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块开合说——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思维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要看到其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合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其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和非封闭性、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说 断块说 开合说 地壳-岩石圈 陆洋地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中国油气地质理论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1999年第S1期1-7,共7页
本文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 周年而作。文中分含油气区大地构造和盆地研究、陆相盆地生烃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海相油气田及其形成演化研究,天然气生成和分布规律研究等4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理论研究 陆相油气 海相油气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康志江 邱立伟 +1 位作者 李彤 陈元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本文从凝析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凝析气井合理产能确定,给出了公式推导过程;在确定合理产能方面提出了两种方法。以上方法在塔北某凝析气藏得以应用.实践分析表明整个过程正确、实用。
关键词 气井 凝析气井 产能 凝析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开合说——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新思维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9-455,共7页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看到它的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会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 对板块说应持分析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创见,又看到它的不足。张文佑倡导的断块说强调地质演化中的陆洋地壳转化,即拉张造洋、挤压造陆。近年来提出的开会说,继承了板块说、断块说和新地槽—地台说的合理内核。笔者认为,断块—开合大地构造说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思潮。本文概括了它的基本观点,强调了开合中的多模式、多旋回,开合中的非封闭性及不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说 断块说 开合说 地壳-岩石圈 陆洋地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庆凡 汪时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4-280,共7页
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塔北地区最重要的一类已知含油气系统。据生烃期,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亚系统。通过保存条件分析, 本文引入了残留含油气系统和原型含油气系统概念。早期亚系统属... 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是塔北地区最重要的一类已知含油气系统。据生烃期,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含油气系统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亚系统。通过保存条件分析, 本文引入了残留含油气系统和原型含油气系统概念。早期亚系统属残留含油气系统, 晚期亚系统为原型含油气系统。早期亚系统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是寻找大油气田的重要勘探目标,但其经历长时间的发展演化, 保存条件是影响勘探的关键因素, 晚期亚系统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其成藏晚, 保存条件较好,是目前的重要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寒武系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对策分析
6
作者 周总瑛 张抗 徐向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18-20,共3页
一、统一规划,上、中、下游同步协调发展 天然气工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上游资源勘查、开发,到中游输气管道建设,乃至下游天然气利用,各环节之间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规划,上、中。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工业发展 对策 定价政策 投资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成岩演化规律 被引量:16
7
作者 于兴河 张道建 +4 位作者 李胜利 雷鸣 郜建军 孙洪斌 孟卫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砂岩次生孔隙的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凹陷为3 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而西部为2 个;东部凹陷沙二下部- 沙三段顶部的次生孔隙带,即上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受地表淡水淋滤和后期沿不整合面的...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砂岩次生孔隙的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凹陷为3 个次生孔隙发育带,而西部为2 个;东部凹陷沙二下部- 沙三段顶部的次生孔隙带,即上部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是受地表淡水淋滤和后期沿不整合面的开启性水循环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下部两个带与西部凹陷的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机理类似,为封闭性水循环的有机酸水溶液对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所致。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是温度100~130℃,压力系数1.2~1.3±,烃源岩大量排烃的阶段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深层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28
8
作者 于兴河 张道建 +4 位作者 郜建军 雷明 吴乃苓 孟卫工 孙洪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0-49,共10页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后备油气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东部深层(>3500m)的油气勘探工作。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区或其附近的良好储集砂体常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因而... 我国东部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的开发阶段,为了解决我国后备油气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了东部深层(>3500m)的油气勘探工作。近年来的广泛研究表明,深层异常高温、高压区或其附近的良好储集砂体常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因而深层储集砂体的空间分布则是深层隐蔽油气圈闭的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辽河油田东、西部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的沉积特征,划分出3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湖底扇体系。对两个地区沉积层序旋回性和砂体韵律进行了统计研究,详细分析了两个研究区砂体在时空上的展布规律,并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探讨了地层的沉积充填过程,建立了沙河街期一、二、三亚期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凹陷 沙河街组 沉积相模式 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5
9
作者 张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4,132,共6页
塔河油田是由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等多个不同性质油藏组成的油田(群),主体是奥陶系灰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气藏。这种油藏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岩溶洞、缝、孔,并以复杂的形式联通而形成网络。因为... 塔河油田是由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等多个不同性质油藏组成的油田(群),主体是奥陶系灰岩岩溶缝洞网络型油气藏。这种油藏类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不同期次、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岩溶洞、缝、孔,并以复杂的形式联通而形成网络。因为网络发育程度不同、成藏和改造经历不同,各储集体在储量、产能、油质上可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岩溶 油气藏 油矿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的水平井开发 被引量:45
10
作者 陈志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4-219,231,共7页
结合新疆塔里木盆地某底水油藏实例 ,开展了利用水平井和直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对比研究 ,证实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优于直井。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实际生产资料计算水平井临界产量和临界井底流压的新方法 ,并从油藏工程、物理实验和油藏... 结合新疆塔里木盆地某底水油藏实例 ,开展了利用水平井和直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对比研究 ,证实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优于直井。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实际生产资料计算水平井临界产量和临界井底流压的新方法 ,并从油藏工程、物理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等不同角度研究了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的开发方式。研究表明 :利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应当重视水平渗透率和垂向渗透率的影响 ;不同初配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同 ,如果油井的初配产小于油井的临界产量的 3~ 5倍范围内 ,减小初配产能够明显改善开发效果 ;如果油井的初配产远远大于油井的临界产量 ,增加或减小油井的初配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不大。水平井的水平段应当控制在油层相对厚度的 70 ~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直井 底水油藏 开发方式 临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的改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1,45,共5页
改造型盆地是指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 ,而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者仍可归入原型沉积盆地范畴。就油气勘探而言 ,盆地实际上是指联片分布的沉积岩体。以储量而论 ,改造型盆地中油占一半 ,气占 70 %以上 ... 改造型盆地是指原型沉积盆地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较明显的改造 ,而改造较弱的简单深埋和微弱侵蚀者仍可归入原型沉积盆地范畴。就油气勘探而言 ,盆地实际上是指联片分布的沉积岩体。以储量而论 ,改造型盆地中油占一半 ,气占 70 %以上 ,其探明程度较低 ,是下世纪勘探的主要指向。在盆地改造研究中区域性不整合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把该面及上下地层作为一特殊地质体来分析其对油气的影响。地壳的多旋回开合运动是认识盆地改造和油气复杂演化过程的钥匙。勘探者要把从原型和改造保存现状入手的正向和反向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改造 原型盆地 石油地质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70,共6页
沉积盆地的改造及保存,对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运聚、储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组合叠加、深埋、改造及消亡史,从盆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认为:沉积盆地不完全是封闭性的洼地,也不完全保存于相对低洼的状态;在后期... 沉积盆地的改造及保存,对有机质的演化和油气的生成、运聚、储集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沉积盆地的组合叠加、深埋、改造及消亡史,从盆地的基本概念入手认为:沉积盆地不完全是封闭性的洼地,也不完全保存于相对低洼的状态;在后期改造过程中,往往形成有统一特征的盆地群,并在地质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格局的盆地;作为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单元的盆地,实际上是联片分布的沉积物和(或)沉积岩实体。根据沉积盆地的改造情况,将我国400多个沉积盆地划分为5类,其中Ⅰ、Ⅱ类盆地为上覆地层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Ⅲ-Ⅴ类盆地为上覆地层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和构造改造的改造型盆地。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和70%以上,且探明程度较低。因此,改造型盆地是今后我国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研究改造型盆地的生储岩系,区域不整合及盆地改造中的多旋回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型盆地 生油岩 储集层 油气勘探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性质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抗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47-53,共7页
塔河油田目前的油气已探明储量中有80.6%分布于奥陶系中。油气的相对富集与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高有关。多期叠加的地表和深层的岩溶作用使奥陶纪地层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孔缝洞网络型储集体。这类储集体形成的油气藏具有各单元储集体相... 塔河油田目前的油气已探明储量中有80.6%分布于奥陶系中。油气的相对富集与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高有关。多期叠加的地表和深层的岩溶作用使奥陶纪地层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孔缝洞网络型储集体。这类储集体形成的油气藏具有各单元储集体相近而不相连、或相连而不完全相通的储集体之间可以相连或相通的特征,但其流体(气、水,特别是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互溶量、相态、甚至压力系统都可存在差异,并可能不具统一底水,即它们在形态和性质上具有复杂的四维不均一性。奥陶系油气藏的主要含油段多集中于“地表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两个部位,油井均高产,但产量明显存在差异。实践表明,酸化压裂改造应成为这类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常规性手段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油气藏 岩溶油气藏 酸化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立伟 康志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建立在经验公式和线性假设基础上的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其精度和成功率都较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自适应、自学习的功能,其在测井解释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实例说明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测井孔隙度解释中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网络 测井解释 孔隙度 储集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与天然气勘探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随着油气工业的发展,天然气勘探将面对更深、更复杂的领域———改造型盆地。所谓改造型盆地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剥蚀、变形并且叠加、深埋等改造作用的沉积盆地。与盆地改造相应的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变化,多... 随着油气工业的发展,天然气勘探将面对更深、更复杂的领域———改造型盆地。所谓改造型盆地是指形成较早、在其后的地质历史中受到较强烈剥蚀、变形并且叠加、深埋等改造作用的沉积盆地。与盆地改造相应的是油气生成、运聚的变化,多次生烃、成藏,古油气藏部分或全部被破坏以及次生油气藏的形成等。通过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改造状况的分析归纳,认为依据改造程度,可将我国4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五大类:①上覆为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下伏为保存大致完好的简单断陷或断坳结构;②上覆为基本未被剥蚀的原型盆地,下伏为复杂结构盆地,其中部分为剥蚀残留盆地,但构造破坏微弱;③上覆层已受到轻微剥蚀破坏,下伏层中主力生储岩系受到一定程度剥蚀分割和构造破坏;④上覆层受到严重的剥蚀分割,主力生储层系受到严重破坏;⑤全盆地各沉积层系均受剥蚀和构造破坏,常被分割成盆地群并被地下水氧化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世纪天然气勘探总体指向有二:一是东部的挖潜和向新区带、新领域的开拓;二是中、西部的主要含气盆地。而不论是哪一个方向,其重点都是向勘探难度更大的改造型盆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变形 演化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远景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庆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3-207,共5页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侏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侏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含油气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理论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建立的重要贡献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庭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4-10,共7页
近 2 0年来 ,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①为多源、多阶段和多运移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 ,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 近 2 0年来 ,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①为多源、多阶段和多运移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 ,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促进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 ;③建立了天然气动态成藏、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理论 ;④建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天然气调查研究系列的重要依据 ;⑤根据天然气运移理论 ,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运移 成藏条件 天然气地质学 天然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南断裂带封堵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21,共3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葵花岛断裂背斜构造带由燕南断裂带控制发育,是渤海海域的重要油气勘探区。燕南断裂带是郯庐断裂的组成部分,其断裂绝大多数是正断层。钻于该断裂带西侧的7口井证实,已见油气的4口井油气层均靠断面封闭。利用测井...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葵花岛断裂背斜构造带由燕南断裂带控制发育,是渤海海域的重要油气勘探区。燕南断裂带是郯庐断裂的组成部分,其断裂绝大多数是正断层。钻于该断裂带西侧的7口井证实,已见油气的4口井油气层均靠断面封闭。利用测井资料分析断裂结构面力学性质,认为断面很致密,发育断层泥(KH4井2402m深度断面能够封闭的最大油柱高度为67.48m);根据横切断裂的地震剖面(道积分剖面),认为广泛发育断层泥;根据流体性质、压力系统和断面图分析,各断块互不连通,断裂两盘砂岩有相接处,靠断层泥封闭。燕南断裂带主要活动时期为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期,该阶段断裂间歇性活动,断面开启与封闭交替;馆陶组沉积期以来,断裂活动微弱,根据葵花岛构造带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时期和油气显示层位,认为断裂带在东营组沉积期末形成封闭。图5参10(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油气藏勘探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德惠地区天然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胜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6-250,共5页
松辽盆地十屋- 德惠地区具有良 好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是我国天 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块之一。笔者 在该区划分出泉头组构造 型勘探层和登娄库组构造型勘探层 ,并应用 F A S P U M 对该二勘探层 进行了天然气 资源评价,结... 松辽盆地十屋- 德惠地区具有良 好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是我国天 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块之一。笔者 在该区划分出泉头组构造 型勘探层和登娄库组构造型勘探层 ,并应用 F A S P U M 对该二勘探层 进行了天然气 资源评价,结 果证实该区泉头 组一登娄库组油气 资源十分丰富,勘探前景极为广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可采资源量 天然气勘探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某部的地温场计算及油气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 张明华 刘德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7-583,共7页
利用精确计算的居里深度、地质解释剖面、地层岩石的物性变化和地表温度资料作为约束,通过有限单元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对盆地现今温度场进行计算、研究和油气预测,可为盆地中、浅层及局部油气预测提供经济、快速的地温场研究方法。松... 利用精确计算的居里深度、地质解释剖面、地层岩石的物性变化和地表温度资料作为约束,通过有限单元法求解热传导方程,对盆地现今温度场进行计算、研究和油气预测,可为盆地中、浅层及局部油气预测提供经济、快速的地温场研究方法。松辽盆地东南部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地温场 油气预测 松辽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