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代谢增长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津润 赵治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7,共9页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关键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技术创新来实现顺畅、健康、持续的代谢增长。经济高速增长源于以单位商品价值下降为原动力的代谢增长,但随着人民的生活需要由... 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关键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技术创新来实现顺畅、健康、持续的代谢增长。经济高速增长源于以单位商品价值下降为原动力的代谢增长,但随着人民的生活需要由低价值的商品转向更高质量的商品,旧的代谢增长无法实现此转变过程,经济增速必然趋于下降,这就需要凭借以产品质量提升为原动力的新的代谢增长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也依赖于完全不同的动力机制。高效率创新驱动、高素质人才队伍、高水平共享发展、高层次对外开放、高效率产业政策、高质量金融发展和高效率劳资关系协调机制为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速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治经济学 代谢增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政府作用——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2
作者 侯为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系列论述中。中国物质生产领域的历史性变革,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现实前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贯穿于《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系列论述中。中国物质生产领域的历史性变革,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现实前提。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协调配合,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立足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调节领域和范围应相应拓展,既要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分配公平,又要注重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和经济安全。加强资本运营监管、完善基础性制度、改善民生福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是政府职能优化与完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政府调节 市场失灵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资本认知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正图 葛文君 米晋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5,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党百年奋斗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出发,不断深化各个时期对资本的认知,不断强化和完善适合各个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的资本理论,不断探索规范、约束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党百年奋斗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出发,不断深化各个时期对资本的认知,不断强化和完善适合各个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的资本理论,不断探索规范、约束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形成了党关于资本认知的逻辑演进历程。这一演进逻辑依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社会革命层面,提出“消灭资本(重点是官僚资本)”的主张,但也依据当时根据地建设对物资的需要而“利用和发展资本”;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和平改造民族资本”,最终实现在社会革命层面上“彻底消灭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然而同时也消灭了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使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开始侧重从生产要素角度逐步深化资本认知,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有机内容。而通过对党关于资本认知逻辑演进历程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资本及其理论,进而证明党关于资本认知的逻辑演进具有内在的理论必然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资本认知 百年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五个认识误区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志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0,共6页
目前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五个认识误区:误信一种非普适和欠科学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误把中国人口老龄化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并加以责难;误判中国人口未富先老;误视老龄人口为社会的负担;误谋通过全面放开生育和人口规模扩张来应对老龄化... 目前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五个认识误区:误信一种非普适和欠科学的人口老龄化标准;误把中国人口老龄化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并加以责难;误判中国人口未富先老;误视老龄人口为社会的负担;误谋通过全面放开生育和人口规模扩张来应对老龄化。实行计划生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必要条件,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根本利益。任何国家的人口富裕和老龄化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断言目前中国人口未富先老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只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每一代人都可以依靠本代在就业期间所创造的一部分财富来养老,不会成为社会的负担,通过人口规模扩张来应对老龄化切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中国式现代化 计划生育 认识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核心要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文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精髓。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与高质量发展理念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而且正加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深化与拓展,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精髓。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与高质量发展理念相互促进、相互强化,而且正加速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亟待关键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来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助于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迈向共同富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正图 刘柯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6,181,182,共16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根本路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治国理政过程来抬高差距的底部和削平差距的顶部。抬高差距底部是减少或者消除绝对贫困,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农... 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根本路径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治国理政过程来抬高差距的底部和削平差距的顶部。抬高差距底部是减少或者消除绝对贫困,主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既抬高差距底部又削平差距顶部,就是减缓两极分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脱贫攻坚、迈向共同富裕是正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2—2020年)一致,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的底部呈逐步抬升趋势,意味着我国逐步摆脱绝对贫困;预测研究表明,在新时代新征程,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将呈现底部与顶部逐步收窄的态势,缩小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区域产业协调的“五大创新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绍东 张恒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3,F0003,238,共9页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源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本身的发展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搭配方式的优化也是推动生产力发生质变的重要方式,而生产要素组合搭配方式的优化表现为区域产业的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源于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本身的发展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搭配方式的优化也是推动生产力发生质变的重要方式,而生产要素组合搭配方式的优化表现为区域产业的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五大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布局是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发展方式创新的重要实现路径之一,而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为区域产业协调提供了重要保障。五大创新机制既作用于生产力本身,同时也构成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五大创新机制通过区域产业协调实现了“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五大创新机制 生产要素 空间布局优化 区域产业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科学掌握新质生产力理论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2,共14页
为了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理论,本文首先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把生产力理论细分为先进生产力论、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生产关系反作用论和生产力发展论五个方面,简称生产力理论“五论”,进而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五论”;在... 为了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理论,本文首先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把生产力理论细分为先进生产力论、生产力决定论、生产力标准论、生产关系反作用论和生产力发展论五个方面,简称生产力理论“五论”,进而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五论”;在“五论”基础上,重点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新生产要素的加入、生产要素质变引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变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生产力发展论,简称生产力发展理论“三论”,进而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三论”;最后依托新质生产力理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阐述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实践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化时代化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被引量:31
9
作者 蒋永穆 谢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5,共9页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探索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有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即高质量发展是筑牢共同富裕实现前提的关键举措、助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现实需要、满足共同富裕实现要求的应有之义,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包容等发展质量不高、阻碍共同富裕实现的现实诉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要针对当前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共创为导向、以共生为准则、以共享为目的来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从而妥善解决城乡间、行业间和群体间发展差距过大等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 新发展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初次分配的原则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志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1,共7页
我国初次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分配依据是人们的劳动贡献和提供生产要素的贡献,一般通行同等贡献获得同等收入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主要以价值或货币形态分配劳动者创造... 我国初次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分配依据是人们的劳动贡献和提供生产要素的贡献,一般通行同等贡献获得同等收入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主要以价值或货币形态分配劳动者创造的增加值,由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市场购买消费品,因此,按劳分配一般是由企业或用人单位来组织实施,同质同量劳动获得同量报酬原则在企业层面就是同等业绩获得同等工资。我国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劳动贡献是消费品分配的主要依据,国民总收入大部分用于实行按劳分配。如果把劳动者报酬和工资性收入全部视为按劳分配所得,那么它们分别占初次分配总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这都可以视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分配结构上的表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当改进国民总收入和初次分配收入项目核算方法,防止资本侵蚀劳动报酬,抑制国际资本对中方收入的挤压,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初次分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生产要素 国际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