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马克思的城市发展思想与国际城镇化百年革命──兼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曹钢
曹大勇
何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7,共13页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就对城市发展问题作了很大关注,并论证了未来社会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趋势。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新发展,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宣战"城市病"——兴起"农村转变城市"——形成&qu...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就对城市发展问题作了很大关注,并论证了未来社会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趋势。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新发展,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宣战"城市病"——兴起"农村转变城市"——形成"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这在客观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城市发展思想的科学价值,也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遵循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科学性而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规律、面对过去具有充分的鉴别性而能够很好地吸取革命教义、面向未来具有一定前瞻性而能够形成较大创新价值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城市思想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三次革命
城乡一体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9
2
作者
史炳军
马朝琦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52-55,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认同
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的城市发展思想与国际城镇化百年革命──兼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
6
1
作者
曹钢
曹大勇
何磊
机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科研处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7,共13页
基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科研基金项目(ZYKL204)
文摘
一百年以前,马克思就对城市发展问题作了很大关注,并论证了未来社会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必然趋势。一百多年来国际城镇化的新发展,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宣战"城市病"——兴起"农村转变城市"——形成"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这在客观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城市发展思想的科学价值,也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遵循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科学性而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规律、面对过去具有充分的鉴别性而能够很好地吸取革命教义、面向未来具有一定前瞻性而能够形成较大创新价值的道路。
关键词
马克思城市思想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三次革命
城乡一体化趋势
Keywords
Marxist theory about cities
China-characteristic road of urbanization
three revolutions inurbanization
the tendency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
9
2
作者
史炳军
马朝琦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科研处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5期52-55,共4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NX05WH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生态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文化认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文化认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民族个性;锻造民族精神;培育社会理想;延续历史文化。当今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体应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精华、西方文化中蕴含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的核心问题是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方向的新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认同
价值体系
分类号
D64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马克思的城市发展思想与国际城镇化百年革命──兼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创新问题
曹钢
曹大勇
何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危机与回应:和谐社会的文化认同
史炳军
马朝琦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