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187,共11页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抗战大后方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作用、研究价值及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梳理和系统回答...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抗战大后方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作用、研究价值及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梳理和系统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其历史地位与作用表现为,抗战大后方是支撑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后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政治舞台,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东方战场的战略支柱。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有利于充分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有利于全面展现中国战场全貌,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利于还原二战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战争罪行,为开创中日关系的光明未来奠定基础;有利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让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促进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合作与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战 大后方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侵华日军无差别轰炸重大惨案的时空分布考察
2
作者 吴光会 潘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3,197,共11页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对大后方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空中杀戮,制造了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这些惨案在时空分布上呈相对集中的鲜明特征。具体来看,在时序分布上,惨案...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对大后方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空中杀戮,制造了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这些惨案在时空分布上呈相对集中的鲜明特征。具体来看,在时序分布上,惨案集中在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达到最高峰。另外,因为地形和天气的影响,夏季是惨案的高发期。在空间格局上,惨案集中在四川、重庆战略核心地区;水路、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线所在区域是重灾区;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最为惨重。这种时空分布格局彰显了侵华日军企图通过制造重大惨案,造成恐怖气氛,达到动摇抗战大后方民众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实现占领和殖民中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大后方 无差别轰炸 重大惨案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年来红岩精神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勇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51,192,F0003,共11页
"红岩精神"和中共南方局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学术性和时代性。40年来,红岩精神在资料汇编、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 "红岩精神"和中共南方局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学术性和时代性。40年来,红岩精神在资料汇编、学术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红岩精神的科学命题日渐清晰,科学内涵更为丰富,历史地位更为独特。红岩精神和中国其他革命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精神 科学命题 科学内涵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红岩精神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7期101-108,共8页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周恩来带领中共中央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大后方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政治斗争中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抗战时期以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主体的中...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周恩来带领中共中央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大后方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政治斗争中培育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是抗战时期以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产物。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周恩来身上展现出的五种精神品质,成为红岩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内容。周恩来、南方局、红岩村是红岩精神的源头;《红岩》小说中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南方局 周恩来在重庆 红岩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城市发展的双向互动:基于近代以来重庆城市史发展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勇 周昌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6期59-65,共7页
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催生了城镇的发展,而城镇的发展又影响并推动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进一步深化城市史研究,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城镇发展的... 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催生了城镇的发展,而城镇的发展又影响并推动着民族复兴的历史运动。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这对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进一步深化城市史研究,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城镇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重庆城市史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