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法律规制的基本构想
1
作者 郑飞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200,共15页
当前,我国处于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前夜,但相关法律体系所呈现的分散化、碎片化特征,使之难以应对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应用中的诸多挑战。因此,亟待建立具有前瞻性、统筹性和体系性的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框架。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应... 当前,我国处于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前夜,但相关法律体系所呈现的分散化、碎片化特征,使之难以应对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应用中的诸多挑战。因此,亟待建立具有前瞻性、统筹性和体系性的自动驾驶汽车法律框架。我国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应将风险预防、技术中立等理念贯穿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个大局,在充分考察、比较以英国为代表的专门立法模式和以美国、日本与德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模式基础上,以近期分散立法、中远期专门立法的基本路径稳步发展。理想中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法》应包括总则编、功能编和责任编三大编。总则编以总纲形式统领全局,明确法律价值取向,引申相关总体原则,确定任务目标,决定具体规范的展开路径;功能编的主要任务在于分解总则编所确立的任务目标,赋予自动驾驶法律关系各方相应的权利义务,保障总目标的实现;责任编则分别通过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规范和法定义务违反的责任规范,确定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机制,明确交通事故分级处理规则和责任分级划分,并为功能编提供强制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专门立法 分散立法 立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明标准之动态形塑——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进路
2
作者 谢澍 周梓睿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9,158,共16页
“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定证明标准,但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排除合理怀疑”“两个基本”与“综合认定”部分替代“证据确实、充分”的样态,表面上呈现出证明标准“实践叛离”之趋势,实际上却是基于办案需求自发抵制证... “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定证明标准,但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排除合理怀疑”“两个基本”与“综合认定”部分替代“证据确实、充分”的样态,表面上呈现出证明标准“实践叛离”之趋势,实际上却是基于办案需求自发抵制证明标准“印证化”的实践回应。在区分“广义印证”与“狭义印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厘清“证据确实、充分”与“印证证明”的关系。“印证证明”无法给予“证据确实、充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指引,因而需要按照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进路,回应“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现实需求,从而迈向实质意义上的“证据确实、充分”,借助直面证据矛盾的“原子分析”形成融贯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确实充分 印证证明 排除合理怀疑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驾”案件中质谱证据的采集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元凤 闫惠 +1 位作者 杜然 刘建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吸毒后驾驶(简称"毒驾")案件中,科学证据的检验方法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以及案件公平公正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微量陈旧血样中安非他明类毒品为分析目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正离子化学电离-串联质谱(GC/PCI-MS/MS)... 吸毒后驾驶(简称"毒驾")案件中,科学证据的检验方法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以及案件公平公正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微量陈旧血样中安非他明类毒品为分析目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正离子化学电离-串联质谱(GC/PCI-MS/MS)检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370份交通事故案件中"酒驾"检测后剩余的微量陈旧血样。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回收率好,测试样品中安非他明类毒品的检出率约为0.27%。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我国"毒驾"案件的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检测方法,而且为相关法律措施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驾”案件 安非他明类毒品 质谱证据 气相色谱-正离子化学电离-串联质谱(GC-PC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刑衔接中行政执法证据的使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2,共9页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 新《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定打破了传统证据法学在证据合法性认定上必须有适格取证主体的硬性规定。为了限制大量行政证据无序进入刑事司法领域,立法从行政证据的准入范围和使用方式上进行了控制。然而实践中为了片面提高办案效率,办案人员仍通过各种渠道规避法律,将大量本应重新制作收集的言词类行政证据直接混入刑事证据体系来认定案情,给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带来较大风险。从完善我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长远未来出发,一方面应淡化行刑衔接中取证主体作为证据合法性必备要件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应逐渐完善传闻法则、关联性法则以及合法性法则等证据规则,从证据能力(证据资格)方面提高行政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门槛,实现行刑衔接的高效科学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执法 刑事司法 行刑衔接 行政证据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导信息和源检测影响证言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丽娜 罗大华 应柳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255-259,共5页
通过操纵信息类型与测试类型两个自变量,探讨误导信息和源检测对证言准确性、自信程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心理控制源、焦虑、自尊与证言准确性、自信程度的相关。研究发现,误导信息是影响证言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自信程度与心理控制源、自... 通过操纵信息类型与测试类型两个自变量,探讨误导信息和源检测对证言准确性、自信程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心理控制源、焦虑、自尊与证言准确性、自信程度的相关。研究发现,误导信息是影响证言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自信程度与心理控制源、自尊之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 误导信息 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据辩护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洪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5,共10页
刑事证据辩护作为辩护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前司法实践当中。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刑事证据辩护的形成与证据规则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和刑事诉讼基本格局的变革,为刑事证据辩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 刑事证据辩护作为辩护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当前司法实践当中。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刑事证据辩护的形成与证据规则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我国当前的司法改革和刑事诉讼基本格局的变革,为刑事证据辩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制度环境。作为一种日渐独立的辩护形态,刑事证据辩护在辩护的内容、辩护的手段、辩护的对象和目标上都与传统的辩护形态存在重要的区别。我国当前刑事司法制度还存在诸多制约证据辩护展开的制度障碍,需要加以进一步改革和理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辩护 证据规则 司法改革 事实认定 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认识论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莹 丛杭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3-100,共8页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理论之上的。在中国,证据的概念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字本位"证据观到现代的"逻辑中心主义"证据观的演变。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表明,证据的概念绝非用简单的逻辑语言可以表达,它依赖于对证据内容的认识论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概念 认识论 符号证据 归纳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实验动物保护立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鑫 胡佩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4期697-700,共4页
动物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动物福利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虐待实验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实验动物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丧失了生命。于是关于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问题... 动物为人类的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动物福利对发展生物医学和增进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但在医学实验研究中,虐待实验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实验动物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甚至丧失了生命。于是关于实验动物保护的法律问题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海外的相关法律制度,借鉴海外成功的立法经验,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动物福利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的基本定位与法治化问题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洪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5-63,157,共10页
证据在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法治社会中,证据在提供行动正当性依据、实体法实施以及案件事实认定这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证据在社会行动和司法裁判中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 证据在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法治社会中,证据在提供行动正当性依据、实体法实施以及案件事实认定这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化,证据在社会行动和司法裁判中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对证据加以法律规制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应该从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来重新理解证据的基本定位,对证据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做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法治 事实认定 基本定位 证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庭科学领域文献外部特征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刘鸿霞 杨天潼 +3 位作者 黄锶哲 张杰 赵东 刘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8-48,共11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法庭科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主题、期刊和机构3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通过Thomson Data Analyzer(TDA)、Ucinet和VOSviewer等工具分析相应文...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法庭科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主题、期刊和机构3种途径进行文献检索,通过Thomson Data Analyzer(TDA)、Ucinet和VOSviewer等工具分析相应文献的年度分布、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和研究热点。结果近十年,相应文献共计49469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前15的国家(地区)占发文总量的78.52%;中国发文量位列第5,但高被引文献所占比例位列第12;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综合影响力较高。中国合作国家(地区)主要包括美国、英国和德国等129个。圣玛丽大学法庭科学学院、悉尼大学和荷兰法医协会等综合影响力较高,相应文献发表在6357种期刊。根据领域高频词共现网络和高被引文献遴选出颅脑损伤、医疗卫生政策、评定量表和模型、医学影像学等研究热点。结论国际法庭科学领域SCI收录文献总数增速明显,我国成果影响力需大力提升;国际研究机构分散,我国研究力量需不断凝聚;国际领域研究热点广泛,我国高水平研究的国际参与度需继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法庭科学 文献计量学 科学引文索引 期刊引文报告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现代--当代证据主义述评
11
作者 陈莹 丛杭青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167-175,共9页
证据对于信念与命题确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如齐硕姆(Roderik Chisholm)所说的:“按照传统的说法,知识论,或者是知识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证据的理论’。”诺齐克(Robert Nozick)也提到,有的理... 证据对于信念与命题确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如齐硕姆(Roderik Chisholm)所说的:“按照传统的说法,知识论,或者是知识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证据的理论’。”诺齐克(Robert Nozick)也提到,有的理论“把证据看作是知识论的中心主题”。这种观点在当代西方知识论中的一种表现,是产生了“证据主义”(evidentialism)。证据主义作为当代知识论中的一个重要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主义 当代 传统 西方知识论 述评 现代 中心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空多维融合特征的脑电情感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扶遥 姜囡 刘浠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769-7775,共7页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包含丰富的时间,空间和频率信息,是最能准确反映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在情感识别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单特征的脑电情感识别研究方法存在缺失信息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三维融合特征的脑电信息处理方...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包含丰富的时间,空间和频率信息,是最能准确反映情感状态的生理信号,在情感识别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单特征的脑电情感识别研究方法存在缺失信息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三维融合特征的脑电信息处理方法,将脑电信号的微分熵频域特征和8种时域特征进行融合,并按照电极片位置信息进行空间排布,构建脑电信号的三维融合特征。将注意力机制引入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multi task att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TA-CNN),并将构造的三维特征作为输入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方法在DEAP数据集的效价维和唤醒维二分类问题准确率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感识别 三维融合特征 注意力机制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后生物化学分析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星宇 赵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死因鉴定是法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死后生物化学分析现已成为法医学死因鉴定的重要辅助分析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检验效率高、便于了解死亡机制等优势。本文就死后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通过提出可... 死因鉴定是法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死后生物化学分析现已成为法医学死因鉴定的重要辅助分析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检验效率高、便于了解死亡机制等优势。本文就死后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自身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通过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探讨死后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在法医学死因鉴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后生物化学 死亡原因 法医学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中雌激素受体β与核因子κB互作分析
14
作者 彭延杰 张金佩 +4 位作者 田家齐 陈震 梁梨杨 张林 宋丹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1-2049,共9页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肿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已被证实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而ERβ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F-κB和AP-1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且与ERβ是...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肿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已被证实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而ERβ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F-κB和AP-1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且与ERβ是否存在蛋白互作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处理后的结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探索ERβ、NF-κB和AP-1在结肠癌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NF-α转录组测序结果,综合p65和ERβ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结果,利用R语言在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中构建TNF-α、NF-κB/p65和ERβ互作网络,探索蛋白互作关系。结果:TNF-α通过p65的DNA结合调控一部分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NF-κB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NF-κB/p65和MAPK通路的组分与AP-1家族蛋白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ERβ的过表达并未显著影响TNF-α介导的基因调控,但可能通过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途径调节AP-1的活性。此外,ERβ降低了HT29中p65的DNA结合位点,增加了SW480中的p65结合位点,提示ERβ对NF-κB的调控与细胞性别相关。结论:在结直肠癌中NF-κB、ERβ和AP-1存在潜在交互作用:TNF-α可通过NF-κB调控AP-1,而过表达ERβ可以改变NF-κB介导的调控作用,且ERβ对NF-κB的影响可能与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雌激素受体Β 核因子ΚB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渗透性载体手部脱落细胞DNA转移研究
15
作者 袁丽 邹凯南 +4 位作者 郝世诚 邓海霄 张金佩 吴丽彬 贺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825,共8页
【目的】在塑料方向盘或鼠标等非渗透性载体上开展手部脱落细胞的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等研究。【方法】首先检验实验室DNA灵敏度、混合DNA分型的检出限,以了解本实验室检验微量DNA的能力。用生物物证粘取器直接粘取志愿者超1 h未洗的手... 【目的】在塑料方向盘或鼠标等非渗透性载体上开展手部脱落细胞的一次转移、二次转移等研究。【方法】首先检验实验室DNA灵敏度、混合DNA分型的检出限,以了解本实验室检验微量DNA的能力。用生物物证粘取器直接粘取志愿者超1 h未洗的手、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用利手触摸的载体、粘取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或30 min后接触的载体、粘取第二人触摸第一人日常使用的载体后再转回第一人触摸10 min的载体,以及模拟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手部脱落细胞,对上述检材进行DNA检验。【结果】本实验室检验平台可以从低至0.020 ng的DNA中获得完整分型,可以从1:9的混合DNA中检出次要成分。实验结果显示不洗手条件下有85%检材检出完整DNA分型;志愿者洗手后30 min利手触摸的载体有77%能够检出完整一次转移DNA分型,个体可区分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男女性别之间、载体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志愿者洗手后30 min相互握手后立即接触的载体有75%检出了对方基因型(即二次转移DNA),检出STR基因座从0个至23个,而在手部脱落细胞交换后30min再触摸的载体上检出二次转移机会和检出基因座数目均大幅降低;在日常检验样本中混入他人的手部脱落细胞中未检出脱落细胞DNA;当两人轮流用手接触载体时,DNA图谱的主要贡献者并非都为最后接触者。【结论】可以从非渗透性载体上检出一次或二次转移DNA,根据手部脱落细胞沉积程度,个体分为好脱落者和差脱落者,这也是影响转移DNA检出情况的重要因素。结合实验室DNA检验灵敏度,在手部接触性检材检出DNA时,结果解释需考虑活动层级可能发生的二次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 脱落细胞 转移DNA 非渗透性载体 活动层级 交通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纤维结构不良并骨折伤病关系及残疾等级评定1例
16
作者 吴鹏 剪宏伟 +1 位作者 王泽宇 高学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0,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16岁,某年11月28日在学校跑操时被身旁同学绊倒,倒地后又绊倒了后方同学,并被后方同学身体挤压,伤后不能自主站立,被他人扶起后仍不能自主站立、行走,被送至当地县医院治疗,CT检查提示左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后转往...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女,16岁,某年11月28日在学校跑操时被身旁同学绊倒,倒地后又绊倒了后方同学,并被后方同学身体挤压,伤后不能自主站立,被他人扶起后仍不能自主站立、行走,被送至当地县医院治疗,CT检查提示左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后转往上级医院治疗,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人民法院委托对其骨折与外伤的伤病关系及残疾等级进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股骨颈 纤维结构不良 伤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损害鉴定中过错认定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S市医学会367份鉴定书分析
17
作者 蒋雨彤 谈在祥 王旭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9-54,共6页
以《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SF/T 0097-2021)中过错鉴定的相关规定为理论依据,以江苏省S市医学会2018—2022年367份案例书为统计样本,探究医疗损害过错鉴定实务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医疗过错鉴定中存在诊疗规范界定不明,鉴定人过于侧重审... 以《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指南》(SF/T 0097-2021)中过错鉴定的相关规定为理论依据,以江苏省S市医学会2018—2022年367份案例书为统计样本,探究医疗损害过错鉴定实务现状,结果表明当前医疗过错鉴定中存在诊疗规范界定不明,鉴定人过于侧重审查具体规定而忽视注意义务,鉴定人过于苛责医方的注意、告知义务,“紧急救治”“容许风险”两种特殊理论是否适用有分歧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明确规范范围、过错认定核心、特殊情形适用和建立专业案例库等角度寻求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损害 医疗过错 司法鉴定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脑电的双模态心理压力分级评估研究
18
作者 杜扶遥 姜囡 陆思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4-122,共9页
为了有效提高压力分级方法的精确度,实现多模态信息交互和多维立体融合特征的深层挖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分级的多模态压力识别方法。基于语音信号振幅特征和脑电信号各频段波幅特征,构建新的心理压力指数模型,并提出针对该模型的心理压... 为了有效提高压力分级方法的精确度,实现多模态信息交互和多维立体融合特征的深层挖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分级的多模态压力识别方法。基于语音信号振幅特征和脑电信号各频段波幅特征,构建新的心理压力指数模型,并提出针对该模型的心理压力分级方法,有效解决了主观评估精度受限以及压力分类依据不明确等问题。以模型分级为依据重制MAHNOB-HCI数据集标签,构建了包含脑电时频空信息和语音时频信息的立体多维融合特征,避免了单特征识别方法导致的压力信息缺失问题。与单模态识别方法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方法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0.72%和3.36%;与常规双模态方法的对比分析,识别准确率提高了7.51%。综上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更准确的揭示异构数据全频段信息与心理压力的关联关系,有效提升了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语音信号 双模态 心理压力分级 多维融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伤评分法在机械性眼损伤中的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项剑 郭兆明 +2 位作者 王旭 于丽丽 刘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眼外伤评分(ocular trauma score,OTS)在机械性眼损伤视力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1例机械性眼外伤(449眼,其中闭合性眼损伤317眼,开放性眼损伤132眼)进行OTS(以就诊初视力分级、眼球破裂伤、眼内炎、贯通伤或穿通伤、... 目的探讨眼外伤评分(ocular trauma score,OTS)在机械性眼损伤视力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1例机械性眼外伤(449眼,其中闭合性眼损伤317眼,开放性眼损伤132眼)进行OTS(以就诊初视力分级、眼球破裂伤、眼内炎、贯通伤或穿通伤、视网膜脱离、相对传入性瞳孔阻滞为评估指标),比较本组资料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的差异,分析OTS分级与终视力之间的相关性,并对眼损伤的不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际终视力比例与OTS标准终视力概率分布相比,除OTS-3级有所差异外,其余各级均无明显差异。实际终视力与OTS分级、OTS总积分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1、0.73)。开放性眼损伤往往较闭合性眼损伤评分低、预后差,其中眼球破裂伤较眼球穿通伤预后更差。结论对眼外伤伤情进行OTS,可为法医学视力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预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眼损伤 视觉 双眼 眼外伤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外科医疗损害鉴定回顾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项剑 常林 +1 位作者 王旭 张凤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分析外科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例的一般特点,为此类鉴定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2008—2010年受理的112例外科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医疗过失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为手术操作不当(28.57%)... 目的分析外科医疗纠纷司法鉴定案例的一般特点,为此类鉴定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2008—2010年受理的112例外科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科医疗过失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为手术操作不当(28.57%)、告知与说明不充分(26.79%)和病情监测不力(22.32%)。损害结果以残疾或功能障碍最多见(61.61%),死亡次之(31.25%),一过性损害、未遗有明显不良后果少见(7.14%)。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结果发生中起次要作用(26.79%)、同等作用(19.64%)、轻微作用(14.29%)多见。结论外科医疗损害鉴定应重点关注手术操作、医患沟通及病情监测等环节,在与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的判定上慎用医疗过失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外科 医院 医疗差错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