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装配式外立面设计研究
1
作者 万展志 吕家悦 +2 位作者 周铁军 黄圣翔 王子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车站外立面是构成高架车站形象与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剖析现有高架车站外立面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高架车站建设。混凝土的可塑性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分... 车站外立面是构成高架车站形象与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剖析现有高架车站外立面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高架车站建设。混凝土的可塑性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分别从设计与建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设计多样性,建造标准化”的车站装配式外立面设计策略。结合浙江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大堰河街站和绣湖站的工程项目开展设计实践,以论证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策略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车站外立面设计多样性与装配式构件标准化之间的有机平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外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风-热耦合效应下高层建筑交叉污染模拟研究
2
作者 任柯宇 刘晓平 +2 位作者 吴梅 杨满江 胡淋翔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9-446,454,共9页
针对高层建筑环境下的气相污染物传播问题,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并引入正交试验法进行方案设计,研究风-热耦合效应下源项位置、受热壁面温差、受热壁面位置、通风方式4种因素对高层建... 针对高层建筑环境下的气相污染物传播问题,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并引入正交试验法进行方案设计,研究风-热耦合效应下源项位置、受热壁面温差、受热壁面位置、通风方式4种因素对高层建筑单元间污染物传播路径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高层建筑单元间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显著程度排序。引入无量纲参数理查森数Ri,对常规认为难以判定强制对流还是自然对流占主导地位的0.1i<10.0区间进行细分,分析各因素对高层建筑污染物传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通风方式对污染物聚集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相较于0.1i<0.5情况下,0.5i<3.0和3.0i<10.0区间内受热壁面位置的影响大于受热壁面温差的影响。在该研究的双侧通风案例中,高点源位置释放的污染物扩散情况较明显,从顶层延伸到底层,单侧通风下建筑物开口处的污染物质量浓度比其他2种通风方式高出1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高层建筑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低层村镇住宅设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宜丰 姜雪 +6 位作者 叶美琳 赵广坡 李秋稷 王欢 张鑫 白蜀珺 宋谦益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在传统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从模块化、装配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层村镇住宅的新型结构体系——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首先,简述了墙体模块单元的构成,给出了7种通用标准化墙体模块单元,并介绍了基于通用标准... 在传统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基础上,从模块化、装配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层村镇住宅的新型结构体系——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首先,简述了墙体模块单元的构成,给出了7种通用标准化墙体模块单元,并介绍了基于通用标准化模块单元的村镇模块化户型构建原则及过程;其次,详述了便于快速装配安装的标准墙体单元间模块化连接方式,对模块连接节点进行了受力分析及数值模拟,并给出了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重点介绍了适用于所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抗剪墙长简化设计方法以及基于模块化冷弯薄壁结构体系的抗剪墙长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详述了墙长确定过程,同时对比了不同计算方法的抗剪墙长,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的抗剪墙长简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块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可大幅提高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低层村镇住宅的工业化和产品化水平,大幅缩减了工期;所提出的抗剪墙长简化设计方法可显著降低设计门槛,便于该类体系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村镇住宅 模块化 墙体模块单元 抗剪墙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初始刚度及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宜丰 蔡宏昊 刘晓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0,共15页
针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提出了2种全螺栓刚性连接节点,共设计了6个基于高强螺栓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和1个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侧板式连接节点。对7个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采用ABA... 针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提出了2种全螺栓刚性连接节点,共设计了6个基于高强螺栓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端板式连接节点和1个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侧板式连接节点。对7个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后,通过参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H型钢梁全螺栓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全螺栓连接节点均能实现刚性连接;端板式节点的刚度主要取决于钢梁端板厚度和墙体端板厚度,侧板式节点主要通过螺栓的滑移来耗散能量,表现出低屈服承载力、高延性的特点;侧板式节点中螺栓直径、摩擦因数对节点滑移荷载有较大影响,对抗弯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给出的节点设计建议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 刚性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参数化分析 端板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足尺耐火试验研究
5
作者 杨成 吉鑫民 +3 位作者 宋谦益 刘宜丰 陈伟 胡瑞青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3,共14页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 开展5片板材覆面的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试验研究,其中对1片墙体进行常温轴压极限承载力试验;对4片墙体开展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的墙体耐火试验。墙体木框架所用木材为欧洲云杉和新西兰辐射松,覆面板材主要采用玄武岩纤维增强镁质水泥板和复合发泡镁质水泥防火板。基于试验并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常温轴向受力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研究标准火灾环境下墙体的升温规律和耐火极限。常温下,墙体轴压极限承载力为1120kN,主要破坏模态为上梁木材在木龙骨连接处的局部横纹受压破坏;在有限元分析和简化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龙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典型破坏模式,明确抗火设计计算时墙体火灾荷载比定义。火灾条件下,低密度层增加10mm,墙体耐火时间提高50min;荷载大小提高50%,墙体耐火时间减少61min,降低54%。墙体覆面板材的构造(如材料、层次、板厚)等直接影响其升温规律并与墙体的荷载水平一起影响墙体的耐火极限,该研究内容和结论可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框架承重组合墙体 轴压极限承载力 火灾荷载比 ISO-834标准火灾曲线 耐火极限 防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震损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方法研究
6
作者 吴小宾 高峰 +1 位作者 陈鹏 熊耀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211,共10页
基于地震预期损失和加固方案费用估计,提出了震损结构加固效费比指标。以震损结构加固效费比、结构预期修复时间作为定量指标,以施工技术、加固工期和功能影响作为定性指标,结合模糊数学理论的理想点优选算法和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建立... 基于地震预期损失和加固方案费用估计,提出了震损结构加固效费比指标。以震损结构加固效费比、结构预期修复时间作为定量指标,以施工技术、加固工期和功能影响作为定性指标,结合模糊数学理论的理想点优选算法和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建立了一套基于性能的震损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方法。以某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震损加固方案的增量动力分析结果,开展了震损结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方案、减震加固方案以及隔震加固方案的对比优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加固效费比指标,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不同加固方案对结构残余抗震能力提升产生的经济性影响;建立的基于性能的震损结构加固方案优选流程,能将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相结合,科学高效地给出加固优选方案,为震损结构加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加固 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 理想点算法 加固效费比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结构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磊 邱培芳 欧加加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66,共8页
搭建木结构试验框架,对影响木结构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因素开展实体火灾试验研究,分别考虑火灾荷载密度、外墙开口尺寸、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水平间距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火灾荷载密度条件下,增大着火房间外墙开口面积会显... 搭建木结构试验框架,对影响木结构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因素开展实体火灾试验研究,分别考虑火灾荷载密度、外墙开口尺寸、外墙材料的燃烧性能、水平间距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火灾荷载密度条件下,增大着火房间外墙开口面积会显著增大目标墙体上的辐射强度;在相同的开口条件下,增加室内火灾荷载密度,也会增大目标墙体上的辐射强度;当着火房间的外墙被引燃时,目标墙体受窗口辐射和被引燃外墙上火焰的双重辐射,会进一步增加火灾蔓延的风险。在测试的火灾场景中,当防火间距为6 m时,目标墙体上的辐射热流强度值小于10 kW/m^(2),不会因热辐射的原因造成建筑之间的火灾蔓延。研究结果可为定量分析各因素对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影响和合理确定防火间距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火灾蔓延 辐射强度 防火间距 开口尺寸 火灾荷载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基破坏模式原位试验研究
8
作者 李雪梅 陈继彬 +1 位作者 冯世清 罗益斌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4-611,共8页
成都地区高层、超高层建筑持力层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中等风化红层泥岩。为了更科学地确定成都地区中等风化泥岩(白垩系)地基承载能力,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天府科创园项目地基基础工程为例,采用基于双目视觉监测技术的岩基载荷试验,动... 成都地区高层、超高层建筑持力层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中等风化红层泥岩。为了更科学地确定成都地区中等风化泥岩(白垩系)地基承载能力,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天府科创园项目地基基础工程为例,采用基于双目视觉监测技术的岩基载荷试验,动态监测泥岩地基竖向受荷条件下的变形破坏过程,从而提出该类岩体地基破坏模式及相应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薄层状构造、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0~1966 kPa的白垩系中等风化泥岩,地基竖向受荷破坏模式为冲切破坏,破坏特点为基础板连续刺入,板边附近岩体伴随明显垂直剪切变形。进一步,整理约50个中等风化泥岩的原位平板载荷试验点的相关测试数据与同条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开展了两种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折减系数合宜的取值建议用以单轴抗压强度计算软岩地基承载力,该修正法所估算的岩基承载力特征值在实际工程中实用性较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中等风化泥岩 地基破坏模式 载荷试验 双目视觉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天府绿道跨成昆铁路斜拉桥设计
9
作者 赵彬 王美馨 +1 位作者 郑爱华 李科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成都天府绿道跨成昆铁路桥为(29.98+37.6+41.3+173.88)m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桥塔采用水滴形钢筋混凝土塔,高95 m,与锦城湖水交相呼应,形态挺拔修长,线条简约柔美。预应力混凝土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外轮廓为带切角矩... 成都天府绿道跨成昆铁路桥为(29.98+37.6+41.3+173.88)m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塔墩梁固结体系。桥塔采用水滴形钢筋混凝土塔,高95 m,与锦城湖水交相呼应,形态挺拔修长,线条简约柔美。预应力混凝土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外轮廓为带切角矩形,兼顾美观、降低风阻、增强横向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等需求。斜拉索采用环氧涂层平行钢绞线拉索,便于塔内狭小空间的架设工作。转体结构主要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等组成。施工时在支架上现浇转体梁段,主梁平面转体就位后与主跨梁端支架现浇段合龙,转体时边跨侧、主跨侧主梁悬臂长度分别为111.48 m和166.3 m,悬臂总长277.78 m。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施工阶段和持久状况的静力、稳定性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转体施工 不对称孔跨 水滴形桥塔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钢绞线斜拉索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层石膏夹层静动水溶蚀特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钟志彬 冯杰 +3 位作者 吕蕾 周其健 李思嘉 薛昌汭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四川盆地红层砂泥岩中广泛分布石膏夹层,石膏溶蚀形成大量孔洞,加之红层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极易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工程结构不均匀沉降变形甚至破坏。为了探究不同流速环境下石膏夹层的溶蚀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溶蚀试验装置开展红层... 四川盆地红层砂泥岩中广泛分布石膏夹层,石膏溶蚀形成大量孔洞,加之红层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能,极易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工程结构不均匀沉降变形甚至破坏。为了探究不同流速环境下石膏夹层的溶蚀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溶蚀试验装置开展红层石膏夹层静、动水溶蚀试验,通过溶液离子浓度变化刻画试验中石膏的溶蚀进程。结果表明,静水环境下石膏夹层溶蚀速率随时间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幅值较小;动水环境中,石膏夹层平均化学溶蚀速率和瞬时化学溶蚀速率均表现出随时间减小的特征。同时,根据溶蚀量变化曲线发现流速增大后化学溶蚀和机械潜蚀作用均会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红层石膏夹层 机械潜蚀 化学溶蚀 溶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扩底承载式斜撑支护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仉文岗 严玉苗 +3 位作者 袁运涛 陈春霞 牟云贞 黎泳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扩底承载式钢管混凝土斜支撑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坑开挖支护技术,许多工程案例已经证实了其良好的支护性能,但目前还缺乏对该倾斜支撑功能机理的深入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应用扩底承载式斜撑基坑开挖的数值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验证... 扩底承载式钢管混凝土斜支撑技术是一种新型基坑开挖支护技术,许多工程案例已经证实了其良好的支护性能,但目前还缺乏对该倾斜支撑功能机理的深入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应用扩底承载式斜撑基坑开挖的数值模型,利用监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此模型探究扩底承载式斜撑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性,通过分析不同工况时的挡墙变形、基底隆起量和地表沉降量得到土体刚度、土体强度、斜支撑的倾斜角度对扩底承载式斜撑支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扩底斜撑对基坑开挖的土体与支护变形具有明显控制效果,能有效减小基坑的基底隆起、挡墙侧移和坑外地表沉降,且在软土地区的适用性更高;扩底斜撑倾斜角度的增加使支撑趋于横向受力,具有更高的承载力,有利于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挡墙的变形,但会提高工程造价,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以及对土体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倾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有限元 扩底斜撑 地表沉降 基底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民族村寨防灾综合技术研究构想与成果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熊峰 吴潇 +4 位作者 柳金峰 宋飞 刘宜丰 陈猷鹏 周政旭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2,共10页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山地占比高,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村寨,地形复杂、灾害多发、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提升村寨人居质量,亟需开展... 中国西南地区幅员辽阔、山地占比高,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区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村寨,地形复杂、灾害多发、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人居环境问题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提升村寨人居质量,亟需开展灾害综合防控和宜居性能改善研究。“西南民族村寨防灾技术综合示范”项目,以西南地区民族村寨的安全与宜居性能为主线,凝练了4个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1)村寨灾害特征与孕育机制;2)村寨人居环境特征与“环境–建造”交互影响机制;3)村寨低成本生态型灾害防控与治理技术;4)村寨本土化适应性宜居性能集成化改善技术。通过村寨地质灾害智能监测与治理技术、村寨火灾预警与防火建材技术、村寨防灾结构体系与增强技术、村寨环境污染防治与回用技术、村寨适应性空间优化与民居性能提升技术共5个方面内容的系统研究,研发低成本、分散式、生态型、智能化的灾害综合防控技术,和本土化、适应性宜居性能集成改善技术,构建西南民族村寨综合防灾和人居环境改善成套技术体系。全面提升西南民族村寨的灾害防范化解能力,系统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护民族特色及风貌,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民族村寨 人居环境 综合防灾 宜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被引量:43
13
作者 冯雅 高庆龙 钟辉智 《南方建筑》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项目,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应整合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等专业,在项目初期就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实施"整体设计"。在每个专业之间寻找结合点...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项目,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绿色建筑设计应整合建筑、结构、设备、建筑物理等专业,在项目初期就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分析,实施"整体设计"。在每个专业之间寻找结合点和平衡点,满足建筑创作、建筑功能、生态属性等要求,采用的具体绿色技术措施做到绿色目标与资金投入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优化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窗墙面积比的确定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雅 杨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不同朝向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建筑开窗受太阳辐射的热过程影响 ,并通过计算分析和对照节能建筑的试点工程的实测分析 ,提出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的设计依据 .
关键词 窗墙面积比 太阳辐射 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 建筑节能 夏热冬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铁军 张洁 袁渊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0,共4页
我国现代工业建设计应对策略,是根据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综合我国基本国情而提出的。通过对国内先进的工业建筑设计案例的详细分析,有力地证明了这些应对策略,在我国的应用是非常必要而且是相当适宜的,必须重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
关键词 现代工业建筑 发展趋势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环境模拟分析的滨河住区建筑布局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召 余磊 +1 位作者 刘京 宋晓程 《南方建筑》 2015年第6期74-79,共6页
城市河流对住区热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以深圳气候条件为参考,探讨河流与建筑布局对滨河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对改进滨河住区布局,提高住区热环境舒适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运用CFD模拟技术方法,分析在不同建筑布局模式下,基于河流影响的... 城市河流对住区热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以深圳气候条件为参考,探讨河流与建筑布局对滨河住区热环境的影响,对改进滨河住区布局,提高住区热环境舒适性有重要作用。研究运用CFD模拟技术方法,分析在不同建筑布局模式下,基于河流影响的住区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情况;以标准有效温度SET*为评价标准,探讨滨河住区建筑布局与热舒适的关系;基于河流产生的良好微环境气候效应,对住区建筑布局提出优化方法,为营造生态、舒适的滨河住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减小建筑面向盛行风的垂直投影面积、创造利于河流风向的通风降温廊道、以及营造相应的住区开敞空间等,是改善滨河住区热环境舒适性的主要建筑布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河住区 建筑布局 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建筑关键热工参数动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祁清华 冯雅 +1 位作者 谷晋川 高庆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共5页
利用建筑动态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进行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建筑关键热工参数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动态模拟分析。从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温度波动角度出发,合理选择了适合于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的外窗类型、窗墙比。通... 利用建筑动态能耗模拟软件(Energy Plus),进行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建筑关键热工参数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动态模拟分析。从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温度波动角度出发,合理选择了适合于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的外窗类型、窗墙比。通过分析指出,在冬季外窗设置XPS保温板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夜间的失热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供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受益式太阳能建筑 外窗类型 窗墙比 外窗保温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8
作者 方勇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2-74,共3页
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相对比较迅速,高层民用建筑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态环境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在不断恶化,因此在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其绿色设计的应用,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性能。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 生态环境 绿色景观 遮阳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建筑非透明围护结构热工与节能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雅 南艳丽 钟辉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39,共7页
如何兼顾冬夏两季建筑供暖空调负荷和能耗,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确定最适宜的热工特性,是长期困扰中国南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节能设计的难点。通过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在采暖、空调与自然通风条件下动态热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这... 如何兼顾冬夏两季建筑供暖空调负荷和能耗,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确定最适宜的热工特性,是长期困扰中国南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与节能设计的难点。通过对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在采暖、空调与自然通风条件下动态热过程的分析,研究了这一地区围护结构热特性与能耗的制约关系,以及对室内热环境与建筑热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在兼顾冬季保温与夏季隔热的情况下,将建筑全年能耗作为控制目标,从室内热环境质量、节能效果、围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角度评价目前所采用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宜南方气候的建筑围护结构热特性指标及构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围护结构 热工设计 节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建筑空调能耗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玉兰 康宁 龚曦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26,共5页
在分析贵阳市气候特点及实例建筑空调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对实例建筑室内基础室温以及全年建筑冷热负荷进行模拟,在分析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市气候特点,提出如下三条贵阳市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建议:1)舒适性... 在分析贵阳市气候特点及实例建筑空调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对实例建筑室内基础室温以及全年建筑冷热负荷进行模拟,在分析模拟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贵阳市气候特点,提出如下三条贵阳市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建议:1)舒适性空调设计应首先满足冬季采暖,然后考虑夏季制冷;2)自然通风是夏季降温的优先考虑方式,过渡季节调节是降低建筑制冷能耗的重要手段;3)增加围护结构保温和控制窗墙比是降低建筑采暖能耗的首要手段。研究结果不但能对贵阳市的建筑节能提供参考,而且还对广大温和地区建筑节能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阳 建筑节能 空调负荷 DeST 温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