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现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海鹏 武晓燕 +2 位作者 路文芳 刘占旗 杨素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4-77,共4页
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损害事件频频发生,而针对受损害群众的补偿却各有不同,因为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或补偿标准,所以受害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健康损害补偿。本文通过对国内环境污染健康损害数起案例的回顾... 近年来,由环境污染引发的健康损害事件频频发生,而针对受损害群众的补偿却各有不同,因为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法律或补偿标准,所以受害者无法得到有效的健康损害补偿。本文通过对国内环境污染健康损害数起案例的回顾分析,对事件的处理及补偿政策进行了讨论,并剖析了目前环境健康损害补偿现状的困境,对建立我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补偿标准进行了探讨,最后建议政府应尽早制定相应标准,并广泛开展环境健康风险防范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健康损害 损害补偿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语境下公众参与碳排放环境风险规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树义 张舟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4-1031,共8页
为预防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环境风险,国家先后启动了试点地区与国家层面的碳市场建设,旨在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碳市场的自发调节化解风险。作为公共风险,公众参与规制行为有其必要。通过公众参与碳排放环境风险规制的立法梳理... 为预防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环境风险,国家先后启动了试点地区与国家层面的碳市场建设,旨在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碳市场的自发调节化解风险。作为公共风险,公众参与规制行为有其必要。通过公众参与碳排放环境风险规制的立法梳理,发现公众参与的规定缺乏系统性且实践性不足,逻辑根源在于技术治理的专家倾向与民主诉求的冲突,以及“命令-控制型”规制体系与多元善治之间的悖谬;制度肇因是立法的体例分散、位阶低下与内容模糊。第三代行政程序具有开放性、多阶性、协商性,能够契合现代环境风险规制的需求。鉴于此,在第三代行政程序的理念指引下,碳排放环境风险规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建构应在多阶动态、全程参与、平等协商的价值追求下,对风险评估、风险决策、实施监督进行重新设计与安排,形成公众参与的良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市场 公众参与 碳排放环境风险 第三代行政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松花江污染事件为视角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灿发 于文轩 +1 位作者 李丹 李俊红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7,共7页
松花江污染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环境立法存在诸多问题:立法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损害补偿基金等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亟待建立;现有的环境应急处理制度、跨行政区... 松花江污染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一事件折射出我国环境立法存在诸多问题:立法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环境责任保险、环境损害补偿基金等重要的环境法律制度亟待建立;现有的环境应急处理制度、跨行政区环境污染纠纷处理制度、跨国界环境污染纠纷处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无法很好地认定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无法应对环境诉讼的特殊性等问题。我国未来环境立法应当全面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重要步骤,《环境损害赔偿法》的制定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环境损害赔偿 问题 解决 松花江污染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司法专门化视阈下环境法庭之检视与完善 被引量:30
4
作者 于文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8,共7页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积极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进程,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庭体系。这一体系由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以及为数不多的基层环境保护派出法庭构成。...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积极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进程,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基层人民法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庭体系。这一体系由环境保护审判庭、环境保护合议庭、环境保护巡回法庭以及为数不多的基层环境保护派出法庭构成。目前的环境法庭主要采用"三加一"模式、"三合一"模式、"二合一"模式以及单一模式等四种审理方式,在缓解环境案件审判压力、公正审理环境案件、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提高环境司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亦应注意到,现有的环境法庭存在诸多问题:基层人民法院缺少法定权限,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缺少设立环境法庭的程序性依据,致使法律依据不足;缺乏合理的机构建制,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制度不甚科学;受案范围有限和受害者起诉意愿不足,致使案源不足;特别程序缺失,监测评估机构缺乏中立性,审判人员专业性不强,致使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为此,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庭:首先,为环境法庭建设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规范环境法庭的设立、职责定位及基本权限等事项,将环境法庭建设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其次,健全环境法庭体系,着重健全环境法庭审级设置,同时完善地域管辖;再次,改进审判模式,健全"多审合一"程序;再次,拓宽案件来源,合理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扩大受案范围,完善鼓励起诉机制;最后,完善支持保障机制,针对一审程序设立专业陪审员,针对二审程序设立专家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专门化 环境法庭 环境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角下美国环境应急管理及其借鉴 被引量:5
5
作者 于文轩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3,共7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应对环境风险,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较早建立了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几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横纵协同的机构设置、有机协调的法规体系和高效运行的法律机制,这为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较...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应对环境风险,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美国较早建立了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几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横纵协同的机构设置、有机协调的法规体系和高效运行的法律机制,这为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较为充分的制度资源。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应急管理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法治转型的新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灿发 《人民论坛》 2006年第11B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环境法治 “十一五”规划 环境资源保护 环境保护政策 历史性转变 转型 科学发展观 环境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应急处理,问题何在
7
作者 于文轩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环境应急处理制度,是指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或者环境破坏事故时,环境开发利用者、有关人民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及时采取行动,以使现实的或者潜在的损害或者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及制定应对此种事故的行动方案的一整套措施。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应急处理 吉林石化公司 爆炸事故 行政主管部门 二氧化碳 信息沟通 环境保护 应急预案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妥当责任边界——以美国埃克森案展开 被引量:16
8
作者 唐克 王灿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30,共11页
一切责任均有边界,但其功能的发挥以向公众显明为前提。我国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责任边界尚处蒙蔽之中,法官不能借助其填补执法落差、实施社会威慑,公民也无法从中获取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将妥当的责任边界公之于众有助于扭转上... 一切责任均有边界,但其功能的发挥以向公众显明为前提。我国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责任边界尚处蒙蔽之中,法官不能借助其填补执法落差、实施社会威慑,公民也无法从中获取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将妥当的责任边界公之于众有助于扭转上述颓势,美国埃克森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参考。《民法典》第1232条的妥当责任边界包含三个层级:首先裁判者以"等比规则"为基础确定外部责任边界;随后通过五项可责性要素确定责任系数、形成内部责任边界、尝试减轻责任;最后藉由参考指导性判例形成微观责任边界,使法官定责时兼顾个案灵活性与类案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惩罚性赔偿制度 环境侵权责任 比例原则 责任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及其定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灿发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循环经济法 经济立法 可持续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利用效果 生态效益 经济发展理念 反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语境下的生物安全法:理念与制度 被引量:18
10
作者 于文轩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21,共7页
生物安全问题发生于从工业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的过程之中,其出现并被人类认知和关注。生物安全立法的推进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息息相关。生物安全法治应遵循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和以风险预防原则为中心、以谨慎发展原则和全程... 生物安全问题发生于从工业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的过程之中,其出现并被人类认知和关注。生物安全立法的推进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息息相关。生物安全法治应遵循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和以风险预防原则为中心、以谨慎发展原则和全程管理原则为支撑的法律原则,形成以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协调的目标体系。在法律制度建设层面,应重点推进形成多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形成精细化的风险防范机制和基于科学标准的安全审查机制,同时重视面向公众的生物安全风险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法律原则 风险预防 风险评估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效“领跑者”制度的完善路径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文轩 冯瀚元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0-49,共10页
节能提效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效“领跑者”制度是建立节能提效长效机制的关键制度。当前,能效“领跑者”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规范位阶较低、缺乏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以及强制性等问题,致使制度目标的实... 节能提效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效“领跑者”制度是建立节能提效长效机制的关键制度。当前,能效“领跑者”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规范位阶较低、缺乏与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以及强制性等问题,致使制度目标的实现情况不尽如人意。为此,应当从提高规范位阶、建立与强制性节能标准制度和能效标识制度的规范联系、赋予能效“领跑者”制度间接强制性等方面,对能效“领跑者”制度进行完善,助力“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节能提效 能效“领跑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再生能源效率促进的工具选择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文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58,共9页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基于适当的政策和法律工具促进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提高愈发受到重视。从调整手段看,激励性措施和规制性措施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类最重要的工具。激励性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调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基于适当的政策和法律工具促进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提高愈发受到重视。从调整手段看,激励性措施和规制性措施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类最重要的工具。激励性措施主要包括价格调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三个方面,规制性措施主要包括能源规划、标识标准、过程控制、评价考核等方面。可再生能源及其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对提高能效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可再生能源法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两类能效促进工具亟需改进,并在此基础上需要这一工具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一个协同内洽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效 工具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视角下的实践唯物主义--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评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源 文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美国学者福斯特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到生态问题与生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立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 美国学者福斯特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拓展到生态问题与生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领域,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关怀立场。福斯特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认为"物质转换"或"新陈代谢"构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中的核心范畴。本文主要是评述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问题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特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陈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主体地位的法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源 《新视野》 CSSCI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文章辨析了主体的含义,分析了人与动物的多重关系,认为将动物视为与人同样的法律或道德主体,在实践和理论上均有难于克服的困难,但仍然认为动物是人类爱护和保护的对象。
关键词 动物 主体地位 法律分析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