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建筑基底电梯井、集水坑开挖流沙处理新技术
1
作者 席锋仪 宁晋生 +2 位作者 席宁中 于海成 贾斌 《工程质量》 2022年第7期10-13,共4页
建筑基底电梯井、集水坑开挖遇流沙情况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土建施工的一个技术难点和过程质量控制重点。论文介绍了一种建筑基底电梯井、集水坑开挖流沙处理新技术,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流沙处理方法需要砌筑砖胎膜或混凝土挡墙,设置... 建筑基底电梯井、集水坑开挖遇流沙情况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土建施工的一个技术难点和过程质量控制重点。论文介绍了一种建筑基底电梯井、集水坑开挖流沙处理新技术,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流沙处理方法需要砌筑砖胎膜或混凝土挡墙,设置浅井,在基础垫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及基础底板上预留孔洞,在浅井上面埋设防水钢套管,并在防水钢套管内安装潜水泵抽水的繁冗做法。整个流沙处理过程及降水维护期间,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施工等土建工序不受任何影响可正常进行,避免了传统流沙处理方法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质量和防水效果带来的弊端和隐患,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也减少了流沙处理过程中人、机、料及时间的投入,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开挖 流沙处理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爬墙机器人搭载高频雷达外墙保温装饰连接构造成像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万金 袁玉 闫海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8-20,共3页
针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装饰层的连接构造探测难的问题,试验验证了基于爬墙机器人搭载高频雷达探测仪进行成像扫描检测的可行性,通过搭建典型外墙外保温构造进行了高频雷达探测成像的验证性测定,表明高频雷达爬墙机器人可实现... 针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装饰层的连接构造探测难的问题,试验验证了基于爬墙机器人搭载高频雷达探测仪进行成像扫描检测的可行性,通过搭建典型外墙外保温构造进行了高频雷达探测成像的验证性测定,表明高频雷达爬墙机器人可实现精准的外墙保温板粘结构造的透射成像和定量化的测定。通过在实际的薄抹灰保温构造、轻质抹灰砂浆构造和石材幕墙3类工程上测定,表明该装备可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上安全、方便、精准地对保温装饰层的隐蔽粘结构造进行无损的定量化成像探测,特别对石材幕墙的龙骨锚固成像进行了实际探测,取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为建筑外墙装饰层与墙体结构连接质量和安全健康评估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爬墙机器人 高频雷达探测 外墙检测 龙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风作用下隧道火灾烟气分岔流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委 端木维可 +1 位作者 李华琳 梁天水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采用小尺寸模型地铁隧道火灾试验,研究不同纵向风速和不同火源功率下隧道内的烟气层形态特征、烟气温度分布,验证隧道火灾烟气分岔流动机理,分析分岔流动临界风速和临界Richardson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分岔流动临界风速和... 采用小尺寸模型地铁隧道火灾试验,研究不同纵向风速和不同火源功率下隧道内的烟气层形态特征、烟气温度分布,验证隧道火灾烟气分岔流动机理,分析分岔流动临界风速和临界Richardson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分岔流动临界风速和临界Richardson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大,羽流撞击区上游的烟气回流逐渐减少,烟气层产生向上的凹陷,当烟气回流完全消失时将发生烟气分岔流动现象;在较大纵向风速下,烟气分岔流动的发生将导致隧道中部烟气量减少,造成火源下游段隧道中心形成低温区;分岔流动无量纲临界风速随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1/3次方呈线性增长规律;烟气分岔流动临界Richardson数基本不受无量纲火源热释放速率变化的影响,可视为常数0.095。试验得到的烟气分岔流动临界风速和临界Richardson数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小尺寸模型试验 纵向风 烟气层 烟气温度 分岔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有效桩长与桩身强度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佟建兴 闫明礼 +2 位作者 孙训海 杨新辉 王明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0-36,共7页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水泥土材料的破坏形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深层变形等承载及变形性状。给出了文中试验条件下,给定桩身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认为...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水泥土材料的破坏形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深层变形等承载及变形性状。给出了文中试验条件下,给定桩身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认为设计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时,应考虑桩身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桩体,设计应以桩身强度控制,使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 有效桩长 桩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稳态分布参数模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琳 岳献芳 +2 位作者 王立 杨强 戴立生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建立了以分布参数为基础,以壳管式换热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稳态仿真模型,以R124为制冷剂模拟实验工况,并分别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度及蒸发侧和冷凝侧的换热量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换热器性能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以分布参数为基础,以壳管式换热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稳态仿真模型,以R124为制冷剂模拟实验工况,并分别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度及蒸发侧和冷凝侧的换热量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换热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凝器、蒸发器出水温度的仿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分别在±2.5%和±3%内;蒸发侧和冷凝侧换热量的仿真结果最大偏差分别为1.72%和-5%;冷却水进水温度每升高1℃,冷凝侧换热量降低1.37%;蒸发器出水温度每升高1℃,蒸发侧换热量减小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管式换热器 稳态仿真 实验验证 蒸发器 冷凝器 出水温度 换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侧土体三维效应和地基剪切变形的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治国 徐晨 宫剑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6-856,共11页
目前就隧道开挖对桩基变形影响的解析理论研究一般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较少考虑地基的剪切变形和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首先推导了隧道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简化理论解,该解反映了地基剪切变形但未考虑桩... 目前就隧道开挖对桩基变形影响的解析理论研究一般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较少考虑地基的剪切变形和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首先推导了隧道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简化理论解,该解反映了地基剪切变形但未考虑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为反映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将其等效成集中力通过剪切层传递到桩基两侧,推导了体现三维作用效应的群桩反应表达式。将考虑与不考虑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考虑桩侧土体三维作用效应的桩基水平位移和弯矩值更接近监测数据和离心试验数据。此外,还针对群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体剪切变形对桩基影响不容忽视,剪切层模量越大,隧道开挖引起的桩身水平位移越小;桩径越大,桩身水平位移越小,桩身弯矩越大;桩基与隧道距离越小,桩基最大水平位移和弯矩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开挖 地层剪切变形 桩侧土体三维作用 群桩变形 桩基弯矩 简化理论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塔楼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设计及反力测试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宫剑飞 朱红波 +3 位作者 石金龙 谢高远 邸道怀 周圣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6-371,共6页
多个塔楼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反力分布特征仅局限于室内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北京三里屯SOHO工程地基反力原位测试并与已有模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高层外框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 多个塔楼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反力分布特征仅局限于室内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北京三里屯SOHO工程地基反力原位测试并与已有模型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高层外框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20%,核心筒荷载与高层外框柱总荷载相差不超过10%,且筏板厚度超过1/6柱跨时,计算高层下筏形基础的内力时,基底反力可按直线分布;裙房基础可有限扩散高层建筑荷载,实际工程的原位测试结果表明,高层荷载的扩散范围约为2跨裙房的距离,3跨裙房之外没有影响;对于多个高层建筑下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的地基反力可应用叠加原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 基础优化 原位测试 地基反力 叠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变函数法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和衬砌变形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治国 杨轩 +1 位作者 宫剑飞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26-1635,共10页
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既有成果较少考虑隧道衬砌与土体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较少针对衬砌变形进行分析,就此基于隧道椭圆化变形边界条件,提出了考虑衬砌与土体两种不同介质相互作用下的... 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目前,既有成果较少考虑隧道衬砌与土体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较少针对衬砌变形进行分析,就此基于隧道椭圆化变形边界条件,提出了考虑衬砌与土体两种不同介质相互作用下的地层位移和衬砌变形复变函数解答。在该方法中,隧道埋深只影响共形映射后圆环域的环壁厚度,而解析区域依然保持圆形,具有不会对函数解析产生影响的优势;此外,该法经共形映射后保证了边界连续性,避免了既有应力函数法为保证隧道扰动土体无穷远处位移为零,而对解析解进行修正所导致物理意义不明确的缺陷。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参数分析,获取了扰动地层和隧道衬砌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变函数解答得到的土体位移曲线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地表最大沉降值更接近于实测值;隧道的埋深和半径对土体位移和衬砌变形均有较大影响,衬砌厚度对其影响虽然较小,但仍不可忽略;衬砌径向位移曲线呈仰卧的鸭蛋形,关于90°/270°轴对称,拱顶和拱底被压扁,拱顶压缩量明显大于拱底,左、右两侧压缩量小于上、下两侧,表现为收缩之后又被压扁向左、右两侧突出,且随着埋深的增大,衬砌整体上浮;衬砌环向位移曲线呈侧立的苹果形,关于0°/180°轴对称,且在90°和270°处取值为零,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环向位移绝对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复变函数 椭圆化变形 土体位移 衬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变形影响的时域解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治国 鲁明浩 宫剑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17-3028,3038,共13页
目前就软土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桩基变形影响的研究一般是基于瞬时开挖工况,很少考虑时间效应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实际工程中软土在开挖情况下具有较为明显的流变效应。从地基黏弹性角度出发,采用两阶段法研究了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 目前就软土基坑开挖卸荷对邻近桩基变形影响的研究一般是基于瞬时开挖工况,很少考虑时间效应对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但实际工程中软土在开挖情况下具有较为明显的流变效应。从地基黏弹性角度出发,采用两阶段法研究了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挖与邻近桩基相互作用的时域问题。第1阶段基于Boltzmann黏弹性模型推导出Mindlin时域解,用于分析黏弹性地基中基坑开挖引起的邻近桩基处的土体附加应力;第2阶段采用Pasternak地基模型分析桩基与黏弹性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求得考虑流变效应的桩基水平变形的简化时域解。最后,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对相关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简化时域解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也针对Boltzmann黏弹性模型参数(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黏性系数)、桩径、基坑开挖深度、桩与基坑间距和基坑开挖尺寸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出的简化时域解能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水平变形的影响,以及桩基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可为相关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桩基 黏弹性 Boltzmann模型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dlin解均化应力法计算桩基沉降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涛 刘金砺 王旭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8-85,96,共9页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总结了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的具体步骤细则。针对计算中具体问题,诸如压缩层计算厚度、上部结构刚度贡... 基于群桩Mindlin应力解附加应力场和群桩基础变形分布特征,考虑承台和上部结构刚度对沉降变形的均化效应,总结了Mindlin解均化应力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基础沉降的具体步骤细则。针对计算中具体问题,诸如压缩层计算厚度、上部结构刚度贡献、变刚度调平设计中桩类型的多样性,结合特定侧阻分布概化模式不同长径比、不同桩距条件给出基桩均化附加应力计算简易方法。应用所提供的均化附加应力计算方法计算群桩沉降,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与Boussinesq实体深基础计算法和等效作用计算法比较,其沉降计算值与实测竣工沉降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阻力 端阻力 概化模式 MINDLIN应力解 均化附加应力系数 沉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技术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席宁中 于海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84-587,共4页
结合某项目大面积吹填软弱地基处理实践,阐明大面积软基处理方法一般为定性处理方法,其意义往往在于是一次"预处理";其目的是使一块无法直接上人、上设备,更无法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的"毛地"变成一块可大兴土木的&... 结合某项目大面积吹填软弱地基处理实践,阐明大面积软基处理方法一般为定性处理方法,其意义往往在于是一次"预处理";其目的是使一块无法直接上人、上设备,更无法直接作为天然地基使用的"毛地"变成一块可大兴土木的"宝地";其核心是"排水"和"固结"。大面积软基处理设计要求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时间成本和地基处理效果,以便达到最佳技术、经济效益。在深厚欠固结软基上直接成桩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是造成很多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大面积软基处理设计中预压荷载的组成、超载值以及基底附加压力的计算均应考虑处理土层和建(构)筑物基底土层的应力历史,结合场地使用荷载情况综合分析确定,以便有效控制后期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 软弱地基 处理技术 辩证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耗散的脆性岩体张开位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文华 朱维申 刘德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03-3508,共6页
高地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众多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从张开位移的产生机制出发,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对高地应力脆性岩体能量耗散本构方程及其工程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引出了加、卸荷作用时... 高地应力大型地下洞室群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众多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从张开位移的产生机制出发,结合能量耗散原理,对高地应力脆性岩体能量耗散本构方程及其工程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引出了加、卸荷作用时的变弹模模型,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弹脆性本构方程中;利用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在C++的环境下进行上述模型程序模块的编写工作,实现模型的二次开发;以锦屏一级大型地下洞室群为工程背景,进行实际工程的开挖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考虑能量耗散的弹脆性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开挖情况,其结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脆性岩体 能量耗散 FLAC3D 张开位移 弹脆性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的太阳能PV/T系统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红兵 高雪宁 +5 位作者 刘涛 王聪聪 赵瑞 孙俊辉 王传岭 何迪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68,共8页
为了提高太阳能PV/T系统能效,采用超声搅拌法制备了GO(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01%、0.02%和0.03%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潜热、导热性和流动性进行测试分析。其中,GO质量分数为0.02%的复合相变材料相比于制备的其他复合相变材料... 为了提高太阳能PV/T系统能效,采用超声搅拌法制备了GO(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01%、0.02%和0.03%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潜热、导热性和流动性进行测试分析。其中,GO质量分数为0.02%的复合相变材料相比于制备的其他复合相变材料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相变温度为35℃,相变潜热为42.93 J/g,热导率最高为0.505 W/(m·K),黏温拟合程度为0.91。为了分析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对太阳能PV/T系统热电性能的影响,搭建了两套完全相同的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系统,并将GO质量分数为0.02%的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和水作为两系统的传热介质运行。采用热效率和电效率对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运行(石蜡质量分数为30%以及GO质量分数为0.02%)石蜡/GO复合相变材料的平板热管式太阳能PV/T系统的热电性能均比运行水的系统性能有所提升,其中系统热效率提高92.28%,电效率提高8.87%,换热水箱集热量提高15.80%。该研究为复合相变材料(流体)在太阳能储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复合相变材料 PV/T系统 热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