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问题与未来瞩望 被引量:28
1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和内容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趋势。究其本质,数字文化产业是"互联网+"及其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本性是技术思维,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文化价值(包括版权),... 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和内容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趋势。究其本质,数字文化产业是"互联网+"及其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本性是技术思维,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文化价值(包括版权),其本性是文化思维,是文化与技术的时代性融合。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业态的集合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它在当下的发展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国家文化利益使然,将会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迎来数字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时代,充分展示数字文化形态的新特点及其动态性生成,增强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更要有艺术的美感和本位的文化价值诉求及其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国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数字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技术思维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双创、一导引”驱动创意时代潮流
2
作者 金元浦 《人文天下》 2015年第16期40-43,共4页
在2014年11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书记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3个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书记同时也指出新常态带来的发... 在2014年11月举行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书记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3个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习书记同时也指出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虽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 潮流 创意 导引 经济发展 经济结构 结构优化 AP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厚植党的实践与理论创新的根脉
3
作者 范玉刚 《人文天下》 2023年第1期4-10,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时代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根脉。新时代背景下,“两创”的提出抓住了...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时代语境下,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根脉。新时代背景下,“两创”的提出抓住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缘,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返回又前行”的姿态中把握时代机缘,将决定着这种文化的命运和位态。山东济宁的“两创”探索表明,济宁不仅在理念上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存在形态及其当代性价值,还在实践中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板,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化的文化落地,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举手投足中,其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值得品味和点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 儒家文化 “两创”探索 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家修养与当代雕刻艺术创新——以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管宁 《人文天下》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寿山石雕刻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石雕艺术中独具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寿山石雕刻创作观念,提出"石无贵贱"的艺术理念,主张以"重... 寿山石雕刻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石雕艺术中独具特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寿山石雕刻创作观念,提出"石无贵贱"的艺术理念,主张以"重艺轻材"取代"重材轻艺",并为寿山石雕开创性地引入了一系列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艺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山石 雕刻艺术 陈礼忠 艺术家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价值共享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故事
5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作为一种新质的人类文明跃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在中国—世界关系重构中,为人类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的有序化注入了新的理念与中国经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重构了一种不同于"国强必霸"逻辑主导下,西方文化... 作为一种新质的人类文明跃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在中国—世界关系重构中,为人类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的有序化注入了新的理念与中国经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重构了一种不同于"国强必霸"逻辑主导下,西方文化殖民的文明交往模式。要契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文明型崛起,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归,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价值共享的故事。对内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软权力"资源,增强文化的魅力和感召力;对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升软实力和辐射力,以价值共享彰显"一带一路"文化空间建构中的文化自信,构建与世界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型崛起 价值共享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有专攻与天容万物:传统何以再生术有专攻与天容万物:传统何以再生 被引量:3
6
作者 管宁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5-15,F0002,共12页
随着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物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现代化显得愈发重要,它不仅赋予物质现代化以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而且是确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及其与新技术的融合,... 随着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物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现代化显得愈发重要,它不仅赋予物质现代化以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而且是确立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及其与新技术的融合,是实现现代转化的关键,但应建立在对中华美学精神深度理解基础之上。传统造物文化的现代发展,应充分运用新技能、新工艺,借助工业设计和智能设计,进行原创产品和品牌设计,形成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现代学科与产业分工日益细化背景下,既要注重专业化、精细化的行业匠意,又要促进跨界别、跨行业的融合创新,以工匠精神创造时代精品和经典。现代文化生产背景下的传统再生,需要把握和处理好大众文化的艺术品质、数字文化的经典凝定、实用主义的价值偏向等问题,从而构建以丰富文化内涵、形成价值体系为指归的文化生产体系与制度体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主体性 新技术革命 造物文化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