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泡石应用于调湿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荣超 冀志江 +2 位作者 张连松 王静 金宗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为寻找合适的湿度调节材料,本文对海泡石及海泡石复合样品进行了吸湿能力和放湿能力测试。与坡缕石比较,10g200目海泡石样品可以将10L密闭容器的湿度从70%降至4%,吸湿能力强于同样条件下的坡缕石。海泡石(10g)的吸、放湿能力经过3次吸... 为寻找合适的湿度调节材料,本文对海泡石及海泡石复合样品进行了吸湿能力和放湿能力测试。与坡缕石比较,10g200目海泡石样品可以将10L密闭容器的湿度从70%降至4%,吸湿能力强于同样条件下的坡缕石。海泡石(10g)的吸、放湿能力经过3次吸、放湿实验后有所减弱,最后一次吸湿量达0.4g,放湿量达0.15g。实验还发现,30g海泡石和白水泥复合样品可以使10L容器内部的湿度稳定在40%~50%,因此,海泡石可以用作室内湿度调节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湿度调节 多孔材料 孔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表面TiO_2微孔空心球簇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艳文 梁金生 +3 位作者 梁广川 丁燕 王静 金宗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含电气石矿物粉末的TiO_2复合薄膜,研究薄膜的制备方法、显微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用SEM技术研究电气石-TiO_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气石表面TiO_2的显微结构,测量了TiO_2空心球直径、TiO_2空心球簇大小... 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紫铜表面制备含电气石矿物粉末的TiO_2复合薄膜,研究薄膜的制备方法、显微结构及其光催化活性。用SEM技术研究电气石-TiO_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气石表面TiO_2的显微结构,测量了TiO_2空心球直径、TiO_2空心球簇大小,同时用电子探针对电气石-TiO_2复合薄膜中的TiO_2空心球簇表面及球簇周围TiO_2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并用电气石/TiO_2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水溶液,研究电气石对TiO_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紫铜表面上电气石微粒均匀分布在TiO_2薄膜中,且在电气石微粒表面可形成TiO_2微孔空心球和微孔空心半球构成的微孔空心球簇,空心球和空心半球的平均粒径为2μm;经紫外线照射180min后,与不含电气石的TiO_2薄膜相比,含电气石0.5%的TiO_2复合薄膜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可提高31.9%,电气石可以明显提高TiO_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二氧化钛 薄膜 溶胶-凝胶技术 光催化剂 微孔空心球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电催化降解工业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艳文 梁金生 +2 位作者 梁广川 丁燕 金宗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8,共4页
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反应中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量子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光催化效率。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机理和应用该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特点;综述了二维纳米TiO2光... 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能有效减少太阳能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反应中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量子利用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光催化效率。简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机理和应用该技术处理工业废水的技术特点;综述了二维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三维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分隔式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以及矿物担载纳米TiO2光电催化体系等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TiO2光电催化技术降解工业废水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二氧化钛 光电催化降解 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进展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微粒的自迁移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丁燕 梁金生 +3 位作者 冯艳文 孟军平 王静 冀志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手段研究电气石微粒的运动行为、影响因素 ,为评价电气石自发电极性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 ,在SEM下用二次电子 (SE)电子束轰击电气石微粒 ,电气石微粒产生自迁移现象 ,迁移距离与自发极化强度、微粒粒径、极性轴方向... 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手段研究电气石微粒的运动行为、影响因素 ,为评价电气石自发电极性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 ,在SEM下用二次电子 (SE)电子束轰击电气石微粒 ,电气石微粒产生自迁移现象 ,迁移距离与自发极化强度、微粒粒径、极性轴方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提出通过测量自迁移距离评价电气石电极性强弱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材料 粉体 电气石 自迁移现象 二次电子 SE 天然硅酸盐矿物 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镁电气石的红外发射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冀志江 金宗哲 +1 位作者 梁金生 王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579-2582,2585,共5页
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吸收(FTIR)和低温红外发射率测试等实验手段,以东北产的花岗岩为对比,研究热处理对铁镁电气石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别经过550、750、850、950、1010和1100℃2h处理的陕西汉中地区电气石... 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吸收(FTIR)和低温红外发射率测试等实验手段,以东北产的花岗岩为对比,研究热处理对铁镁电气石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别经过550、750、850、950、1010和1100℃2h处理的陕西汉中地区电气石,80℃时波长在2~18μm间的全红外发射率在0.91~0.93间.电气石的结构破坏和晶型转变对红外发射率影响不大,即电气石的晶体结构不是其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原因;但热处理会影响晶格常数,晶胞体积增大发射率略有降低;跟电气石的化学元素组成相近,以α二氧化硅和钠长石为主要物相的花岗岩红外发射率也较高(0.93),所以该电气石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和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镁电气石 热处理 晶体结构 全红外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烷复合树脂超级亲水性薄膜的研究
6
作者 冯艳文 梁金生 +2 位作者 梁广川 冀志江 王静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应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烷烃链的空间位阻效应,以SG-Si900、钛酸丁酯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经水解、恒温缩聚、蒸馏等工艺,合成钛-硅烷复合功能树脂,然后将树脂用水稀释,采用提拉法在玻璃表面制备超级亲水性薄膜;研究了SG-Si9... 应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烷烃链的空间位阻效应,以SG-Si900、钛酸丁酯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经水解、恒温缩聚、蒸馏等工艺,合成钛-硅烷复合功能树脂,然后将树脂用水稀释,采用提拉法在玻璃表面制备超级亲水性薄膜;研究了SG-Si900/TEOS、硅钛摩尔比、复合树脂粘度、涂膜次数、固化温度等因素对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及薄膜的紫外线照射行为和波长在200~800nm范围内薄膜的透光率,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薄膜断层厚度。结果表明,制备复合树脂超亲水薄膜最佳工艺条件为:当哇钛摩尔比为9,SG-Si900/TEOS为1时,制备的钛硅烷复合超亲水性树脂经3次涂膜,200℃,1h固化,可形成与水接触角为0℃的超级亲水薄膜,膜厚约为8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烷复合树脂 硅烷偶联剂 亲水性 二氧化钛薄膜 透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石对水体pH值的影响 被引量:61
7
作者 冀志江 金宗哲 +2 位作者 梁金生 王静 颜学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519,共5页
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蒸馏水的pH值为3.2和12.12,加入电气石粉并搅拌,pH值趋向中性.10g电气石和10g花岗岩粉加入200mL蒸馏水中,搅拌1h,pH值分别变为8.57和8.89,用等离子谱(ICP)测得水中有Ca2+, Mg2+, Al3+, Fe2+,Fe3+, Mn3+, Cr3+, B3+,... 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蒸馏水的pH值为3.2和12.12,加入电气石粉并搅拌,pH值趋向中性.10g电气石和10g花岗岩粉加入200mL蒸馏水中,搅拌1h,pH值分别变为8.57和8.89,用等离子谱(ICP)测得水中有Ca2+, Mg2+, Al3+, Fe2+,Fe3+, Mn3+, Cr3+, B3+, K+和Na+等.电气石处理的水中,除B3+之外其他离子浓度比花岗岩粉处理的低,说明电气石颗粒表面的离子交换吸附H+弱于花岗岩颗粒.在扫描电镜下发现电气石颗粒间彼此相依,存在吸引和排斥,而花岗岩颗粒间为团聚吸附,只有吸引.电气石颗粒的电极性影响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调节溶液pH值趋向中性;而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H+使酸性溶液pH值上升速率大于碱性溶液pH值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PH值 氧化还原电位 离子交换吸附 水体污染 环境保护 抗水污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电气石的物相转变 被引量:20
8
作者 冀志江 梁金生 +1 位作者 金宗哲 王静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通过差热分析 (DTA)、热处理和X射线衍射分析 (XRD)等手段 ,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产的黑色电气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过程 ,实验发现 85 0℃热处理 2h,电气石晶体结构的 [Si6O18]复三方环和 [BO3 ]三角结构已开始破坏 ,并出现新的物相... 通过差热分析 (DTA)、热处理和X射线衍射分析 (XRD)等手段 ,研究我国西北某地区产的黑色电气石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转变过程 ,实验发现 85 0℃热处理 2h,电气石晶体结构的 [Si6O18]复三方环和 [BO3 ]三角结构已开始破坏 ,并出现新的物相———莫来石 (Al2 .3 5Si0 .64O4.82 ) ,铝硼氧化物 (Al5BO9)和赤铁矿 (Fe2 O3 ) ;890℃时 ,电气石分解形成的莫来石 (Al2 .3 5Si0 .64O4.82 )和赤铁矿 (Fe2 O3 )量增加 ,并有新物相 (Al2 O3 ) 9.97(B2 O3 ) 1.99形成 ;1 0 1 0℃时 ,莫来石合成体系的Si、Al和O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变化 (Al4.868Si1.13 2 O9.566) ,出现矽线石 (Al2 SiO5)、镁橄榄石(Mg2 SiO4)、顽辉石 (Mg(SiO) 3 )和镁铝硅硼酸盐 (Mg2 Al4Si4B4O3 7)等新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热处理 相变 差热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吸附纳米TiO_2对·OH基产生的影响
9
作者 张连松 冀志江 +1 位作者 王静 王晓燕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海泡石结构和形貌以及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海泡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BET法(以氮气为吸附气体)测定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的变化,用电子自旋波谱仪ESR对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产...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海泡石结构和形貌以及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海泡石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BET法(以氮气为吸附气体)测定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的变化,用电子自旋波谱仪ESR对海泡石吸附纳米二氧化钛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表征。研究结果发现,海泡石对纳米二氧化钛有较好的吸附、分散作用,在自然光条件下可产生·OH,且在355nm波长照射条件下产生·OH的能力增强。这不仅解决了纳米材料团聚、不易分散的问题,而且增强了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泡石 纳米TiO2吸附 羟基自由基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