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海燕 秦晴 +19 位作者 刘叶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 目的探索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涉及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内容和数据标准,旨在提高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标准化水平,提升数据填报质量,为医保支付、医院绩效考核、康复学科评价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6版)》相关规范,分析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结构和内容。系统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参考分类《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ICD-9-CM-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 Beta-3)进行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形成规范化的术语体系和编码方法。结果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涵盖住院患者信息、住院信息、诊疗信息和费用信息四大板块。ICD-10/ICD-11是康复住院病案首页中的入院诊断和出院疾病诊断的标准和编码工具。ICD-11推荐的3大功能评定工具WHODAS 2.036项版本、简明示范残疾调查、通用功能领域以及ICF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和评定结果的编码。ICHI Beta-3和ICD-9-CM-3可用于病案首页中的手术和操作编码,也可用于康复干预项目的编码。结论康复住院病案首页是对康复病历相关内容的总结,也是康复住院数据上报的工具,需要根据康复医疗的特点进行细化和优化,并且补充必要的数据。应该全面推动ICD-11/ICD-10、ICF和ICHI Beta-3/ICD-9-CM-3分类标准的应用,从而提升住院患者疾病和功能诊断数据的准确性。基于ICD-11和ICF补充相关的功能评估结果数据,运用ICHI Beta-3/ICD-9-CM-3对康复干预进行编码。提升康复病历和康复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是康复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为基于康复住院病案首页的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了循证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数据标准化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3
作者 田益凡 荀芳 +19 位作者 叶海燕 刘叶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 目的探讨康复领域电子病历的数据标准体系,聚焦康复电子病历的术语与编码标准、数据结构与重点内容。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健康信息互操作性标准(HL7)等相关组织发布的电子病历标准架构,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基于《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并依据《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构建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和内容以及数据标准。结果康复电子病历的数据结构应严格遵守电子病历结构,分为临床文档、文档段、数据组和数据元四个层次,包含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干预信息和费用信息4大内容领域。康复电子病历在传统临床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内容。WHO-FICs参考分类的应用为康复电子病历疾病和健康功能描述以及康复干预提供诊断标准、功能描述工具、编码工具和术语词表索引工具。研究详细说明了康复电子病历在4个主要类别的数据结构和内容范畴,细化了电子病历中康复内容的填报颗粒度,为康复电子病历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填报指导。结论康复电子病历的标准化对于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康复电子病历的发展必须以国家和国际标准为基础,在通用的电子病历数据结构和标准下,构建纳入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康复干预等核心数据的康复电子病历数据体系,提升康复电子病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电子病历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门诊病历数据标准化研究
4
作者 刘叶 秦晴 +19 位作者 叶海燕 田益凡 张赢心 杨亚茹 王忠彦 张萌 刘小燮 杨延砚 曾斌 周谋望 谢欲晓 许光旭 郑洁皎 张鸣生 叶祥明 黄富表 黄秋晨 王一吉 陈迪 邱卓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 目的分析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结构和标准,为提升康复门诊医疗质量、制定医保支付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共享文档规范》,依据《门(急)诊诊疗信息页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并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框架,确定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和数据内容,探讨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标准。结果构建了康复门诊病历的数据框架,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过程信息、诊疗信息以及费用信息4项内容。通过应用WHO-FICs的参考分类ICD-10/ICD-11、ICF和ICHI Beta-3可以标准化制定康复门诊病历的诊断标准和术语,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功能描述和评估以及康复干预的编码,以提升康复门诊病历数据的上报质量,进而提升康复质量控制水平。结论康复门诊病历结构化和数据标准化是实现康复数据共享的基础。WHO-FICs分类标准用于康复门诊病历的疾病诊断、功能描述和评定以及干预等领域的术语和编码以及评估,为实现康复门诊数据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以及优化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门诊病历 标准化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方案 被引量:31
5
作者 杨明亮 李建军 +9 位作者 李强 邱卓英 陈超 高峰 杜良杰 周红俊 胡春英 丛芳 黄永青 杨德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伤并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内容包括急性期的外科治疗(伤后2周内)和亚急性期及后期的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伤后2周~6个月)。急性期的外科治疗路径体现了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减压等核心治疗内容;亚急性及后期脊髓损伤治疗路径体现以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特点。结论本路径的制订及实施基于疾病发展时间进程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和治疗的阶段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临床路径 临床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学军 汪家琮 +1 位作者 杨平 姚申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7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矫形器 辅助用具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例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郝春霞 李建军 +6 位作者 周红俊 刘根林 郑樱 张缨 康海琼 卫波 王一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2-973,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康复疗效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与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有关。结论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康复疗效与性别、职业、学历无关;与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有关。结论康复介入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损伤程度及损伤节段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疗效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卫波 郝春霞 张缨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调查国内研究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的使用情况并推广。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结果国内文章ISNCSCI使用率... 目的调查国内研究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的使用情况并推广。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的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为"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结果国内文章ISNCSCI使用率为46.6%,康复科使用率60.7%,脊柱外科使用率为47.8%,骨科使用率为35.3%。结论 ISNCSCI在国内脊髓损伤患者的研究中未广泛使用,在对ISNCSCI的认识和使用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应加强对ISNCSCI重要性的认识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康复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欣 戚艳艳 +2 位作者 周红俊 康海琼 佟艳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9-435,共7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康复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78例,根据不同损伤病程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检...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康复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脊髓损伤康复患者78例,根据不同损伤病程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脊髓损伤患者的骨代谢标记物。骨密度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3个月内,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损伤3~6个月,大转子、转子间、全髋骨密度低于对照组(|t|> 2.242, P <0.05);损伤6~12个月,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全髋骨密度低于对照组(|t|> 2.026, P <0.05);损伤12~24个月,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t|> 2.189, P <0.05)。骨密度降幅随损伤病程延长而更加明显。截瘫与四肢瘫、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损伤患者间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0.05)。羧基端肽(CTX)和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于各损伤病程均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损伤3个月内即升高,3~6个月达高峰,7个月后降至稳态。脊髓损伤患者维生素D缺乏者占87.5%。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与损伤病程呈负相关(|r|> 0.250, P <0.05),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 0.255, P <0.05)。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随脊髓损伤病程增加而降低。脊髓损伤早期骨代谢呈高转换型。脊髓损伤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相当高。有必要在脊髓损伤早期阶段进行骨代谢标记物结合骨密度的测定来评估患者的骨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重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一吉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3,共3页
重建运动功能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常重要,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恢复和有效的康复。康复工程学正努力研发用于辅助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过去10年中,用于重建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有了很大发展,本文综述用于恢... 重建运动功能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常重要,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恢复和有效的康复。康复工程学正努力研发用于辅助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过去10年中,用于重建步行功能训练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有了很大发展,本文综述用于恢复患者步行功能和治疗师评估运动康复疗效的一些新技术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步行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殖康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素文 张军 周红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43-545,共3页
脊髓损伤最常发生在处于生育高峰期的青年人。回归社会生活时,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解决生育问题。本文就生殖医学及其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生殖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亮 李建军 +3 位作者 杨明亮 杜良杰 周红俊 刘根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01-705,共5页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直肠电刺激(RPES)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分别从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背景、直肠神经解剖基础、脊髓损伤后痉挛产生的机理、直肠电...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直肠电刺激(RPES)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并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可能的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分别从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背景、直肠神经解剖基础、脊髓损伤后痉挛产生的机理、直肠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4个方面,归纳和总结出目前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RPES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直肠内接收和传递RPES信号的神经与受体没有明确,还未找到直肠与躯体肌肉间的神经传导通路,高位神经中枢是否参加调节还未有定论。结论直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干、大脑皮层感觉区、脊髓的后连合体(DCN)和肢体肌肉可能存在某些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其中大脑皮层感觉区、脊髓的DCN是这些神经传导通路中重要的整合区。这些神经传导通路是否存在以及RPES是否通过这些神经传导通路发挥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的作用,将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电刺激(RPES) 脊髓损伤 痉挛 直肠神经 神经传导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115
13
作者 康海琼 周红俊 +8 位作者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王一吉 逯晓蕾 袁媛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2019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字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2019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与2015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并解读其修订意... 目的探讨2019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逐字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2019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与2015版ISNCSCI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结合临床经验,分析并解读其修订意义。结果与2015版相比,2019版共有5处改动。新版的检查表对运动、感觉评分及部分保留带(ZPP)的定义进行重大修订。结论ASIA标准委员会根据应用2015版ISNCSCI检查表的实践体会,对该检查表进行较大的修订,提出更加科学的记录方法,使之能更加直观、清楚地反映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修订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71
14
作者 王一吉 周红俊 +8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卫波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版ISNCSCI-2013检查表(英文版)与ISNCSCI-2011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同时根据ISNCSCI-2011检... 目的探讨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2013)检查表的修订之处及其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ASIA国际标准委员会提供的最新版ISNCSCI-2013检查表(英文版)与ISNCSCI-2011检查表(英文版),找出修订之处,同时根据ISNCSCI-2011检查表使用体会,分析其修订意义。结果与ISNCSCI-2011检查表相比,ISNCSCI-2013共有11处改动。新版的检查表更便于区分和强调某些条目,同时对某些条目进行了细化。结论 ASIA标准委员会根据应用ISNCSCI-2011检查表的实践体会,对该检查表进行较大的修改,提出了更加科学的记录方法,使之能更加直观、清楚地反映出检查结果。本次修订更有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估结果的记录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版本 修订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4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9
15
作者 郝春霞 李建军 +7 位作者 周红俊 康海琼 栗绍强 刘根林 郑樱 卫波 张缨 王一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2年4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64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骨折发生的年龄主要在20~40岁(56.1%);交通事故(44.3%)与坠落伤(21.8%)是主要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依次是颈段(31....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2年4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64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骨折发生的年龄主要在20~40岁(56.1%);交通事故(44.3%)与坠落伤(21.8%)是主要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依次是颈段(31.5%)、胸腰段(28.1%)、胸段(21.3%);完全性损伤占56.7%,不完全性损伤占43.3%。并发症中前3位依次是泌尿系感染、压疮、膀胱结石。在住院费用上,占主导地位的是自费(52.5%),其次为公费(33.1%),医疗保险占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郑樱 周红俊 +6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郝春霞 王一吉 张缨 康海琼 卫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主要供研究而用并提供一个标准化格式用于收集和报道脊髓损伤后更多的肠功能信息,它还便于评价和比较各项有关脊髓损伤后肠功能研究的结果。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有助于提高我国脊髓损...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主要供研究而用并提供一个标准化格式用于收集和报道脊髓损伤后更多的肠功能信息,它还便于评价和比较各项有关脊髓损伤后肠功能研究的结果。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扩展数据集,有助于提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肠道功能障碍 肠功能扩展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樱 周红俊 +6 位作者 李建军 刘根林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卫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08-211,共4页
创立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的目的在于提出一个标准化方法用于收集和报告临床工作中所需的基本肠功能信息,它还便于评价和比较各项有关脊髓损伤后肠功能研究的结果。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有助于提高我国脊髓... 创立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的目的在于提出一个标准化方法用于收集和报告临床工作中所需的基本肠功能信息,它还便于评价和比较各项有关脊髓损伤后肠功能研究的结果。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基础数据集,有助于提高我国脊髓损伤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神经源肠道功能障碍 肠功能基础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例脊髓损伤患者血栓预防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卫波 周红俊 +7 位作者 刘根林 王一吉 郑樱 张缨 郝春霞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6-941,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情况。方法对2015年4~5月本院115例脊髓损伤患者血栓性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收集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血栓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血栓发生部位及处理方法。结果... 目的回顾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情况。方法对2015年4~5月本院115例脊髓损伤患者血栓性疾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收集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彩超、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血栓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血栓发生部位及处理方法。结果在外院曾接受血栓预防43例,入本院后接受血栓预防105例。在外院发生有临床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未发生肺栓塞;在本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例,未发生肺栓塞。外院发生和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大多数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院曾进行血栓预防措施的患者43例,未进行过预防的患者7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数分别是5例和4例,外院是否行血栓预防措施与血栓发生不相关(χ~2=0.663,P=0.415)。53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5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相关(χ~2=0.028,P=0.867)。结论进行血栓预防的患者也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实验室检查对于预测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特异性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栓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 血栓预防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单丝检查与轻触觉检查结果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根林 李建军 +9 位作者 周红俊 恽晓平 郑樱 张缨 郝春霞 高明明 卫波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观察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的相关性。方法住院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别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判断损伤平面,按身体左侧和右侧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结... 目的观察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的相关性。方法住院脊髓损伤患者84例,分别采用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查法与国际标准的脊髓损伤轻触觉检查法判断损伤平面,按身体左侧和右侧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结果以单侧正常轻触觉平面计算,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36%。对于脊髓损伤残损分级A级患者,采用单丝检查法检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关键点71%触觉消失,采用国际标准轻触觉检查法84%消失。结论脊髓损伤单丝检查与轻触觉检查的一致率较低,可能与脊髓损伤后触觉敏化有关。建议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单丝检查 轻触觉 损伤平面 触觉敏化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卫波 刘根林 +10 位作者 孙薇 汪林依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袁媛 蒙倩茹 周红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A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4例进行间歇导尿,收集年龄、性别、伤后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程度、静息血压、...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自主神经反射障碍(A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4例进行间歇导尿,收集年龄、性别、伤后时间、损伤节段、损伤程度、静息血压、导尿后即刻血压、导尿次数、导尿量、导尿操作持续时间等资料,对AD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26例(59.1%)出现AD。共导尿1738次,发生AD 187次(10.8%)。随着伤后时间和年龄的增加,发生AD的风险增加(P<0.05);T7及以下脊髓损伤发生AD的风险明显低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P=0.002)。导尿次数、性别、损伤程度、导尿量和导尿操作持续时间不是发生A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SCI患者间歇导尿过程中AD的发生应有充分认识。对于T6及以上脊髓损伤、伤后时间长及老年患者,间歇导尿时建议常规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障碍 间歇导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