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文豪 杨德刚 +9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杜良杰 高峰 刘长彬 徐珮珮 郭韵 张洁 秦川 张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腹胀、便秘、大便失禁、排便困难以及排便时间延长等症状。目前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主要通过一般情况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检查、评价量表以及肠道微生物等进行评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评估 肠道微生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玉明 冯雨桐 杨华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6-289,共4页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是一系列胃肠器官失神经支配后的综合征,长期严重便秘和失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维度的肠道排空计划,包括搭配饮食、药物治疗、充足的液体摄入量,以及物理刺激、灌肠等,能改善肠道功能。当严重便秘持续存在且...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是一系列胃肠器官失神经支配后的综合征,长期严重便秘和失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维度的肠道排空计划,包括搭配饮食、药物治疗、充足的液体摄入量,以及物理刺激、灌肠等,能改善肠道功能。当严重便秘持续存在且常规方法无法缓解时,可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 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 被引量:22
3
作者 郭韵 杜良杰 +6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李军 冯雨桐 唐丽 刘长彬 高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或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改变,中枢神经功能重塑,运动控制功能缺陷。需对膝关节进行系统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包括本体感觉恢复、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和强化运动控制。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感觉 运动控制 神经肌肉 功能重塑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方案 被引量:31
4
作者 杨明亮 李建军 +9 位作者 李强 邱卓英 陈超 高峰 杜良杰 周红俊 胡春英 丛芳 黄永青 杨德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伤并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内容包括急性期的外科治疗(伤后2周内)和亚急性期及后期的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伤后2周~6个月)。急性期的外科治疗路径体现了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减压等核心治疗内容;亚急性及后期脊髓损伤治疗路径体现以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特点。结论本路径的制订及实施基于疾病发展时间进程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和治疗的阶段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临床路径 临床治疗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运动员脊柱脊髓损伤后重返赛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鑫 刘宏炜 +4 位作者 申敏鑫 杨明亮 高峰 杜良杰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1-1166,共6页
专业运动员的脊柱伤病是损伤预防和运动康复领域中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本文根据疾病分类回顾目前运动员脊柱脊髓损伤后重返赛场的相关情况,包括颈椎(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折和脱位、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刺痛和烧灼痛)、胸... 专业运动员的脊柱伤病是损伤预防和运动康复领域中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本文根据疾病分类回顾目前运动员脊柱脊髓损伤后重返赛场的相关情况,包括颈椎(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骨折和脱位、颈椎管狭窄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刺痛和烧灼痛)、胸椎(胸椎骨折)、腰椎(腰肌劳损、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髓震荡与脊髓损伤。本文还分析了运动员颈、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后重返赛场的标准,以期为未来临床管理和建立共识/指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髓损伤 运动 重返赛场 运动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功能重建手术认知度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军 王冲 +8 位作者 杜良杰 刘宏炜 杨明亮 高峰 郭韵 陈亮 杨德刚 宫慧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分析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04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1份。上肢功能是颈... 目的了解国内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分析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04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1份。上肢功能是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最渴望改善的功能。仅3例(3.7%)听说过上肢功能重建手术。患者了解上肢重建手术后,手术意愿明显提高(P<0.01)。手高功能指数组和手低功能指数组在手功能满意程度和接受手术意愿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手术花费、手术风险、术后恢复时间、对辅具功能满意度均较为关注,但是患者接受上肢功能重建手术意愿和上述因素不相关(P>0.05)。结论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对于上肢功能改善的强烈愿望和患者对上肢功能重建手术的认知度存在明显差距。上肢功能重建手术开展较少,应通过康复医护人员宣教、互联网等手段让潜在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上肢功能重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肌电桥技术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冲 杜良杰 +5 位作者 王志功 李建军 李军 刘宏炜 丛芳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MGB训练,共180 d。以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徒手肌力检查(MM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SCIM)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提高(t>2.510,P<0.05);试验组左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t>2.759,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优于对照组(t=2.691,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63,P=0.054)。两组治疗后MMT均提高(t>2.569,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78,P<0.05)。两组治疗后WMFT、SCIM评分均明显提高(t>3.839,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498,P>0.05)。结论EMGB训练能够提高C5完全性脊髓损患者桡侧腕长伸肌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电子肌电桥 桡侧腕长伸肌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衫醇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骨架微管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玉明 唐丽 +1 位作者 杨德刚 杨华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药物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神经元轴突生长、延长与分枝是细胞骨架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微管对轴突结构调整与生长起重要作用。药物紫衫醇能适度稳定微管,消除轴突再生的阻碍,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有影响。紫衫... 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药物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神经元轴突生长、延长与分枝是细胞骨架介导的生物学过程,微管对轴突结构调整与生长起重要作用。药物紫衫醇能适度稳定微管,消除轴突再生的阻碍,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修复有影响。紫衫醇主要用于抗肿瘤治疗。本文就紫衫醇与神经元细胞骨架微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衫醇 脊髓损伤 微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居家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嵩 高峰 +1 位作者 刘俊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居家康复可以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居家康复在多个研究中表现出有效性,应用神经反馈可使40%脊髓损伤居家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得到缓解;应用可穿戴技术可监测手功能恢复... 居家康复可以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减轻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居家康复在多个研究中表现出有效性,应用神经反馈可使40%脊髓损伤居家患者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得到缓解;应用可穿戴技术可监测手功能恢复情况并促进手运动功能的恢复;家用便携式刺激器和表面电极可抑制不必要的膀胱活动,改善尿失禁;在家进行加强伸展训练可以减轻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肩部疼痛;家中使用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因失去神经营养而萎缩的肌肉功能。居家康复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设备操作复杂、费用昂贵、不易携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居家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亮 王冲 +2 位作者 高峰 王玉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5-881,共7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相鉴别,除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异常长束征,约51.9%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同时伴有根性病变。可疑脊髓型颈椎病者,磁共振成像为首选检查方法,弥散张量成像检测早期患者的敏感性更高。建议中、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轻度患者自诊断开始3年之内可考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创伤性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宏炜 李建军 +1 位作者 杜良杰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09,共6页
老年人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和人群占比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已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受累人群。跌倒是最主要的受伤原因,椎管狭窄发生率增加、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和过伸损伤可能是轻微创伤造成该人群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老年人创伤性脊髓损... 老年人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和人群占比逐年升高,在发达国家已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受累人群。跌倒是最主要的受伤原因,椎管狭窄发生率增加、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和过伸损伤可能是轻微创伤造成该人群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老年人创伤性脊髓损伤通常要接受早期手术治疗,当存在复杂的并发症、病情不稳定或脊髓损伤较轻,且不伴有明显骨折脱位时,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和积极的康复,但具体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等还有争议。与年轻人相比,大部分老年患者表现为颈髓不全损伤,通过治疗和康复有望恢复更好的肢体功能,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差,要监测脊髓损伤康复期间的功能变化并据此调整训练时长和强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老年创伤 流行病学 手术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8
12
作者 逯晓蕾 李建军 +1 位作者 杜良杰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58-760,共3页
脊髓损伤后肠道运动的频率降低,大便失禁,结肠功能紊乱,直肠功能障碍,成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本文将对脊髓损伤后肠道的状况和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功能紊乱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张文豪 李建军 +10 位作者 高峰 杨德刚 郭韵 刘长彬 杨明亮 杜良杰 崔尧 李大鹏 张鑫 蔡畅 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在保证动态监测条件下的信号可靠性、可穿戴设备长期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基于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武亮 李建军 +2 位作者 陈亮 远丽 逯晓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 对星形胶质细胞(AS)的性质和功能、脊髓损伤后的AS病理变化和作用、抑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的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AS激活后的不同分化时期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成熟以后,AS可以分泌有害因子,形成化学性胶质屏障,严重影响神经再生和阻碍轴突延长。脊髓损伤后AS被激活,静止态、活化态和增殖态往往并存,形成原因复杂,目前采取单一的方法很难有效控制AS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SCI) 星形胶质细胞(AS) 胶质瘢痕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修订及解读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洁 杨德刚 +1 位作者 李建军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标准的修订之处及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新旧版本的数据集,分析其修订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最新版本的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较前相比共有12处改动,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科学记录方... 目的探讨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最新标准的修订之处及意义。方法通过详细对比新旧版本的数据集,分析其修订的意义。结果与结论最新版本的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较前相比共有12处改动,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科学记录方法。该版本为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使评估和比较各种关于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所发表的研究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基础数据集 修订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洁 李建军 +5 位作者 张超 杨德刚 杨明亮 杜良杰 高峰 申敏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及生化指标。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集44例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3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数据和新鲜血、尿、粪便标本。对肠道微生物16S rRN...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及生化指标。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集44例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3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数据和新鲜血、尿、粪便标本。对肠道微生物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增高,结构组成有差异;患者组Bacteroidetes表达减少(P <0.05),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Synergistetes、Saccharibacteria和Cyanobacteria表达增多(P <0.05)。血清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较对照组增高(P <0.05),这些标记物升高与肠道微生物群落改变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急性创伤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这些菌群的变化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肠道菌群 菌群多样性 血清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胃肠动力的X线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畅 李建军 +7 位作者 高峰 杨明亮 杜良杰 杨德刚 刘长彬 李大鹏 张文豪 徐珮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索大鼠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肠道功能动态改变。方法 2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脊髓损伤组(n=12)。采用动脉瘤夹(标定力为70 g)钳夹60 s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暴露硬脊膜。分别于造模前... 目的探索大鼠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的肠道功能动态改变。方法 24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脊髓损伤组(n=12)。采用动脉瘤夹(标定力为70 g)钳夹60 s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暴露硬脊膜。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4周,X线造影观察肠道功能的动态改变,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胃排空及肠道传输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动脉瘤夹能成功复制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胃排空及肠道传输功能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X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临床研究的纳入标准和伦理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明 宫慧明 +2 位作者 武永刚 马科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6-159,共4页
脊髓损伤的预后涉及多种因素,尚存在损伤机制、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因此,规范的临床试验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故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入选、排除标准和相关伦理学问题,以及治疗标准化、知情同意等问题。本文... 脊髓损伤的预后涉及多种因素,尚存在损伤机制、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因此,规范的临床试验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故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入选、排除标准和相关伦理学问题,以及治疗标准化、知情同意等问题。本文分别叙述这些因素对脊髓损伤临床研究的影响。脊髓损伤临床研究应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并控制其一致性;知情同意对于临床研究是必要的,尤其是不确定效益和有风险的临床试验;还需规范化手术操作及标准化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临床试验 入选标准 伦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文豪 李建军 +9 位作者 杨德刚 高品操 杨明亮 杜良杰 高峰 唐芳 刘长彬 李大鹏 张鑫 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3,共5页
microRNA是能够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在脊髓发育和脊髓损伤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修复的治疗性干预新靶点,是脊髓损伤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从microRNA在脊髓损伤中的机制及热点micro... microRNA是能够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在脊髓发育和脊髓损伤等过程的基因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和修复的治疗性干预新靶点,是脊髓损伤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从microRNA在脊髓损伤中的机制及热点microRNA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MICRORNA 基因表达 转录调控 生物学标记 新靶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髓内压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鑫 李建军 +8 位作者 杨德刚 刘长彬 张文豪 杨明亮 杜良杰 高峰 李大鹏 郭韵 蔡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9-923,共5页
在脊髓损伤研究中,髓内压的测量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脊髓损伤后影响髓内压的因素及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水肿、血管调节和出血、硬脊膜、软脊膜、脑脊液、椎管和体位等。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包括传感器置... 在脊髓损伤研究中,髓内压的测量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脊髓损伤后影响髓内压的因素及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水肿、血管调节和出血、硬脊膜、软脊膜、脑脊液、椎管和体位等。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包括传感器置于脊髓实质内或髓外硬膜内测压、腰椎导管测压和离体测压等;间接测量法包括计算机建模测压和测量眼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髓内压 影响因素 测量方法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