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人半机器的“幻肢”悖论:兼论身体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1
作者 祖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共10页
幻肢以“我认为我能”之势,用想象物质性模仿残缺肢体的有形结构。剖析“残体+假肢”能否消除幻肢,是洞察人能否欣然接受“半人半机器”赛博格身体的有利线索。在控制论意义上,假肢以物质—结构装配和官能模拟的“归并式铭写”再塑“完... 幻肢以“我认为我能”之势,用想象物质性模仿残缺肢体的有形结构。剖析“残体+假肢”能否消除幻肢,是洞察人能否欣然接受“半人半机器”赛博格身体的有利线索。在控制论意义上,假肢以物质—结构装配和官能模拟的“归并式铭写”再塑“完整身体”,助益肢体残缺者身体图式的蜕旧重组,甚至带来“我身体是完整的”“假肢就是我的肢体”的明示信号。但物质—结构和功能主义的“完整”无法代偿身体先天(心理)机能上的完整,残体仍会以幻肢“幽灵”呼唤自然身体完整性,使人陷入既肯认假肢又诉诸幻肢的二元溃裂。这表明“半人半机器”或有喜痛并存的特征,“半人”之痛并不能被“半机器”之喜轻易消解。未来关乎“半人半机器”的身体传播学研究,应走向技术、体感并重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肢 赛博格身体 身体现象学 建构论身体观 身体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治传播思维的转变与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小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81,共2页
今天讨论政治传播,显然不能局限在一国的地理边界与一般的时空环境之中。今天讨论中国的政治传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的历史方位。今天的中国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当今世界大变局,明确提出“三大趋势”“三个前所未... 今天讨论政治传播,显然不能局限在一国的地理边界与一般的时空环境之中。今天讨论中国的政治传播,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的历史方位。今天的中国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纵观当今世界大变局,明确提出“三大趋势”“三个前所未有”“三个重大危险”等战略判断。所谓“三大趋势”,即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当今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 优化 思维 历史方位 国际形势 时空环境 战略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的T型教育模式研究——以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天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由于新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复合性、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一直备受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为例,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辅制度三方面阐述新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
关键词 新闻学教育 Medill新闻学院 T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角下中国出版“走出去”现状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利芳 王佳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8,共5页
出版"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际传播视角对目前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出版"走出去"的效果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首先,关注国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阅读喜好,... 出版"走出去"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国际传播视角对目前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出版"走出去"的效果给出建议和解决办法。首先,关注国外目标受众的文化习惯和阅读喜好,精心策划选题;其次,注重翻译质量,在尊重原作原意的同时,做到翻译的国际化表达;最后,选择国外受众习惯使用的平台、渠道或方式进行图书推广。此外,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海外爱国华侨华人在对外出版中的作用。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从目的语文化群体的需求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加快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产业 出版“走出去”现状 问题分析 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场景的新闻:从新冠肺炎舆情看互联网下半场媒体私域传播转向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佳航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自媒体、商业新媒体、平台推热的私域流量运营背后是用户关系更迭。互联网下半场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正在形成深度连接、高频交互的新用户关系。用户关系轮替,流量思维终结,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传播将发生深刻变革。通过对新冠肺炎... 自媒体、商业新媒体、平台推热的私域流量运营背后是用户关系更迭。互联网下半场内容生产者与用户之间正在形成深度连接、高频交互的新用户关系。用户关系轮替,流量思维终结,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传播将发生深刻变革。通过对新冠肺炎事件新闻报道的分析阐释,研究发现媒体呈现出私域传播转向;用户交往场景成为媒体大众传播的延伸;重视私域传播,提高对用户精准信息服务的能力将提升媒体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域流量 私域传播 内容生产 场景 媒体 新冠肺炎(COVID-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签政策背景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与认同新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聂书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8,共6页
随着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优化,国际传播方式正从传统媒介告知模式转向“体验+直播”新形式,国际社会也逐渐发现一个与西方媒体描绘的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现代文明形象。为进一步增进国际受众的理解与认同,国际传播首先要寻找共有话语,... 随着免签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优化,国际传播方式正从传统媒介告知模式转向“体验+直播”新形式,国际社会也逐渐发现一个与西方媒体描绘的截然不同的中国式现代文明形象。为进一步增进国际受众的理解与认同,国际传播首先要寻找共有话语,利用双方共有的知识素材提升熟悉度。其次,紧紧围绕受众需求,切实传播他们关心的内容来加强情感上的共鸣。再次,应充分利用免签红利,支持国外民众来华旅游与交流,提升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最后,鼓励国际体验式直播,让国际受众通过直播来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风情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现代化展示 文明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形态变革及未来图景 被引量:2
7
作者 聂书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世界交往理论为不同文明国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唯物史观。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世界交往的频次和深度推动着不同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历史性演变。作为决定文明传播的物质基础,以跨国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革命性地使用,历史性地破解... 世界交往理论为不同文明国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唯物史观。根据马克思交往理论,世界交往的频次和深度推动着不同文明国际传播形态的历史性演变。作为决定文明传播的物质基础,以跨国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及其革命性地使用,历史性地破解了西方文明神话“迷思”。在社交媒体的深度使用中,不同文明背景的使用者如同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另一个与西方媒体神话的不同版本的文明叙事。与此同时,文明力量变革重塑全球文明传播格局使其趋向于平衡。顺应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大势,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新形态不但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活的灵魂的指导,而且还具有世界数字平台新的基础,使其不但超越文化帝国主义,而且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传播模式,超越文明传播中的冲突、隔阂,从而走向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国际传播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交往理论 中华文明 国际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国际形象是如何被媒体塑造的——基于CCTV、BBC和CNN国际新闻报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宏伟 万蓉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9,共7页
一国国际形象的构建往往既由该国的媒体实现,更由他国主流媒体推动完成。通过对CCTV Net、BBC News和CNN发布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见性例证和片段式反映,这可能会导致他国公众误判本国国际形象乃至... 一国国际形象的构建往往既由该国的媒体实现,更由他国主流媒体推动完成。通过对CCTV Net、BBC News和CNN发布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偏见性例证和片段式反映,这可能会导致他国公众误判本国国际形象乃至相互误判。还原真实的国际形象,不仅需要各国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秉持客观态度采用多样性的信息来源和提供全面的信息发布,也需要不同的国家及其媒体完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寻找更为适合自己的国际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形象 大众传媒 话语权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学专业英语教学多维探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艳红 石义彬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应对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新闻学视域和英语语境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的专业特质。其中,任课教师是否具有新闻学、传播学学科背景和全英语授课的语言水准,很... 新闻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院(系)积极应对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而设立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新闻学视域和英语语境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的专业特质。其中,任课教师是否具有新闻学、传播学学科背景和全英语授课的语言水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课程专业特色的实现程度。如何克服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地彰显其专业特色,是目前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视域 英语语境 专业特色 教学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的文化差异效应测度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宏伟 《财贸研究》 CSSCI 2009年第4期56-61,68,共7页
一般而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将文化距离指数这一变量纳入到引力模型中,能够估计文化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影响的综合效应和影响程度。基于16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的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文化差异的确对中国... 一般而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将文化距离指数这一变量纳入到引力模型中,能够估计文化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影响的综合效应和影响程度。基于16个国家和地区连续8年的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文化差异的确对中国的入境旅游有较大的影响,其综合效果是消极的,各国的自发旅游消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绝对地理距离、人均收入水平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对入境旅游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中国在发展入境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合理运用文化要素,对入境旅游的开发和营销等工作进行有效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入境旅游 引力模型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法事件的微传播舆论场:多元意志的冲突与碰撞——以“李某某案”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广宜 吴珂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89,共3页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使各类涉法事件的舆论形成与传播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多元化格局的舆论场呈现多元意志的冲突与碰撞。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涉法事件舆论场的形成机制与结构特征,进而提出加强舆论引导的建议。
关键词 涉法事件 微博 舆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表达创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宏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7-50,共4页
在媒介融合时代,专业生产体系和用户生产体系相互交织,不同个体使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终端,不同媒体平台表达的层次和场景也有所差别,进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信息传播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户偏好个性化信息聚合式的表达,具有"... 在媒介融合时代,专业生产体系和用户生产体系相互交织,不同个体使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终端,不同媒体平台表达的层次和场景也有所差别,进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信息传播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户偏好个性化信息聚合式的表达,具有"带入感"和"浸入式"的多元呈现和有效融合的表达,以及能够激活、协调和整合以个人、群体、圈子等为单元的社会传播互动的表达。电视新闻节目的表达创新应当基于这些需求偏好,深入研究沉浸传播和互动传播,充分利用和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有效整合和运用全媒体资源,提供良好的新闻消费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电视新闻节目 表达创新 沉浸传播 绿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新闻中的开放数据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毕秋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0-194,共5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媒体行业的推进,数据新闻通过挖掘开放数据获取新闻线索,对新闻事件作出准确深入的诠释。开放数据具有公开性、可得性、完整性、即时性的特点,主要由政府机构、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提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媒体行业的推进,数据新闻通过挖掘开放数据获取新闻线索,对新闻事件作出准确深入的诠释。开放数据具有公开性、可得性、完整性、即时性的特点,主要由政府机构、高校等科研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提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解读、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以众包为生产方式以及申请信息公开开展舆论监督是利用开放数据的有效路径。由于可供利用的开放数据有限,国内的数据新闻在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应在数据收集、挖掘、传播和再利用等环节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数据 数据新闻 信息公开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影响因素测度研究——基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扩展和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宏伟 《出版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46-51,共6页
首先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进行分析和拓展,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中,进而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结构不仅适用,而且以该理... 首先对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进行分析和拓展,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中,进而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结构不仅适用,而且以该理论为基础进行修正后的模型分析可以较好地测度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促进中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文化贸易 图书版权贸易 产业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天铮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9-120,共2页
针对文化产业园区在园区定位、产业集聚、主业发展、投融资和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园区应进行文化定位和产业定位、优化园区企业类型和结构、科学规划园区各项运营业务、构建投融资平台、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关键词 文化产业园区 集聚效应 文化投融资 文化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传播”环境下警情通报在涉法舆情演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广宜 王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122,共5页
在"微传播"环境下,传播技术赋能让警情通报成为独立的发布源,其发布形式和渠道发生巨大改变。在涉法类热点事件发生后,真相的缺位使得谣言大行其道,作为"官方消息"的警情通报凭借特有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成为阻绝谣... 在"微传播"环境下,传播技术赋能让警情通报成为独立的发布源,其发布形式和渠道发生巨大改变。在涉法类热点事件发生后,真相的缺位使得谣言大行其道,作为"官方消息"的警情通报凭借特有的权威性和说服力,成为阻绝谣言蔓延的利器。因而,及时、恰当地发布警情通报不仅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更是有效回应公众质疑,合理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在涉法舆情演变的不同阶段,警情通报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分别是及时通报案件发生并安抚民众、回应质疑以围堵谣言传播,以及防控谣言再生、主动设置议程来补充调查经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传播警情通报 涉法舆情 舆论引导 谣言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与观照:“90后”大学生网民群体的政治认同构建——基于北京市9所高校的大学生问卷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月娟 郎劲松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61,共5页
通过大众传媒的有效传播来增强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和凝聚力,成为稳固执政合法性资源的重要途径和视角。本文从分析社会转型期政治认同构建的动因切入,通过对北京市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对基于媒介环境的"90后"... 通过大众传媒的有效传播来增强社会公众的政治认同和凝聚力,成为稳固执政合法性资源的重要途径和视角。本文从分析社会转型期政治认同构建的动因切入,通过对北京市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对基于媒介环境的"90后"大学生网民群体政治认同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立足社会记忆生产的研究视角,尝试提出"90后"大学生网民群体的政治认同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网民群体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舆情2.0时代新闻事件命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满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4,67,共4页
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命名是新闻信息传递的起点,扮演重要的社会意义赋予功能,给后来的舆情定下基调和方向。舆情2.0时代,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命名功能被多元主体稀释,草根底层话语也对官方话语形成"对抗式解读",此时的新闻命名... 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命名是新闻信息传递的起点,扮演重要的社会意义赋予功能,给后来的舆情定下基调和方向。舆情2.0时代,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命名功能被多元主体稀释,草根底层话语也对官方话语形成"对抗式解读",此时的新闻命名往往出现"因果效应""磨尖效应""晕轮效应""积累效应"等四种效应。为减少由命名带来的新闻误读,本文对多元主体的新闻命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2.0 新闻命名 反转舆情 衍生舆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把关模式下新闻客体的翻转叙事——以快手平台用户短视频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佳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2,共4页
技术重构新闻业,新的新闻业生态系统正由“职业新闻从业者中心”转向“用户中心”。随着移动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Vlog平台迅速走红,以往作为新闻报道活动客体的用户开始翻转叙事。翻转叙事是指叙事者和被叙事者角色颠倒的叙事,对其... 技术重构新闻业,新的新闻业生态系统正由“职业新闻从业者中心”转向“用户中心”。随着移动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Vlog平台迅速走红,以往作为新闻报道活动客体的用户开始翻转叙事。翻转叙事是指叙事者和被叙事者角色颠倒的叙事,对其考察实则嵌入了多元内容生产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业危机不仅是渠道失利、商业模式坍塌,也来源于公众对竞争性叙事框架的拥趸。本文从不同内容生产者互动的视角探讨当前以UGC视频为主的日常生活叙事扩散现象,并对新格局下媒体未来如何进行内容生产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关 新闻客体 翻转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呈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广宜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45,共3页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媒介的更新变革,危机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政府,从管理走向网络化治理;媒体,从把关到失控;公众:从被动到主动。这一危机传播格局的变化,使得危机传播应急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媒介的更新变革,危机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政府,从管理走向网络化治理;媒体,从把关到失控;公众:从被动到主动。这一危机传播格局的变化,使得危机传播应急机制得以重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机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主体 危机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