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F和ICD-11的中国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比较研究
1
作者 叶海燕 杨亚茹 +6 位作者 邱卓英 王忠彦 陈迪 宋桂芸 王方永 田益凡 刘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2-780,共9页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 目的 系统比较5种在保险、工伤、司法鉴定和残疾评定等领域广泛应用的肢体残疾相关标准,从定义、编码、分类、分级和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各标准的架构和方法,为肢体残疾标准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版》(ICD-11),分析《人身保险伤残评定及代码》(保险标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司法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工伤标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军残标准)和《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比5种标准中肢体残疾方面的定义、编码方式、分类体系、分级标准和评估方法。结果 依据ICF分类架构与分类方法,在身体功能和结构层面,肢体残疾主要涉及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b7),包括关节和骨骼功能(b710-b729)、肌肉功能(b730-b749)和运动功能(b750-b789);在活动与参与层面,主要涉及活动(d410-d499)与自理能力(d510-d599)。相关疾病多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01),神经系统疾病(08),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或结缔组织疾病(15),发育异常(20)和损伤、中毒或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2)等。对5种肢体残疾相关标准的分析发现,仅残疾分类分级标准对肢体残疾进行明确界定,但术语系统仍与ICF存在一定差距。在编码体系上,仅保险标准采用ICF编码,其余4种残疾标准采用自拟的编码方法。肢体残疾标准中细分项目并没有完全覆盖ICF中与肢体残疾相关的所有类目。在分级方式方面,残疾分类分级标准采用4级制,其余4种标准均分为10级。在评估方法方面,5种标准均侧重于对身体结构、功能的评估,并且注意到日常活动能力的评定,但没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 2.0)的综合功能评估方法。结论 中国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肢体残疾标准,标准的定义和结构与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ICF和ICD-11与肢体残疾相关的内容,修订完善肢体残疾的相关内容,涉及定义、分类、分级、编码及评估等问题,并强调引入WHODAS 2.0作为综合功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残疾 分类 分级 评定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早期康复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险峰 关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发病危险因素、治疗措施。方法对543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3例患者中242例(44.6%)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并发症为:低钠血症(202例,37.2%... 目的探讨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发病情况、发病危险因素、治疗措施。方法对543例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3例患者中242例(44.6%)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并发症为:低钠血症(202例,37.2%)、泌尿系感染(150例,27.6%)、肺部感染(54例,9.9%)。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和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积极的早期预防和早期康复训练是预防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胸腰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5-706,共2页
胸腰椎损伤约占全部脊柱损伤的一半或以上,其中T1~T10约占20%~30%,胸腰段(T11~L2)约占60%~70%,下腰椎约占10%。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胸腰椎损伤中约有14%~55%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终生残疾... 胸腰椎损伤约占全部脊柱损伤的一半或以上,其中T1~T10约占20%~30%,胸腰段(T11~L2)约占60%~70%,下腰椎约占10%。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胸腰椎损伤中约有14%~55%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损伤,导致部分患者终生残疾。因此,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研究 马尾神经损伤 脊柱损伤 骨折类型 胸腰段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脊髓损伤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5
4
作者 白金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96-497,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脊髓损伤 研究生 教育 临床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运动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封玉琨 刘介生 +1 位作者 吕振 洪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39-1043,共5页
当患者在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上测量的Cobb角>10°,并且出现轴向旋转时,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指病因不明的三维结构性脊柱弯曲,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 当患者在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上测量的Cobb角>10°,并且出现轴向旋转时,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指病因不明的三维结构性脊柱弯曲,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超过80%。AIS的患病率约为2%~2.5%。由于AIS在青春期时最容易出现加重,因此该时期对于AIS的预防和治疗更为关键。AIS患者往往首先考虑的治疗方式是非手术治疗。除了牵引、支具矫形等传统治疗方法,AIS在生长期的特殊运动疗法也是一个热点。笔者拟对近年来AIS患者运动疗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临床医师及治疗师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运动疗法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弯曲 站立位 临床医师 运动康复治疗 非手术治疗 治疗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性眩晕手法治疗与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双园 吕振 张军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运动错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产生扭曲的自身运动错觉。既往研究~([1])发现脑力劳动人群眩晕的患病率为体力劳动人群的2倍多,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更容易患病,城市患者占71%,且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患病率... 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出现运动错觉,或在正常头部运动时产生扭曲的自身运动错觉。既往研究~([1])发现脑力劳动人群眩晕的患病率为体力劳动人群的2倍多,40~60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更容易患病,城市患者占71%,且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加。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位置改变引起的眩晕或起源于颈部的眩晕,通常与颈椎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功能锻炼 手法治疗 脑力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合并截肢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方永 洪毅 +7 位作者 张军卫 白金柱 唐和虎 姜树东 李想 吕振 陈世铮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合并截肢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2011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合并截肢者6例,ASIA分级A级5例,C级1例;右下肢截肢者3例,左下肢截肢者1例,左上肢截肢者1例,右下肢与右上肢截肢者1例,均进行康复评价并确定...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合并截肢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2011年共收治脊髓损伤合并截肢者6例,ASIA分级A级5例,C级1例;右下肢截肢者3例,左下肢截肢者1例,左上肢截肢者1例,右下肢与右上肢截肢者1例,均进行康复评价并确定康复方案。在患者全身情况和残肢关节活动度获得改善后,对截瘫合并下肢截肢者予穿戴假肢和矫形器行站立和行走训练,合并上肢截肢者予佩戴功能性假肢等康复治疗。经过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训练及佩戴相应的假肢和矫形器,并经过反复训练和强化后观察康复效果。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ASIA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使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康复时间为126d(58~236d)。5例截瘫患者ASIA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P>0.05),但FIM运动评分显著提高(入院得分为25.83分,出院平均得分为52.17分)(P〈0.05)。另1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入院为不完全损伤,经过治疗后感觉评分提高58分,运动评分提高14分,FIM评分中自理活动能力提高9分,转移能力提高14分,运动能力提高5分。结论:脊髓损伤合并截肢患者经过佩戴假肢并予综合康复后,患者丧失的部分功能可得到替代,生活自理能力可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截肢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脊柱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熊巍 王增春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 目的分析全麻下脊柱手术中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提高监测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全麻下接受脊柱脊髓手术中实施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到104例患者资料,其中18例出现SEP异常,17例出现MEP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SEP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麻醉方式有关(χ~2>6.219,P<0.05),而MEP异常与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追加肌松剂有关(χ~2>4.125,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对S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血压对MEP异常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浓度、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低血压可能是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手术 全身麻醉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同文 王强 +3 位作者 王增春 白金柱 洪毅 张军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在多模式镇痛模式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患者,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呼吸监测指标、镇痛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事件、术者及患者对手术过程满意度评价。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功能无抑制,患者及术者对手术过程满意。结论多模式镇痛能够使患者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接受脊柱外科微创手术,同时不影响术者与患者在术中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脊柱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康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军卫 洪毅 +7 位作者 白金柱 陈世铮 恽晓平 唐和虎 姜树东 王方永 关骅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分析康复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组对比分析80例资料。结果致伤原因中近半数为跌倒,损伤节段半数为C4。1年随访中,前、后路及保守治疗组运动评分分别增加5、2和2(P<0.05),FIM评分分别增加11、17和15(P... 目的分析康复对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组对比分析80例资料。结果致伤原因中近半数为跌倒,损伤节段半数为C4。1年随访中,前、后路及保守治疗组运动评分分别增加5、2和2(P<0.05),FIM评分分别增加11、17和15(P≤0.01)。感觉评分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手术、保守治疗直接带来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限。早期康复能提高成人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丽巍 夏艳萍 方玉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5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组(A组)和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组(B组)。A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B组由专人负责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康复...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的影响。方法 5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成常规康复护理指导组(A组)和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组(B组)。A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B组由专人负责根据患者个体需要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给予康复护理指导。给予干预措施之前和2个月后对两组分别进行康复治疗积极性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2个月后A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康复护理指导 脊髓损伤 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华 白金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9-353,共5页
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大脑向脊髓传递运动指令的下行性传导束中断所致。其中主要的传导束是支配肢体运动功能的皮质脊髓束。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或功能重塑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解剖病理基础,... 脊髓损伤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这是由于大脑向脊髓传递运动指令的下行性传导束中断所致。其中主要的传导束是支配肢体运动功能的皮质脊髓束。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或功能重塑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解剖病理基础,本文论述了皮质脊髓束的解剖相关知识以及脊髓损伤后既往促进皮质脊髓束轴突再生修复的经典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质脊髓束 轴突 再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在兔颈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树东 洪毅 +1 位作者 张军卫 周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应用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观测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对膈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15只,建立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并植入膈... 目的:应用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观测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对膈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15只,建立兔C3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造成单侧膈肌瘫痪,并植入膈神经刺激器。B组组每日施加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8h),A组不施加电刺激干预。两组分别于颈髓损伤前、术后1、2、4周行血气分析检测;术后1、2、4周对膈肌、膈神经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对膈肌肌纤维细胞横截面的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髓损伤术后1周,两组PaO_2值都下降,PaCO_2都升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PaO_2值开始回升,PaCO_2值无明显变化,B组PaO_2值继续降低,PaCO_2值继续增大,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B组PaO_2值明显升高(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aCO_2恢复至正常水平,与A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膈肌细胞横截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4周A组膈肌细胞横截面积均较B组组明显减小,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2周时膈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不清,4周时局部肌细胞破坏;B组4周时肌细胞肌束膜及肌内膜边界仍清晰。A组术后1周时膈神经结构正常,2周时可见髓鞘增生,鞘索比例增大,数目减少;4周时可见髓鞘异常增生明显,神经间质水肿,微管微丝线粒体大量缺失。B组膈神经始终为正常结构。结论:植入式膈神经刺激器能够促进颈髓损伤后新西兰大白兔膈肌呼吸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膈神经刺激能够延缓颈髓损伤后膈肌萎缩和膈神经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切损伤 膈神经 膈神经刺激器 膈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脊髓损伤早期康复,提高脊髓损伤治疗水平 被引量:16
14
作者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85-886,共2页
近年来脊柱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药物治疗与外科干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脊髓损伤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仍无有效治愈方法。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在正确的急救处理、合理药物及外科干预的基础上,及时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减少... 近年来脊柱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药物治疗与外科干预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脊髓损伤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仍无有效治愈方法。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在正确的急救处理、合理药物及外科干预的基础上,及时的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早日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完全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并发症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自理能力 外科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脊髓损伤亚急性期脑运动控制功能变化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舒佳 张军卫 +4 位作者 王方永 唐和虎 白金柱 吕振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7-765,共9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运动控制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病程3~6个月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1例与健康人12例,在试图/实际运动、意象运动(MI)任务下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不同运动任务引发激活效应的... 目的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运动控制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病程3~6个月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1例与健康人12例,在试图/实际运动、意象运动(MI)任务下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观察不同运动任务引发激活效应的空间分布和信号强度。结果患者试图运动时的脑激活区域显著多于健康人实际运动时的激活区域,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1/M1)、辅助运动区(SMA)、外侧苍白球(PA)、小脑、左侧丘脑和壳核等。健康人意象运动的比较,患者激活簇主要存在于右M1、SMA、背侧运动前区(PMd)、左SMA、岛叶和基底核。患者试图运动比意象运动在左M1、双SMA、扣带回运动区和右小脑诱发更多的兴奋。结论亚急性期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执行运动任务时,M1、SMA的兴奋模式基本正常,顶叶和小脑等感觉运动整合区域激活增加,提示发生适应性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功能 运动控制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性是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根本 被引量:4
16
作者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57-1058,共2页
脊髓损伤是可致患者终生残疾的灾难性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无有效治愈方法。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脊髓损伤后的病理与影像学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防治、外科手术减压治疗、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再生与重建、脊髓损伤后功能康... 脊髓损伤是可致患者终生残疾的灾难性损伤,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无有效治愈方法。长期以来,各国学者对脊髓损伤后的病理与影像学改变、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的防治、外科手术减压治疗、脊髓损伤部位的神经再生与重建、脊髓损伤后功能康复与重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近30年来有关脊髓损伤治疗的大量动物实验基础研究中,就有数以百计的治疗方法被“确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如何准确评估临床前动物实验研究(pre-clinical research)结果的可信度及有效性(或“证据”等级);如何科学地选择某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如何科学设计临床研究并客观准确评估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以便能为渴求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脊髓损伤 临床研究 科学性 脊髓损伤患者 减压治疗 动物实验 治疗方法 影像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医生对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巍 苏跃 +1 位作者 张军卫 王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了解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方法 2018年9月1至30日,问卷测试7个科室的71名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结果总体合格率35%,产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处理措施知识点的... 目的了解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方法 2018年9月1至30日,问卷测试7个科室的71名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结果总体合格率35%,产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处理措施知识点的总体得分率<60%。不同科室之间在产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 2.270, P <0.05)。接触脊髓损伤患者机会不同的医生之间在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4.043, P <0.05)。不同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知识自评结果的医生之间在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知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F=5.519, P <0.01)。不同教育背景、技术职称或工作年限的医生之间在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各知识点上无显著性差异(F <2.107, P> 0.05)。结论部分外科医生关于脊髓损伤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颈椎损伤外科治疗后颈部运动功能的康复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41-641,共1页
颈椎是脊椎动物进化到爬行动物阶段,因适应陆上生活需要而分化出现的。人类直立活动后要求颈椎有良好的活动性及稳定性,以完成支撑头颅、保护神经及颈部运动的功能。颈部三维运动是保障位于人体头部的重要特殊感觉器官(视、听、嗅等... 颈椎是脊椎动物进化到爬行动物阶段,因适应陆上生活需要而分化出现的。人类直立活动后要求颈椎有良好的活动性及稳定性,以完成支撑头颅、保护神经及颈部运动的功能。颈部三维运动是保障位于人体头部的重要特殊感觉器官(视、听、嗅等)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对维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有重要影响,对合并颈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全面康复 运动功能 外科治疗 后颈部 生活自理能力 颈部三维运动 爬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饮食调节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芹 洪毅 +1 位作者 刘舒佳 姜树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9-551,共3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为了改善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研究者们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如手术减压,药物治疗,低温处理、细胞疗法等,但效...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为了改善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研究者们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如手术减压,药物治疗,低温处理、细胞疗法等,但效果均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饮食调节 手术减压 致残性疾病 低温处理 后神经元 胸脊髓 功能恢复 轴突再生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玉丽 张军卫 +2 位作者 陈世铮 唐和虎 洪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NLBP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为48.0±10.7岁;同时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为45.2±1...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NLBP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为48.0±10.7岁;同时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为45.2±10.6岁。采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mouse誖)分别测量两组坐位及立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角(sacral inclination,SacHipJ)、倾角(inclination,Incl)。采用Wilcoxon检验,分别对比各组坐位和立位的脊柱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两组立位脊柱参数、坐位脊柱参数及坐-立位脊柱参数变化量(difference value,D);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NLBP组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相关性;以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分为四个年龄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比NLBP组各年龄段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差异。结果:立位变为坐位时,两组的TK、LL、SacHipJ均变小(P<0.05),Incl均增大(P<0.05);立位时,两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坐位时,NLBP组LL较对照组大,Incl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D-TK、D-LL、D-Incl均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的VAS评分与立位及坐位LL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LL呈弱的负相关(rs=-0.293,P<0.05)。NLBP组坐位LL、立位LL及D-LL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不同于健康人群,表现为坐位时LL较健康受试者大,而从立位转变为坐位时,除骨盆后旋外,胸椎与腰椎曲度变小及躯干前移的变化量均较健康受试者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坐-立位 脊柱矢状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