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物探五十年──谨以此文祝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五十周年
1
作者 欧庆贤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历程,中国石油物探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技术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和庞大工业技术体系的队伍,她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查工作中相对独立的、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提供信息量最大的资料来源,并被认为必须把她放到“先行之先”... 经过五十年的艰苦历程,中国石油物探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技术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和庞大工业技术体系的队伍,她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查工作中相对独立的、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提供信息量最大的资料来源,并被认为必须把她放到“先行之先”“重中之重”的地位。五十年来中国石油物探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今天她已走上基本成熟的阶段,并已跻身于世界石油物探队伍的先进行列。但要使石油物探适应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她还必须再迎来一次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 地震勘探 油气预测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物探研究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拆离与地温异常场 被引量:2
2
作者 关洪军 俞建宝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0,62,共7页
应用重、磁、震、测井等综合物探资料 ,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基底结构的形成机制与古地温场的关系。指出基底拆离运动是引起本区古地温梯度场增高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基底拆离 地温异常场 综合物理勘探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技术在松南油气开发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清林 王世库 管路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4-132,共9页
为了研究松南地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物性横向变化、微构造等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和探索利用高分辨率井间地震技术直接指示油气分布的可能性,开展了井间地震及地面小三维地震、VSP、测井等立体地震观测.使用了自行研制的井中炸药... 为了研究松南地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物性横向变化、微构造等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和探索利用高分辨率井间地震技术直接指示油气分布的可能性,开展了井间地震及地面小三维地震、VSP、测井等立体地震观测.使用了自行研制的井中炸药震源和常规地震记录仪器.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反射资料叠前偏移成像方法等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分辨率的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信息,展示出不同方法技术在分辨薄储层能力上的差异.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井间地层对比,查清了两井间储层横向变化和油气分布情况.层析速度与构造信息等的综合应用解释了两井油气产能差异的原因,建立了油气地质模型.所得成果显示出井间地震技术在油气开发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成像 反射成像 高分辨率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复分析检测垂直裂隙横波分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太林 谭东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13,共6页
在三分量地震勘探中,如果取径向与横向2个水平分量作为复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就可将这2个分量的数据由常规奋卡尔坐标系变换到极坐标系,从而计算出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水平两分量复分析。复分析所提供的... 在三分量地震勘探中,如果取径向与横向2个水平分量作为复分量的实部和虚部,就可将这2个分量的数据由常规奋卡尔坐标系变换到极坐标系,从而计算出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水平两分量复分析。复分析所提供的瞬时信息可能有助于检测垂直裂隙引起的横波分裂,也有助于地层解释。本文将首先介绍由叠后径向和横向2个水平分量构成的复分量的复分析原理和方法,然后通过合成数值例子说明垂直裂隙横波分裂的三瞬特点,最后讨论1个用复分析检测横波分裂的实际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三分量 复分析 垂直裂隙 横波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介质的P波方位各向异性──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郝守玲 赵群 +1 位作者 周正仁 魏建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2期54-62,共9页
EDA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横波分裂对方位各向异性很敏感,但由于横波勘探施工困难、勘探成本高,因而未能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利用(由定向排列的有机玻璃片模拟制作的)EDA物理模型来模拟研究EDA介质的纵波方位各... EDA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横波分裂对方位各向异性很敏感,但由于横波勘探施工困难、勘探成本高,因而未能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利用(由定向排列的有机玻璃片模拟制作的)EDA物理模型来模拟研究EDA介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DA介质的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明显,反射波旅行时、振幅以及方位角AVO都有明显的差异。在定偏移距旋转方式和共中心点道集观测记录上都有较强的反映。非熔结裂缝的各向异性程度与对裂缝体所施加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增大,则裂缝减小,同时各向异性程度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A介质 物理模型 方位各向异性 AVO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裂封堵性研究与“雅南Ⅰ号”构造油气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清林 王世星 +3 位作者 李成猛 沈林克 王士敏 韩革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03-210,共8页
根据轮台断裂的构造特征,提出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轮台断裂封堵性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在地震资料精细保幅处理的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速度反演,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出断层上、下盘附近地层的泥质含量、泥质涂抹量、孔隙度... 根据轮台断裂的构造特征,提出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研究轮台断裂封堵性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在地震资料精细保幅处理的基础上,对地震资料进行速度反演,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出断层上、下盘附近地层的泥质含量、泥质涂抹量、孔隙度、地层压力等。通过研究并置接触关系、孔隙连通性、压力差异等判别断裂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台断裂 封堵性研究 油气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地球物理学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海龙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论述了环境地球物理的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围绕DNAPL开展的各项研究。
关键词 环境地球物理 环境污染 地球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可视化解释的研究应用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海龙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5期1-11,共11页
地震资料解释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正越来越普及。目前实际使用的主要有桌面和浸入式两类可视化解释环境。本文综述了地震可视化解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应用于地震资料的可视化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过去三年中出现... 地震资料解释中,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正越来越普及。目前实际使用的主要有桌面和浸入式两类可视化解释环境。本文综述了地震可视化解释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应用于地震资料的可视化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过去三年中出现,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浸入式可视化技术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可视化技术应用中的一些及其解决方法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三维可视化 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应用的新进展——环水工地球物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德琪 《石油物探译丛》 1999年第5期85-94,共10页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地球物理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严峻,解决环水工(环境、水文、工程)地球物理问题、保护地球环境、净化人类生存空间已刻不容缓。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和议会已将解决环水工地球物理问...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地球物理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严峻,解决环水工(环境、水文、工程)地球物理问题、保护地球环境、净化人类生存空间已刻不容缓。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和议会已将解决环水工地球物理问题付之于行动,环水工地球物理正处于上升趋势。 在解决环水工问题中,物探技术的应用已发挥了独特作用,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采用了以往地震勘探中很少使用的且视为干扰波的面波勘探,其效果更佳;它利用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法在地表塌陷和地裂缝灾害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从过去的单用一种方法勘探,改变成现在的多种方法综合利用,提高了探查的分辨率;它克服并解决了用其它方法无法进行和解决或解决效果不好的难题,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降低了成本;同时它还形成了一整套在核电站建设及核废料处理中,应用物探技术选址的成功方法等等。环水工地球物理为物探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阔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勘探 环境 水文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倾斜的TI介质引起的成像位置偏差:一个物理地震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J.Helen Isaac 周巍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1期31-40,共10页
本文构造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物理模型,模型的上部是一层倾斜的速度各向异性覆盖层.用来研究由于采用各向同性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所引起的成像位置的误差。这个模型是由一块横向各向同性(T1)的苯酚材料组成,TI对称轴的倾角是45°,它... 本文构造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物理模型,模型的上部是一层倾斜的速度各向异性覆盖层.用来研究由于采用各向同性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所引起的成像位置的误差。这个模型是由一块横向各向同性(T1)的苯酚材料组成,TI对称轴的倾角是45°,它的垂向厚度是1500m,用来模拟许多褶皱地区的倾斜碎屑岩系列。在横向各向同性材料苯酚的下面加上一块各向同性的有机玻璃,它是台阶形状,用来模拟礁的边缘或断层。苯酚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是δ=0.1,ε=0.24。 在零偏移距记录中,目的层的成像位置往覆盖层的上倾方向横向偏离了320m,而在时间或深度偏移的多道记录中,成像位置偏离了300m。横向偏离量依赖于偏移距的大小.在共中心点道集中,偏离量从小偏移距的320m减到大偏移距的280m。为了取得共偏移距道集的深度成像所做的深度偏移速度分析是引起各向异性介质深度成像位置增加了50m(大约3%)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TI介质 成像位置 物理模型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Casper Creek油田:一个储层不均匀性研究实例
11
作者 Scott L.Montgomery 许建华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3期18-30,共13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Casper Creek油田(位于怀俄明州Natrona县)风成海相沉积的Tensleep砂岩一直生产低比重的原油。直到最近,仍认为该储层是相对均匀的砂岩体,并以此对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二次开采工作进行了模拟。由于二次...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Casper Creek油田(位于怀俄明州Natrona县)风成海相沉积的Tensleep砂岩一直生产低比重的原油。直到最近,仍认为该储层是相对均匀的砂岩体,并以此对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二次开采工作进行了模拟。由于二次开采性能较差,从而对储层进行重新评估。油田开采者,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的特征研究组,以及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的储层描述项目组对Tensleep储层图进行了彻底的修改。他们对有意义的地层、成岩作用和构造的不均匀性进行了识别和成图,并与先导性蒸汽驱程序下的生产率图作了相关分析。这种把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起来得到的结果是很有意义的,它关系到Tensleep层及其区域相关层系的二次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不均匀性 蒸汽驱 二次开采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旅行时的物理模型研究
12
作者 魏建新 赵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7期1-11,共11页
本文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层状模型上作了多分量透射和反射旅行时观测,并与有机玻璃层状模型进行了对比。大炮检距时两个模型的SV波都有明显的“横波窗”现象。在SV-SV记录中大于临界角时得到的SV波同相轴主要是SV-P波(... 本文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层状模型上作了多分量透射和反射旅行时观测,并与有机玻璃层状模型进行了对比。大炮检距时两个模型的SV波都有明显的“横波窗”现象。在SV-SV记录中大于临界角时得到的SV波同相轴主要是SV-P波(SV波转换到P波);在P-SV记录中可同时出现SV-P转换波和SV波;在P-P记录中也能观测SV波及SV-P波。在TIM模型的四种预测方式中没有观测到横波分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 物理模型 地震勘探 沉积岩
全文增补中
相干数据体及其在三维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3
作者 佘德平 曹辉 王咸彬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5-79,共5页
三维相干数据体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三维相干数据体可以确定断层的空间分布,确定目的层的岩性变化区(带)。本文介绍了用多道相关技术制作三维相干数据体的方法,并论述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实际资料解释... 三维相干数据体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三维相干数据体可以确定断层的空间分布,确定目的层的岩性变化区(带)。本文介绍了用多道相关技术制作三维相干数据体的方法,并论述了三维相干数据体在实际资料解释中的应用,最后用EN地区的资料对此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三维相干数据体不仅是有效的,而且具有速度快、无人工干预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 相干数据体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后随机噪声衰减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忠仁 马中高 +2 位作者 李敏 刘学伟 孙建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5,共5页
讨论了二维AR模型以及三维叠后f-x,y域预测随机噪声衰减技术;推导了沿不同空间方向预测的二维AR预测模型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基于同样原理之下的地震数据体边缘处的预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在保持信号原有特... 讨论了二维AR模型以及三维叠后f-x,y域预测随机噪声衰减技术;推导了沿不同空间方向预测的二维AR预测模型及其系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基于同样原理之下的地震数据体边缘处的预测。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在保持信号原有特征方面要优于f-x,y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模型 衰减随机噪声 三维 叠后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良国 李国治 +2 位作者 杨泉荣 魏建新 周正仁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6-84,共9页
陆相薄互层沉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来描述。通过对一种TI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给出了该介质模型不同观测方式的实验记录,并对介质中的波场、体波速度以及反射波的时差进行了分析,发现TI介质中的波场较各向... 陆相薄互层沉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来描述。通过对一种TI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给出了该介质模型不同观测方式的实验记录,并对介质中的波场、体波速度以及反射波的时差进行了分析,发现TI介质中的波场较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波场要复杂得多,三种体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角度的变化也不同。在不同炮检距下,qSH反射波具有相同的瞬时时差速度,而qP和qSV反射波的瞬时时差速度却随炮检距的不同而变化,但在炮检距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分别用一个统一的时差速度来近似,但该速度与介质中垂向速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 地震物理模拟 波场 地震勘探 弹性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某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方伍宝 周腾 赵改善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8,20,共9页
介绍了VIEWS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以及某地区A、B两条地震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 介绍了VIEWS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以及某地区A、B两条地震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换的时间剖面与叠加剖面、叠后时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对比分析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x投影滤波衰减随机噪声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忠仁 刘学伟 马中高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93-396,共4页
预测误差滤波PEF(PredictionErrorFilters)模型有一个隐含的假定 ,即误差是源噪声。f -x预测滤波是用一个震源噪声来计算一个误差剖面 ,并把这个误差剖面作为一种可加噪声从记录中减掉来实现去噪的目的。因此 ,这与误差是源噪声的隐含... 预测误差滤波PEF(PredictionErrorFilters)模型有一个隐含的假定 ,即误差是源噪声。f -x预测滤波是用一个震源噪声来计算一个误差剖面 ,并把这个误差剖面作为一种可加噪声从记录中减掉来实现去噪的目的。因此 ,这与误差是源噪声的隐含假定是不一致的。研究讨论一种 f -x投影滤波方法可以避免产生这种不一致性。在非线性方程组迭代求解中给出了一种稳定化的初始值选择方法 ,在求取最小相位信号时给出了一种矩阵分解方法。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记录的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噪声 最小相位 投影滤波 矩阵分解 地震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母盆地西部构造样式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玲 潘申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9-318,共10页
曾母盆地属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两个不同块体会聚带上,后期又经过走滑体系的作用,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和特定的沉积环境,造就了独特、丰富的构造样式,主要有断块构造、花状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潜山构造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局部... 曾母盆地属周缘前陆盆地,发育于两个不同块体会聚带上,后期又经过走滑体系的作用,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和特定的沉积环境,造就了独特、丰富的构造样式,主要有断块构造、花状构造、底辟构造、反转构造、潜山构造等。这些各具特色的局部构造发育于不同时期和部位,空间上相互叠置,为油气聚集的理想场所。本文在对曾母盆地西部近万公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该区的主要构造样式和成因机制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盆地 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井旁地震道评价气层
19
作者 李瑞 杨光惠 张松扬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6,87,共7页
本文提出,在测井孔隙度、岩心孔隙度的监控下,借助测井—井旁地震道约束反演的速度,结合井旁地震道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建立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计算方程,用TFI模糊聚类算法识别油气层,为今后作好储层横向预测,对井旁地震道... 本文提出,在测井孔隙度、岩心孔隙度的监控下,借助测井—井旁地震道约束反演的速度,结合井旁地震道的瞬时振幅、瞬时频率,建立泥质含量、有效孔隙度计算方程,用TFI模糊聚类算法识别油气层,为今后作好储层横向预测,对井旁地震道进行储层评价作准备。本方法在四川地区的3口井的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层评价 测井 井旁地震道 气藏勘探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L_1模线性规划算法恢复地下波阻抗
20
作者 赵德斌 唐权钧 庞世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4-59,75,共7页
首先详细地阐述了用L1模线性规划算法恢复地下波阻抗的数学原理,指出了在层状地球模型假定下限制波阻抗具有极小结构的形式,与数学上用L1模线性规划算法计算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是相一致的。然后用理论模型、测井记录以及野外地震资料进... 首先详细地阐述了用L1模线性规划算法恢复地下波阻抗的数学原理,指出了在层状地球模型假定下限制波阻抗具有极小结构的形式,与数学上用L1模线性规划算法计算地层反射系数序列是相一致的。然后用理论模型、测井记录以及野外地震资料进行了反演计算,证实了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最后对如何引进约束条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指出它对于反演解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减少解的非唯一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模型 线性规划 波阻抗 算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