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 被引量:5
1
作者 姚嘉 郑全新 郑健 《福建茶叶》 2020年第4期97-97,共1页
本文从BIM技术及其优势,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点,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现状分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力图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效益提... 本文从BIM技术及其优势,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点,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现状分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BIM技术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力图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效益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方圆之道 被引量:7
2
作者 鲁贵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29,共5页
通过对项目管理相关方合作共赢、大成本、全员责任、成本主线理念的思考,形成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简称方圆图),方圆图以一个简洁的平面几何图形,将建筑施工项目经济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表述在"方圆"之上,总结出一套... 通过对项目管理相关方合作共赢、大成本、全员责任、成本主线理念的思考,形成项目成本管理方圆图(简称方圆图),方圆图以一个简洁的平面几何图形,将建筑施工项目经济管理的关键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表述在"方圆"之上,总结出一套项目降本增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与方法,其适用性与有效性在中建五局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经济管理 方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拍图像与改进U-Net的建筑外墙裂缝检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少华 任宜春 +1 位作者 郑智雄 牛孜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31,共9页
针对建筑外墙裂缝人工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检测效果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航拍图像与计算机视觉的裂缝检测方法。使用无人机绕建筑物航拍采集裂缝图像,并构建裂缝数据集;优化U-Net模型以解决细长裂缝分割不连续、复杂背景下裂缝漏... 针对建筑外墙裂缝人工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检测效果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航拍图像与计算机视觉的裂缝检测方法。使用无人机绕建筑物航拍采集裂缝图像,并构建裂缝数据集;优化U-Net模型以解决细长裂缝分割不连续、复杂背景下裂缝漏检及背景误检的问题。将模型编码网络替换为预训练的ResNet50以提升模型特征表达能力;添加改进的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获取多尺度上下文信息;采用改进的损失函数处理裂缝图像正负样本分布极度不均的问题。结果表明:改进的U-Net模型解决了原模型存在的问题,IoU指标和F1_score分别提升了3.53%、4.18%;与经典分割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裂缝分割性能最优。与人工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以安全、高效且准确地进行建筑外墙裂缝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墙裂缝 无人机 计算机视觉 语义分割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立面形式对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培杰 沈炼 +3 位作者 韩艳 杨瑛 王胜德 汪阔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8-937,共10页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典型外立面形式,以长沙市同有大厦为研究对象,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增设阳台、不同凹凸外形及不同格栅类型等9种外立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不同外立面形式下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并结合高层建筑... 针对当前高层建筑典型外立面形式,以长沙市同有大厦为研究对象,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增设阳台、不同凹凸外形及不同格栅类型等9种外立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不同外立面形式下建筑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并结合高层建筑周围流场信息,揭示了外立面形式对其表面风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外立面增设阳台会导致迎风面风压系数最大值增加,背风面风压系数负值最大值减小;同时,阳台会使来流在建筑顶层阳台顶端出现流动分离,在高层建筑迎风面顶部形成局部负压;相比光滑立面,凹、凸立面会导致高层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表面风压差增加,建筑物靠近顶部区域会出现压力突变现象,且在墙角处会出现较大负值;增设竖向格栅同样会增大高层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差,而横向和矩形格栅对结构风荷载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数值模拟 SST k-ω湍流模型 外立面 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中电气接地系统设置研究
5
作者 张鸣 郑全新 郑健 《南方农机》 2018年第4期189-190,共2页
接地系统的设置是建筑工程中做好低压配电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低压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保障低压用电设备安全,预防电气设施设备漏电造成人身触电事故,预防电气火灾发生的有效技术措施。文章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论述低压配电中几种电气接... 接地系统的设置是建筑工程中做好低压配电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低压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保障低压用电设备安全,预防电气设施设备漏电造成人身触电事故,预防电气火灾发生的有效技术措施。文章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论述低压配电中几种电气接地系统及其特点与应用,结合工程实践,对建筑工程中如何正确地设置电气接地系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电气系统 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信息模型平台上轻型结构的设计、施工与全寿命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纯 王倩 +2 位作者 盘丁铨 陈仙阁 李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50-456,共7页
轻型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构件主要包括轻型框架剪力墙系统、楼板系统和屋面系统。此类结构体系具有优良的抗侧向荷载性能。垂直于荷载方向的剪力墙可以将侧向荷载传递给水平横隔(楼板或屋顶),再由水平横隔将荷载传递到平行于荷载方向的... 轻型框架结构体系的结构构件主要包括轻型框架剪力墙系统、楼板系统和屋面系统。此类结构体系具有优良的抗侧向荷载性能。垂直于荷载方向的剪力墙可以将侧向荷载传递给水平横隔(楼板或屋顶),再由水平横隔将荷载传递到平行于荷载方向的下层剪力墙,最终将外荷载有效传递至基础。结构构件间通常采用预制金属连接件连接,以保障上述荷载在不同构件之间的有效传递。上述构件系统能够很好地与建筑信息模型(BIM)平台配合,实现相关结构体系的高效设计、施工与全寿命管理。以某轻型竹木复合结构房屋为例,采用Revit软件建立了房屋的BIM模型,创建了轻型剪力墙、搁栅和屋架的族文件。根据三维构件族文件,在工厂预制生产了结构构件,并基于BIM模型模拟了结构施工过程。此类轻型组合结构由于其易于制造、预制、运输和安装的优势,实现了结构力学性能要求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结构 建筑信息模型 预制 全寿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古代工程管理的“都江堰三角法则”及应用
7
作者 鲁贵卿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30,共7页
简要分析建筑业的当前现状,指出建筑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薄弱是影响整个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都江堰治水奥妙中汲取工程管理哲学的丰富营养,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都江堰三角法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结合... 简要分析建筑业的当前现状,指出建筑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薄弱是影响整个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关键因素之一。从都江堰治水奥妙中汲取工程管理哲学的丰富营养,创造性地提出并建立"都江堰三角法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结合国有大型建筑工程企业的十年实践,论述"都江堰三角法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 劳动生产率 都江堰三角法则 人力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峰 彭浩 +2 位作者 邹德强 黄心仪 李凌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5,共11页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 为解决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代替负弯矩区桥面板的部分普通混凝土(NC),利用UHPC超高的力学性能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对其抗裂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抗裂试验,获得开裂荷载、跨中位移、裂缝宽度和应变等试验数据。结合国内外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简易的适用于钢-UHPC组合梁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根据已有钢-UHPC组合梁文献的裂缝宽度试验数据,验证了提出的桥面板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可靠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UHPC能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开裂荷载,具有抑制桥面板裂缝发展的能力,能明显提高桥面板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有效解决负弯矩区桥面板的开裂问题;根据试验结果计算的名义应力均大于工程实际设计值,负弯矩区采用UHPC代替NC的结构具有优异的抗裂性能;建议组合梁负弯矩区UHPC纵向铺设长度宜为0.2L~0.25L(L为计算跨径),铺设厚度宜为60~7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UHPC组合梁 负弯矩区 抗裂性能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格空腹夹层板结构创新与实践最新进展
9
作者 陈红鸟 杨瑛 +4 位作者 田鹏刚 周正荣 陈靖 魏艳辉 马克俭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剪切刚度,其整体力学特性介于密肋井字楼盖与空腹网架之间。系统回顾了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结构的组成和分类,总结了该结构的几何和力学特点,归纳了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与技术规程、结构优势及工程应用案例,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工程实践进展;最后,对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大跨度灵活划分空间、节约层高、降低结构自重、节省建筑用材、空腹可穿越管线等诸多优势,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工程应用面积已达300余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理论及实践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多高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可节约土地资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空腹夹层板 大跨度结构 多高层建筑 网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浸水时间和粒径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特性及其强度预测研究
10
作者 曾铃 卓鹏 +7 位作者 宋建平 查焕奕 熊剑平 张红日 陈镜丞 龙童博 徐子恒 李林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1-2439,共19页
为充分认识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特性及强度特征,开展不同浸水时间和粒径条件下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试验,分析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破碎能量及分形特征规律,并建立不同浸水时间的单颗粒平均破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 为充分认识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特性及强度特征,开展不同浸水时间和粒径条件下的炭质泥岩单颗粒破碎试验,分析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强度、破碎模式、破碎能量及分形特征规律,并建立不同浸水时间的单颗粒平均破碎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炭质泥岩单颗粒的破碎模式可分为剥落破碎、劈裂破碎、块状破碎和碎裂破碎共4种,其中以碎裂破碎为主要破碎模式;炭质泥岩的颗粒破碎强度与粒径和浸水时间均呈负相关,即浸水时间的增加和粒径增大均会造成破碎强度降低;Weibull分布用于评价炭质泥岩颗粒破碎强度的分布规律是合理的;随着浸水时间增加,Weibull模量m减小,颗粒破碎强度的离散性增大,而在粒径和浸水时间共同作用下,Weibull模量m未出现明显的线性或非线性分布规律;炭质泥岩颗粒粒径越大,其破碎所需的能量也越大,而浸水后的颗粒破碎能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大粒径颗粒破碎所需能量的上限有所降低;炭质泥岩颗粒局部破碎的分形程度随粒径增加而减小,浸水环境会加大颗粒破碎的分形程度,且破碎后的分形结构也越复杂;随着浸水时间增加,炭质泥岩颗粒特征破碎强度呈非线性递减规律;由本文模型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堤工程 炭质泥岩 浸水时间 单颗粒破碎 破碎特性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隧道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1
作者 李玉峰 彭立敏 雷明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3,共7页
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隧道工程,对其分类和组合型式进行划分,总结交叉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归纳分析交叉隧道工程领域在施工力学行为、预加固技术、爆破震动影... 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交叉隧道工程,对其分类和组合型式进行划分,总结交叉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归纳分析交叉隧道工程领域在施工力学行为、预加固技术、爆破震动影响以及监控量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不足,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隧道 组合分类 关键技术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浅基础建筑沉降分析 被引量:40
12
作者 刘念武 龚晓南 +1 位作者 俞峰 汤恒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5-329,共5页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 基坑开挖会引起周围建(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和变形,通过对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围护结构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墙身最大侧向位移呈增大的趋势;最大位移深度位于开挖面附近,底板浇筑时侧向位移所占最终位移的比例为91.8%。随x/He值的增加,土体沉降呈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减小的趋势。在x【16 m时,土体沉降值较大但差异沉降较小,在10 m【x【28 m,土体沉降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土体的差异沉降值较大。在x分别为9.6,27.6,45.2 m时,底板浇筑时的建筑沉降所占最终沉降的比例分别为76.6%,71.5%,56.8%。五层建筑的沉降变化与地表土体的沉降变化相差较大,2~3层建筑的沉降变化趋势与地表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y【30 m时,建筑沉降值较小,差异沉降较大;在y】30 m时,沿y方向的建筑沉降值较大,差异沉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建筑沉降 空间效应 时间效应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体扩张主动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
13
作者 黄建友 闫宇涛 +4 位作者 刁钰 郑刚 李凯 贾建伟 刘永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 囊体扩张是一种新型地下结构变形主动控制技术,然而其在桩基变形控制机理方面尚未深入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探究了囊体扩张控制桩基水平变形机理,分析了囊体扩张引起桩基和土体变形特性以及囊体-土体-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扩张直径0.5 m的囊体对直径为1.2 m的桩可产生最大5.5 mm水平变形,控制效率为60%,囊体扩张对桩基水平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囊体扩张会引起邻近土体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而孔压消散会导致土体压缩而降低桩基控制效率。当扩张距离较小时,桩径对囊体扩张控制效果影响显著。囊体扩张对桩径为0.4~1.6m的桩均有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尤其适用于小直径桩基的变形控制。随扩张直径的增大,桩基最大水平位移近乎呈线性增大。此外,桩基水平变形随扩张距离增大而减小,但由于扩张对周围孔隙水压力影响范围有限,导致控制效率呈增大趋势。双排囊体扩张控制变形中“遮拦效应”和“反力效应”明显,控制桩基变形应遵循“先远后近,逐排扩张”的原则,以提高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体扩张 桩基 变形控制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14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围护结构建造过程能源消耗火用分析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龚光彩 龚思越 +3 位作者 韩天鹤 龚子彻 李水生 杨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建筑围护结构所需的建材从生产制造阶段、运输阶段到现场施工建造阶段都将消耗大量的能源,针对这3个阶段,提出了围护结构建造过程能耗及火用耗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火用能比的概念用来评价建筑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湖南地区某研发中心为... 建筑围护结构所需的建材从生产制造阶段、运输阶段到现场施工建造阶段都将消耗大量的能源,针对这3个阶段,提出了围护结构建造过程能耗及火用耗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火用能比的概念用来评价建筑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以湖南地区某研发中心为研究对象,对其围护结构建造过程能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建造过程能耗主要来自于建材生产阶段,其中混凝土及其砌块单位建筑面积生产能耗最大,约占整个生产阶段能耗的44%,其次为钢材,占比约41%;钢材单位建筑面积生产火用耗最大,达到整个生产阶段火用耗的48%左右,混凝土及其砌块占比38%左右.从火用能比角度分析,钢材最大,为0.92,水泥最小,为0.59.整个围护结构建造过程火用能比为0.79.结果可为研究'烂尾楼'能耗现状提供参考.提出的火用分析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建筑,并为围护结构可持续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围护结构 能耗 (火用) (火用)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业创新体系与创新绩效分析:以国家科学技术奖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薛小龙 李彦 +1 位作者 赵祺 骆亚卓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8-43,共6页
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分析我国建筑业创新现状,提高建筑业科技含量,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建筑业技术创新为视角,统计了自2000年以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 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分析我国建筑业创新现状,提高建筑业科技含量,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建筑业技术创新为视角,统计了自2000年以来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情况。采用趋势分析等定量分析法,从获奖项目的完成单位、项目区域、行业对比等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建筑业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在创新效率、区域平衡发展以及业务类型等方面发展不均衡,建议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以及市场引导,促进建筑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行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创新体系 创新绩效 国家科学技术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氧沸石与水丝蚓对沉积物-水剖面氮迁移转化的影响
17
作者 潘璇 罗竣潇 +3 位作者 唐炳然 郭翔宇 何强 李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3-772,共10页
以粉煤灰基载氧沸石为覆盖材料,通过构建沉积物柱试验体系,探究了在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ède)的影响下覆盖粉煤灰基载氧沸石后厌氧沉积物-水体系氮的去除效果与潜在机制。结果表明,覆盖20 d后,粉煤灰基载氧沸石覆盖显著提升... 以粉煤灰基载氧沸石为覆盖材料,通过构建沉积物柱试验体系,探究了在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ède)的影响下覆盖粉煤灰基载氧沸石后厌氧沉积物-水体系氮的去除效果与潜在机制。结果表明,覆盖20 d后,粉煤灰基载氧沸石覆盖显著提升了上覆水中溶解氧(DO)浓度,较对照升高2.78倍。但水丝蚓的存在促进了粉煤灰基载氧沸石中的氧气向深层沉积物的扩散,导致上覆水DO浓度较对照降低了56.73%,且表层沉积物剖面中DO浓度显著高于粉煤灰基载氧沸石组(3.77-0.47mg·L^(-1));同时,表层沉积物中Comamonadaceae和覆盖层中的Novosphingobium、Proteiniclasticum等反硝化菌的丰度明显提升。因此,20 d后各处理组上覆水中的总氮含量为9.89 mg·L^(-1)(粉煤灰基载氧沸石组)、10.40 mg·L^(-1)(粉煤灰基载氧沸石+水丝蚓组)、11.60 mg·L^(-1)(粉煤灰基不载氧沸石组)、12.49 mg·L^(-1)(粉煤灰基不载氧沸石+水丝蚓组)、18.59 mg·L^(-1)(对照组)、20.99 mg·L^(-1)(水丝蚓组),但实验结束时,水丝蚓的存在并未增加粉煤灰基载氧沸石覆盖下氧化亚氮释放通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沉积物中水丝蚓向下运动能够使粉煤灰基载氧沸石作用到更深处的沉积物中,从而提高沉积物中的溶解氧含量,同时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促进了深层沉积物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载氧材料 沸石 水丝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锑尾矿细集料细石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18
作者 王宇杰 黄靓 +4 位作者 曾令宏 吕博东 戴楚童 李水生 阳栋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239,共6页
为促进锑尾矿的综合利用,以水灰比和锑尾矿细集料(ATFA)取代率为变量,制备出不同强度等级(C40、C60、C80)的锑尾矿细集料细石混凝土(ATFA-FC),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锑尾矿... 为促进锑尾矿的综合利用,以水灰比和锑尾矿细集料(ATFA)取代率为变量,制备出不同强度等级(C40、C60、C80)的锑尾矿细集料细石混凝土(ATFA-FC),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和静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锑尾矿替代天然河砂做细集料对细石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FA-FC的立方体抗压破坏、棱柱体抗压破坏和劈裂抗拉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NC)基本相似;其混凝土强度随着ATFA取代率的增加先上升而后降低,分别在ATFA取代率为25%、50%、50%时达到强度峰值;相较于相同水灰比、取代率0的普通细石混凝土,ATFA-FC在ATFA取代率小于75%时,混凝土强度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混凝土 锑尾矿细集料 基本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引起环境变形囊体扩张主动控制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刚 苏奕铭 +4 位作者 刁钰 黄建友 赵玉波 王岁军 陈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92,共13页
基坑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形是其核心控制目标。目前广泛采用的被动控制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化变形控制的要求,尤其是邻近基坑的地铁隧道、高铁等所需的毫米级控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精细化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首先,开展囊体... 基坑工程引起的环境变形是其核心控制目标。目前广泛采用的被动控制技术,难以满足精细化变形控制的要求,尤其是邻近基坑的地铁隧道、高铁等所需的毫米级控制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精细化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首先,开展囊体扩张技术控制土体变形的原位试验,证明囊体扩张技术可以更好地对邻近土体实现定向、定位、定量的精准“靶向”变形控制,相比袖阀管注浆变形控制更准,控制效率更高。进一步,开展囊体扩张技术控制桩基、隧道变形的原位试验,验证囊体扩张技术可准确、高效地控制地下结构变形。单孔囊体扩张引起邻近土体、桩和隧道的变形均符合高斯曲线模式,对桩基、隧道变形的控制效率高达55.6%和69.2%。相对于传统变形被动控制技术,在变形控制能力、节约造价、工期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最后,囊体扩张实时主动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邻近基坑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不仅实时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变形,还取消了基坑分区开挖,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体扩张 主动控制 原位试验 基坑 桩基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塑性耗能
20
作者 张风杰 毛昌文 +3 位作者 夏军武 廖纪明 陈亚军 欧阳鹏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共5页
为提高装配效率和耗能能力,提出一种梁端悬臂装配节点。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节点的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其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型钢和梁段钢筋塑性变形;悬臂梁段的设置成功实现了... 为提高装配效率和耗能能力,提出一种梁端悬臂装配节点。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该节点的耗能能力,并与现浇节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梁端悬臂装配节点,其耗能能力主要取决于型钢和梁段钢筋塑性变形;悬臂梁段的设置成功实现了塑性铰的转移。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是通过型钢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完成力的传递,因此需增大梁段钢筋直径或提高强度等级,以避免节点发生剪切破坏。梁端悬臂装配节点整体耗能能力低于现浇节点,建议通过改进型钢与混凝土间的黏结性并调节两者截面强度关系来提升其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混凝土 装配式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