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编辑学体系建构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梅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编辑学体系应包涵三个部分:一、编辑学总论,阐述用各种传媒形式进行编辑的一般原理;二、编辑学分论,即部门编辑学,如音像编辑学、文字编辑学(又分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等;三、编辑学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编... 编辑学体系应包涵三个部分:一、编辑学总论,阐述用各种传媒形式进行编辑的一般原理;二、编辑学分论,即部门编辑学,如音像编辑学、文字编辑学(又分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等;三、编辑学与相关学科结合研究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编辑语言和编辑规范应是编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学 体系 总论 编辑语言 编辑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著作权研究的迫切性及相关问题论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梅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期刊作为信息的传播载体 ,具有双重的著作权主体 ,必须正确划分期刊自身和文稿作者的权利界线 ,尊重作者的著作权。期刊尤其作为特殊编辑作品的文摘期刊 ,其著作权的行使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需要进一步明确认定并加强立法保护。随着现... 期刊作为信息的传播载体 ,具有双重的著作权主体 ,必须正确划分期刊自身和文稿作者的权利界线 ,尊重作者的著作权。期刊尤其作为特殊编辑作品的文摘期刊 ,其著作权的行使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需要进一步明确认定并加强立法保护。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 ,期刊成为再传播的重要信息源 ,文摘期刊成为重要的再传播载体 ,期刊与再传播载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亟待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著作权 法律保护 法律调整 再传播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的设置与运转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夏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71,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清算与破产庭的努力方兴未艾,而破产司法体制改革中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亟待厘清:就破产审判庭的设置而言,最合适的模式是采纳独立专门审判庭与独立综合审判庭相结合的模式。清算与破产庭的管辖问题取决于...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清算与破产庭的努力方兴未艾,而破产司法体制改革中相关的一些关键问题亟待厘清:就破产审判庭的设置而言,最合适的模式是采纳独立专门审判庭与独立综合审判庭相结合的模式。清算与破产庭的管辖问题取决于很多因素,很难一刀切,既与相关司法辖区内的破产案件数量有关,更与经济发展水平、法官数量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制度设计中,可以适当赋予地方法院更多的自主权,或者明确由各设置清算与破产庭的中级人民法院来决定是否进一步授权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企业破产案件。破产案件的审判监督机制事关全局,尤其涉及破产司法腐败的预防,在有更好方案前,深圳中院破产庭的审限监督机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至于破产案件是否适用立案登记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明确立案登记制适用于破产案件,该做法值得赞赏。就破产庭法官的遴选而言,在《企业破产法》《法官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应该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清算与破产庭法官的基本条件;考虑到破产案件审理对法官综合司法素质的要求,除了法官的基本资格外,破产法官应该具备民商经济法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教育背景,年满40周岁或从事司法工作十年以上,同时适当吸纳有经验的破产执业律师应聘法官职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算与破产庭 破产审判 立案登记制 员额制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乐死的肇始与演变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敏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1-46,共6页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文 ,原意为无痛苦死亡。其渊源可追溯到史前时代。现代意义的“安乐死”是从 19世纪开始的 ,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二战前后 ,第二个阶段是 2 0世纪后半叶。在我国 ,实现“安乐死”合法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安乐死 无痛苦死亡 合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基本证据”
5
作者 周国钧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6期52-55,共4页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 自从一九八一年基本证据被提出以后,我国法学界的理论工作者和政法战线的实际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活跃学术讨论气氛,笔者就基本证据有关的问题略抒浅见,并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一什么叫刑事诉讼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六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以上证据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证据 收集证据 被告人供述 刑事诉讼法 证人证言 案件真实 被害人陈述 犯罪分子 审判人员 刑事诉讼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