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面临的载体危机 被引量:1
1
作者 宗仁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6,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载体 中国当代 文学发展 传统文学 危机 文学作品 传播媒介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的半壁江山——纪念《十月》、《当代》创刊三十五周年
2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5,共12页
中国当代文学从一九七八年“另辟一章”,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确实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前不曾有过的一些与文学相关的现象在这个时期第一次出现。大型文学刊物的集中出现,就是其中之一。“文革”之前,专门发表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从一九七八年“另辟一章”,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确实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前不曾有过的一些与文学相关的现象在这个时期第一次出现。大型文学刊物的集中出现,就是其中之一。“文革”之前,专门发表文学作品的大型刊物只有上海的《收获》一家。一九七八年后的几年间,以《收获》、《当代》、《十月》、《花城》“四大名旦”领衔主演的大型文学刊物,在当代中国引发了一场文学生产的革命:发表文学作品的主流媒体的扩展,极大地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各办刊主体和办刊人不同的办刊主张和对文学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的范畴内,实现了文学在竞争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十月》 《当代》 中国当代文学 纪念 创刊 文学刊物 “四大名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告文学研究
3
作者 丁晓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1,共1页
【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 【主持人语】新的世纪,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稳中有进,到美国非虚构写作的流行,以及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的设立,都表明了这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的时代文体,值得学界对这一文体作深入的探讨。本期推出报告文学研究专栏,表示了我们对报告文学文体发展和理论批评的关注。这里刊发5篇论文。作者大多为活跃于报告文学评论界的评论家,论文的选题大多关涉报告文学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存在。报告文学的理论批评既要守本,维护文体非虚构的写实伦理,强调去虚构是报告文学文体的底线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体 理论批评 短篇报告 尤利西斯 中国报告 李炳银 纪实文学 当代文学 鲁迅文学奖 中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文学何为?--关于中国新经济文学的理论探讨
4
作者 陈丽伟 何建明 +8 位作者 陈福民 李掖平 李西岳 闫立飞 宁雨 郑旺盛 戴荣里 毅剑 马涌 《百家评论》 2018年第1期49-66,共18页
陈丽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40年来的文学创作,我们发现少有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精品力作,也少有来自文学理论方面的明确引导。正是基于这一方面的缺失,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国新经济文学这一概念并努力... 陈丽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40年来的文学创作,我们发现少有正面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进程的精品力作,也少有来自文学理论方面的明确引导。正是基于这一方面的缺失,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中国新经济文学这一概念并努力进行了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新经济 中国 改革开放 历史进程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现代性难题--以弋舟长篇非虚构《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为例
5
作者 孟繁华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当下中国乡村空心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们在各种资讯里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如果说这个笼而统之的判断过于抽象的话,那么,我们在虚构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梁鸿的非虚构作品“梁庄”系列... 当下中国乡村空心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们在各种资讯里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如果说这个笼而统之的判断过于抽象的话,那么,我们在虚构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梁鸿的非虚构作品“梁庄”系列,凡一平的长篇小说《上岭村的谋杀》等。“梁庄”的空心化,我们是通过为难的村支书、无望的民办教师、服毒自尽的春梅、住在墓地的一家人等看到的。梁庄的生活已经破产,我们更看到了乡村文明的破产,也就是乡村传统中的道德、价值观和信仰的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乡村文明 凡一平 文学作品 中国的现代性 乡村传统 现代性的后果 民办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陕西当代诗歌的一个特征性记录或旋律——读熊英琴近著《先锋与常态——新世纪陕西诗歌发展概论》
6
作者 毕光明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5期15-18,共4页
青年学者熊英琴的近著《先锋与常态——新世纪陕西诗歌发展概论》通过对新世纪陕西诗歌发展的梳理与研究,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诗歌史的视阈,分析其先锋写作与常态坚守的内在理路,论述陕西四大写作流派在题材取向、语言体式及思想蕴... 青年学者熊英琴的近著《先锋与常态——新世纪陕西诗歌发展概论》通过对新世纪陕西诗歌发展的梳理与研究,从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诗歌史的视阈,分析其先锋写作与常态坚守的内在理路,论述陕西四大写作流派在题材取向、语言体式及思想蕴藉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成就,展现出新世纪陕西诗歌的发展样貌与不同风格样态以及写作源流的生长性和陕西诗歌在当代中国诗歌格局中的重要性,并揭示其隐含的理论意义与诗学影响。同时,她重点点评了近些年来诗坛上出现的先锋新锐诗人及其知名诗作,并展望了未来诗作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诗歌 先锋与常态 熊英琴 诗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吞能吐,文学壮汉--文学批评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暨《王春林文学批评编年》学术研讨
7
作者 贾平凹 赵利民 +15 位作者 李国平 陈福民 黄发有 段崇轩 李秀龙 卢翎 陆梅 杨青 孟绍勇 舒晋瑜 金赫楠 金理 黄平 张定浩 黄德海 刘芳坤 《百家评论》 2017年第3期88-102,共15页
贾平凹: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有几个地方最了不起:山西、河南、山东、陕西。自古以来,陕西和山西都是“秦晋之好”。我老想起小时候读赵树理、马烽的作品,长大以后,开始写作,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学术研讨 精神状况 编年 春林 贾平凹 赵树理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小说方言书写方式研究
8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作为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和叙事特色,“方言”进入文学书写经历了一个从“看”到“说”的改造,论文从新时期乡土小说中方言词汇、方言语音书写方式入手,分析研究方言对乡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地域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推动。除此之外,“... 作为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和叙事特色,“方言”进入文学书写经历了一个从“看”到“说”的改造,论文从新时期乡土小说中方言词汇、方言语音书写方式入手,分析研究方言对乡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地域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推动。除此之外,“方言”本身的可写性并不只于“语言工具论”理念,更具有本体性地位,小说中方言与人物心理、命运、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时代发展变迁等方面的紧密关联,突显方言资源作为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与重要意义。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当下乡土小说语言书写突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乡土小说 方言 语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月亮、记忆、生命共同书写的心灵成长童话——评李学武童话《养月亮的小孩》
9
作者 李思嘉 张丽军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2期93-98,共6页
被电子科技渗入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慢下来为“爱”这一基本感情命名,奠定其情感框架,《养月亮的小孩》正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作品延续了李学武一贯以来的成长主题,在一本童话故事中得以完整地展现爱的主题。童话的主人公月嘤是一... 被电子科技渗入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如何慢下来为“爱”这一基本感情命名,奠定其情感框架,《养月亮的小孩》正试图回答这一问题。作品延续了李学武一贯以来的成长主题,在一本童话故事中得以完整地展现爱的主题。童话的主人公月嘤是一位类似于西方20世纪初家喻户晓的秀兰·邓波式的顽童,调皮、聪慧、治愈、倔强且可爱。怀着秘密心思进入月亮村这一拟真场域时,她体验了异世界所带来的惊奇,经历了冒险和成长,顺利完成了对母爱的回应和理解,并获得了心灵成长。这不仅是一部给儿童阅读的奇幻童话,也是一把砍向成年人冰封已久的心灵的斧子,将纯真的儿童的世界与复杂的成人世界紧密关联起来,并反映了在数字时代如何进行儿童教育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月亮的小孩》 李学武 儿童文学 记忆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梦,革命,以及永恒的失败与虚无--从精神分析的方向论格非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清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2,共21页
即使严肃的思想也不能阻止我们对作家想要利用的梦的有用之处产生兴趣……它可能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获得某些关于创造性的写作本质的细微理解。
关键词 精神分析 春梦 革命 格非 虚无 失败 写作本质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先锋小说” 被引量:43
11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9,共16页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历史语境 文学观念 历史本质 人生体验 叙述方式 编辑家 批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柏桦诗学的对话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小林 柏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关键词 对话 诗学 时间观 夏天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正透彻的批评声音为何总难出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雷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1,209,共7页
在中国,很少有哪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像今天这样软弱被动,尴尬无奈,在多种力量的牵拉和围堵之中,找不到自己应有的无可替代的独立位置,也难以找到摆脱困境,奋然前行的途径。当年,在无条件为政治服务的禁钢时期,情况当然很糟,文学... 在中国,很少有哪个时期的文学批评像今天这样软弱被动,尴尬无奈,在多种力量的牵拉和围堵之中,找不到自己应有的无可替代的独立位置,也难以找到摆脱困境,奋然前行的途径。当年,在无条件为政治服务的禁钢时期,情况当然很糟,文学批评的整体面貌僵化而刻板,除了独断论式的赞扬就是如雨的棍棒,不过,它虽然生硬而单一,却也不像现在这样进退失据,无所适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声音 政治服务 无所适从 无奈 尴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弟》内外(上)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57,共18页
关键词 《兄弟》 长篇小说 研究论文 文学场 余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一个人的灵魂究竟有多难?——评蒋子龙长篇小说《农民帝国》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春林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蒋子龙 帝国 农民 灵魂 个人 人物形象刻画 改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现代性的弃物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侃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共9页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当代文学 《酒国》 长篇小说 莫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是个什么样的作家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达 《百家评论》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莫言的创作丰赡,仅长篇小说就有十一部之多,而被他称为'三匹马,长中短,拉着我,一齐走'的中短篇小说部分,同样新意迭出,变化多端,若再加上他的散文和戏剧,真是难以细数。于是在这里,我不打算陷入对一部部作品的介绍和评价,我想... 莫言的创作丰赡,仅长篇小说就有十一部之多,而被他称为'三匹马,长中短,拉着我,一齐走'的中短篇小说部分,同样新意迭出,变化多端,若再加上他的散文和戏剧,真是难以细数。于是在这里,我不打算陷入对一部部作品的介绍和评价,我想从整体感受出发,从审美意识幻变的角度出发,试着描述:莫言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据说得之于'一个梦境'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以黑孩的超现实的感觉和超强的意志力震惊了文坛,莫言遂一夜成名。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作家 拉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底层“文青”的上下求索——赵树理的思想构成与早期写作
18
作者 段崇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9,共10页
小引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赵树理现象”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山西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与人合著出版过《赵树理传》,发表有十几篇评论文章。我在2013年的《赵树理的文学价值观》中曾说过:“我曾经提出... 小引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赵树理现象”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山西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与人合著出版过《赵树理传》,发表有十几篇评论文章。我在2013年的《赵树理的文学价值观》中曾说过:“我曾经提出马烽、赵树理等山西作家‘三位一体’身份的观点,即农民、干部、作家三种身份集于一身。赵树理是最有典型性的。”(1)本文将从这一观察角度切入,深入剖析与论述赵树理的多重身份与思想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价值观 多重身份 上下求索 深入剖析 三位一体 三种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孤”的双重意涵
19
作者 徐刚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小说机杼》一书中,詹姆斯·伍德通过强调一种阅读的“饥饿”,意在指出故事与人物的吸引力之于小说成败的重要意义。如其所言,“我以为小说之失败,不在于人物不够生动或深刻,而在于该小说无力教会我们如何去适应它的规则,无力就... 在《小说机杼》一书中,詹姆斯·伍德通过强调一种阅读的“饥饿”,意在指出故事与人物的吸引力之于小说成败的重要意义。如其所言,“我以为小说之失败,不在于人物不够生动或深刻,而在于该小说无力教会我们如何去适应它的规则,无力就其本身的人物和现实为读者营造一种饥饿。”由詹姆斯·伍德的讨论来反观今天的长篇小说阅读,便不难发现这里所提出的“营造一种饥饿”何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詹姆斯 吸引力 伍德 无力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获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
作者 陈福民 《百家评论》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莫言获奖,全国很忙。'现在网上流行的这句话着实道出了中国文学界和中国公民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发的欢欣雀跃的景象。据闻,鉴于莫言起步、扬名于《红高粱》,其家乡高密县打算斥巨资打造'红高粱文化旅游胜地'。事... '莫言获奖,全国很忙。'现在网上流行的这句话着实道出了中国文学界和中国公民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发的欢欣雀跃的景象。据闻,鉴于莫言起步、扬名于《红高粱》,其家乡高密县打算斥巨资打造'红高粱文化旅游胜地'。事情虽与莫言无关,但坊间还是惊愕于这个手笔之大动作之猛。笔者亲属及圈外友人知道我在文学圈活动,听说莫言获奖的消息,都纷纷来恭喜祝贺,觉得中国文学问鼎了居里夫人、海明威和杨振宁博士等等大师巨匠曾经获得的奖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明 刘半农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鲁迅 作家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