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芮春平 刘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19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肝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组和转移组,各80例,两组进行超声弹... 为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消化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肝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组和转移组,各80例,两组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单项和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显示,原发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41±0.85)分,明显高于转移组的(1.52±0.6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转移组相比较,原发组造影峰值时间明显延长,造影始增时间明显缩短,造影峰值增强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单项检查,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超声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单项检查,两者联合检查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单项检查,P<0.05。说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有利于明显提高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苯氧乙胺盐酸盐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志文 陈达 +1 位作者 王凯 周巍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以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氯代制备2-氯乙胺,与苯酚缩合合成2-苯氧乙胺,再与盐酸成盐的新路线,总收率为75%;同时,对于以苯酚和环乙胺为原料制备2-苯氧乙胺的合成中的反应溶剂、投料方式、后处理等工艺条件进行改进,使得产率从原来的46.5%... 以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氯代制备2-氯乙胺,与苯酚缩合合成2-苯氧乙胺,再与盐酸成盐的新路线,总收率为75%;同时,对于以苯酚和环乙胺为原料制备2-苯氧乙胺的合成中的反应溶剂、投料方式、后处理等工艺条件进行改进,使得产率从原来的46.5%提高到57%;新路线以及工艺改进,能较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氧乙胺 氯代 合成 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60例入院时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按病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160例与缺血性脑卒中组100例;比较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疾病严重程度在不同卒中类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260例入院时病程<24 h的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按病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组160例与缺血性脑卒中组100例;比较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疾病严重程度在不同卒中类型的关系。结果出血性脑卒中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TC患者入院24 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明显低于血清TC≥6.00 mmo L/L,低TG患者SSS评分明显低于血清TG>12.0 mmol/L的患者(P<0.01)。脑卒中类型、TC及LDL-C水平与SSS评分密切相关,且TC和LDL-C与S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病情较严重的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脂水平较低;脑卒中类型、TC和LDL-C可能是预测急性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独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疾病严重程度 血脂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分级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及再出血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娟 华珍 余丽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 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护理期间实施危险分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 目的 探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于护理期间实施危险分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线资料,按照护理措施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危险分级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实验室指标及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4 h、护理48 h及出院时,2组的Blatchford入院危险性积分(BRS)均低于同组入院后(P均<0.05);相比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BRS评分均更低(P均<0.05)。护理48 h及出院时,2组的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入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入院后(P均<0.05);相比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2项指标水平均更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更高,再出血率更低,止血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 危险分级护理干预不仅能提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调节其血尿素氮和血红蛋白水平,还能降低消化道出血危险性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分级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再出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吕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145-145,共1页
目的探讨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来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别人群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来我院检验科进行检验的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别人群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观察测定结果,并ROC曲线计算出C-反应蛋白的Cutoff值,计算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和健康人之间有显著差异,C-反应蛋白的Cutoff值为0.8 mg/L,敏感度82%,特异度70%,诊断符合率78.7%。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方法,特异度高,诊断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疾病 诊断价值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