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来中国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 论述"中国哲学"进入中国高等学堂以来,学界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治学方法之对比。回顾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果,同时,立基于本人所熟悉的台湾学界,针对当前台湾各大学之中文系和哲学系在中国哲学之教学和发展中所各具之优势和不足处提出交叉性的评比,对中国哲学研究发展之未来提出四项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概念范畴研究法 冯友兰 张岱年 方东美 罗光 机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藿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2,共10页
亚里士多德的《创作学》(或译为《诗学》),是西方美学理论的基础,全书讨论悲剧创作相关的形式与实质的条件,为悲剧与其他文类创作提供了理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与其师柏拉图贬抑诗人与艺术的立场相左,主张以一种客观超然的眼光来看待诗... 亚里士多德的《创作学》(或译为《诗学》),是西方美学理论的基础,全书讨论悲剧创作相关的形式与实质的条件,为悲剧与其他文类创作提供了理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与其师柏拉图贬抑诗人与艺术的立场相左,主张以一种客观超然的眼光来看待诗人与剧作家的角色,把文艺创作,尤其是古希腊流行的悲剧,尝试从新的角度来定义:悲剧是透过戏剧行动的模拟,表现戏剧行动者的崇高品格,以完整的布局,宏伟的体裁,让每个组成部分,分别运用令人玩味的语言,以表演而非叙述的方式,透过哀怜与恐惧的受难事件,完成情绪与情感的发散与净化。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最重要的功效是具有的疗愈与净化心灵的功能。悲剧反映的人性真实面,因悲剧行动事件所引发的哀怜与恐惧,彰显了真正英雄人物的高贵品格,让人的情感与灵魂获得共鸣,并使观众的心灵获得进一步的净化与提升。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能弥补其伦理学在道德品格教育上无法达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创作学 悲剧美学 净化作用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之路——黄藿教授专访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藿 余庆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0-99,共10页
教育哲学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黄藿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切入道德教育,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哲学问题,并在专业社群中致力于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从教育哲学的观点看,博雅教育具有历史境遇,在古希腊是指自... 教育哲学是通识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黄藿教授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切入道德教育,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其中的教育哲学问题,并在专业社群中致力于教育哲学与通识教育的跨领域融通。从教育哲学的观点看,博雅教育具有历史境遇,在古希腊是指自由民教育,中世纪是指博雅学科,到现代是指博雅学科教育。劳力或劳心并不能成为博雅教育的判断标准。博雅教育是一个浮动的概念,从博雅教育到通识教育的转变,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更是当代博雅教育的诠释。通识教育的实践呈现出多样态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教育哲学 专业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先生对老子哲学的理解与转化——从哲学诠释学提出的反省
4
作者 谢君直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5,共8页
冯友兰先生对老子学说的诠释可分为两个时期,主要以1949年前后为区别,前期是根据冯先生在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中国哲学史》,那时是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老子的学说;之后在大后方西南联大时期的《贞元六书》中《新原道》所写的老庄,仍... 冯友兰先生对老子学说的诠释可分为两个时期,主要以1949年前后为区别,前期是根据冯先生在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中国哲学史》,那时是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待老子的学说;之后在大后方西南联大时期的《贞元六书》中《新原道》所写的老庄,仍是延续早先的观点,而且做了一些发展,基本上这个阶段对于老子理论的批评尚未流于具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只是认为老子学说的境界在某个形态下比儒家的高。后期的1950年代,冯先生对老子学说的评论处于一个过渡期,那时的老子是唯物主义者,之后则转型为老子的理论是一种客观唯心论,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很明显用唯物与唯心的对立观点来看待老子的学说。总起来说,就哲学诠释学的观点,冯先生对老子哲学的研究仍是以西方哲学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老子 中国哲学史 哲学诠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商与企业伦理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9,共7页
商品经济在现代化的潮流下,工具理性高于价值理性,见利忘义导致商业伦理败坏,造成种种社会的不幸事件。本文先对西方"现代性文化"之本质作扼要引述,强调杰出的企业取决于企业的精神文化,文中追溯先秦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特别... 商品经济在现代化的潮流下,工具理性高于价值理性,见利忘义导致商业伦理败坏,造成种种社会的不幸事件。本文先对西方"现代性文化"之本质作扼要引述,强调杰出的企业取决于企业的精神文化,文中追溯先秦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特别论及荀子重视合乎公义的职能分工及报酬正义。强调社会的和谐和共同幸福。在儒学精神传统影响下,历史上出现了儒商典范,本文以安徽儒商为范例。他们在企业伦理中,建立做人应该"忠厚积善"经商应该"诚信交人"的共同原则。接着,本文也标榜了当代的儒商风采,介绍了两岸儒商如何本着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创造了一流的企业以及尽善了对社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商 现代性 企业伦理 仁义 忠恕 诚信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西铭》及《经学理窟》中的伦理思想——从方东美的观点切入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春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91,共8页
方东美对宋代新儒学的缘起及诉求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讲法,认为新儒家系透过老庄道家的子学思想来理解和诠释儒家的经典。方东美先从中国学统的脉络来讲宋代道统之缘起,并认为儒家经学之流传可分成几个时期。然就北宋言,方东美认为,周濂溪... 方东美对宋代新儒学的缘起及诉求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讲法,认为新儒家系透过老庄道家的子学思想来理解和诠释儒家的经典。方东美先从中国学统的脉络来讲宋代道统之缘起,并认为儒家经学之流传可分成几个时期。然就北宋言,方东美认为,周濂溪的《通书》反映出其自身高尚的人格以及社会精神,不失为理学之破黯开山的人物,启发了宋儒的宗教精神。但他认为濂溪未得孔孟之真传,其所传承的是荀子及《礼记》后期的儒家思想。北宋理学家中只有才气纵横的陕西好汉张载才能继承儒家《易传》及道家崇高的精神,他的深广的思想创造力及体大思精的哲学可补足北宋诸儒褊狭萎缩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方东美 宋代新儒学 《西铭》 《经学理窟》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行论视域下的环境伦理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黄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共7页
作为伦理学的一门分支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是理解人类与环境间关系并找出人类与环境互动应遵循的规范的尝试。早期环境伦理研究的着重点是"权利"的概念与环境正义的争取。环境伦理学探讨人类对环境应遵循的义... 作为伦理学的一门分支研究领域,环境伦理学兴起于1970年代,是理解人类与环境间关系并找出人类与环境互动应遵循的规范的尝试。早期环境伦理研究的着重点是"权利"的概念与环境正义的争取。环境伦理学探讨人类对环境应遵循的义务,不仅是行动的义务,更应该是品格的规范。环境德行伦理学的出现,就是从德行论的角度来看环境伦理学,要对人在环境中应培养的品格典范给予明确的说明。目前推行环境教育应首重环境品德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德行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 德行伦理学 环境德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程理学对道家思想之出入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二程虽出入老、释,却辟佛而较不辟老。二程的形上学、心性修养工夫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启发,吸收了不少道家所提出的哲学性问题、概念范畴、思辨方法,转化成儒家思想而创造出其理学思想的新面貌。例如:二程常说的"天理"一辞源... 二程虽出入老、释,却辟佛而较不辟老。二程的形上学、心性修养工夫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启发,吸收了不少道家所提出的哲学性问题、概念范畴、思辨方法,转化成儒家思想而创造出其理学思想的新面貌。例如:二程常说的"天理"一辞源出于《庄子》,庄子视"天理"为事物存在和活动所依循的内在理律、自然之理,二程更进一步地转折成人性所天赋的道德原理,建构出仁爱的道德形上学,程明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述,显然受庄子"道通为一"、"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的命题所启发。程伊川"物物皆有理"的形上思想受庄子"万物殊理"的启发。然而,二程也有和道家不同处,例如庄子教人安时处顺来安命,程伊川认为义命或德命优位于自然的运命,二程以道德人格之培义为教育目标,与道家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老子 庄子 天理 仁爱 万物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方东美与牟宗三的道统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春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9,共8页
"道统"一词的典据和内涵界说虽源于南宋朱熹,然而,其实质含义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上则是源远流长的。本文追溯了朱熹考订"道统"之圣学传承学脉及其理学立基点上的界说理据。再聚焦于孙中山、方东美及牟宗三当代视域的道统观之核心... "道统"一词的典据和内涵界说虽源于南宋朱熹,然而,其实质含义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上则是源远流长的。本文追溯了朱熹考订"道统"之圣学传承学脉及其理学立基点上的界说理据。再聚焦于孙中山、方东美及牟宗三当代视域的道统观之核心论旨,最后则从中华精神文化史的高度评论三种道统观的差异和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朱熹 孙中山 方东美 牟宗三 允执厥中 王道 学术胸襟 学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理一分殊的理气论与冯友兰新理学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春海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8,共8页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的概念进行了格义式的诠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着朱子的讲法讲,而是接着讲,企图发展出一套新的中国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机性的联系。朱子的「无极而太极」以「无极」来描述最高实有「太极」之形上属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极、道体皆为真实(本体)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机体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际与实际(现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于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观,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实在论来重构新理学之尝试和成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未来可能发展,提供了新视域、新思维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一分殊 冯友兰 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学与理学的和谐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春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103,共9页
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皆系回应久经衰乱、黑暗的动荡时局,企求针对世道人心来针贬时弊,创造出玄理与新儒理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理论,期望能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转化心态、安定人心、营造和谐的社会国家。这两种思潮企求以形上学的高度... 魏晋玄学和宋代理学皆系回应久经衰乱、黑暗的动荡时局,企求针对世道人心来针贬时弊,创造出玄理与新儒理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术理论,期望能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转化心态、安定人心、营造和谐的社会国家。这两种思潮企求以形上学的高度引导人能自发性地产生玄理的自觉、德性的自觉,能从具普遍性及超越性的形上至高原理来营造我们共同的生活世界,享有群生和睦,万邦和谐地永续太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和谐 太和 《老子》 机体论 万物交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