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族主义的裂变——以孙中山与苏俄关系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郭世佑
邓文初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
浙江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7,共12页
-
文摘
关于孙中山晚年民族主义的“苏俄转向”的解释,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本文通过对已经解密的档案的分析,认为这一转向乃是孙中山在寻求国家统一过程中,与国内各政治、军事的实力角逐的结果,也是选择在华国际的势力,尤其是在与苏俄的物质援助及意识形态输入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孙中山对政治的纯技术化对待的产物。这一转向,预示着近代中国由传统的道德政治向现代的技术政治的转型,它将中国带入欧美霸权与苏俄霸权两极对抗的世界权力结构之中。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在为中国奠定统一基础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苏俄国际战略的牺牲品,民族主义与利害关系的亲缘由此得以充分体现,它所遗留的政治后果还有待进一步清理。
-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孙中山
苏俄
利害关系
政治
霸权
国家统一
中国
博弈
世界
-
Keywords
Sun Yat- sen
nationalism
technological politics
modernity
-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纽约时报》看伍廷芳病逝前夕与孙中山的关系真相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郭世佑
-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9,共7页
-
文摘
查阅《纽约时报》的多篇报道以及对伍廷芳本人的采访,加上知情人伍朝枢的叙述,参照当时的南方局势与伍廷芳的个人旨趣可知,在伍廷芳病逝前的一周之内,伍廷芳与孙中山的合作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伍廷芳病故之前的辞职通电就是伍孙同盟解除的标志。个中原因,主要是伍廷芳既失望于调停陈、孙矛盾的失败,也不满于孙中山不听他的劝阻,下令轰射市区,才觉得"五年一无所获"。在如何对待发动兵变的陈炯明与无辜的普通民众的问题上,孙、伍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职业革命家与留洋攻法的法律人兼外交家之间的身份差异。
-
关键词
《纽约时报》
伍廷芳
辞职通电
孙中山
陈炯明
-
分类号
K26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