SPM-DNA体系Zeta电位由0 mV降至-4mV,SPD-DNA体系电位由-2.5 mV降至-4 mV。浊度... 通过浊度、紫外吸收和Zeta电位测定,研究了盐对聚胺与鲑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盐产生屏蔽效应,使体系Zeta电位下降,当c(NaC l)=5 mmol/L时,SPM-DNA体系Zeta电位由0 mV降至-4mV,SPD-DNA体系电位由-2.5 mV降至-4 mV。浊度和紫外吸收结果证明了盐屏蔽效应的存在,并随盐浓度的升高,屏蔽效应增大,且Ca2+、Mg2+的屏蔽作用大于K+、Na+。pH的升高使聚胺-DNA的相互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 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胺与DNA相互作用的相图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华 张剑 +1 位作者 张高勇 孙彦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0-1254,共5页
利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聚胺(PA)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考察了NaCl对精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胺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同时聚胺与DNA碱基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较低的精胺(SPM)浓度(0.025mmol/L)时就开... 利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聚胺(PA)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考察了NaCl对精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胺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同时聚胺与DNA碱基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较低的精胺(SPM)浓度(0.025mmol/L)时就开始出现浊度,而在相同的条件下,亚精胺(SPD)-DNA体系和盐酸胍(GD)-DNA体系在聚胺浓度高达10mmol/L时浊度曲线仍无明显变化;SPD-DNA体系与GD-DNA体系的A260曲线相比,前者随着聚胺浓度的增加吸光度逐渐下降,说明SPD与DNA作用强于GD;由此可见聚胺所带正电荷越多,其与DNA的作用越强,水溶液条件下亚精胺(SPD)和GD与DNA间有较弱的相互作用,但不能使DNA产生相分离;加入NaCl后,由于外加电解质的静电屏蔽效应,SPM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NaCl浓度越大,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越弱,SPM-DNA体系相图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胺 DNA 相图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