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我国旅游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戴斌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
作者 戴斌 阳玉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共7页
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促进旅游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是访谈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戴斌教授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出发,依据其几十年的旅游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经济体系建构、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网红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促进旅游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是访谈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戴斌教授从我国旅游发展的实践出发,依据其几十年的旅游治学经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旅游经济体系建构、文旅融合理论与实践、“网红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以及旅游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国旅游业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实践特征,并对旅游理论和学术研究提出相应的要求。任何时候,旅游理论和实践创新都要回答实践之问,面向国家战略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时调整关注点与着力点,进而构建旅游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旅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旅游经济 文旅融合 “网红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2001—2023年SSCI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
2
作者 刘鲁 +4 位作者 黄晓波 邓媛元 陈岩英 张凌云 黄倩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62,共17页
随着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代际更替,中国(含港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文章采用53个关键字段从SSCI国际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析出2001—2023年中国机构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并由3个独立... 随着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代际更替,中国(含港澳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文章采用53个关键字段从SSCI国际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析出2001—2023年中国机构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并由3个独立小组遴选甄别相应论文。经筛选剔除后,共获得刊载在633种期刊上的旅游类论文10131篇,涉及11487位作者和1436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对中国机构学者和机构在SSCI上发表的旅游类论文年度数量分布、来源期刊、论文作者和机构进行了多项指标(分值、频次、h指数、g指数)评价。研究表明:1)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仍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大陆(内地)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日趋增强;2)中国香港旅游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总体较高,中国大陆(内地)和中国澳门旅游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正快速提升;3)中国大陆(内地)机构的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台湾地区则逐渐降低;4)宁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中国大陆(内地)机构的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提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学术共同体 SSCI 学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鹏杨 章乐文 +1 位作者 乔花飞 田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基于2001—2014年中国学者旅游类SSCI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凌云 金洁 +1 位作者 魏云洁 孙业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44,共12页
通过对2001—2014年间中国作者旅游类国际期刊论文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1)近两年来,中国大陆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幅尤为明显;(2)中国大陆作者独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陆学术机构的贡献度及论文被引频次仍较低;(3)中国学者... 通过对2001—2014年间中国作者旅游类国际期刊论文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1)近两年来,中国大陆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幅尤为明显;(2)中国大陆作者独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大陆学术机构的贡献度及论文被引频次仍较低;(3)中国学者在TM上发表的论文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4)国际论文的数量来看,中国港澳地区学者发表旅游类SSCI论文数量略多于中国台湾学者;(5)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高被引文章比例较高,在国际旅游学界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期论文的关键词分析提取出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现,中国作者的旅游研究总体从宏观转向微观,并且对旅游者行为的态度和感知研究更加深入,将对国际旅游学术界的相关领域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国际旅游期刊 中国旅游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旅游专业村类型划分与发展模式研究
5
作者 张诗涵 薛岩欣 +1 位作者 王伟 程遂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 旅游专业村发展是打破城乡壁垒、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典型山区县域栾川为案例地,重点关注客源市场(S)、交通区位(T)及产业基础(I)三要素内涵与城乡交互关系,总结三者在旅游专业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的互动关系。以对34个旅游专业村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基于S-T-I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划分出集聚提升型(S2T2I2)、城郊融合型(S2T2I1)、环城游憩型(S2T1I2)、山野度假型(S1T2I2)、市场依托型(S2T1I1)、交通引领型(S1T2I1)和景区带动型(S1T1I2)7种旅游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区域集聚、邻域渗透、核心—边缘及圈层“飞地”这4类对应的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学术关注点由旅游专业村内生性发展向动态的以城乡交互为主的要素整合利用研究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专业村 类型划分 发展模式 栾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以湖北恩施18个旅游村为例
6
作者 聂黎莎 田文利 +2 位作者 金昳欣 乔花芳 谢双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2-474,共13页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 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守护该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家庭(微观系统)、社区(中观系统)、社会(宏观系统)三个层级阐述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从恩施州的18个旅游村收集的一手数据,运用混合方法实证检验了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机制。结果表明:①家庭、社区、社会三级系统因素均对农户的生计韧性产生了显著影响;②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依次为生计方式(旅游参与型)>村庄海拔>家庭规模>社会投资力度>村干部执政能力;③这些因素对山区旅游地农户生计韧性的影响存在三重机制,一是旅游参与起决定作用,二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因素的影响呈层级递减特征,三是家庭、社区、社会系统间存在动态相互影响关系;④据此,针对家庭、社区和社会三级系统,构建“内生转型-基层治理-社会协同”的三维优化路径,为山区旅游地可持续脱贫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山区旅游地 农户生计韧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与应景:中国旅游安全政策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邹永广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文章对1916件旅游安全政策文件采用政策量化分析视角,从我国旅游安全政策的总量、结构与内容,以及旅游安全政策设定的主体部门等方面对旅游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从中国旅游安全政策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国... 文章对1916件旅游安全政策文件采用政策量化分析视角,从我国旅游安全政策的总量、结构与内容,以及旅游安全政策设定的主体部门等方面对旅游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有:(1)从中国旅游安全政策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国家层面对旅游安全制度规章、重要时段预警政策、旅游安全生产与检查、旅游安全监管和整顿、旅游应急预案、旅游应急恢复和旅游保险等旅游安全相关政策制定较多,是我国旅游安全政策重点关注领域。地方政府制定的旅游安全相关政策与国家层面的一致,关注的重点领域相同。(2)旅游安全政策结构的阶段性演进特征体现在:旅游安全意识进步;旅游安全政策伴随旅游安全事故协同演进;旅游安全政策的颁布与旅游的季节性特征相耦合等。(3)中国旅游安全政策内容的演进特征:旅游安全政策始终与旅游发展的阶段保持一致;地方政府旅游安全政策以国家旅游安全政策为蓝本,地方旅游安全差异性尚未突出;旅游安全政策以侧重旅游安全救援为主向旅游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导向转变。(4)现有旅游安全政策的制定部门共15个,主要是由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为主导部门发布。总体而言,旅游安全意识逐渐提高,旅游安全政策始终与旅游业发展相随,且应需而生。旅游安全事件的频发使旅游安全得到广泛关注,推动了我国旅游安全政策的演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安全 政策法规 历史演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基于NCA和动态fsQCA的分析
8
作者 黄锐 谢朝武 赖菲菲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75,共22页
集群化旅游安全事件已成为制约中国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厘清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成因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文章以中国121个典型集群城市的80298起旅游安全事件为案例样本,通过引入“集群强度”指数对事件集群进... 集群化旅游安全事件已成为制约中国城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厘清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成因机制是对其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文章以中国121个典型集群城市的80298起旅游安全事件为案例样本,通过引入“集群强度”指数对事件集群进行量化,基于风险系统理论建构事件集群的驱动因素框架,采用NCA和动态fsQCA方法探索2010—2019年中国城市尺度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成因机制。研究发现:1)风险源危险性、承险体暴露性、孕育环境脆弱性和安全系统抵抗性4类前因条件对事件集群强度的单一解释力均较弱,存在瓶颈水平条件的数量会随着集群强度水平上升而增多;2)高、低事件集群强度共形成12类组态构型,包括多重安全漏洞型、风险损害扩张型、游客集聚失控型、多重安全保障型和风险作用阻断型5类核心驱动模式;3)各城市事件集群驱动因素组态存在并发性、非对称性、等效性作用机制,高、低事件集群强度的驱动模式分别呈现出路径收敛性和依赖性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安全事件集群 驱动因素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
9
作者 冯嘉晓 吴清 谢双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165-7177,共13页
充分认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对于科学提升人类生态福祉,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刻理解区域人地关系的演变趋势意义重大。研究分别从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效应与影... 充分认识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对于科学提升人类生态福祉,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刻理解区域人地关系的演变趋势意义重大。研究分别从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三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进展,尝试性地提出旅游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影响的分析框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即增强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准确性与动态适应性、加强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机制分析、注重综合衡量下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性优化。研究不仅深化了旅游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作用关系的理论认知,也为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目的地生态系统服务 影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研究——贯穿经验、理论与思想
10
作者 马波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共3页
为了鼓励原创性理论的探索与发展,加强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推动旅游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旅游学刊》从2025年第4期起开设新栏目“观察与思考”,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要求独立作者、独到见解、独特思考,强调思辨性的短文。作者研究领域... 为了鼓励原创性理论的探索与发展,加强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推动旅游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旅游学刊》从2025年第4期起开设新栏目“观察与思考”,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要求独立作者、独到见解、独特思考,强调思辨性的短文。作者研究领域可以是旅游相关学科,也可以是其他学科,但聚焦的是旅游领域的问题或对旅游研究、学科发展有启发的思考。本栏目有两位主持人,一位是美国俄勒冈大学地理系苏晓波教授,另一位是青岛大学商学院马波教授,本期推出的就是马波教授的文章。马波教授基于长期观察与思考,反思了国内旅游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切中要害;认为应视旅游学为一门横断学科,旅游基础理论建设要上升到旅游哲学的高度;最后提出了3个未来研究建议。文章视角宏大,底蕴深厚,见解独到,是一篇有见地、有深度、应时势的诚意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性理论 旅游研究 前沿研究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胜鹏 冯娟 +2 位作者 谢双玉 方叶林 乔花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0年-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G指数、锡尔系数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格局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中国大陆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均有所提高,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内部,但区域差异已波动缩小;旅游业综合效率受旅游产业地位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纯技术效率受到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最大,规模效率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发展效率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基于2001—2019年SSCI旅游类论文统计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旅游学刊》编辑部 +3 位作者 张凌云 乔向杰 陈岩英 黄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35,共13页
随着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规模的发展壮大,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该研究采用53个关键字段从SSCI国际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析出2001—2019年中国机构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经筛选剔除后,共获得刊载在398种... 随着中国旅游学术共同体规模的发展壮大,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旅游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该研究采用53个关键字段从SSCI国际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析出2001—2019年中国机构学者发表的旅游类论文,经筛选剔除后,共获得刊载在398种期刊上的旅游类论文4746篇,涉及3498位作者和785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该研究对中国机构学者SSCI旅游类论文年度数量分布、科研机构排名和论文作者分值分别进行统计评价。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旅游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仍高于大陆和澳门地区,但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科研机构排名和作者分值排名都呈上升趋势。同时,大陆地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正成为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新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学术共同体 SSCI 学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与战略措施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石培华 吴普 +1 位作者 冯凌 郑斌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8,共6页
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潜在的关键性作用。弄清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探明旅游业减排潜力,明确减排的目标,并为之设计切实有效的减排战略,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 旅游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着潜在的关键性作用。弄清中国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及总量,探明旅游业减排潜力,明确减排的目标,并为之设计切实有效的减排战略,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研究命题。因而,设计一套完整的中国旅游业减排的政策框架,提出具体的战略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降碳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及旅游业减排政策框架设计面临的问题,构建了概念性政策框架设计思路,提出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四位一体"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减排 政策框架 战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研究30年:成就、挑战与使命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培华 冯凌 《旅游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75-84,共10页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研究经历了学科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不寻常的30年,旅游业发展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旅游研究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对现有材料梳理发现,目前的旅游研究还存在团队研发平台较少、创新资源投入欠缺...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研究经历了学科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不寻常的30年,旅游业发展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旅游研究进入了关键的转型期。对现有材料梳理发现,目前的旅游研究还存在团队研发平台较少、创新资源投入欠缺、国际化发展不够、理论核心不强、研发动力不足、理论滞后于实践、学科地位未被充分认可等问题。未来的旅游研究应整合旅游研究学界资源、加强基础研究、构建合作平台、推进国际化进程、探索创新研究模式,努力建设并提高学科地位,构建国家旅游研究新体系、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改革开放30年 成就 挑战 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研究30年:阶段、特征与规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培华 冯凌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1-8,共8页
伴随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现代旅游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寻常的30年。回顾发展,这一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978—1987年的探索与奠基阶段、1988—1997年的发展与深化阶段、1998~2008年的繁荣与困惑阶段;其特征... 伴随改革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现代旅游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不寻常的30年。回顾发展,这一历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1978—1987年的探索与奠基阶段、1988—1997年的发展与深化阶段、1998~2008年的繁荣与困惑阶段;其特征与规律可以总结为5个坚持——坚持扎根实践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综合性、跨学科推进旅游研究;坚持科教结合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国际合作推进旅游研究;坚持广聚民间智慧推进旅游研究。遵循发展规律、立足现实问题、凝聚学人力量,必将创造旅游研究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改革开放30年 阶段 特征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石培华 冯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为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定位,应从提升我国旅游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入手,集成创新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旅游基础调查与统计创新、基础理论与实践总结、立法保障与产业监管... 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为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定位,应从提升我国旅游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入手,集成创新资源和研究力量,开展旅游基础调查与统计创新、基础理论与实践总结、立法保障与产业监管、经济运行监测与市场发展、信息化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交通变革与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业新格局、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科学管理、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等10项重大研究项目,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现代科技创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旅游研究 重大科学命题 创新方向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政策的历史演进(1949-2013)——一个量化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77
17
作者 唐晓云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8期15-27,共13页
文章从1949-2013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379个旅游政策文件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入手,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1)我国旅游政策演化是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的资源配... 文章从1949-2013年中央政府及相关部委发布的379个旅游政策文件的多维度统计分析入手,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政策的演化历程。研究发现:(1)我国旅游政策演化是资源配置的行政化转向行政权力制约下的资源配置市场化过程。(2)旅游政策目标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可大致分为服务外事、经济型事业、经济新增长点、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四个阶段。(3)旅游政策工具以微观管制为主,对资本、土地、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宏观调控能力不足。(4)旅游政策的制定部门范畴不断扩大,政策力度呈波动趋稳态势。研究认为,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高度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制度安排。在《旅游法》颁布、旅游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企业竞合关系协同引领的产品业态与商业模式创新是未来产业效率提升的基本方向,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旅游管理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政策 演进 中国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卫星账户2007延长表编算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仪亮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47-54,共8页
旅游宏观统计积弱,致使旅游业既难以"摸清自身家底",也难以形成明确的产业"身份"进入国民经济产业研究的话语体系,甚至在产业规模测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还存在明显误区,造成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的量... 旅游宏观统计积弱,致使旅游业既难以"摸清自身家底",也难以形成明确的产业"身份"进入国民经济产业研究的话语体系,甚至在产业规模测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当中还存在明显误区,造成旅游经济的感性认识有余,而理性的量化支撑不足。为此,文章应用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理论,结合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统计调查实际,构建了一套符合国际统计核算标准和旅游卫星账户框架要求的旅游业增加值算法流程,测算得出2007年我国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约为2.67%,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测算结果相近。文章所构架的算法体系,有助于更加客观和准确地了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借助可计算一般均衡、投入产出价格影响等模型测算旅游业完全经济影响,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和有效的基础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 延长表 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运行的阶段判定与政策选择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晓龙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6-90,共5页
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阶段的科学判定有助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设计。以国内旅游收入作为旅游经济增长的因变量指标,以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居民收入与购买能力、旅游交通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等做为自变量指标,试图利用Eviews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中... 对中国旅游经济运行阶段的科学判定有助于产业发展政策的设计。以国内旅游收入作为旅游经济增长的因变量指标,以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居民收入与购买能力、旅游交通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等做为自变量指标,试图利用Eviews的回归分析方法对中国旅游经济的运行阶段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增长是导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90%以上。旅游人次和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关系显示,当前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尚处于"人口红利期",大众旅游需求和消费构成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基本面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最核心动力。文章认为,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普通大众游客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必须坚定以国民旅游需求为产品供给的基本出发点,释放旅游人口增长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红利应成为当前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运行 阶段判定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节能减排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34,共7页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各国旅游业普遍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本文在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节能减排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的若干关键问题,旨在为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旅游的深入研究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旅游业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