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中国心胸麻醉大会(CCAC 2018)暨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论坛通知
1
作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49,共1页
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联合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承办的“2018中国心胸麻醉大会暨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论坛”将于2018年6月29~7月2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届时将有心胸医... 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和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胸科麻醉分会联合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承办的“2018中国心胸麻醉大会暨京津冀麻醉学协同发展论坛”将于2018年6月29~7月2日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届时将有心胸医学领域院士,著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麻醉同道齐聚津门,共襄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会 胸科医院 协同发展 中国 论坛 京津 心血管麻醉 会展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丽云 徐铭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03-708,共6页
妊娠合并心脏病位居发达国家产科死因首位,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产后出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和高龄产妇的增加,产妇合并心脏病的数量也在增加(图1)。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往往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其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得当密切相关。对于... 妊娠合并心脏病位居发达国家产科死因首位,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产后出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和高龄产妇的增加,产妇合并心脏病的数量也在增加(图1)。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往往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其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得当密切相关。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围麻醉期管理,目前尚无全国性专家共识。本学会对2013-2017年国内妊娠合并心脏病例数较多的67家医院进行了麻醉管理临床路径调研,53家医院提供了完整临床信息,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形成《妊娠合并心脏病围麻醉期中国专家临床管理共识(2018)》。本共识不作为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不具强制性,仅供麻醉专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发展中国家 临床管理 围麻醉期 专家 高龄产妇 发达国家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麻醉中国专家临床路径管理共识(2017) 被引量:32
3
作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快速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如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风险大,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路径管理 外科手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专家 中国 麻醉 主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诊疗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43
4
作者 闵苏 +3 位作者 祝胜美 彭丽桦 王文健 律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1125,共5页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妇科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其主要适用于妇科可疑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宫腔镜手术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已经广泛开展。宫腔...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妇科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其主要适用于妇科可疑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宫腔镜手术在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已经广泛开展。宫腔镜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一般较低,但有的并发症仍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医疗服务水平 麻醉管理 妇产科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 基层医院 宫腔内病变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抗纤溶治疗指南(2016版) 被引量:7
5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7-1140,共4页
心血管手术中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是实施血液保护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不仅可减少血制品的输入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充分证实,心血管手术死亡率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输注异体血制品... 心血管手术中如何减少术中出血是实施血液保护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不仅可减少血制品的输入量,而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充分证实,心血管手术死亡率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输注异体血制品直接相关([1,2])。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外科手术数量快速增长、手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大,血液来源愈发紧张,心血管外科血制品输入的形势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围术期 心血管外科 治疗指南 血液管理 抗纤溶 术中出血 手术死亡率 血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被引量:7
6
作者 童洪杰 +6 位作者 邓鸿胜 彭伟 怀佳萍 张晓玲 陈吉润 赵云鹏 陈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联合浙江省...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分会联合浙江省ICU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实践,撰写了本专家共识,以期规范ECMO辅助期间的感染防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控制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感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非心脏手术中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丽云 +2 位作者 徐铭军 朱斌 许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HO-WFSA)在2018年颁布的“麻醉安全国际标准”里提出了术中监测的最低标准[1],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也明确要求手术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况等均应该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2],二者...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麻醉医师学会联盟(WHO-WFSA)在2018年颁布的“麻醉安全国际标准”里提出了术中监测的最低标准[1],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也明确要求手术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况等均应该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2],二者均重点强调循环监测的精准与及时。除去基本无创循环监测指标外,常见的有创循环监测指标包括有创连续动脉压、CVP、肺动脉压和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等。其中,超声技术凸显价值,无论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还是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均可直视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前负荷状态等,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CO值变化的原因,从而提高循环处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非心脏手术 麻醉安全 经胸超声心动图 术中监测 心输出量 肺动脉压 循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情况下成人体外膜肺氧合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173
8
作者 闵苏 +2 位作者 黄宇光 米卫东 敖虎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2-1063,共12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随着ECMO的跨学科应用,治疗领域不同,涉及的各专业临床医护人员掌握ECMO的水平差异较大;现有的ECMO相关研... 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支持,是治疗难以控制的严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随着ECMO的跨学科应用,治疗领域不同,涉及的各专业临床医护人员掌握ECMO的水平差异较大;现有的ECMO相关研究主要以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病例报道为主。本共识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牵头组织多学科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疾病诊疗专家共识和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ECMO临床实践,对ECMO应用流程和管理,ECMO的心脏外科应用,救治暴发性心肌炎、心脏骤停、心肌梗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移植,以及ECMO期间的镇静、镇痛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制定,供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向 田进伟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n-stent neoatherosclerosis, ISNA)是导致晚期支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支架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和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ISNA具体机制未清且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探索ISNA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研究ISNA的诊治方法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患者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系统综述了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血栓形成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栓)门诊标准操作规程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郑英丽 丁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50,共7页
抗凝(栓)门诊是通过药师和医师的合作,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指导与治疗,以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提高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的多学科合作形式.抗凝(栓)门诊的作用包括:(1)协助临床医师和患者从越来越多的... 抗凝(栓)门诊是通过药师和医师的合作,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指导与治疗,以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提高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的多学科合作形式.抗凝(栓)门诊的作用包括:(1)协助临床医师和患者从越来越多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中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2)通过规范的长期监测,将患者的严重出血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3)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血栓并发症.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了抗凝(栓)门诊,但尚未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本共识根据多家医院抗凝(栓)门诊的经验,对抗凝(栓)门诊的基本设施要求、诊疗流程与诊疗内容、工作记录、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及防范等方面进行了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栓)门诊 标准操作规程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