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工程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形式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雷 闫文凯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年第4期15-17,44,共4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1]。业界对于BIM在管理、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探索方兴未艾,BIM的本质是实现建筑行业各个专业之间的信息充分互用,提高建筑信息的复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我...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1]。业界对于BIM在管理、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探索方兴未艾,BIM的本质是实现建筑行业各个专业之间的信息充分互用,提高建筑信息的复用率,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我们结合实际工程,对BIM的概念及实施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实践,并从设计院的工作内容和角度,对三维协同设计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初步探索,对在三维设计模式下,各专业间及专业内的协同工作方法作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协同 设计流程 设计解读 成图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方案前期深入探索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伟华 刘春雷 闫文凯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年第4期76-85,共10页
本文对BIM在设计不同阶段的应用做了初步总结,并结合前期设计流程的特点对BIM技术在设计前期方案阶段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其后在可视化方面本文将结合Artlantis软件,从BIM模型入手阐述ArchiCAD软件结合Artlanti... 本文对BIM在设计不同阶段的应用做了初步总结,并结合前期设计流程的特点对BIM技术在设计前期方案阶段的优势及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其后在可视化方面本文将结合Artlantis软件,从BIM模型入手阐述ArchiCAD软件结合Artlantis软件在三维表现的应用内容、方法与主要工具,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最终支持改进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模式现状,相信BIM技术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前期设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前期工作 可视化 数据传承 设计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城市交通门户的标志性与地域性的探索——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及T3航站楼建筑设计竞赛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郁枫 杨晓昕 《华中建筑》 2010年第12期24-27,共4页
机场是城市重要的交通门户,构筑了许多外地旅客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该文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门户的三个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及T3航站楼设计方案为案例,探讨了在城市交通门户中体现地域性与标志性的... 机场是城市重要的交通门户,构筑了许多外地旅客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该文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门户的三个设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区规划及T3航站楼设计方案为案例,探讨了在城市交通门户中体现地域性与标志性的设计手法。文章重点介绍了桃仙机场航站区规划构型中标志性的体现以及在航站楼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航站楼 标志性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 被引量:3
4
作者 曾捷 《工程质量》 2005年第12期12-16,共5页
本文阐述了在建筑选址、围护结构系统等方面整体设计的要点,希望能对设计人员有所启迪。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 整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设计图纸档案管理中白图替代蓝图方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亚清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年第11期154-155,159,共3页
在信息化时代,本文提出建筑档案部门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白图替代蓝图制度,从白图与蓝图的历史演变、信息化管理归档模式、替代的方法步骤三个方面着手,并在思想上认识这一替代的重要性。
关键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白图与蓝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科学哲学视角下的建筑思潮百年变革 被引量:1
6
作者 郁枫 《城市建筑》 201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人文的感性。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尝试在科学哲学的视角下来研究建筑思潮。文章首先分析了科学哲学与建筑学的关系,并论述了20世纪以来建筑思潮发展与变革的三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建筑思...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人文的感性。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尝试在科学哲学的视角下来研究建筑思潮。文章首先分析了科学哲学与建筑学的关系,并论述了20世纪以来建筑思潮发展与变革的三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建筑思潮与科学实证精神、哲学思辨的相互影响。建筑思潮的变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建筑风格的变化,实质上是社会、哲学等深层次背景的变化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建筑学 建筑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出入口处办公建筑设计初探
7
作者 刘曼曼 郭刚 《山西建筑》 2015年第8期14-15,共2页
以地铁站点出入口办公建筑的设计为切入点,以北京奥体南区四号地商业办公楼为例,通过实例归纳总结了此类建筑在功能、流线和立面设计等方面的特殊性,以期对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商业办公综合体 奥体南区 地铁站出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有特色的城市空间——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会年会随想
8
作者 吴其煊 《建筑技艺》 2014年第9期121-123,共3页
0引子:从“千城一面”引出的话题 2014年4月,笔者参加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学会在珠海举行的2014年学术年会,收获很大,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一直想写点什么,但由于忙于工作,直至今日才落笔成文。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理论 学术年会 建筑师 城市空间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
9
作者 郑毅然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4年第9期89-92,共4页
介绍了北京某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包括空调冷热源、空调末端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空调系统形式、节能措施、自动控制手段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并阐述了设计中遇到的难点及体会。
关键词 冷热源 水蓄冷 变风量空调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防雷设计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0
作者 靳娟 《工程质量》 2000年第5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建筑物 防雷设计 工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高层建筑多联机空调室外机方案CFD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生云 曹源 +5 位作者 李晅 裴智超 倪歆海 王双 周进 王求实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2,67,共7页
对某实际超高层建筑工程多联机空调室外机方案进行了CFD模拟和优化。超高层建筑室外机方案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采取措施减弱、避免热浮力效应对室外机运行环境的不利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设置侧面进风通道、室外机错位摆放、去层摆放的... 对某实际超高层建筑工程多联机空调室外机方案进行了CFD模拟和优化。超高层建筑室外机方案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采取措施减弱、避免热浮力效应对室外机运行环境的不利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设置侧面进风通道、室外机错位摆放、去层摆放的措施对热浮力效应起到了减弱和近似切断的作用,对室外机运行环境的改善较为明显。在避难层布置室外机是避免热浮力累积效应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考核了室外风速对室外机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多联机空调 室外机 CFD 运行环境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12
作者 盛晓康 董静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1,共6页
介绍了国家博物馆兼顾文物保护、参观者舒适感和运行调节手段确定室内环境参数的原则。分析了采用部分负荷冰蓄冷、大温差低温冷水系统在负荷保证、提高除湿能力和节能方面的优势。结合CFD模拟,采用了分层空调加地板辐射供冷的空调系统... 介绍了国家博物馆兼顾文物保护、参观者舒适感和运行调节手段确定室内环境参数的原则。分析了采用部分负荷冰蓄冷、大温差低温冷水系统在负荷保证、提高除湿能力和节能方面的优势。结合CFD模拟,采用了分层空调加地板辐射供冷的空调系统以改善高大空间的室内环境。探讨了博物馆中文物库房和展厅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冰蓄冷 文物库房 展厅 恒温恒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建筑的防雷
13
作者 厉守生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1999年第9期21-24,共4页
本文扼要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的建筑防雷措施仅能满足一般建筑的防雷要求,并不能满足智能建筑内信息系统防雷的要求。智能建筑需要按IEC-1312-1的标准及概念,对其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防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文章最后对智能建筑防雷提出设... 本文扼要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的建筑防雷措施仅能满足一般建筑的防雷要求,并不能满足智能建筑内信息系统防雷的要求。智能建筑需要按IEC-1312-1的标准及概念,对其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防雷电电磁脉冲的保护。文章最后对智能建筑防雷提出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电磁兼容性 防雷 智能建筑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燕 《中国建设信息》 2009年第8期10-12,共3页
工程概况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在原有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原址的基础上,向东新增建设用地,改扩建成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它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改扩建工程 智能化系统 中国 设计 天安门广场 历史博物馆 工程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精神构建的多维度探索——以中国地图出版基地设计为例
15
作者 郁枫 甘彤 《世界建筑》 2015年第11期96-99,共4页
场所精神是建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场所精神的哲学概念及本源,井探讨了场所精神对建筑设计在实践层面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地图出版基地的项目为例,探索了如何在设计中挖掘场所特征、构建场所精神,并通过设计将其体现出来... 场所精神是建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场所精神的哲学概念及本源,井探讨了场所精神对建筑设计在实践层面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地图出版基地的项目为例,探索了如何在设计中挖掘场所特征、构建场所精神,并通过设计将其体现出来。文章以设计案例的思考过程为切入点,阐述了构建场所精神的多维度路径。最后,文煮描述了场所精神经过建筑设计"物化"后的具体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构建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角下的西方高技术倾向建筑思潮
16
作者 郁枫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5期15-16,共2页
对当代西方"高技术倾向"建筑思潮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该思潮的起源、主要特征与表现形态,对西方高技术倾向思潮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高技术倾向建筑思潮对于推进当代中国建筑业的绿色、节能等目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倾向 思潮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助力提升设计质量——可视化设计与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闫文凯 李雷 哈歆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年第2期5-14,共10页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从2011年广联达项目开始引入BIM技术,通过一年的技术培养和经验积累,BIM工程设计中心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服务包括辅助设计、管线综合、建筑能耗分析、三维虚拟漫游等内容,并在院内承接《建筑工程三维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从2011年广联达项目开始引入BIM技术,通过一年的技术培养和经验积累,BIM工程设计中心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服务包括辅助设计、管线综合、建筑能耗分析、三维虚拟漫游等内容,并在院内承接《建筑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形式应用研究》科研课题。中心逐步积累BIM项目实施经验,积极寻求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BIM的最佳三维协同设计解决方案。本文将结合项目实际,分别从BIM可视化设计、BIM模型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BIM应用的内容、方法与主要工具,介绍三维协同设计过程中的BIM应用探索情况,并通过归列BIM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工程设计中心 碰撞检测 可视化设计 能耗分析 虚拟漫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泵变流量水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亮 孙育英 杨超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0-115,58,共7页
介绍了某住宅小区集中供热二次泵变流量水系统的设计,其锅炉和一次水泵的运行台数控制采用温度控制法,二次变频水泵的工作频率及运行台数控制采用测量多点压差进行比较的压差控制方式。通过对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提出了二次泵自动控制... 介绍了某住宅小区集中供热二次泵变流量水系统的设计,其锅炉和一次水泵的运行台数控制采用温度控制法,二次变频水泵的工作频率及运行台数控制采用测量多点压差进行比较的压差控制方式。通过对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提出了二次泵自动控制设计方案,并指出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泵 二次泵 变流量 压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盖板式冲缝型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宪莉 李超 +2 位作者 张士花 马玖辰 任绳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9-787,共9页
提出一种冲缝型吸热板结构,并对采用该结构的普通玻璃和真空玻璃盖板式冲缝型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两种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的基础上,以空气出口温度和热效率作为评价指标,模拟研究不同参数对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结... 提出一种冲缝型吸热板结构,并对采用该结构的普通玻璃和真空玻璃盖板式冲缝型空气集热器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建立两种集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的基础上,以空气出口温度和热效率作为评价指标,模拟研究不同参数对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文参数范围内,两种集热器的空气出口温度和热效率均随冲缝当量直径和室外风速增大而减小,随平均冲缝间距和环境温度增大而增大;空气出口温度随集热器送风量增大而减小,随空气进口温度升高而增大;热效率随集热器送风量增大而增大,随空气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受真空玻璃透射率较低的影响,在室外环境条件良好时,真空玻璃盖板式集热器的热性能低于普通玻璃盖板式集热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缝型吸热板 空气集热器 真空玻璃盖板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BIM平台让数据从设计流动到施工 被引量:18
20
作者 闫文凯 张国栋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BIM5D平台是件以BIM集成平台为核心,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接口集成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为载体,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工艺、图纸、材料、劳动力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台,利用BIM模型的形象直观、... BIM5D平台是件以BIM集成平台为核心,通过三维模型数据接口集成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为载体,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工艺、图纸、材料、劳动力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台,利用BIM模型的形象直观、可计算分析的特性,为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现场协调、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等关键过程及时提供准确的构件几何位置、工程量、资源量、计划时间等,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决策和精细管理,减少施工变更,缩短项目工期、控制项目成本、提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度控制 造价控制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