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博 林源 +7 位作者 蒋嘉 温洪 潘江 王志为 任世祥 温亮 马德思 曲铁兵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50,共6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氟比洛芬脂、盐酸恩丹西酮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至术后48小时拔除;阻滞组病人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导管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至术后48小时;联合组病人在进行股神经阻滞持续镇痛的同时静脉滴注氟比洛芬联合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72小时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48、72小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12、24、48小时,阻滞组的静息痛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小时的活动痛阻滞组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48、72小时膝关节的活动度要明显大于静脉组,但小于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要明显大于阻滞组及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康复练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镇痛 氟比洛芬酯 股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慢性损伤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闵红巍 刘克敏 +3 位作者 徐峰 韩新祚 顾蕊 亓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评价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ITFL)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AITFL损伤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瞻性搜集31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 目的:评价踝关节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下胫腓前韧带(anterior 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AITFL)慢性损伤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AITFL损伤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瞻性搜集31例慢性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6例;年龄22~63岁,平均34.5岁。所有患者经至少6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无效后行踝关节镜手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0个月,平均8.4个月。术前摄踝关节X线片及行常规MRI以及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情况。以术中关节镜下探查AITFL损伤情况作为金标准,与术前MRI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探查16例存在AITFL损伤,15例未见损伤。术前常规MRI诊断AITFL损伤的灵敏度75%,特异度66.7%,Youden指数42.3%,Kappa值0.418。术前45°轴斜位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的灵敏度87.5%,特异度93.3%,Youden指数80.8%,Kappa值0.807;45°轴斜位MRI扫描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MRI扫描(P〈0.05)。Kappa值显示45°轴斜位MRI扫描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结论:单纯根据常规MRI扫描诊断AITFL损伤可靠性低,45°轴斜位MRI诊断AITFL损伤可靠性高、准确性好,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扫描 45°轴斜位MRI 下胫腓前韧带损伤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大腿假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卿 曹学军 +3 位作者 庄建龙 王林 田罡 崔继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究一套临床应用快捷、可行的计算机辅助接受腔设计与制作系统。方法对基于三维扫描与逆向工程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假肢接受腔和传统手工制作的假肢接受腔的生物力学进行比较。结果3例患者穿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接受腔... 目的研究一套临床应用快捷、可行的计算机辅助接受腔设计与制作系统。方法对基于三维扫描与逆向工程方法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假肢接受腔和传统手工制作的假肢接受腔的生物力学进行比较。结果3例患者穿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接受腔假肢比传统手工制作假肢在静力学参数、步行动力学参数、残肢-接受腔界面压力显现相似或更好的指数。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接受腔方法可以满足患者使用假肢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大腿假肢 坐骨包容接受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闵红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50-953,共4页
异位骨化是指在机体骨骼系统之外骨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异位骨化的定义、发病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新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异位骨化 预防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