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象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总体规划设计创新性探索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存东 赵文斌 +1 位作者 王洪涛 张景华 《风景园林》 2019年第4期51-55,共5页
心象自然的本质内涵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详细介绍了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所秉承的"心象自然"的创新理念,推行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以梳理自然条件出发,将自然内化于心,因自然而得"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策... 心象自然的本质内涵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详细介绍了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所秉承的"心象自然"的创新理念,推行设计总承包的创新模式,以梳理自然条件出发,将自然内化于心,因自然而得"生态、文化、共享"三大策略,再由心外化为景观,借自然而成"三湖六桥十八岭、一阁四馆两中心、八十展园八大景"三大特色格局,最终形成一个自然神奇与人工精巧完美结合的理想山水园林,为南宁铸就了一届独特的园博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园博园 心象自然 规划设计 创新思考 理想山水园林 自然生态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感知数据的历史地段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祎绯 牟婷婷 +2 位作者 郑红彬 孙平天 李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56,共6页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 视觉感知是人们感受环境并对环境产生意象的最直接的方式,亦是城市意象研究的重要新型数据来源。城市意象研究方法已从最初的认知地图法拓展至与新型数据相结合,但视觉感知数据在历史地段意象研究中的应用较少。文章以北京老城什刹海滨水空间为例,基于视觉感知数据进行历史地段的意象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历史地段中对标志物的视觉感知最强并形成主导意象,其次是节点和区域,对边界和道路的感知最弱。根据研究结果,文章建议在历史地段的保护规划中更加注意整体风貌的营造及重要标志物的打造,打通景观视线廊道,构建完整的眺望景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视觉感知 历史地段 什刹海滨水空间 北京老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泉之心:将设计轻轻放入山水自然之中——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规划设计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文斌 李存东 +1 位作者 王洪涛 张景华 《风景园林》 2019年第4期56-60,共5页
通过对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思考,认为对待大型复杂项目要先放下原始创作冲动,以林泉之心去培养与场地的感情,保护绿水青山,并通过一对一设计总承包新模式和现场设计方法,统筹多专业、多团队,按照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设计... 通过对南宁园博园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思考,认为对待大型复杂项目要先放下原始创作冲动,以林泉之心去培养与场地的感情,保护绿水青山,并通过一对一设计总承包新模式和现场设计方法,统筹多专业、多团队,按照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设计系统,使整体设计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从而创造出以情驭景、以形传神、外具自然风貌、内含深远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园博园 林泉之心 设计总承包 现场设计 自然之理 自然之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园景观设计中的Logo设计——以百度科技园景观设计为例
4
作者 李飒 《现代园艺》 2020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以百度科技园景观设计为案例,对科技园景观设计中的Logo设计进行剖析。从设计思路、尺度研究,到施工图纸落地,再到实施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科技园景观 LOGO设计 设计原则 设计难点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