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中国戏曲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谢柏梁 赵建新 +22 位作者 吴新苗 梧桐 王馗 熊姝 李晓天 汪人元 党宁 边文彤 梁汉森 杨玉 郭宝玉 董新颖 周丽娟 阙艳华 王美凝 梁墨玉 苏凤 尹松健 肖艳杰 王定东 刘荃 胡颖 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国戏曲评论中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9,共18页
2015年是中国戏曲转型发展至为关键的辉煌之年。一年来,我国的戏曲剧目创作与演出、戏曲导演的成果与探索、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推进、戏曲舞美的丰收与反思、戏曲理论的研究与争鸣、戏曲影视的崛起与衰落、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戏曲艺术... 2015年是中国戏曲转型发展至为关键的辉煌之年。一年来,我国的戏曲剧目创作与演出、戏曲导演的成果与探索、戏曲音乐的发展与推进、戏曲舞美的丰收与反思、戏曲理论的研究与争鸣、戏曲影视的崛起与衰落、戏曲艺术的海外传播、戏曲艺术进校园、戏曲互联网传播等方面,从总体上汇聚起了中国戏曲艺术激动人心的基本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剧目创作 戏曲演出 戏曲传播 2015 发展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典籍中活态文献的传承——兼谈补园家族的曲谱手抄本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27,12,共7页
中国戏曲典籍中的活态文献是指可读、可唱、可演、可传,能够处处体现戏曲作家、表演艺术家和传承人的丰沛气韵的戏曲典籍文献,这样的戏曲经典才是活态呈现、生机勃勃的文献瑰宝。能够将戏曲典籍予以活态化的传承,能够从文学形态、曲谱... 中国戏曲典籍中的活态文献是指可读、可唱、可演、可传,能够处处体现戏曲作家、表演艺术家和传承人的丰沛气韵的戏曲典籍文献,这样的戏曲经典才是活态呈现、生机勃勃的文献瑰宝。能够将戏曲典籍予以活态化的传承,能够从文学形态、曲谱形态、肉身传承形态等不同方面,写定剧本与曲谱,培养清曲、剧曲等不同层面上的接班人,这样的个人或者家族,才是戏曲典籍中活态文献的传承者。对元代重要戏曲总集予以清点之后,对明清、民国乃至共和国以来的部分活态化戏曲曲谱典籍予以回顾之后,再来观赏补园家族的《昆剧手抄曲本一百册》,我们可以大致认定,这批手抄曲本,与明清、民国和共和国建国以来的《振飞曲谱》等重要文献一样,都可以说是戏曲典籍中的活态文献代表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活态文献 昆曲艺术 曲谱 补园 手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化语境下的中国戏曲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4,共8页
身处国际化语境下中国戏曲发展、变化、前进的诸多环节上,每一个从事表导演乃至不同剧种的实践与研究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裹挟在其中。今天的戏曲活动,都处在与国际戏剧同步发展、交相融汇、彼此启迪的历史潮流之内。当前需要关注的是,... 身处国际化语境下中国戏曲发展、变化、前进的诸多环节上,每一个从事表导演乃至不同剧种的实践与研究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被裹挟在其中。今天的戏曲活动,都处在与国际戏剧同步发展、交相融汇、彼此启迪的历史潮流之内。当前需要关注的是,中西戏剧家们在创作实践和舞台呈现上,在那些方面进行着跨文化的国际语境的交流,这些交流怎样渗透到我们的戏曲当中,或者说国外的一些戏剧怎样在跟我们接轨。其实,任何经济的崛起后面必有文化的振兴和复兴。中国的题材,中国的艺术,包括中国戏曲的国际化推进,都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从观念上、文化上、艺术上用自己的传统文化去感染和影响世界,这才是一个泱泱戏剧大国所应该做的负责的行为,也是世界戏剧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的戏曲有根、有传统、有积淀、有经典,我们要有意识的从元明清的作品中予以筛选,放在国际化戏剧潮流的大势中去审视,就有可能改编出兼具民族化和国际性品格的戏曲精品来。为了中华戏曲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戏曲的国际化与现代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全球化 中国戏曲 发展 艺术创新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4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6,41,共4页
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要赢得世界人民的更多尊重,还是要打文化牌,还是要展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优美结晶的戏曲艺术,还是要尊根问祖,尊重自己民族的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戏曲遗产。这是必然趋势,也是大国崛起的文化品格,更... 作为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要赢得世界人民的更多尊重,还是要打文化牌,还是要展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优美结晶的戏曲艺术,还是要尊根问祖,尊重自己民族的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戏曲遗产。这是必然趋势,也是大国崛起的文化品格,更是人类因文学而理解、以艺术会嘉宾、因戏曲共审美的集体愿望。因此,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便是有识之士们所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大话题了。因为戏曲若不与当代观众同步互动,便不可能有长足发展;戏曲若没有外来文化的滋养,也可能成型得缓慢一些;戏曲若不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一定的声誉,那就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缺乏普世化的审美情调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戏曲艺术 艺术创作 现代化 国际化 艺术审美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响国际剧坛的中国声部——中国戏剧院校的国际化协会作为
5
作者 谢柏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1,249,共7页
伴随着21世纪的世纪车轮,随着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东方的戏剧包括中国的民族戏剧在内,理所当然会与西方戏剧在文化交流轨道上并驾齐驱,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小舞台,却关乎于人生、人间和人类的大... 伴随着21世纪的世纪车轮,随着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东方的戏剧包括中国的民族戏剧在内,理所当然会与西方戏剧在文化交流轨道上并驾齐驱,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小舞台,却关乎于人生、人间和人类的大道。人类的戏剧史与世界的文明史,需要中国戏剧院校和戏剧从业人员的整体参与,更需要有戏剧弦歌、有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的鼎力支撑。如果文化艺术界乃至其他行业的同仁们,都能够像大陆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三大戏剧学院和台北艺术大学等戏剧同仁们这样,大家切实地担负起大国文化传播与世界戏剧交流的责任来,我想中国的戏剧艺术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更加会繁盛起来,中国的文化形象也将会随之体现得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国际剧坛 人类文化 中国戏剧院校 国际化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与保障戏曲艺术发展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解读 被引量:9
6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一共九款21条,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支持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予以了条分缕析的政策规定和具体阐明。国务院支持戏曲艺术继承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一共九款21条,就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支持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予以了条分缕析的政策规定和具体阐明。国务院支持戏曲艺术继承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对于具备近千年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而言,首先要予以重视的是保护与传承,在全国范围内摸清家底,调研普查,建立切实可信的地方剧种数据库和信息交流网络平台,将戏曲艺术的振兴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去加以实施。要将戏曲艺术在社会发展体系中传承下去,必须要在国家艺术基金、文化部专项基金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对"一剧之本"的剧本予以关注,对戏曲的活态化演出予以扶植。戏曲表演团体和戏曲教育院校的保障政策,也被非常鲜明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的生态环境。要从文化生态圈的源头上出发,从娃娃抓起,从新生代抓起,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戏曲艺术作为载体的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生态环境 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 戏曲 传承 发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曲文化的当代复兴之路——从台北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6,128,共7页
中央大学戏曲研究室为昆曲艺术的文化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戏曲教学、研究、演出、学术会议结合起来;将图书收藏与文物收藏结合起来;将静态收藏与动态录像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了文人、大学与昆曲的良性互动传统。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 戏曲教学 戏曲研究 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戏剧时代的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作者就半个世纪以来的纯戏剧观与泛戏剧观的四次理论研讨,予以了大致回顾和总结,认为讨论的总趋势在与对于泛戏剧观的呼唤和实践。20世纪以来,中国戏剧文化史朝着泛戏剧的方面持续推进,并呈现出艺术品性的四重模糊状态。这种推进到了世... 作者就半个世纪以来的纯戏剧观与泛戏剧观的四次理论研讨,予以了大致回顾和总结,认为讨论的总趋势在与对于泛戏剧观的呼唤和实践。20世纪以来,中国戏剧文化史朝着泛戏剧的方面持续推进,并呈现出艺术品性的四重模糊状态。这种推进到了世纪之交之后,通过多媒体戏剧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和升华。一些边沿性的戏剧形态例如外语戏曲、票友戏剧和学生演剧,电视剧和超女秀等文化现象,应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戏剧观 纯戏剧 多媒体戏曲 英语粤剧 超女 戏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楚调汉戏到京剧崛起——在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柏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京剧作为上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国剧",其王者之风、大气之象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因此,探讨京剧艺术的直接渊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课题。1990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牵头,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 京剧作为上世纪以来中国戏曲剧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国剧",其王者之风、大气之象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因此,探讨京剧艺术的直接渊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课题。1990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牵头,在首都北京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盛大活动,其深远影响波及海内外。但是如果事到如今,我们还不将汉剧艺术史上的西皮二黄会师和徽汉在京朝的成功合流,作为京剧发展具备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文化节点来回顾、总结、认定,甚至予以一定程度上的表彰的话,委实就带有几分数典忘祖的意味了。如果没有汉剧艺术在西皮二黄声腔上的贡献,如果没有汉剧在语音、剧目和一代代汉剧表演艺术家的巨大贡献,也就没有京剧艺术的迅速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楚调 汉戏 皮黄合流 徽汉融汇 京剧艺术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世昌与京昆“二梅”的文化夙缘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柏梁 顾卫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 韩世昌与昆曲大师吴梅、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文化夙缘,亦师亦友,风云际会,这才使得韩世昌自己也崛起成为与梅兰芳齐名的昆曲表演大师。也正是这几位大师及其身后极为厚重的中国人文背景,才使得韩梅齐芳,蔚为大观。以韩世昌作为代表人物的北方昆曲,在很大意义上赓续和继承了京朝派昆曲的传统,这使得昆曲艺术成为在帝都历经劫难却仍然弦歌不绝的中国古老艺术范式。韩世昌和梅兰芳还在客观上刺激和支持了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建立,为中国昆曲的南北争艳开启了新的艺术布局。作为最早在东瀛和西土较为完整地演出与传播昆曲艺术的大家,他们共同把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昆曲艺术,直接推上了世界戏剧艺术精品展示的大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京剧 昆曲 韩世昌 吴梅 梅兰芳 京朝派 北方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波涌连天雪——第二届湖北艺术节、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侧记
11
作者 谢柏梁 李小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7-163,共7页
2015年金秋,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和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先后在武汉、长沙两地举行。作为这两届艺术节的主要评委之一,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对洞庭湖两岸的细节景观有了最为直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较为细致的评点与分析。一、上... 2015年金秋,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和湖南省第五届艺术节先后在武汉、长沙两地举行。作为这两届艺术节的主要评委之一,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对洞庭湖两岸的细节景观有了最为直观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较为细致的评点与分析。一、上篇:极目楚天舒金秋十月,第二届湖北艺术节在武汉隆重举行。作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所有舞台剧的演出都实行了低票价的惠民演出,有的剧目还直接在大学校园里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波 楚天 舞台剧 滕子京 一出戏 凤凰涅槃 芙蓉国里 普惠 舒金 人生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人看日本艺术
12
作者 谢柏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0-136,129,共8页
通过对晚清士人关于日本服饰与绘画、日本音乐与舞蹈、日本剧目与演出的记载及归纳,可将中国戏曲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对晚清人看日本艺术的回顾,也是对中国的日本艺术史论专家和日本戏剧研究专家的一份期待和呼唤。中国人也应... 通过对晚清士人关于日本服饰与绘画、日本音乐与舞蹈、日本剧目与演出的记载及归纳,可将中国戏曲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对晚清人看日本艺术的回顾,也是对中国的日本艺术史论专家和日本戏剧研究专家的一份期待和呼唤。中国人也应像日本人严谨地研究中国那样,分门别类地去深刻细致地认识日本、研究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士人 日本艺术 日本戏剧 图像 文化特征 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