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煤矸石-粉煤灰-水泥三元复合胶凝材料水化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振华 田桂萍 +4 位作者 张江涛 王栋民 张国亮 李贺 王奕仁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747,共10页
为提高煤矸石的利用率,将煅烧煤矸石按设计比例与粉煤灰均匀混合后取代30%水泥,研究热活化煤矸石-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部分取代水泥后对砂浆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水化热、XRD、TG和SEM分析复合水泥水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化... 为提高煤矸石的利用率,将煅烧煤矸石按设计比例与粉煤灰均匀混合后取代30%水泥,研究热活化煤矸石-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部分取代水泥后对砂浆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水化热、XRD、TG和SEM分析复合水泥水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化煤矸石掺量的增加,水泥砂浆流动度和力学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活化煤矸石掺量占复合粉体总量20%时,砂浆28 d抗压强度可达52.27 MPa;活化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加入,改变复合水泥体系中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占比,消耗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并形成额外的C-(A)-S-H凝胶,同时还导致AFt相向AFm相转变;活化煤矸石在改善水泥砂浆力学性能时,物理充填效应和成核效应大于火山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复合胶凝材料 水泥基材料 力学性能 水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吸收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解帅 冀志江 +1 位作者 杨洋 王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63-70,共8页
应用电磁波吸收建筑材料是改善建筑空间电磁环境的有效方法。随着电磁辐射污染日益严重,吸波建材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几年吸波建材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将吸波建材归纳为吸波剂填充型和结构设计型两大类,并分别进行评述,提出... 应用电磁波吸收建筑材料是改善建筑空间电磁环境的有效方法。随着电磁辐射污染日益严重,吸波建材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几年吸波建材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将吸波建材归纳为吸波剂填充型和结构设计型两大类,并分别进行评述,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轻、薄、宽、强"仍然是吸波建材的发展方向,同时电磁波损耗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吸收 建筑材料 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石尾矿粉体的热处理及在水性建筑涂料中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晓燕 王继梅 杨洋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1,68,共6页
为规模化开发和应用天然玉石尾矿大宗材料,充分发挥玉石尾矿的环境功能,以开发建筑室内用水性建筑功能涂料为目标,选择岫岩地区玉石尾矿粉体为原料,探究天然玉石尾矿的安全性和在涂料中的应用性能。以低温热处理高活性的玉石尾矿粉体和... 为规模化开发和应用天然玉石尾矿大宗材料,充分发挥玉石尾矿的环境功能,以开发建筑室内用水性建筑功能涂料为目标,选择岫岩地区玉石尾矿粉体为原料,探究天然玉石尾矿的安全性和在涂料中的应用性能。以低温热处理高活性的玉石尾矿粉体和未热处理玉石尾矿粉体为填料,制备建筑室内用功能涂料,分析涂料的物理性能、环保性能和抗菌功能。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和未热处理的玉石尾矿粉体与涂料体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白度、pH和安全性能够满足建筑涂料标准要求,以270℃热处理玉石尾矿粉体制备的涂料抗菌率达到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尾矿 热处理 安全性 建筑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功能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睿 贾菲 +2 位作者 徐铭 张帆 殷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70-673,共4页
玻璃纤维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优异的力学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和设计灵活性,作为功能性先进材料备受青睐,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主要从纤维的力学增强特性、微观形貌特性以及绿色无污染基底材料应用等方面,结合先进领... 玻璃纤维因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优异的力学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和设计灵活性,作为功能性先进材料备受青睐,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主要从纤维的力学增强特性、微观形貌特性以及绿色无污染基底材料应用等方面,结合先进领域的应用研究展开了综述,主要针对力学性能提升、环境监测、吸波屏蔽、储能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功能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期技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力学增强 隔热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长伟 杨鑫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研究了不同PO添加量、醇水体积比和Al/Si/Zr摩尔比对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试仪对气凝胶的凝胶形态、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O添加量为88mL,醇水体积比为8∶9,Al/Si/Zr摩尔比为12∶3∶1和12∶4∶1时制备出的气凝胶结构性能良好,且凝胶时间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125g/cm^(3)和0.143g/cm^(3),较高的比表面积为683.14m^(2)/g和684.5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锆复合气凝胶 凝胶时间 微观形貌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氡析出率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刘福东 潘自强 +3 位作者 刘森林 张永贵 冀东 王春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收集了4类共19个来自不同生产企业的建筑材料样品,对样品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氡析出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若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相近,加工工艺相近的企业生产的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变化不大;若原材料差别较大,加工工艺不同,即使是生产... 收集了4类共19个来自不同生产企业的建筑材料样品,对样品的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氡析出率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若建筑材料的原材料相近,加工工艺相近的企业生产的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变化不大;若原材料差别较大,加工工艺不同,即使是生产同类建筑材料,成品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核素镭活度浓度相近,但氡析出率的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析出率 加工工艺 活度浓度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材料加工工艺对氡析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福东 冀东 +3 位作者 王春红 张永贵 潘自强 刘森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8-412,共5页
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掺渣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建筑材料的组成成分、焙烧温度、建筑材料表面和建筑材料内部压力差、粒径等因素在实验室内加工制作建筑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配比,对建筑材料的氡析出... 为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掺渣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建筑材料的组成成分、焙烧温度、建筑材料表面和建筑材料内部压力差、粒径等因素在实验室内加工制作建筑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配比,对建筑材料的氡析出率影响最为明显;改变焙烧温度次之;改变压制成型时建筑材料内部压强和外部压强差对氡析出率影响不明显。对于生产页岩砖的企业,煤矸石含量在40%~50%,原材料的球磨粒径小于2mm,焙烧温度在960℃或者在1020℃附近,负压在85kPa时,氡的析出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出率 建筑材料 加工工艺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粉煤灰双掺对压制成型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清海 孙蓓 陈日高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建筑垃圾、粉煤灰双掺在压制成型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了建筑垃圾取代全部河砂、粉煤灰以不同掺量取代水泥时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垃圾取代全部河砂的前提下,掺有粉煤灰的水泥基材料... 针对建筑垃圾、粉煤灰双掺在压制成型水泥基材料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了建筑垃圾取代全部河砂、粉煤灰以不同掺量取代水泥时对水泥基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垃圾取代全部河砂的前提下,掺有粉煤灰的水泥基材料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增长率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耐久性能方面,粉煤灰掺量≤50%时,满足D100的抗冻等级指标,掺量达到66.7%时,只能满足D50的抗冻等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再生骨料 水泥基材料 强度 耐久性 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性和抗水化性的影响
9
作者 张瑞 孙旭东 +5 位作者 魏瀚 袁彪 王俊涛 袁林 刘士范 陈松林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了研究各因素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和抗水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其制备工艺,以板状刚玉、Al粉、电熔锆刚玉、活性氧化铝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使用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液压成型制成?50 mm×50 mm的圆柱体试样,... 为了研究各因素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和抗水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其制备工艺,以板状刚玉、Al粉、电熔锆刚玉、活性氧化铝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使用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采用液压成型制成?50 mm×50 mm的圆柱体试样,在埋碳气氛下对试样进行了热处理。选取Al粉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6%、9%和12%)、石墨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15%和25%)、热处理温度(680、950、1 500℃)和保温时间(3、6、9 h)为研究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分析了其对Al_(2)O_(3)-C耐火材料抗氧化和抗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Al粉加入量和石墨加入量为影响抗氧化性能的主要因素,而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为次要因素;2)Al粉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是影响抗水化性能的主要因素,而石墨加入量和保温时间为次要因素;3)综合考虑,最优工艺为:Al粉加入量9%(w),石墨加入量5%(w),热处理温度1 500℃,保温时间6 h,制备的试样中存在柱状的Al_(4)O_(4)C,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抗氧化和抗水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耐火材料 Al_(4)O_(4)C 抗水化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混凝土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稳定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汝涛 黄选银 +2 位作者 马彩霞 张国华 陈宗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的便捷、高效再利用,在分析不同粒径范围再生材料的宏、微观性质特征及其沥青混凝土主要工程性能的基础上,确定可克服再生粗骨料性质缺陷的再生材料适用粒径范围以及该粒径范围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利用方案。结果... 为实现废旧混凝土的便捷、高效再利用,在分析不同粒径范围再生材料的宏、微观性质特征及其沥青混凝土主要工程性能的基础上,确定可克服再生粗骨料性质缺陷的再生材料适用粒径范围以及该粒径范围再生材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利用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再生材料粒径的减小,由砂浆-碎石界面间隙、裂缝以及砂浆层内部孔隙、裂纹引起的再生粗骨料材料性质不佳以及性质变异性大的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尤其当再生材料以粉状存在时,其材料性质非常均匀,因此建议将废旧混凝土以再生粉料的形式进行循环利用;引入高碱性水泥与再生粉料配合使用可消除再生粉料因SiO_(2)含量较高对沥青混凝土性能潜在的不利影响,再生粉料与水泥体积比为3∶1时可制备出水稳定性、高低温性能以及疲劳性能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的沥青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凝土 再生骨料 再生粉料 沥青混凝土 稳定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纳米气凝胶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佳臻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行600℃、800℃、1000℃和1200℃热处理,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仪器对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Cl_(3)·6H_(2)O∶TEOS=8∶1时,Al_(2)O_(3)-SiO_(2)气凝胶样品在1000℃和1200℃热处理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621 W/m·K和0.0803 W/m·K,在1000℃以上热处理后,孔径更加均匀,保留了较好的介孔结构;并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延缓了晶型转变,在常温和1200℃条件下,样品比表面积分别为617.14 m^(2)/g和102.9 m^(2)/g,为均匀的介孔结构(孔直径为8~32 nm),孔径低于常温下空气的平均自由程,在1200℃热处理后,样品总失重率为16.3%,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复合气凝胶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水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永芳 张大江 +3 位作者 姜良知 黄文 王雷 王剑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8-2757,共10页
三元醇胺是一类常用于胶凝材料中的外加剂,能显著改变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并对胶凝材料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的性能及作用机制差异尚未得到统一解释。本文总结了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强度及水化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分子结... 三元醇胺是一类常用于胶凝材料中的外加剂,能显著改变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并对胶凝材料的强度造成影响,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的性能及作用机制差异尚未得到统一解释。本文总结了三元醇胺对胶凝材料强度及水化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分子结构三元醇胺导致胶凝材料力学性能不同的原因,最后对三元醇胺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醇胺 胶凝材料 水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用于水泥强度预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自强 崔素萍 +4 位作者 马忠诚 王亚丽 王晶 刘云 乔志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202,共12页
水泥的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基于人工定时采样测定的方法准确性好但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不能及时调控水泥生产过程。机器学习可通过不同算法对水泥等流程工业的原料及产品检测数据、微观结构图像、工艺运行参数等多维生... 水泥的强度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基于人工定时采样测定的方法准确性好但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不能及时调控水泥生产过程。机器学习可通过不同算法对水泥等流程工业的原料及产品检测数据、微观结构图像、工艺运行参数等多维生产数据进行有目标的关联分析,建立水泥强度预测模型,可以解决人工检测方法的滞后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常用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优势,归纳基于机器学习的水泥强度预测模型,探讨其应用效果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水泥强度预测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和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强度 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宗远 李凌宇 +2 位作者 朱睿 贾菲 徐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80-485,共6页
纤维材料由于质轻、柔软、强度高以及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而在复合材料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在吸波材料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使用碳纳米管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提高纤维吸波能力的方式,但是因为制备工艺以及碳纳米管本身性质... 纤维材料由于质轻、柔软、强度高以及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而在复合材料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年来其在吸波材料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使用碳纳米管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是一种有效提高纤维吸波能力的方式,但是因为制备工艺以及碳纳米管本身性质的限制,该材料迈向产业化应用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本文对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综述了目前常用的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吸波材料的制备工艺,提出未来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吸波材料生产应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其中宏量生产是绕不开的,在提高产量控制成本的同时要针对实际应用对材料进行设计和优化,并建立相关标准,最后展望了碳纳米管改性纤维吸波材料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改性纤维 吸波材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碳基纳米电磁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凌宇 贾菲 +1 位作者 朱睿 吴宗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7-51,共5页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进步和电磁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新型轻薄高强的电磁吸收材料至关重要。传统金属和铁氧体材料存在吸收频段窄、质量大等问题,无法应对高集成化需求。新兴低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MXene和碳纳米管等)具有高介电常数,展...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进步和电磁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新型轻薄高强的电磁吸收材料至关重要。传统金属和铁氧体材料存在吸收频段窄、质量大等问题,无法应对高集成化需求。新兴低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MXene和碳纳米管等)具有高介电常数,展现出优异的吸收性能。通过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整,可使材料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和宽频电磁吸收。本文综述了低维碳基纳米材料在电磁吸收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其潜力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吸收 低维材料 碳基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颗粒增强日用陶瓷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其强化机理
16
作者 王宇晖 周义棹 +4 位作者 李月明 孙熠 李恺 万德田 包亦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5,83,共9页
以长石质瓷为坯体,α-Al_(2)O_(3)颗粒为增强相,研究了α-Al_(2)O_(3)含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30 min,添加6 wt%的α-Al_(2)O_(3)时,陶瓷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折... 以长石质瓷为坯体,α-Al_(2)O_(3)颗粒为增强相,研究了α-Al_(2)O_(3)含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30 min,添加6 wt%的α-Al_(2)O_(3)时,陶瓷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109±4)MPa,相比较于基体(64±5)MPa,提升幅度达70.3%,断裂韧性为1.13MPa·m^(1/2),相较于基体0.86 MPa·m^(1/2),提升幅度为31.4%;弹性模量为83.84 GPa,相较于基体51.25 GPa,提升幅度为63.6%。陶瓷冷却后α-Al_(2)O_(3)颗粒处于拉应力状态,基体处于压缩状态。当裂纹扩展时,颗粒周围将受到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裂纹将继续穿过颗粒扩展,从而降低裂纹扩展力,提高陶瓷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用陶瓷 α-Al_(2)O_(3)颗粒 预应力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宝石单晶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关系研究
17
作者 黄友奇 史刘彤 +1 位作者 高玉波 周林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91-3401,3410,共12页
蓝宝石单晶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光学透明性,在武器装备防护视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系统研究其动态力学行为,本文开展了多种测试与数值仿真。通过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强度对应变率的敏感性;采用巴... 蓝宝石单晶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光学透明性,在武器装备防护视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系统研究其动态力学行为,本文开展了多种测试与数值仿真。通过准静态和动态压缩试验,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强度对应变率的敏感性;采用巴西圆盘劈裂试验测得抗拉强度;借助三轴围压试验方法,研究了颗粒状蓝宝石单晶在高静水压力下的力学响应。基于上述试验数据,构建了包含状态方程、强度准则和损伤演化的材料本构模型。进一步开展了弹丸高速撞击试验,并基于FEM-SPH耦合方法建立数值模型,对侵彻过程与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可有效预测蓝宝石单晶在多种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对防护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单晶 力学性能 本构关系 侵彻 数值仿真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水化与活化研究现状
18
作者 杨思宇 黄文 +3 位作者 赵佳琪 章文明 王雷 王剑锋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随着钢铁行业矿石品位的下降和生产工艺的调整,矿渣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矿渣胶凝活性下降,难以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本文从矿渣的成分和结构出发,分析了矿渣水化活性的潜在影响因素,综述了传统的矿渣活化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 随着钢铁行业矿石品位的下降和生产工艺的调整,矿渣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矿渣胶凝活性下降,难以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本文从矿渣的成分和结构出发,分析了矿渣水化活性的潜在影响因素,综述了传统的矿渣活化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醇胺络合活化方法的作用机制及优缺点,并介绍了一种基于络合与碳酸化协同的新型矿渣活化方法,有助于提高矿渣的资源化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 水化 反应活性 传统活化 络合活化 络合与碳酸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封接玻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杨 殷先印 +3 位作者 王衍行 高锡平 黄翱翔 韩滨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0-1858,共9页
与有机封接相比,无机玻璃封接具有电绝缘性高、气密性好和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低温封接玻璃是封接温度低于600℃的玻璃。目前,低温封接玻璃体系主要包括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钒酸盐玻璃和... 与有机封接相比,无机玻璃封接具有电绝缘性高、气密性好和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低温封接玻璃是封接温度低于600℃的玻璃。目前,低温封接玻璃体系主要包括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钒酸盐玻璃和铋酸盐玻璃等,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探究低温封接玻璃的“组成-结构-性能”本构关系,为设计优化新型低温封接玻璃体系提供理论指导;评价考核低温封接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化学稳定性等关键性能,实现匹配封接和长寿命服役;建立低温封接玻璃材料性能测试标准规范,拓展低温封接玻璃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低温封接玻璃的典型体系,介绍了低温封接玻璃的应用场景,最后展望了低温封接玻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封接玻璃 环境友好型玻璃 转变温度 热膨胀系数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玻璃二次下拉工艺的模拟研究
20
作者 周佳慧 王衍行 +3 位作者 许银生 李现梓 韩滨 何坤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9-1868,共10页
二次下拉工艺是制备柔性抗辐照玻璃的一种重要工艺,然而利用该工艺制备玻璃时难以准确获得玻璃的拉制特性并快速调整工艺参数。本文通过ANSYS Polyfolw软件有限元仿真模拟结合实际拉制工艺参数,仿真模拟了厚度场、速度场、温度场的变化... 二次下拉工艺是制备柔性抗辐照玻璃的一种重要工艺,然而利用该工艺制备玻璃时难以准确获得玻璃的拉制特性并快速调整工艺参数。本文通过ANSYS Polyfolw软件有限元仿真模拟结合实际拉制工艺参数,仿真模拟了厚度场、速度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二次下拉工艺参数对柔性玻璃成型后宽度和厚度的影响,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加热区,缩颈现象导致成型玻璃边部厚度大于中心厚度,沿拉伸方向玻璃的边部速度分量明显小于中心速度分量;在冷却区,玻璃边部温度显著高于中心温度。加热温度与成型玻璃的厚度呈正相关,而与宽度呈负相关;牵引速度与成型玻璃的厚度和宽度均呈负相关;玻璃初始厚度与成型玻璃的厚度呈正相关,但与宽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抗辐照玻璃 二次下拉工艺 有限元模拟 缩颈现象 场分布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