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4-59,共6页
以泰勒、安德留·兰和弗雷泽为代表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是最早引进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外国学术流派。20世纪10-40年代的40年间,被一些知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民间文艺学家所传入,并用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特... 以泰勒、安德留·兰和弗雷泽为代表的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是最早引进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外国学术流派。20世纪10-40年代的40年间,被一些知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民间文艺学家所传入,并用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民间故事,在中国民间文艺学,特别是神话、传说、故事等叙事体裁的研究领域里,曾经占有压倒性的地位,产生过重大影响。文学人类学派的学者们把外国的人类学派神话学的进化论世界观、若干重要理念以今证古、比较研究与类型研究的方法引进后,加以本土化,为中国民间文艺学,特别是神话学和故事学的初创,在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具体问题的阐释上,有过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派神话学 文学人类学派 遗形说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一次民间文学的普查、申报与保护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锡诚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4,共8页
2005年6月起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民间文学”自有其独特性:一是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普查,这次可称为“跟踪调查”或“重复调查”;二是民间文学普查不限于数据收集,而是要采集记录流传在口头上的作品,寻找... 2005年6月起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民间文学”自有其独特性:一是20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普查,这次可称为“跟踪调查”或“重复调查”;二是民间文学普查不限于数据收集,而是要采集记录流传在口头上的作品,寻找和发现重要的传承人。在这两点上,民间文学与其他的类别相异。调查要遵守唯物史观和“全面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和参与观察法。与其他“非遗”类相比,民间文学名录的申报工作相对滞后,其原因既有工作的协调问题,也有对民间文学的认识和理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普查 跟踪调查 抢救优先 传承与传承人 申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艺术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锡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0,共6页
原始艺术是指人类在史前社会所创造的艺术以及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后现存原始民族所创造的艺术。民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门槛以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如狩猎文明、游牧文化、农耕文明)社会条件下所创造的民俗文化。原始艺术是... 原始艺术是指人类在史前社会所创造的艺术以及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后现存原始民族所创造的艺术。民间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门槛以后的不同发展阶段(如狩猎文明、游牧文化、农耕文明)社会条件下所创造的民俗文化。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人类思维和精神领域创造活动的结晶,民间文化是原始艺术的合理继续。但随着人类智力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原始艺术中的大量原始思维(如原逻辑思维)和意象(表象思维),逐渐被文明时代的思维(向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过渡)和意象所代替,向文明跨越和发展。但在漫长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和发展着的民间文化中,仍然会大量地、长期地残留着原始时代的神秘思维碎片和文化印迹。当前,在研究农耕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强调关注民间文化与原始艺术的关联、原始艺术给民间文化的遗留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艺术 原始观念 审美 功利 遗留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百年的断想与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呈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5,共9页
断想:欲求中国电影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哲学层面上彻底摒 弃非此即彼,是此非彼的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方式,代之以全面辩证发展的多向思维方式。在电 影与政治、政策的关系上,电影不能简单地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 断想:欲求中国电影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哲学层面上彻底摒 弃非此即彼,是此非彼的二元对立的单向思维方式,代之以全面辩证发展的多向思维方式。在电 影与政治、政策的关系上,电影不能简单地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以政治方式取代审 美方式把握世界,但也不能又走向从属于经济,附属于市场的另一极端;在处理电影的认识、教 育、娱乐、审美等社会功能的关系上,过去有片面重教育、轻娱乐的教训,但现在也不能又走向以 娱乐为电影创作“本体”的轻教育、重娱乐的另一极端;在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上,我们是题材 重点论和有差别论者,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提倡创作主题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而关键在于 创作主体,对题材有无独到的思想发现和审美发现。 反思:电影批评方法应坚持美学评析与历史评析的辩证统一,而将观赏性与思想性艺术性并 列的提法并不科学。 辨析:电影应尊重满足和服务群众,但目的是提高群众而不是媚俗,“观众是上帝”论应慎用; 电影应关注市场,赢得“票房价值”,但不应“票房至上”;电影应讲究宣传,无须炒作,“炒作”可赢 得利润,却提高不了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与政治 教育与娱乐 主旋律与多样化 美学评析与历史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倦探索者的足迹——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2-64,共3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守华一直恪守"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艺术"这个学术观念,探索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文艺学的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等等,以期从不同的通道切入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一理念及其探索,把他... 半个多世纪以来,刘守华一直恪守"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艺术"这个学术观念,探索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文艺学的研究、比较研究、类型研究等等,以期从不同的通道切入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正是这一理念及其探索,把他的研究与其他流派、其他学人区别了开来。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他的学术视野不断扩大,研究方法逐渐从单一到多元综合,不仅打破了对民间故事学的文艺学研究,也打破了西方来源和背景的类型学研究,在多重文化纵横交错的历史背景上审视中国民间故事的构成演进,揭示各族民间故事丰厚的文化内涵与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从而以自己独有而深入的学术成就推进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比较研究 艺术世界 类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民俗学派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5-31,共7页
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些在理论、观念、方法上不同的流派,形成学科的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民族... 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些在理论、观念、方法上不同的流派,形成学科的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它们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依存和发展的条件,分别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纲领和代表作。流派的存在和多元格局既促进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本土化发展,又显示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跨学科性和不成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学派 人类学派 型式 歌谣研究会 民俗学会 孟姜女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力与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被引量:17
7
作者 丹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3,共8页
只有当文化力融入生产消费过程之中,文化力才具备了生产力的特质。文化力经过与经济力、科技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具有崭新功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品生产中的... 只有当文化力融入生产消费过程之中,文化力才具备了生产力的特质。文化力经过与经济力、科技力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才形成了具有崭新功能的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就是经济和文化及其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力 文化生产力 文化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被引量:9
8
作者 丹增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历史传承、社会需求、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一,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过五年的思想大解放,各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文... 本文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历史传承、社会需求、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一,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过五年的思想大解放,各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文化观,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将逐步深化,将极大地释放文化产业的活力,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上的保证;第三,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大幅度增长,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很大;第四,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五,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给予许多政策支持;第六,文化经济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朝阳产业 社会需求 经济增长点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的一个认识误区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锡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2,共4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各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和项目保护上,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类陷入了一个误区。许多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进入国家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只有84个,占全部1028个项目的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各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和项目保护上,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类陷入了一个误区。许多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进入国家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只有84个,占全部1028个项目的8%,与20世纪80年代搜集记录下来的民间文学文本(故事184万篇、歌谣300万首、谚语700万条)和民间实际的蕴藏量极不相称。20世纪80年代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五个大区的91个"常见故事"和"故事类型",一个也没有被地方申报,故而一个也没有能够进入名录,从而得到国家层面上的保护。民间文学传承人只有32名,占全国进入名录的777人的4%。许多著名的作品没有进入国家级名录,使国家级名录的权威性受到损害。这些亟待在理念上和实际工作上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误区 常见故事和故事类型 传承与传承人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当前民间文艺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锡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9-82,共4页
中国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以及围绕着集成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为标志 ,进入了“后集成”时期 ,因此推动了神话学、史诗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流失、调整失衡等一系... 中国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以及围绕着集成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为标志 ,进入了“后集成”时期 ,因此推动了神话学、史诗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流失、调整失衡等一系列隐忧。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艺 民间文学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锡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8-26,共9页
梳理和分析梁祝传说的流传历史和现状,是研究文化传播规律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产生于农耕文明中、流传达两千五百年以上、几至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悲剧传说,由于农耕文明条件的逐渐丧失而日见萎缩。近 50年来,相继上演了川剧《柳... 梳理和分析梁祝传说的流传历史和现状,是研究文化传播规律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产生于农耕文明中、流传达两千五百年以上、几至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悲剧传说,由于农耕文明条件的逐渐丧失而日见萎缩。近 50年来,相继上演了川剧《柳荫记》、越剧《梁祝》、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而在新改编的戏曲中,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创造了避婚求学、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祭坟化蝶等情节模式。戏曲、电影给民间传说的生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使梁祝传说的情节固定化了,原来在农民中流传的多种多样的传说,自觉不自觉地向戏曲故事和电影故事靠拢,单一化、模式化了,原生态的传说的面貌逐渐变形;另一方面,使民间的梁祝传说失去了传播和传承的市场和渠道,在民众的记忆中逐渐淡化,甚至渐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人物传说 化蝶 模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