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法系”话语在近代中国的建构 被引量:6
1
作者 郭世佑 李在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8-186,共9页
伴随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涌动与"国族"的建构,知识分子开始重构"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传统法制领域的"中华法系"便由此而来。及至20世纪20-40年代,法史学界已基本接受"中华法系"等话语。作... 伴随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涌动与"国族"的建构,知识分子开始重构"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传统法制领域的"中华法系"便由此而来。及至20世纪20-40年代,法史学界已基本接受"中华法系"等话语。作为一种应对西方侵略的文化手段,"中华法系"以现代法学形式将中国传统法制囊括进来,又将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它复杂因素融入其中,势必包含着时代的悖论:知识内容是中土的、古老的,却隐藏着西方的、现代的法理观念与结构体系。近人对中国传统法制进行"中华民族"化的历史叙述,无疑旨在为中国争取在世界法学中的一席之地,树立民族自信心,却不自觉地陷入西方的话语逻辑之中。揭橥"中华法系"是以强调民族性为基调,却不得不面对世界潮流,这就包含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内在张力。研究与阐发"中华法系"本是知识界的学术问题,却要统摄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之下,这就隐含着民主、法治与训政、"党治"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文化手段 话语建构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百年之转型
2
作者 黄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4,共4页
近代以降的主导政治文化的特征经历了臣属→参政→规训→依附→参与五个阶段,当下仍然处于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确立过程之中。现代政治文化演进之特征变化,其根本基础在于经济形态,其诱发动机在于富强的现代化目标。最为关键者,在百年转型... 近代以降的主导政治文化的特征经历了臣属→参政→规训→依附→参与五个阶段,当下仍然处于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确立过程之中。现代政治文化演进之特征变化,其根本基础在于经济形态,其诱发动机在于富强的现代化目标。最为关键者,在百年转型过程中,其符合现代性要求的现代政治文化的确立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政治文化转型成功的制度和规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转型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中广播组织的多元主体地位及权利构造——兼评《著作权法》第47条 被引量:4
3
作者 冯晓青 郝明英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2021年6月1日,第三次修正的我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此次著作权法修改对广播组织权的内容进行了扩张,增加了广播组织的网络同步转播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引发激烈争论;有关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客体也一直是争论焦点。为此,有必要分析... 2021年6月1日,第三次修正的我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此次著作权法修改对广播组织权的内容进行了扩张,增加了广播组织的网络同步转播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引发激烈争论;有关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客体也一直是争论焦点。为此,有必要分析广播组织的多元主体地位,对其享有的权利进行解构,对《著作权法》第47条关于广播组织权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提出完善建议。广播组织权的立法模式,建议采用“许可权”;网播组织目前无法享有广播组织权,建议结合网络广播产业实践,在维护国家新闻传播权威性的基础上,探索网播组织纳入广播组织权的可行路径;以“广播、电视”作为广播组织权的客体能够避免“信号”“节目”之争,因为广播组织权控制的主要是传播行为与传播渠道;赋予广播组织网络同步转播权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符合技术发展现状与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必要性与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第47条 广播组织 网播组织 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制定与实施 被引量:2
4
作者 练育强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该条款在制定时就在立法者之间以及学者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不少大企业也为了规避该条款而紧急裁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本文认为这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该条款在制定时就在立法者之间以及学者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争议,不少大企业也为了规避该条款而紧急裁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本文认为这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定位、我国的国情因素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充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 制定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商标法》对公共利益的增进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喜蕊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2,82,共7页
新《商标法》在完善私权保障的同时,更多地保障了公共利益,包括消费者利益与经营者正当竞争利益等。在商标使用制度、注册商标转让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的完善上,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新《商标法》明确了商标使用的目的,能够保护商标符号公... 新《商标法》在完善私权保障的同时,更多地保障了公共利益,包括消费者利益与经营者正当竞争利益等。在商标使用制度、注册商标转让制度与驰名商标制度的完善上,这种倾向更加明显。新《商标法》明确了商标使用的目的,能够保护商标符号公共资源,维护经营之间的公平竞争。其将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与核准规则做了统一规范,有利于避免消费者混淆,促进市场正当竞争。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不同经营者通过驰名商标的心理暗示进行不正当竞争,新《商标法》规定了驰名商标的限制制度,包括驰名商标认定情形、驰名商标标记使用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商标法》 公共利益 商标使用制度 商标转让制度 驰名商标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监禁刑政策中的人权保障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克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非监禁刑政策对罪犯人权保障的体现是间接的。从刑罚目的或价值取向上看,它较监禁刑政策更有利于罪犯重返社会,它重点体现了对罪犯发展权的保障。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大量关于非监禁措施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对我国的非监禁刑政策产生重要影... 非监禁刑政策对罪犯人权保障的体现是间接的。从刑罚目的或价值取向上看,它较监禁刑政策更有利于罪犯重返社会,它重点体现了对罪犯发展权的保障。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大量关于非监禁措施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对我国的非监禁刑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今后我国非监禁措施总体调整与完善的基本思路是:扩大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在我国的适用,改革现行的非监禁刑执行体制,进一步实现与联合国有关非监禁刑规则的接轨,改革和完善非监禁刑罪犯的外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监禁刑 罪犯人权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后期选举争讼中的宪政话语和法律观念——基于地方选举诉讼档案的考察
7
作者 牛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111,共10页
民国后期,选举争讼案件大量出现。在控诉书中,控诉人表现出对宪政和选举制度的认同、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强调以及对不法势力和权力滥用的依法抗争。与此相对,控诉书描述的违法行为显示了部分候选人和选举管理人员的违法舞弊行为及法... 民国后期,选举争讼案件大量出现。在控诉书中,控诉人表现出对宪政和选举制度的认同、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强调以及对不法势力和权力滥用的依法抗争。与此相对,控诉书描述的违法行为显示了部分候选人和选举管理人员的违法舞弊行为及法律意识的单薄。相关资料还显示,处理选举争讼的政府官员有的能依法处理案件,有的则包庇违法行为。选举争讼的相关档案资料,展示了民国后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情况,也反映了民主选举实践的曲折与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举 宪政 诉讼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法律多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8
作者 卫跃宁 廉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酝酿了新型时空场域。而法律多元作为一种配置性要素,在"一带一路"中逐步演化为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需要的是一种"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酝酿了新型时空场域。而法律多元作为一种配置性要素,在"一带一路"中逐步演化为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需要的是一种"和"而不是"分",在制度设计层面,法律多元则为建构这样一种"和而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规范供给。就实践维度而言,以法律多元为表征的"互嵌式法治"即是维系"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法治纽带,只有确保三者在逻辑理路上的内在契合,方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提供新的发展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法律多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嵌式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权社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当代转换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晓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04,共14页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公共组织开始更为广泛地介入到传统国家行政领域,转型社会出现了行政权向社会转移的亮丽风景。这一"权力"由"政府独占"到"社会染指"的现象该怎样理解和阐释,缘何生发这一现象,...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公共组织开始更为广泛地介入到传统国家行政领域,转型社会出现了行政权向社会转移的亮丽风景。这一"权力"由"政府独占"到"社会染指"的现象该怎样理解和阐释,缘何生发这一现象,其内在机理如何,面对哪些生成困境,又该如何化解是考验智慧的重大问题。行政权社会化的运作逻辑终将走向自治体自治的大同世界。时下,行政权社会化紧密契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时代需求,引导其良性运作对提升治理能力和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社会化 社会权力 公共行政 多中心治理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