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视域下艺术本质属性的嬗变及其理论重构
1
作者 姜欣言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1期42-50,共9页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理论,用动态开放新型范畴定义艺术状态与生成,阐释三个环节的内在统一逻辑,纳入新技术以解构人与技术的二元对立。未来,艺术理论必须与科技发展同步更新,及时吸纳量子计算、人工意识等前沿科技赋予艺术的新样态,经由植根文化富矿、融入中国精神追求,形成融合创新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新范式,为世界艺术文明贡献卓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艺术范式 整体理论重塑 艺术理论 数字技术 生物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思触媒”:戏剧《巨物之城》中的身体政治与后人类反思
2
作者 姜欣言 《人文天下》 2024年第7期56-66,共11页
《巨物之城》是国内首部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作品,其以类人机器人的遭遇为线索,引发了有关主体性、歧视、异化等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为“哲思触媒”,艺术以感性方式揭示技术发展的伦理症结,为人机关系的反... 《巨物之城》是国内首部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作品,其以类人机器人的遭遇为线索,引发了有关主体性、歧视、异化等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为“哲思触媒”,艺术以感性方式揭示技术发展的伦理症结,为人机关系的反思提供重要参照。在机械身体日益普及的语境中,捍卫人文价值既需要对技术加以伦理规制,也需要发掘艺术的批判力量。唯有在伦理和艺术的双重规约下,人与机器的关系才能获得平衡,科技进步才不会以人性为代价。《巨物之城》由此开启了对“什么是人”这一终极问题的探询,引导我们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与思辨,为理解后人类处境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触媒 后人类反思 人机伦理 赛博格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